昔阳的“满汉全席”,永远忘不了的味道!!

出门在外总能想起家乡的味道,在外打拼总能想到妈妈的味道。

魅力昔阳,地方特色的美食,独具一色。

没见过的菜,没听过的做法,没叫过的菜名。

昔阳人自己的美食,我为昔阳代言。

1、一饼在手,故乡我有——烧饼

某日问老乡:回家带什么家乡特产比较合适?对曰:烧饼。

儿时的零碎,儿时的故事,恰如一摞摞烧饼……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涩涩(或沙沙)

涩涩,小米粥熬至小米开花时撒面做就,一般撒面用粗玉茭面,有条件还可以用豆渣来做,点缀倭瓜、红薯润色,偶用些许碱面,调节口味、色感。涩涩,可以直接就着菜吃,可以用葱炒着吃,剩下的涩涩还可以掺上白面烫烙饼吃。涩涩就的菜五花十色,大有讲究,常见的有西葫芦(北瓜)、西红柿土豆条(丝)、茄子、茴子白、豆角等。另有特色菜数种:(1)扫帚苗(2)瓜蔓支头(3)炒黄豆(4)炒面(5)香椿(6)冷焖面或烙饼(7)十香菜(8)酸菜(9)红糖或白糖。凡此种种佳肴,在昔阳若没有生活十年以上,真难尝其遍。每天早晨来一碗涩涩,且吃且咬,且嚼且咽,香气四溢。涩涩可谓是食中一宝,入口即化,宜于消化,养胃健脾通肠路,食后不渴不饿,是劳动人民的好伙伴,端是昔阳一种特色美食!

3、一品倾心,再品倾城;倾城之恋——头脑

昔阳的素“头脑”和太原的荤“头脑”合称“养生双璧”。昔阳头脑泡上扁食美其名曰:天(甜)仙(咸)配。

4、长相思,摧心肝——面羊

从古时的三牲祭祀面食三牲祭祀,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沉淀,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面羊越来越远,愈更加怀念!

5、相逢何必曾相识——枣糕

过冬也罢,年三十也罢,全村人紧锣密鼓的驵米蒸糕,津津有味。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糜饭

想想那时吃糜饭,怎么能吃醉了呢?饭不醉人人自醉.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抿虼蚪

那里有抿虼蚪那里就有昔阳人。

8、人生若只如初见——饸烙河捞

粘粘根、榆皮面做来甚是可口,这年月几不可见;细玉茭面做就,也爽口不已。

9、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酸菜

每到“霜降水流稠”时节,看着半空中飞舞的落叶,就想到做酸菜时节。挽菜——筛菜——切菜——煮菜——腌菜,第一个环节都赋予智慧的结晶;榔头、浆水、菜圪墩,都深印心底。“扳不倒菜瓮饿不煞孩”,酸菜是我们免除饥饿的最后一道屏障。那些年,晚上饿的睡不着觉时,起床用开水冲一碗酸菜汤略压饥慌;那些年,当我们身体微感不适时,用酸菜汤泡捞饭来开胃养神;那些年,酸菜是我们住校生的必带佳品;那些年,酸菜伴我们走过青春年少。

10、三千宠爱在一身——焖红薯(甜红薯)

那不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吃吗?不错,但味道、火侯却永远不及自家焖的。以前烧炕后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焖红薯,再后来是洋烧炉,最后才是街头巷尾。这时你才明白,永远是付出劳动的果实才是最香的。

11、一寸相思一寸灰——压饼

走过不少地方,压饼也偶有所见,但和昔阳的压饼都不完全相同。压饼分甜咸两种,咸的里面撒上麻籽,嘎嘣带脆,脆里带香。家中常聚拢几个小孩来压压饼,边玩边压,边压边吃,煞是一种风情。压饼可掰成小块装入口袋,随时食用。细细想来,这可能是我们童年时代唯一的零食了。

12、别时容易见时难——豆豆沙碗

米面、梅豆豆,沙碗蒸就,甘甜爽口,是平时家里不可多得的干粮之一。

1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苦荞面凉粉

凉粉每年都吃好多次,却再没有吃到家乡的苦荞凉粉。那年台上唱大戏,台下卖凉粉,戏是左权小百花晋剧团,凉粉是岭西苦荞面凉粉。老人担两只筲罐,左罐放凉粉,右罐放清汤,五分钱一碗。凉粉做得是晶剔透亮,冰润玉滑,清爽入口,浸人心脾,吃过的人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1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刀切面

面食对山西人来讲最平常不过,可是心底还是不由得回味妈妈做的刀切面。那些年,好客的我们总是热情招待着家里的戚人。从邻里借一瓢白面,做一顿可口的刀切面,浇上臊,撒上葱丝倒上醋,从厨房端到客人面前,一路飘香。

15、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难得糊涂——糊都

调糊都蘸蒜,或蘸辣酱,现在常是我改善生活的美餐。糊都一般用玉茭面,后来条件允许了也用白面,现在吃最多的估计是莜面了。糊都得用铁锅、碳火做出来才香。

16、纵死犹闻侠骨香——猪血灌肠

昔阳的猪血灌肠是一种特殊的煎饼。杀猪时,面盆盛好白面用猪血拌面;将肥肠清洗干净切成丁撒到面汤里;摊好煎饼后切成圪瘩,用猪油大葱爆炒,可谓是昔阳美味一绝!

17、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死相许——炒莜麦

小时侯,从岭西山亲戚家带回来半布袋莜麦,吃起来真叫个香,一会一把,直吃得我嘴抽劲都张不开来。炒莜麦时铁锅里放几块石头,使莜麦受热均匀不至炒焦。说到莜麦,还会使我想起昔阳民间故事相传的灵老婆傻汉系列的《圪蚤圪蚤快上来》,哈哈一乐吧。

18、有美一女,婉如清扬——干豆角丝、萝卜

每年入秋时,总是把豆角用剪刀剪成丝,用线穿起来,挂到屋檐下风干,和晒干和萝卜丝一起收起来留待第二年青黄不接时美餐。那些年不像现在,大棚时蔬四季常有,那会可谓巧妇都愁开春菜啊。当然,按季自然成长的果实才是最健康的食品。每到开春时节,能吃顿豆角焖面或萝卜丝焖面那可是梦寐以求的事。在青黄不接的时侯,豆角丝和萝卜丝一枝独秀,如有美一女,婉如清扬,用最后的美丽做灿烂一笑,你能不醉吗?另:萝卜丝还有清火、解药的功能,家里常备很有好处。有一年,村里有个年青人吃药过敏,呼吸困难,幸亏了一把干萝卜丝才解诸危难之际。

19、日出江边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昔阳——菜菜汤

菜菜汤分大小锅两种。大锅为过事时做就,主材用茴子白豆腐粉条,夹一筷子枣糕就之,香甜无比;小锅为自家平时做就,主材用豆角、南瓜、土豆、白菜、粉条,辅料用杏仁花椒叶,再把摊好的煎饼撕入其中食用,可口之劲不可用言语来形容。

2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假豆腐

某日,听一位榆次附近的村民给亲戚介绍说:人家昔阳的玉茭面可是最好哩玉茭面。我就想他说的这个玉茭面应该是昔阳特有的假豆腐面,看起来和玉茭面一样,吃起来可比玉茭面倍爽多了。假豆腐面是玉茭和黄豆按1:1或2:1等比例掺起来磨的面,和起来粘,吃起来硬,嚼起来香,不浓不浸,爽口无比。

21、花开堪折直须折——麻花

麻花,全国各地都有,远的有天津大麻花,近的有稷山小麻花,都闻名瑕迩,而昔阳麻花在我心中却独树一帜。每路过梯云阁就会想到旁边的麻花,不知道还有木有?昔阳麻花吃起来柔刚并济,酥脆有加,再在外面裹以沙糖,真是糖里裹蜜、甜里透香、又滑又娇。

2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牛丝卷

这个名字听起来丑,吃起来却香喷无比。至今犹忆中学食堂刚出笼热气腾腾的葱花牛屎卷,绝对是我的最爱,如一朵爱不释手的梨花,春风拂面,香气拂鼻。

2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拉面

走南闯北,兰州拉面司空见惯,而在昔阳人心中,昔阳拉面才是真正的拉面,这个地位永远都无法取代。昔阳拉面独特之处在于盐碱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口感不是其他拉面可比肩的。我更爱那大把头拉面,绕面——拉面——甩面,一气呵成,拉面的是好手,挑面的也不含糊,一把长筷上下翻舞,对准锅沿一下敲下去,一碗拉面到手。来个三、四碗,不在话下。

24、待到腊月初一日,还来昔阳就炒面——炒面

生活了许多年,见过唯一能吃的面也就是炒面了。黑枣、黄豆按一定比例碾成面就是炒面。每年到碾炒面时,碾道排着长队,家家户户都来碾炒面。推碾的推碾、刮碾的刮碾、淡面的淡面,哄哄吵吵,分享着收获的喜悦,那家走了这家来,热闹非凡。这样的景象一直延续到晚上,直至挑灯夜战。

25、交错时光的爱恋——槐花拔烂

年年槐树开花时,小伙伴们如一群小蜜蜂,竞相去扒槐花。槐花可以直接炒菜,更多的吃法是做拔烂吃。炒好拔烂后,上面喷点蒜,花香伴蒜香,香煞小伙伴。

26、千丝万缕总是情——凉拌绞瓜丝

绞瓜成熟后,从中间剖开,取掉籽,将剩下的瓤如同调粉丝一样加料调起来,入口清爽,消薯下火。

27、“油条”遇上“苹果”——油果(油板)

油果这词如何来已无法得知,只知爽口无比,外地遍寻不见。还有最后那个油板,香到只要想到只恨不得马上吃到。

28、人间若有美食,栲栳栳必在其中,美食若在天上,栲栳栳与它齐名——莜面栲栳栳

推窝(儿)窝(儿)应该是昔阳的叫法,叫法独特,做法也独特。小时侯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玩输时,在脑后月月脖一推,美其名曰:吃推窝(儿)窝(儿),霎时疼的鼻涕一把泪一把。可是真正等到吃莜面推窝(儿)窝(儿)时,那可是锅边转了桌边转,一把哈啦一双筷。

29、一花一世界——枣花

每年蒸好糕面后,总要擀一块糕面来做枣花。手上、板上、擀面杖都抹上油,趁热把糕面擀开撒上枣花卷起来,切成片,晾凉。枣花在下油锅刚炸出来时最是香甜,软津津、甜蜜蜜,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当中。

30、回眸一“爽”百媚生——芥辣片

芥辣片大家都吃过,但做好真不容易。炝好的芥辣片特别开胃,钻鼻子的“爽”劲让你终生无法忘怀!走出昔阳再无缘得尝。

31、浑然天成的交集——小葱拌豆腐

小葱拌豆腐没什么特别的做法,全国都一样。可是昔阳的豆腐好、小葱好,你在全国都难得一尝。正宗地道的卤水豆腐,新鲜的小葱,咸盐、麻油炮制,你还觉得和外地的是一样得感觉吗?

32、醉卧沙场君莫笑,昔阳大曲实在好——昔阳大曲

昔阳大曲遍地开花时,红白喜事桌上全是昔阳大曲。喝高了的也全赖昔阳大曲。如今谁家里还有三十年前的昔阳大曲,那个醇厚的酒香非五粮液可比拟的。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深,推杯换盏时莫忘了珍藏的昔阳大曲。

33、世界因你而精彩——豆馅馒头

豆包到处有,却总没有昔阳的好吃,商业化的豆馅使得豆包口味一落千丈。小豆馅、红豆馅、腩豆馅,这些坡地上的宝贝经过充足的太阳光照,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做成馅更是美味无比。光泽的馍面如羊脂般的晶剔透亮,咀嚼肌瞬时蠢蠢欲动,真想一顿吃它十来八个。

3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油糕”来——油糕

多少次油糕跃入眼帘,多少次油糕放入口中……多少次品尝着家乡的味道。我更喜欢昔阳的油糕,不掺假,不做假,货真假实。金黄剔亮、酥软香甜,汇聚了多少汗水,汇聚了多少深情。

35、侯门一入深似海——黍面窝窝(小葱就窝窝)

玉茭面和黄米面刚蒸的窝窝头,就一截小葱,一口窝窝一口葱,美味已匆匆铺就。偶尔还有红薯面蒸的,也是乐享一番。若是等黑黍面下来吃一顿窝窝,那更是甜上加甜、美上加美。

3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油蛤蟆油布袋

每到二月三日,家家开炸,有好多油炸食品,都让我垂涎三尺。其中的油蛤蟆更是香咸得当,口感极佳。一边联想着这个形状像什么,一边开吃。

37、我和冬天有个约会——腊八豆

别的地方腊八是喝腊八粥,在昔阳是煮腊八豆吃。可能是冬天的缘故吧,煮的腊八豆虽然有些硬,可还是觉得很好吃。还有那个炒玉茭豆,长年在外的朋友们,冬天吃个嫩玉茭都也很平常,可要吃个炒玉茭豆,相信你真没吃过几次吧?咬起来“啪啪”有声,甜里有味,透着一种不同寻常的香,一种不同寻常的思念。

38、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十香菜

十香菜是十种咸菜,我只记得几样:苤蓝、芥圪瘩、白萝卜、土搭楼(地葫芦)、洋山药、黄瓜,其他的想不起来了。冬春之季,中学门口每天早上有卖。冬天几乎家家户户也要准备几样咸菜,口味自定,入口入味。我经常腌的咸菜是茴子白棒棒,每每茴子白切完后,把剩下的茴子白棒棒削去皮,切成丝,将干花椒切碎拌入,撒些许咸盐、葱丝,倒上醋腌制片刻即可食用。茴子白棒棒比其他咸菜脆、香,即腌即食即用,绿色健康。

39、上善若水——红糖水

某日深夜,有附近老乡打来电话问:家里有红糖否?诧之:何用之有?对曰:内子肚痛矣。遂开门迎之。红糖水,一个被时代逐渐湮没的符号,却深印在一代人的心底。过去,开门迎客,必是一碗红糖水;暖肚拒寒,必是一碗生姜红糖水。“上善若水”是也!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食之者——煎饼

在昔阳煎饼有薄厚两种,厚的用米面做就,薄的用白面做就。厚煎饼摊好后一面金黄灿烂,咬起来“噌噌”有声;一面松软柔和,吃起来绵绵有香。厚煎饼把柔与刚结合的天衣无缝,色香味完美结合,叹为观止。薄煎饼摊好后,顺手一搓,卷成一卷,捣蒜蘸就,香喷喷不可食一而止。曾有昔阳鞑汉故事讲到:母亲摊煎饼鞑汉吃,一升面能摊32个,边摊边吃。鞑汉吃到第32个时,发现这是最后一个,赶紧给母亲递过来说‘妈,你也尝尝哇’。故事虽不可尽信,但煎饼之香也可略窥一二。薄煎饼还可以撕开泡菜菜汤吃,还可以炒着吃,吃法种种,各种香!

4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豆叶菜酸饭

可能有了酸菜就有了酸饭吧。酸饭,清肠下火,尤其是豆叶菜酸饭。在入伏天家中常备豆叶菜酸饭,绝对是消薯的灵丹妙药,清热解毒于无形。酸饭有盐,不多,有种淡淡的咸,淡淡的清香。酸菜如清丽伊人,在水一方。

42、“食”而时“食”之,不亦悦乎——(南瓜馅)莜面蒸饺

南瓜馅莜面蒸饺早已成为昔阳的一道特色佳肴。蘸料也由原来的捣蒜延伸出各种口味的西红柿、辣椒等酱。小时侯总是守着妈妈包蒸饺,有一次,想偷偷地抿一口南瓜馅,结果涩的很难吃。南瓜馅只有蒸熟了才能把香气散出来,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出来,不停地用簸篱扇着,一怕粘住簸篱,二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开吃了。

4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捞饭

小时侯,妈妈给我们猜谜:小石头,垒高山。谜底即捞饭。每每清晨,妈妈在撒面前,总是捞一碗捞饭在锅台边,以备我们中午从地头饥饿耐奈而归美餐一顿。其实当时的吃法很简单,就是在捞饭上撒些盐,倒上些麻油,拌均匀了即可食用。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缺少了麻油真还尝不到这种美味了。小葱笨鸡蛋炒捞饭是捞饭的又一大食法,美不可言。当然了酸菜汤泡捞饭也让我千丝万缕地挂牵着、思念着。

44、三月不知肉味——混锅

混锅就是把丰收的果实混到一锅里,平时有豆角、山药、南瓜、假豆腐面条,端锅后熟点西红柿辣进去,香辣顺口,舒服如贴。在那个粮食缺乏的时代——稀汤灌大肚,混锅是最后的保证,也是各种营养的最佳黄金搭档。混锅在昔阳是一种最常见的饭,伴我们度过了那个年代。

4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米面暄糕

窝头的时代里,米面暄糕是一枝独秀,让人垂涎三尺。在粗粮当家的时代,米面暄糕恰如似水柔情的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口一颦,一咽一袅。

46、大巧若拙——炒窝窝

在时下琳琅满目的盛宴面前,一盘炒窝窝可能让你感觉超凡脱俗,回忆涟涟,香里泛着丝丝甜意……

47、“豆”之夭夭,灼灼其华——豆面抿蛐

豆面抿蛐,留在我印象中的其实是摁抿蛐的乐趣。说来也有趣,家中的那个抿蛐钵钵在铁筒的半中间有一个圆洞,比下面的眼略粗一点,每次摁时总是半中间抽出一根来,煞是好玩。

48、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菜角

菜角也是油炸系列食品,只不过一改传统的甜馅,换成了咸馅。这个菜角做起来也颇有意思,先擀皮,比饺子皮大三、四倍,擀好后一切两半,呈两个量角器样子。包的时候先把直线边对折起来捏住,把这道缝兑到中间来,再往里填上馅,把最后把扇形的弧边捏住,就算包好了,油锅一开,马上开炸。菜角好吃不好吃有三要素,一看形状好不好;二听咬着脆不脆;三尝馅儿香不香。一道形神兼备、香脆可口的家乡美食,正等着你用一生来慢慢品尝呢……

4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焖条

看着满大街形形色色的焖面馆,总是想起妈妈做的焖条来。随着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焖条全成了白面做的了,当然白面的好吃。玉茭面焖条逐渐成了回忆,那回忆里夹杂着说不尽的苦乐年华。焖条一般用豆角焖,豆角稍老一些时,总爱吃碗底的豆豆;冬季用茴子白、萝卜丝、山药蛋、蒜苔、南瓜焖,妈妈总是应时节做最香的焖条呈现在我们眼前。焖条焖好后,把捣好的蒜喷上去,香气四溢,恨不得一口气吃它个三、四碗,一饱方休。

50、他山之“薯”,可以攻“米”——焖饭

那时候,一年所终也吃不上一顿大米,你可以吃焖饭来解餐。在昔阳,焖饭也别具一格,有独特的风味。里面可以有红薯,可以有倭瓜,可以有山药。焖饭可以直接吃,可以就菜吃,可以炒着吃,还可以泡着吃。里面有甜甜的,有绵绵的,有淡淡的家乡味道……

51、道可道,非常道——烤粉条

粉条可以有好多吃法,我相信,烤着吃绝对是一种非常吃法。。大人在买粉条时,用火烤一根就知道粉条的好坏,而真正烤着吃的基本就是我们小孩的专利了。我们围着灶台,争相烤食着粉条,“吱——”的一声,美滋滋的童年从心头滑过——

52、弹指一挥间——碾圪瘩

好多时候在想:年华是什么?偶见妈妈双手上下飞舞着碾碾圪瘩,答案已呈在我脑海中,弹指一挥间——年华已逝。借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此场景再贴切不过了。碾圪瘩大小适中,薄厚适当,既有面条的咀嚼口感,又有面精的香味,浇点家乡臊子,可口无比。玉茭面也好、莜面也好、荞面也好、白面也罢,都可以拿来做碾圪瘩,每一种都吃起来香喷喷的,回味无穷……

53、一生爱你千百回——烙饼

每次回家,烙饼是必吃的。根据口味不同,烙饼通常做成咸甜两种。咸的做葱花烙饼,甜的做成白糖烙饼。烙饼和面最关键,一般会分冷水和大温水两种,大温水和面烙出来的烙饼酥软柔和,适合老年人食用;冷水和面烙出来的烙饼香脆有加,适合青年人食用;烙饼时还得掌握好火候,大火为佳。虽然有时在外面吃的烙饼也好吃,但总没有家乡的香,你看那出锅的烙饼,金黄灿灿、层层叠叠、一口百酥,让人心醉不已。

54、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焖拌汤

焖拌汤其实和焖条的做法一样,那边炒上菜,这边拌拌汤,拌好焖进去即可。焖拌汤吃起来口感细腻,既有炒拔烂的感觉,又有焖条的菜香,面菜比例适度,软硬适中,老少皆宜。用葱丝和芫荽调上醋在焖拌汤上一喷,香气四溢。

55、与时俱进——茴子白炒方便面

方便面,这个九十年代初才出来的产物,迅速风靡全国。在各种吃法中,在昔阳炒方便面还是独树一帜,因为昔阳盛产茴子白。炒方便面最好是用茴子白炒,点缀几片西红柿,这边炒好菜,那边下面煮至面块松开即可捞至菜里翻炒,一盘出锅,那是相当的美……

Hash:f26bd9ef0bbd5b21de78d8abe0067a32c83c16b9

声明:此文由 昔阳贴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