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碗托、糕圈、豆面……这些美食寄托着准格尔旗人的情怀!

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宣传部

壮丽七十年 几代人的美食情怀

03:39

建国七十年来,祖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吃穿用度无一不在发生着变化。然而,时代变迁,几代人的美食情怀却依旧未变。碗托、糕圈、豆面.....养育几代人的传统小吃丝毫没有因社会的发展而失色。

在老镇沙圪堵,杨兰弟糕圈家喻户晓,这个憨厚老实的蒙古族妇女靠着糕圈制作手艺养大了两个儿子,并为他们娶妻生子。每天清晨,杨兰弟都会在家提前和好糕圈面,拿到店里,待香喷喷的胡麻油开始翻滚,她便将捏好的糕圈放入油锅中。不一会儿,一个个金灿灿的糕圈便炸好了。香气逼人,味道甜美。杨兰弟告诉记者,从她记事开始,逢年过节母亲就会炸糕圈招待亲朋好友,如今她已年过半百,人们对糕圈的热情依旧丝毫未减。 “那几年我们小时候,我们蒙古人户门大,背一袋子糕圈送人拜年,招待亲戚也就是热糕圈、热馒头、糕。人家卖糕圈,我也是卖糕圈,吃的人挺多,尤其冬天送人送的挺多,一天最多卖四五千,平时卖两千多三千。”杨兰弟说。

杨兰弟的糕圈不仅受当地人欢迎,她还利用网络直播,赢得了大量外地的粉丝。这一古老的传统小吃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

“如今科技发达了,都用快手直播了,人家问我哪里开的店,我就给回答哪里开的店。远处也有订货的,就可以给他快递,班车捎,拼车捎,给人家发。哪的人都知道了,只要是开直播的,玩手机的都能吃上了。”杨兰弟介绍说。

除了糕圈,杨兰弟还会制作豆面米黄等传统小吃。如今她年级大了,便将这些传统手艺教给了儿媳妇儿。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儿媳擀的豆面也是又薄又可口。

“娶媳妇嫁女儿,全吃糕、豆面。现在生活好,这些农村吃的代代还在传,手擀豆面是喜欢吃的人多,坐月子、办事业,老年人都是吃豆面,我也擀,我们媳妇也擀,要一直传下去,辈辈让她们做。”杨兰弟说。

碗托这一产自晋陕蒙交界处的传统小吃,也在老镇沙圪堵延续了上百年。在沙圪堵迎宾底街上,徐厚碗托店经营了几十年。店内每日前来吃碗托的顾客络绎不绝,他们大都是老镇上的常住居民。从追着小车吃碗托,到坐在街边吃碗托,再到如今坐在店里吃碗托,老镇几代人对碗托有着独特的情怀。

“过去在70年代 时候,条件不好,就人家挑着担,我也要跟着人家吃几个碗托,现在形式变了,回来家里头,挺好,能坐在家里吃碗托,环境又好,又卫生,我们基本是每天来吃两个碗托,吃碗托这个老传统我就习惯了。”年过六旬的老镇居民胡三说。

如今老镇沙圪堵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各种现代化企业纷纷落户。然而碗托、豆面这样的传统小吃依旧生生不息,代代传承,为老镇增添着别样的风采。

来源: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丽曼陈姝昕 王慧琴

豆面自由行旅游攻略

  • 「关注」碗托、糕圈、豆面……这些美食寄托着准格尔旗人的情怀!

    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宣传部壮丽七十年几代人的美食情怀03:39建国七十年来,祖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吃穿用度无一不在发生着变化。然而,时代变迁,几代人的美食情怀却依旧未变。碗托、糕圈、豆面.....养育几代人的传统小吃丝毫没有因社会的发展而失色。在老镇沙圪堵,杨兰弟糕圈家喻户晓,这个憨厚老实的蒙古族妇女靠着糕圈制作手艺养大了两个儿子,并为他们娶妻生子。每天清晨,杨兰弟都会在家提前和好糕


    2021-10-30
    886 39
  • 古城蔚州美食-豆面粉(粉坨儿)

    17:38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仅让这座古镇有奇观异景,地方特色小吃也不计其数。今天就来感受下这些馋涎欲滴的美食,首先要介绍的就是本人特别爱吃的——豆面粉,蔚县方言粉坨儿。豆面粉01粉坨儿的原料是什么粉坨儿,原料是豌豆面,当然也有荞面和绿豆面的,豌豆面的最为常见。豌豆面,故而用熟透了的豌豆磨成的面粉。大锅中加入水,加入豌豆面,边加热边搅拌,不停的搅拌均匀后成糊状,倒入碗中自然晾凉即可。看似简单的步骤,


    2021-10-30
    838 30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