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雨:府谷酸粥及其地方饮食文化摭谈

作家,陕西名人协会作家委员会,文化领域爱好者

老雨/文

酸粥府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之一。

府谷酸粥主要原料就是本地特产黄米。所以俗名曰黄米酸粥。黄米,本名糜子米,是糜子去皮为米,以色黄而得名。糜子属禾本科黍稷,是我国北方古老的传统农作物。大约汉代已有栽培。黍稷、糯者为黍,粳者为稷。《辞海》糜子词条解释为:黍之变种,秆上有毛,穗密降,子实不粘者为糜子,亦称穄子。府谷为糜子的原产地之一。所以,府谷人习惯吃黄米酸粥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估计,历史不会太晚。至少也在上千年的宋元时代之前。

府谷人吃黄米酸粥十分普遍,几遍全境。以东北部盛产糜子的古城、麻镇、黄甫、哈镇、大岔、赵五湾、墙头、清水尤为最。常年食用,一日至少一餐。北邻准旗、东邻河曲保德等地虽有此风俗,却不及府谷。南邻神木少有此俗。府谷人吃酸粥,似乎有瘾,哪天没吃酸粥,倒像没吃饭似的。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天灾人祸,国家“三年困难”,口粮不足,吃黄米酸粥成奢侈饮食。但是当地人们总不忘酸粥,黄米少,加些高粱米:米不多,加点山药蛋代替。

如今,时代好,人们富了,不愁吃穿,大米白面不缺,然而,就是酸罐子不倒。制作工艺,原料配置、营养讲究更是精细。而今的府谷酸粥,加玉米糁、小红豆等杂粮,还有加红枣、葡萄干为佐料的。外地来客原以为酸粥是腐败食物,这也难怪。因为糜子,糜,读mí,四个意思。一即粥、如肉糜;二为烂,如糜烂;三指浪费,如糜费;四作姓氏。唯糜子应读méi zi,专指一种农作物。结果,尝一尝,啧啧称道好吃,味道好极了。如果能吃上巧手婆姨做的酸粥,米粒饱满,包泽金黄,软硬适口,浆汤如蛋清,酸甜喷鼻香,就是口福,十分刺激食欲。你说,单这酸甜二字,居酸甜苦辣咸五味之首,即会产生欲食难耐的诱惑力。

府谷的黄米酸粥,冬食生津和胃,夏食止渴退暑。庄户人家以此为早餐主食,城里人以调剂饮食为主,而且改吃黄米酸捞饭。夏季食酸捞饭最为适宜。酸干饭一吃,午休一觉,喝一碗酸米汤,打凉解火,好不舒服。

府谷黄米酸粥,仅是府谷酸饭之一种。五月初五端午节流行包粽子,吃软米酸粥;腊月初八佛陀成道日吃腊八粥,都是黍米为主要原料,它们的味道亦是非酸则甜。过去,府谷贫壤瘠土,交通不便,粽叶也是缺贵之物,所以,包粽子多为馈赠亲戚,孝敬老人师长的礼品,自家人吃的是一锅软米酸粥。还有酸捞饭,糜子面游锅窝头、酸米汤、黄酒、丝糕圈子等类似酸粥的府谷酸饭。黄米酸捞饭、流行于县城周边;游锅窝头流行于南乡;丝糕圈子流行黄河沿畔。(所谓丝糕圈子,丝的读音府谷方言表示发酵作用。又如丝黄米窝窝。)黄酒则以软米为原料,加麦芽面,面发酵后加适量白酒而制成。每逢过年,新正上月,请人待客进门一盘丝糕圈子,一碗黄酒,是乡下人必备的饮食。

府谷酸粥的做法,先要浆米。浆米的容器瓷质为好。本地人习惯称酸罐子。浆米过程即发酵过程。开水散热不烫手为适宜温度,与黄米先后入罐,用筷子搅和后加盖。(多为操作方便,往往用一只碗座在罐口上当盖使用。)然后,置于炉台上(俗称猫巷子)或热炕头。保持一定的温度,大约45℃,促使发酵。夏季隔日,冬天二三日,每日搅和两次。当揭启盖有喷鼻香气,尝之略带梨味,浆水有黏感时,即可熬煮酸粥。

做酸粥用铁锅为好,熬煮时先加入适量水,待煮沸时,将浆好的米,舀出浆汤后全部倒入锅中。再次煮沸时,用铁勺将清浆水舀入酸罐中,冷却后以备再次浆米,本地人称为酸米头儿。煮粥还有些决窍,也很讲究工艺。已沸的米浆,须有勺搅和,既防不匀,又防烧糊。直至米粒破呈半流食状。本地人习惯一勺一碗地舀。还备点酸蔓菁、酸萝卜作佐菜。夏季,则以红淹菜(干酱菜)伴食,酸粥格外香美。

酸罐子浆米,要常浆常吃,酸浆汤才会鲜活,味道才能醇香。若数日不吃,那就得每日搅动,以防变质腐化。

制作工艺,言之容易,操作尚难。好的酸粥米粒光滑坚韧,色泽黄亮,香味喷鼻,诱人食欲。府谷乡下的婆姨有好手艺的还真不少。

黄米酸捞饭,有别于黄米酸粥。酸粥呈糊状,半流食;酸捞饭则浆汤较多。米粒裂颗时即用笟篱捞出来,呈散干饭。浆水为酸米汤可以饮用。酸捞饭暑夏多食用,特别是酸米汤,打凉解火,是绝好的避暑饮料。

游锅窝头是另一种酸饭食品。将糜谷加工成面粉,温水和面,反复搓揉挤压。待手利盆利,面已和匀为宜,掐成小蘑菇状,依次倒扣排列入巹。做窝头也有工艺技巧,右手掌握面团,左手指头镞为锥状,对准右手中的面团边转边锥,三掂两掂,即呈小帽状蘑菇形。如何游锅?加盖加火,待水沸气盈满蒸笼时,立即熄火。经一夜热气漫游慢散,已致发酵。次日,再加火蒸熟。大约30分钟,即开笼食用。游锅窝头,坚韧而酥软,酸里有甜头,味道特别。如果制作时加入地道的黄河滩大枣枣泥,枣香芳芬,色、形、味俱佳。府谷这一美食。流行于碛塄、王家墩、武家庄、田家寨等乡村。

丝糕圈子,为春节茶食之一。年糕面加温水和成面团发酵后,加入白面粉,掐成小糕圈子。 芥油煎炸,呈橘黄色。外硬里软,十分可口。新正上月,迎宾待客茶食糕点之佳品。

黄米窝窝的制作较为简单。黄米面粉加水搅和,在适度下发酵。次日,加碱中和,略有酸甜味。摊入蒸笼布上。加火蒸熟。开盖后,切成方形块状。讲究的人家还在每块黄米窝窝上加一只枣瓣,既为装饰又增枣香。如果把米糊放在画儿鏊里烤熟就成了画儿,十分可口。

府谷人所做的黄酒,类似米酒。黄酒用黄软米为原料。(软米,即黍米,有黏性。)先将黄软米做成糕团,加入麦芽,搅和为稀糊状,入瓷罐发酵,再加入白酒煨酿。黄酒,有酒味,但酒的度数低,有暖胃驱寒的药疗功能。

糜黍、有红色、黄色、灰色、白色几种。糜子多为红、黄色;黍子多为白色灰色,也有大红黍子。糜子脱壳为黄米(亦糜米);黍子去皮为黍米(又称软米)。颗粒比较,黍米较壮大于糜米。糜黍适应于我国北方地理、土质和气候,是区域性很强的农作物。种植在长城内外,黄河两岸的陕北府谷、神木;晋北河曲、保德;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一带。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特定条件,耐旱、生长期较短、性温味甘是糜黍的主要特征,是当地历代民众食用的主要谷物,也是古代酿造酒浆的原料之一。

府谷境地处黄土高原,地貌梁峁沟壑,多有小山泉和季节性川河。山泉沟水是广大农村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其水质清澈,较少污染,其味纯甘,即便在人口密集的城区也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开发饮用。

瓷器浆米,铁锅蒸煮。手工制作,技艺有别,温度适中,讲究精细,尚属地方饮食文化之精华。

从府谷酸粥说开来的府谷酸饭,种类多,有特色,且普遍流行。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今经济价值皆属可观。

府谷县城为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府州古城又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谓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国家倡导和推行的国策。传承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饮食工艺,开发以府谷酸粥为主的系列酸甜特点的地方小吃,有利于增强热爱家乡,敬畏祖先的民生感情及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和光大民族智慧。

增加旅游文化商业利润,利于农业产品的增效,利于农业生产的增收。

在项目管理上,府谷县已采取了些保护措施。农业园区已将糜子种植列为特色作物培育种植。2010年4月,成立了“府谷县糜子生产合作社。”县城已开辟了“府州小吃街”,提供了消费市场。府谷县非物质文化 产保护中心积极制定保护方案,并申请“府谷酸粥”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作。

不论是府谷酸粥还是府谷酸饭,主要一个单音词——酸。酸味发酵而生,原料是糜黍谷物。《辞海》里糜的释注:糜mí(迷)①粥。《辞海·释饮食》:糜,煮米使糜烂也。《礼记·月令》[仲秋之月]行糜粥饮食。②碎烂。《楚辞·九思·伤时》贞良兮遇害。将夭折兮碎糜。③姓。另读méi(梅)黍的一个变种,秆上有毛,穗密聚,子实不粘者为糜子。看来糜与粥在一定范围中是一个意思。糜米也有另一层讲法,特别是黄米酸粥倒有特别讲义和考究。由是,黄米发酵浆酸可成美食是有来由的。

府谷,历史上就是游牧与农耕交汇之域,半牧半耕,特定环境中延续历史踪迹。那种广种薄收的低水平农耕生产和篝火徙居的游牧生活,宿天定居、饥不择食的恶劣环境给了人们无奈的生活习俗的形制。汉民的酸饭又与蒙人的酸奶酪又何等相似。是生活条件局限还是剩余食物嬗变?总之,形成的是特别的饮食文化。府谷民间有个传说,清康熙帝微服私访洪门寺,吃了一种味道怪异的东西,问下人,叫什么。下人不知其名,随口胡编,说是到口酥。康熙帝龙颜大悦:到口酥好。试想,一般食物岂可勾起皇帝爷爷的食欲。难道不就是府谷游锅窝头吗?那酸甜香味一定会使御口称赞“到口酥好”。

府谷有诸多酸饭品种,还是酸味山里,满山崖的酸枣,早已驰名中外的钙力王酸海红,还有坡坡洼洼里的酸毛杏、酸李子。好一个酸字,占尽了府谷风情之秘。府谷有类似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山曲,就因为表达到至情至爱,甚至不饰不遮表露内心世界,就有人称之为酸曲。其实一个“酸”,正准确地诠注了甜蜜的情爱和丰富的情况

脑畔上酸枣一大片,

哥哥打酸枣妹妹在看。

酸不溜溜甜来甜各滋滋酸,

一把酸枣咱就定姻缘。

酸枣枣酸得我们牙根根隐,

不跟你好跟谁好。

小时候念中学在外地,常有人耍笑我们这些府谷人。

那里的,府谷的。

拿的甚,海红子

吃上两颗吧——酸酸的,我们老婆数见的。

看来,这个酸,确实在府谷人的生活里难以失缺。那是什么,就是一种地方风情。

府谷人五月端午吃粽子吃酸粥,是过时节的主要形式。南方人的粽子是糯米的;府谷人的粽子是黄米的。南方人的粽子是原大米味;府谷人的粽子是带酸甜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南方人煮元宵,吃汤园为个合家团园;府谷人炸丝糕圈子,吃黄酒为个家庭和睦,天长地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府谷酸饭,滋育出府谷情真、志笃、淳朴、豪爽、勤劳、勇敢的性格。《延绥镇志》里有记载:清乾道之际,府谷文化水准居陕北第一。科甲联捷,人文蔚起。府谷文化是由府谷人自己书写的,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呢?国家规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府谷酸饭生产性保护种类,手工技艺,属饮食文化。如何拟定得力的措施,真正得到保护 这当然要上下通力。

余以为,一要通过各种媒介,做好“非遗”保护宣传,做到人人知晓“非遗”,人人保护“非遗”,增强保护“非遗”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二要进一步开辟地方饮食市场,使各小吃商业化。在繁荣经济市场,丰富旅游产业上赢钱;在保护“非遗”事业上收效。税务、工商、文化等部门开点绿灯多予扶持帮助。比如,五虎山庄、神龙山公园等处餐饮商业都可以展示府谷酸粥特色。县城区有几家粗粮饭店,很合时尚,然而,店名不雅无文化内涵,什么“粗粮王”、“粗粮细做”,元代,有两位散曲大家,一位叫贯云石,号酸斋;一位叫徐再思,号甜斋。二人散曲集名《酸甜乐府》。如用“酸甜食府”做店名,请名书法家题书,岂不更好。

再者,府谷酸饭还要在“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上下功夫。比如,粗粮细作工艺上求精,营养配置上科学,在保护上创新发展,在发展中不忘祖宗。还可以名师绝技,传带徒弟。对些名符其实的饭店,不妨由县政府颁授《非物质文货遗产代表作》称号的匾牌,使知名度更高,经营还愁不红火?

逛偏关街头,来上一碗酸粥吧 酸粥

山西新闻网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南堡子的莜面,天峰坪的糕,中大街的碗托香塌脑,教儿埝的羊肉,关河口的虾,老牛湾黄河鱼人人夸,寺沟的糜米,禹门福的醋,保健美容又养肚,田峰的香米,水泉的杏,刘三的烧肠子有嚼劲儿。”每个地方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美食图鉴,这是偏关县流传的美食顺口溜,我们可以据此寻访地方风味。

不过,此行我是奔着另一味在当地更为大众化的风味而来,偏关人觉得那不过是家常饭,不认为是什么独特的风味。偏关有三酸——“酸粥酸饭、酸捞饭”。这种流传在偏关、河曲保德一带的地方风味,早有耳闻,未得亲尝。千里走黄河第一站进入偏关县,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一尝。据说,这道家常便饭街头也有售卖,不过只有早上能吃到。一大早,在街头遇到几个从文笔塔晨练完的女人,给我指引了吃酸粥的方向,便直奔附近菜市场。

早7点钟的菜市场还空荡荡的,一进门一辆人力三轮车上放着保温桶,猜想应该是酸粥。摊主热情招呼:“吃酸粥吗?带走还是在这儿吃。”果然不错。鉴于从不曾尝试,不敢贸然要一大碗,让摊主少盛了半碗,以免浪费。原以为,酸粥比米汤略稠,会很酸。没想到酸粥更像焖软的大米饭,入口一尝,也没有想象中“酸”,粥中焖了土豆,软烂的土豆泥糜子米混在一起,入口沙糯,搭配酸咸菜,也还不错。菜市场陆陆续续有人进来,都是围着买酸粥的。

趁着客人少些,卖酸粥的赫四祥讲起了酸粥的制作过程,几乎日日吃酸粥的偏关人,一般家里都保存有酸浆,只需要用酸浆泡上米,第二天就可以做。若没有酸浆,就需要将糜米或者小米用温开水泡着,大约两天左右,米发酵后,就可以做酸粥了。将土豆在锅里煮上,米下锅后一起焖煮,加些酸浆即可。关于这道地方风味的产生,赫四祥讲,听说是当年日本人来了,人们泡好米,来不及下锅,躲过日本人后,回来发现米酸了,又舍不得倒掉,没想到做出来之后,味道还不错,于是就有了酸粥。其实,酸粥产生的历史久远得多,相同的都是战争导致了这一风味的存在。

偏关,也叫偏头关,曾经是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边塞地区,黄河岸边一直战乱频发,尤其是宋、辽、金时期,边塞百姓屡屡受侵扰,时常会出现泡了米下锅却突然要躲避铁骑的情况。等到躲过对岸侵扰的敌兵,泡好的糜米自然已经发酵,战乱中粮食本就珍贵,谁家舍得丢掉呢,久而久之,酸粥便成了一道地方风味。不仅 关、河曲、保德三地流传,在黄河对岸的内蒙古的一些地区也习惯吃酸粥。不过,偏关最东面的南堡子乡却不好这一口,这个乡距离黄河最远。

任何一种地方饮食的成因,不仅有水土原因,还有历史原因。如果想知道边塞是什么味道,来尝一碗酸粥吧。诗文里的边塞风光在每个人的想象中,而酸粥是实实在在能品到的边塞滋味。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酸粥自由行旅游攻略

  • 老雨:府谷酸粥及其地方饮食文化摭谈

    作家,陕西省名人协会作家委员会,文化领域爱好者老雨/文酸粥是府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之一。府谷酸粥主要原料就是本地特产黄米。所以俗名曰黄米酸粥。黄米,本名糜子米,是糜子去皮为米,以色黄而得名。糜子属禾本科黍稷,是我国北方古老的传统农作物。大约汉代已有栽培。黍稷、糯者为黍,粳者为稷。《辞海》糜子词条解释为:黍之变种,秆上有毛,穗密降,子实不粘者为糜子,亦称穄子。府谷为糜子的原产地之一。所以,


    2021-11-03
    664 73
  • 逛偏关街头,来上一碗酸粥吧

    山西新闻网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南堡子的莜面,天峰坪的糕,中大街的碗托香塌脑,教儿埝的羊肉,关河口的虾,老牛湾的黄河鱼人人夸,寺沟的糜米,禹门福的醋,保健美容又养肚,田峰的香米,水泉的杏,刘三的烧肠子有嚼劲儿。”每个地方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美食图鉴,这是偏关县流传的美食顺口溜,我们可以据此寻访地方风味。不过,此行我是奔着另一味在当地更为大众化的风味而来,偏关人觉得那不过是家常饭,不认为是什么独特的风味。


    2021-10-30
    61 61
  • 四川省资讯|四川式榨菜腌制、酸粥、糖姜方法

    四川省的朋友们,一起来看下最近身边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1、四川式榨菜腌制、酸粥、糖姜方法四川式榨菜腌制方法主要设备;切菜机、清洗池、腌制缸、发酵罐等。配方;青菜头100公斤、食盐5公斤、花椒20克、辣椒面500克、香料面560克。工艺流程原料处理→腌制→修整、沥水→拌料、发酵→成品。腌制:将干菜块分层下池,一层菜一层盐,每层必须压紧,压至菜块出汁为止。第一次腌制,大约需盐1.8公斤,放在带漏水的


    2021-10-08
    115 89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