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苏家埠旅游攻略「六安苏家埠什么好吃」

导读:六安苏家埠旅游攻略「六安苏家埠什么好吃」 安徽六安一共有几个古镇?分别是哪几个? 六安有哪些自然文化遗产 安徽冷门景点有哪些?可以帮简单介绍下么? 横排头风景名胜区的苏家埠 六安必游景点 六安必游景点有哪些

安徽六安一共有几个古镇?分别是哪几个?

苏家埠 1000年以上了 明朝的时候建立的 有小“南京”的美称 还有个 寿县 也有千年多历史

六安有哪些自然文化遗产

地方文艺

六安的地方文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门类齐全,艺术风格多样。

戏剧:庐剧是六安主要剧种,皖西庐剧主要是西路庐剧,又称“上庐”,唱腔高亢、奔放,保留了较多的小噪子唱法,接近山歌韵味。1953年,专区建立场团合一的“六安地方戏实验剧场”(后改称皖西庐剧团)。随后,庐剧艺术之花在皖西大地竞相绽放。大型庐剧现代戏《妈妈》、《程红梅》晋京演出获得成功

民歌:六安民歌多以山歌、茶歌、灯歌、秧歌、劳动号子为主,同时还流行许多轻松愉快、曲调优美的民间小调。革命战争年代,六安人民创作了一大批红军歌曲和革命民歌,如《红军到金寨》。在传统民歌基础上创作的《月亮走,我也走》等歌曲风靡全国。

舞蹈:六安民间舞蹈分布广、种类多、服装鲜艳、舞姿优美。民间舞蹈《十把小扇》、《鵅鸫理窝》于1957年初被选调参加在京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被拍摄成专题资料片,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珍藏。寿县的肘阁、抬阁历史悠久,是古代社火活动的一种舞蹈形式,由成年人以铁架、铁杆或抬着阁楼、亭榭,托着小演员,展现不同戏剧人物或民间故事人物造型,具有惊险、奇趣的特点。

曲艺:六安民间曲艺独具特色,有“锣鼓书”、“四弦书”、“花鼓”、“大鼓书”、“淮词”、“寿州锣鼓”等。锣鼓书唯六安独有,早期的锣鼓书伴奏仅一锣一鼓,后来逐渐加入民族管弦乐器,传统曲目有《休丁香》、《杜十娘》等。寿州锣鼓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既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十翻锣鼓”的舒缓、柔和,又有北方中原地区“威风锣鼓”的高亢、激昂。

剪纸:六安民间剪纸的特点是线条圆润、流畅、舒展,艺术夸张得体,人物形态丰满,栩栩如生。新型剪纸在传统艺术手法上融入刀刻、手撕新工艺,创作内容、形式都有很大发展,艺术作品清新别致,布局奇特,尤以手撕纸令人叫绝。其极具地方特色的翁墩剪纸入围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作品。

灯会:六安民间灯会广为流行,每逢春节元宵节或重大喜庆日,群众都有闹花灯、唱灯歌的习俗。每逢灯会,家家户户红灯高挂,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折字歌、五花彩、对花谜、犟驴歌”六安灯歌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民俗文化六安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 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南宋时发明的“突火枪”,是管状兵器的始祖。明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疗马集》,被后世称为兽医学的“本草纲目”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而产生的红军文化热情高亢,形式活泼,独树一帜。皖西文化艺术门类丰富,民歌、民舞、曲艺、剪纸、灯会和民间剧目种类繁多,折射出江淮地区和大别山区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皋陶文化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孔子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从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到楚穆王灭六,皋陶后裔在“六”这个地方立国长达约1500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方国之一。唐玄宗李隆基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古圣皋陶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创“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立“九德”,即“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亲“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他倡导并施行的“五教”、“五礼”、“五刑”、“九德”、“九族”,对于加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进国家的产生,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法兽獬豸(xiè zhì)

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纪念皋陶,后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皋陶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六安城东,顶有黄栗树一株,形若伞盖,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古皋陶墓”。唐代诗人皮日休和宋代大 豪欧阳修、苏轼等曾为皋陶墓赋诗、撰文。皋陶祠位于墓北35米,系清乾隆年间修建,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重建。为了进一步弘扬皋陶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目前正在兴建中华皋陶文化园。

寿春楚文化我国先秦时期的楚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古代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与楚蛮(今江汉一带)区域性土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内容丰富多彩,基本要素是:青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老庄哲学、屈原诗歌庄子散文、美术音乐舞蹈等。

寿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与楚文化互相影响、渗透、融合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古文化。其繁荣鼎盛时期,是公元前241年至公元前223年,历时19年。这时寿春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是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段时期,楚王室经历国势衰败及其“逃跑主义”的动荡过程,贵族随同动迁所携物品一次比一次贵重、精细,最终形成一种聚积。从目前考古情况来看,寿县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启金节、郢爰等。楚文化以其底蕴深厚、遗存丰富、特色鲜明而名闻遐迩,影响后世。

六安汉文化六安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西汉安国体现了西汉诸侯王国家形态已发展到较高和完美的程度。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出土文物与墓葬形式规格,对研究吴楚文化融合发展、西汉历史与古代的墓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六安王陵位于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村。双墩村,因南北向并列的两座突出地面的“土墩”而得名。2006年初,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所受省文物局的委托,例行考古勘探,发现沉睡千年的“双墩”其实是并列的两座西汉时期大墓。

虽然这座汉墓在唐代就曾被盗掘,但墓室周围仍清理出大量遗物。完美精湛的“黄肠题凑”王室墓制构造,出土的部分漆木器残片、玉器金银箔玛瑙及22件青铜器、300余件木俑、木车、木马等,仍让我们感受了2000多年前汉家王朝的辉煌和荣耀,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对研究中国西汉时代工艺美术、葬俗、葬制、服饰、雕塑、制玉、冶炼工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双墩一号汉墓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此。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还为我们揭开了汉代六安国王陵的神秘面纱。

《史记》和《汉书》记载: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设六安国,封胶东康王刘寄的小儿子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来。刘庆和他的继承者镇守的六安国,从此国泰民安130余年。但史书记载的六安国是什么样子,王陵和都城在何处 ,一直是千古之谜。现在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部分出土的文物上有了六安国或六安王有关文字。考古专家根据该地地望、规制、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综合分析,初步推断墓主就是第一代六安王刘庆。

双墩一带大大小小20余个墩子,即为西汉六安王建置的国王陵墓区。它们和北面位于开发区内的东古城也就是六安国王都所在地遥相呼应。据专家初步勘探,在六安双墩一号、二号汉墓四周,还有3对封土巨大、左右并列的连体双墩,大致可以判断是其他3任国王和王后的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汉时期、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诸侯王王室墓葬群,核心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左右。六安国王陵保留下来的文物与蕴涵的信息是我国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

红军文化皖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战士朱蕴山为代表的六安进步知识分子,就组织了“中国革命小组”,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1923年,寿县小甸集成立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是安徽建立最早的党组织。1929年,相继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皖西是红军的摇篮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这里指挥了历时48个日日夜夜的苏家埠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的大胜利。抗战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安徽省首府,国共两党的重要机构设驻于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这里指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里,六安人民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30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同时也炼就了一大批英雄杰出人物。仅在幸存的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中,就走出了108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并拥有金寨(59名)、裕安(32名)两个将军县和“一镇17将”的独山镇。

皖西苏区的红军文化,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生动地展现了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活,教育、宣传广大红军官兵和苏区人民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皖西苏区红军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有歌谣、戏剧、绘画等。《皖西苏区文化史》中记载的歌谣有300多首,包含了皖西苏区军民斗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旧社会的苦》、《反国民党歌》、《送郎当红军》、《党是我的亲爹娘》、《红军都是英雄汉》等。皖西苏区的戏剧,都是围绕革命斗争中心任务新编的,演出形式活泼多样,或以话剧,或以地方戏,或以活报剧,或载歌载舞,不受剧种限制,都为时装剧,设备简单。皖西苏区的绘画,多见于画报、报刊插图、大型宣传画、漫画、壁画、小型木牌画等。

安徽冷门景点有哪些?可以帮简单介绍下么?

出去玩就怕人多,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下安徽哪些景点人少又好玩

芜湖天门山景区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搁船尖景区

搁船尖是国家级3A名胜风景区,地处北纬30°神秘地带,杭徽交界处昱岭关,是《倚天屠龙记》现实中的光明顶,景区发起“大战光明顶”的户外巅峰活动,已经成为户外界喜爱的运动品牌,被誉为长三角最大最原生态的户外徒步中级班,华东最后的山越秘境。主峰覆船尖,乃是王中之王的含义,古曰:6甲48塘48亩,48亩乃是48“山越王”母地,故有东南诸山之祖的赞誉。明教创立大明寺朱元璋封“天开神坛”、“与国同休”、“圣德光天“等匾,乾隆更封福船明山,扬名天下。

横排头风景

横排头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南20公里处的苏家埠,是皖西旅游区环状链式结构的骨干级之节点,是一处以水文景观为特色,以山水风光为依托,集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近郊型的风景区。风景区东以淠河东岸向东延伸200米为界,南至东西淠河汇合处的两河口,西至独山镇,北至苏埠镇,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有水景景观奇妙的淠河两源交汇处、丰源湖、淠河故道、上岗新渠;有罕见的生物生态景观淠滩落鹭、画眉鸣幽、赵苏长堤、凤凰松和古银杏

打鼓岭景区

打鼓岭景区位于安徽省黟县美溪、宏潭、洪星三乡交界处,它是黄山山脉自东向西延伸的余脉,与棠棣岭、殷溪岭,方家岭等同为新安江和青弋江的分水岭。主峰最高海拔1200米名为“大佛堂”,总面积11余平方公里。打鼓岭山峦重叠,林木繁茂。境内珍稀动物有黑麂、苏门羚(四不象)、短尾猴、穿山甲、棘胸蛙、环颈长尾雉 等,名贵树木有南方红豆杉、石楠、香榧山核桃等。景区内原生态环境优美,拥有瀑布群和大小不一的水潭。

狼巷迷谷景区

狼像迷谷位于凤阳县东南30公里处,分为古刹礼佛和迷谷探奇两大主题。其中迷谷探奇特别好玩,是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迷宫”,迷宫中的道路非常狭窄,最窄处只能弯腰躬身侧着通过,道路两边的岩壁都有一层一层的纹理,粗短的树木顽强地生长在岩石上,地貌奇特。景区的入口在东北角,古刹礼佛部分在东边,迷谷探奇部分在西边。先到达的是古刹礼佛部分,这里主要看禅窟寺、禅窟洞、摩崖石刻、塔林等人文景点,禅窟寺据说建成于汉武帝年间,现在看到的是现代新建的。

石台县仙寓山景

仙寓山横跨安徽省东至县石台县境内,为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是黄山的西脉。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有着皖南山水的自然属性和文化上的徽派特点。仙寓山,顾名思义,就是神仙寓所所在的山,即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曾出现过“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关于山水的文字、图片,总是带着某种欺骗性。而仙寓山的不同凡响,她的若有若无的仙气,她的一些传奇之处,却超出了现有文图的反映。

东石笋景区

东石笋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境内,是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的国家4A风景区,距省城合肥110km,距六安市区58km,距舒城县城46km,距霍山县城25km,与万佛湖大华山南岳山、天堂寨一线串珠,处于皖西旅游黄金线上。景区山水相映,四季长青,最高峰海拔760多米,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及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亭、廊、水榭、寺庙和徽派建筑与一体,堪称旅游观光、怀古揽胜中的一绝,被喻为“安徽的九寨沟”。

鸠兹风景区

鸠兹广场位于芜湖市中心区。广场总面积6.78万平方米,空间结构多变。主次分明,极富节奏韵律。原为市政府共用的地,1999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政府移址重建,兴建市民文化休闲广场,造福人民。芜湖鸠兹风景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先后 得中国魅力景区称号、全国建设管理项目综合奖项广厦奖、全省优秀物业管理示范广场等荣誉。先后获得中国魅力景区称号、全国建设管理项目综合奖项广厦奖、全省优秀物业管理示范广场等荣誉。

赛金花景区

赛金花故居运用了传统的徽州园林造园方法,叠石假山、古樟千秋、名竹荟萃处处俯仰可拾。闲憩水榭时,喜看红鲤碧波嬉戏,听一曲江南丝竹,心清耳悦,流连忘返。赛金花故居通过赛氏故居、遗物、陈列馆、书斋以及从国内外收集的大量图片资料,再现了赛金花扑朔迷离的一生。景区内有赛氏旧居、赛金花书斋、用过的水井、海棠梨花伴月、双桥截春、静寄弄鱼、远风耸逸、环碧秀色等,从人物、历史、文化、旅游角度来看,是一笔宝贵财富。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介于北纬31°54′-31°40′,东经116°27′-117°40′之间,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是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山西平遥古城还早100年。

横排头风景名胜区的苏家埠

好,我们还是回到横排头来吧。让我们由丰源湖向北,经4公里的苏横公路,来领略一下皖西重镇苏家埠的风姿。

苏家埠始建于元,兴于明,繁盛于清,迄今已历千年风雨沧桑。苏家埠的繁荣,缘于淠河的舟楫之利。因此,使它由一个普通渡口“苏家渡”而发展为码头“苏家铺”,最后变成大宗竹木茶麻在此集散、转远的中心,而演变为大商埠“苏家埠”。

苏家埠境内湾、畈、岗区兼有,气候温润,土地肥沃,盛产稻麦茶麻,尤以大麻最为驰名,素有“中国麻都”的美誉。加之此地工商业发达,是皖西著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又素有“小南京”之称。远在20世纪60年代,苏家埠就被列为国家重点掌握的206个初级市场之一。1994年以来,苏埠镇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被安徽省列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省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如今,总面积68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城镇常驻人口2·8万人)的苏家埠,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更上一层楼。

坐落于苏埠镇区永慧寺旧址的“苏家埠战役陈列馆”,很值得一看。这里,陈列著名扬中外的苏家埠战役的图片、实物等珍贵史料。苏家埠战役结束于1932年5月8日,历时48天,共歼敌3万余人,缴枪两万余支及其他多种武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鄂豫皖边区的第三次军事“围剿”,是红四方面军建军以来的空前大捷。漫步在陈列馆内,当年战斗场面历历在目,观之犹闻红军的进军号角。位于苏埠镇区之南的黄莲寺,始建于北魏,唐贞观年间重建,宋建炎年间重修,明嘉靖七年复修,清康熙二年募修。一千多年来,古寺香火鼎盛,美誉远播。近年来,黄莲寺已再度重修。已建大雄宝殿一座、弥勒殿一座,新塑了菩萨32尊及海岛山,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漫步在苏家埠镇老街,看着那青砖灰瓦、飞檐斗拱的房屋,面对那烟熏火燎、铺板斑驳的店面,踏着那青石板上辙印深深的街道,令你油然生发思古之幽情。而镇西淠河沿岸的万亩果园,又具另一番情韵。这里遍植桃树苹果梨树。春天,繁花竞放,姹紫嫣红;秋日,硕果累累,压低枝头。苏家埠为安徽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作一次生态旅游,会让你胸襟开润,眼界大开。

六安必游景点 六安必游景点有哪些

1、六安双塔:在六安城里,一北一南矗立着两古塔,它们是古老的六安城的标志和象征,一般称其为南、北门锥子。南门锥子在南大街旧观音寺内,又叫观音寺塔;北门锥子在北外街东侧旧多宝庵庙内,又名多宝庵塔。多宝庵塔为平面六角形楼阁式砖塔,原有九级,现只存有七级。塔高21.6米,从下至上逐级缩小。

2、横排头风景区:该风景区位于六安市南20公里处的苏家埠,以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及丰源湖为核心向外扩散,是一处以水文景观为特色、辅以人文景观的旅游开发区。有九公山、碧水岩铜山寨、凤凰松、古银杏、黄莲寺、清源楼、龙王寺、望江寺塔等景点有时候还可以看到河滩上起落的白鹭

3、昭庆寺:昭庆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曾先后九次重修,为唐代四大昭庆寺之。寺庙分为四进,依次是弥勒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和接引殿,两侧有禅堂、客堂、斋堂,殿内有铜铸、木雕及泥塑的如来佛、观世音、地藏王、十八罗汉、哼哈二将等大小佛像800多尊,十分壮观。

4、皖西大裂谷:皖西大裂谷位于六安市南25公里处,是国内罕见的一处山裂奇景。大裂谷风景区原名“避王岩”,当地老百姓俗称“三道闸”,整个景区状如三节莲藕,窄处仅容一人站立, 宽处可藏千兵万马。两侧峭壁直立,高数十丈,非常壮观。

5、龙头塔:龙头塔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清乾隆年间重修,俗称“城锥”。因其第四层碑刻有“龙头”二字而被称为龙头塔。该塔是青砖建造的六角形楼阁式砖,实心,共有七层,高20.7米:塔刹为生铁所铸,分三层,葫芦状,造型别致,值得一游。

6、七门堰:你或许不太熟悉七门门沙场的名字,但它附近的七门堰在历史上却是鼎鼎大名。七门堰是充分利用自然的 陂、荡、塘、沟而形成的自流灌溉网,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信在舒城为羹颉侯,开始在七门岭下拦河筑堰,称为“七门”,引水灌田8万多亩,又在东侧加筑乌羊堰和槽牍堰,称“七门 三堰”。

Hash:400ac70ec98dc7c530c18506a9cc904496a62adc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