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牲?牛人?听贤掌柜牛肉面跟你唠唠“牛”的那些事

牛,草食性反刍家畜,属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牛属和水牛属家畜的总称。具有多种用途,肉和乳可供使用,皮属工业原料;同时,牛还可以为役力,至今在中国农村许多地方,牛依然是农业生产的助力。

那么,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驯化牛的呢?牛在早期中国历史中又有着怎样的戏份?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牛之于中国的发展。

一、驯化之始

云南师范大学张虎才教授所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对黑龙江肇东市太平乡周家店村发现的牛下颌骨,进行了年代学、形态学、DNA测序等多指标的综合研究后,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是比两河流域更早驯化牛的地区,使用”嚼子“的痕迹表明,在一万多年以前,牛就有可能已经被用作农业生产了(驮用),研究结果被发表在2013年11月8日《自然-通讯》上。

在河姆渡和罗家角两处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水牛遗骸。而河姆渡文化和属于马家浜文化的罗家角文化均距今7000年,也进一步证实,我国原始社会的先民在当时便已驯化了野水牛。尔后经过1000年驯化,野水牛们逐渐演变成了普通的牛,不但体格渐渐变小,性格也越发温顺,直至被我们任意驱使。

二、三牲之首

到了夏商周时期,人们对于牛的奴役方式也更加多样化,用途愈加广泛。

原始社会时期,因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非常模糊,对其身处的世界之多变和不确定充满了困惑,由此形成了没有系统的万灵论思想。至夏商周,君权神授、法由天定、法由神判以及天罚的内容逐渐形成体系。

由此,人们便开始敬畏鬼神、崇拜祖先、信奉天命,并且通过各种祭祀活动体现出来。

每当祭祀时,牛便常常作为祭品出现。《礼记·王制》载,“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此时三牲里,牛为首,可见其地位之重。祭祀过后,这些牛肉便会被煮熟拿来食用。而祭祀的三牲选用,也被历朝历代所沿用。

三、牛人与用途增加

周代时期,据《周礼》记:“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设立牛人一职,掌管供应各种肉牛和军需所用之役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牛的种类、作用和驱使方法也逐渐变多。如犉,黄毛黑唇的黄牛,《诗经》记“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荀子·王制》载“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记载了当时人们借用西海人以牦牛的尾巴制作皮革等的技术历史;《吕氏春秋》道“肉之美者,……牦象之肉”,反映了牦牛肉美味

四、运输

除了上述,牛还被用于交通运输和农耕助力。

《世本》称“黄帝之臣臣胲作服牛”,有人认为“胲”是商人的祖先,或认为“胲”是商王王亥,可能就是胲发明了以牛拉车。从安阳殷墟出土的双轮马车考古看来,商代肯定已用马拉车,而牛作为畜力使用,最初也应是拉车。不论是西周时《诗经·小雅·黍苗》的“我任我辇,我车我牛”中的牛拉车;或是西汉《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还是传世宋画,如《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盘车图》等,画中也是大多是牛车并少量驴车;即便是明成祖时,“称诏夺官船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以上种种文献,不胜枚举,均可见牛车在古代都是长期行用的。

五、农耕

至于农耕,古代的蓄力其实有些差异。比如欧洲,以马耕地;中亚那边以骆驼耕地。而中国这边,原先是以人力用耒耜耕种,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大变化,牛耕和铁质农具的出现,使得牛犁耕田的功效大大高于耒耜。而《国语·晋语》:“夫中行、范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便表明了牛与耕的关系。此后南北牛耕因地制宜,北方多以黄牛耕种,南方水稻田则多使用水牛耕作。

虽然现代化发展极快,可时至今日,中国仍有不少地方,仍旧使用牛耕地。

六、食用

说起吃牛,不管是原始社会驯化后作为食物,还是夏商周用于交通、祭祀、殉葬、肉食,又或是根据《礼记·内则》记载,“牛炙 ( 烤牛排 ) 、 牛 ( 酱牛肉块 ) 、 牛脍 ( 酱 牛肉片 ) 、牛修 ( 牛肉条 ) 等等。”《楚辞 》则有 “肥牛之腱”,指的便是牛腱子肉或牛蹄筋。均可见当时对牛当做大量肉食的体现。

而到汉朝时,因犁耕开始大量普及,对于耕牛的保护也严格起来,而刑法也最为严重。《淮南子》:“王法禁杀牛, 犯禁杀之者诛 ”, 犯者即弃市,私杀耕牛会判死刑。不过所谓的禁杀,是禁止私杀,若是耕牛年老或生病,不能耕田,必须上报,由专门人员过来验看,取得许可之后,才能宰杀。

到了两晋南北朝,对于牛的宰杀就比较松了。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其中的八百里就是指的晋朝王恺杀牛的事,他们两人打赌,就杀了一头牛,拿牛心烤来吃。元代时,因色目人与回民的存在,牛肉的食用放松起来。

直至明清耕牛再度被保护,只不过没有汉朝时那般严苛,凡私宰自己马牛者杖一百”、“若故杀他人马牛者杖七十徒一年半”。到了乾隆时期,除却农耕地区仍旧严格,其余地区对于私自宰杀的控制才松了点。而后嘉庆年间,河北秀才陈维精发明了牛肉面,由其土地马六七把制作标准带到兰州,并由后代马保子发扬光大,最终成了全国赫赫有名的拦住牛肉面。

随着清朝的覆灭,时局动荡的民国也曾呼吁保护耕牛,但那时人人自顾不暇,有谁会去听呢?建国后,牛作为蓄力也曾被保护过一段时间,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耕牛虽还有,却是越来越少见了。

说一则事,除却上述朝代,唐、五代、宋,对于牛的保护不亚于汉朝。而《水浒传》背景虽是宋,可施耐庵却是元朝人,宋朝对于牛的保护他不会不知,或许也是以牛为隐喻,传达自己的思想。

七、其他用途

除了耕种、食用、祭祀、殉葬,牛的皮、筋、角还用于制造古代兵器,牛皮胶和牛黄则入了药,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更为熟悉的牛角梳。

纵观牛的一生,它这一生似乎都在奉献,活着时拉车、耕地,死了作为食物、药材、军事日用品。而慢慢的,牛也成了一种文化,融入我们的生活。不论是十二生肖,还是“横眉冷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它似乎成了一种象征符号,刻在我们的灵魂里。

奉献从来都不是可耻的,跨越古今,它从未停止过。

从王公贵族走入寻常百姓,从天子之食融入市井烟火,大街小巷的牛肉面,各具特色的牛肉食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它们在喧嚣的尘世里静静而立,只是为了给我们的胃找一处归所,为它们离开这人世释放最后的烟火。

贤掌柜牛肉面,也正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优选新鲜牛肉,秘制大骨汤,劲道有韧性的面也好,香软糯的大米也罢,它们都是牛肉的好伙伴,只为给你献上最佳的口感体验。当你工作完一天,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看着满目灯火、各色美食而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那就来贤掌柜牛头面吧!

坐在店子里,享受着喧嚣的人气,吃上一碗跨越千年而来,只为释放最后烟火的牛肉美食。

以上图片均来自百度

资料参考:《法律与神权——浅析夏商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阿依古丽,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中国古代牛的用途和黄牛、水牛》王曾瑜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其余资料参考,详见上文

Hash:ed77dfd436422e34b7ac27c7e3d2e39088ca2b15

声明:此文由 餐饮品牌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