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谁把赵县历史、古迹、村名、文化、名人总结的这么全?赶紧让大家看看吧!

明日周二限行1和6

赵县,古称赵州,地处石家庄市区东南40公里,总面积为675平方公里,总人口613204人(截止2017年)。

一、历史沿革

三国魏时期的赵国

1、西汉置平棘县,治今南固城,属常山郡;三国魏改属赵国。北魏徙今治。移赵郡于此。

唐朝时期的赵州

2、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赵州,为治所;明洪武元年(1368年)平棘县省入赵州,属真定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隶州。

3、1913年改赵州为赵县。1914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冀鲁豫边区。

4、1949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并入宁晋县,1961年复置。1968年属石家庄地区。1993年属石家庄市。

二、赵县今状

1、2009年赵县行政区划(7个镇)赵州镇、北王里镇、新寨店镇、韩村镇、南柏舍镇、范庄镇、沙河店镇,(4个乡)高村乡、前大章乡、谢庄乡、王西章乡,北中马、大安、杨户、大夫庄、圪塔头5个办事处

2、赵县281个行政村全称

赵州镇

北门、石塔、西门、西关、南门、县前、东门、东关、官庄、常洋、董村、刘家庄、瓜家庄、东晏头、西晏头、赵家庄、常家庄、尉家庄、傅家湾、邢村、东卜庄、西卜庄、南正村、宋村、大石桥、固城、西河、焦家庄、眭家营、封家铺、潘村、屯子、傅刘庄、北白尚、南白尚、南杨家庄、南解家疃、停住头、南姚家庄、南何家庄、郭村、苏村、大李庄、小李庄、南三相、西朱家庄,共46个行政村。

韩村镇

韩村、北辛庄、小吕村、大吕村、苏家疃一村、苏家疃二村、黎村、赵村、泥沟、北何家庄、柏家营、各子一村、各子二村、各子三村、宋城、大马、东罗村、西罗村、徐家庄、李家庄、北杨家庄、石家庄,共22个行政村。

新寨店镇

新寨店、西杨台、东杨台、西何庄、台兴庄、迎恩铺、新和村、贾店村、安王村、六市庄、范村、肖庄、曹谷疃、周村、辛店、豆家庄、马谷庄、彭家庄、北解家疃、赵庄、赵刀寺、马刀寺、北正村、北三相、北轮城,共25个行政村。

南柏舍镇

南柏舍、北柏舍、东柏舍、李柏舍、曹柏舍、安柏舍、徐家寨、唐家寨、北李家疃、南李家疃一村、南李家疃二村、河西寨、杨家郭、王家郭一村、王家郭二村、王家郭三村、郑家郭、高庄、俞家岗、许家郭,共20个行政村。

沙河店镇

沙河店、北冯、野鸡铺、杨召、谢家湾、丁村、小诰、西大诰、东大诰、大诰铺、东杨村、西杨村、南南冯、北南冯、中冯、东诰、东北营,共17个行政村。

范庄镇

范庄、孝友、常信营、南庄、曹庄、南花邱、北花邱、西花邱、东张家庄、杨扈东门、杨扈西门、杨扈南门、杨扈北门、任庄、贤门楼一村、贤门楼二村、贤门楼三村、贤门楼四村、解家寨、大安一村、大安二村、大安三村、大安四村、大安五村、大安六村、秀才营、小寺庄、东朱家庄、前进、永进、高峰、五星、三中、健全、勤劳、人民,共36个行政村。

谢庄乡

谢庄、大东平、小东平、大寺庄、安家庄、郜家庄、小郝庄、大郝庄、董庄、圪塔头、南龙化、北龙化、各南、林子、常信一村、常信二村、东姚家庄、北中马、马庄、南中马、田庄、东王庄、大马圈、孙家庄,共24个行政村。

北王里镇

吴贾、何庄、南王里、小琉璃、换马营、北王里、轮城庄、大琉璃、西王家庄、付家庄、黄市村、马平、贾吕、西张家庄、东章吕、西章吕、永兴庄、后田村、前 田村、前营、烟家寨、南轮城、西正村、后营、沟岸、马村、康贾村,共27个行政村。

前大章乡

双庙、城郎、乡官、马圈、齐家庄、王家庄、史家庄、仪停、商家庄、永安、周家庄、固德、豆腐庄、投头庄、南白庄、杜家庄、姚家庄、西白庄、四德、北朱家庄、冯家庄、中帐、安现、后大章、前大章,共25个行政村。

高村乡

高村、南田村、东大章、西大章、西辛庄、南泥河、北泥河、西封斯一村、西封斯二村、西封斯三村、东封斯一村、东封斯二村、猛公、北王村、南王村、北庄、西江村、白沟驿、市庄、东大里寺、西大里寺、段村,共23个行政村。

王西章乡

王西章、董西章、侯召、屈西章、南西章、百户庄、东纪毫、西纪毫、西章铺、南寺庄、陈家庄、东洨洋、西洨洋、胡家营、东湘洋、西湘洋,共16个行政村。

三、旅游景点

1、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截止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都是宗门大德,柏林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寺。当时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

2、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还有一座小商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3、永通桥。又名小石桥,建造在唐代永泰年间(765--766年),是继赵州桥之后赵州大地出现的又一座单孔弧形敞肩石拱桥。小石桥不但承袭了赵州桥的所有优点,还与时俱进地有了新的发展。桥的大拱与小拱之比均大于赵州桥,桥体上四个小拱的加大和抬高不仅令桥面更加平坦,便于交通,而且节省石料,减轻了自重,更加利于行洪。这一改进奠定了它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

4、陀罗尼经幢。位于赵县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经幢为开元寺的建筑物,后寺废而经幢仍存。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文,故称“陀罗尼经幢”。这座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当地俗称“石塔”。赵县古称赵州,其标准称谓应为“赵州陀罗尼经幢”。

5、 梨花节:每年的4月5号至4月20号是梨花盛开的时候,葱绿的麦苗,橙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雪白如云的花海。赵县雪花梨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汉代赵县祖先就开始栽培种植雪梨树,25万亩的梨花分布在赵县城东范庄,谢庄,北中马等乡镇区域内。近年来每逢梨花开放的时候,万顷的梨园花香迎来中外游客,好客的赵县梨农都会热情的欢迎远方的朋友!

四、历史古迹

大观圣作之碑

赵县国保文物有安济桥、永通桥、陀罗尼经幢、大观圣作之碑、柏林寺塔,省保文物有各子汉墓群、宋子城遗址、宋村商周遗址、许家郭汉墓禅林寺舍利塔李宪墓

五、历史中的赵州十景

古桥仙迹、勒经石塔、往汉云台、双庙龙泉、平棘舒情、洨川环翠东寺钟声、西郊水利、南畦稻熟、北沼荷香!

民国年间的“双庙龙泉”八角琉璃井

六、赵州非物质文化一场的传承

1、蘸花

《醮花》属民间纸扎艺术的一种手工艺形式,用高梁秸秆有五色纸扎成。高1.8米,宽70厘米,形似宝塔楼阁。煞是美丽壮观。此项民间艺术独特,据说全国仅两处有之,赵县南南冯系其中一处。

赵县古称棘蒲,其古城在今野鸡铺,南南冯乃古城东郊,汉时车骑都尉故里,文化底蕴深厚,儒释道三教并传,庙宇布于古城四周,冯公故里有观音阁,供奉汉白玉观音佛。农历二月十九系观音菩萨诞辰,冯公故里举行庙会,庆佛寿,扎醮花,贡佛神,祭佛祈福。这一民俗,自古传至现在,反映了古棘蒲人的善良,反映了古赵州人民的智慧,反映了赵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泥沟丝弦

悠久的古典剧种之一,民间流传在石家庄地区的丝弦分为三大家,即泥沟丝弦、张名甫丝弦、丘村丝弦,这其中尤以泥沟丝弦最为悠久。

泥沟丝弦以高亢嘹亮、韵味浓厚、粗狂苍劲而著称。故有“三里地外听丝弦”、“声音打着跟头就来了”,说明其清脆高亢,真假声结合巧妙,韵味细腻委婉。

泥沟丝弦不但能演像《煤山》《金铃记》《调寇》《纪阳关》等二十余出传统剧目,而且还能配合时代步伐,排演新剧目,如《看闺女》《审椅子》《牛栏春暖》等脍炙人口的现代戏。尤以传统戏《顶灯》《访昆山》等著称,其绝技、绝活令人佩服,头顶一盏灯。不用手使灯从头顶一直挪到后背,时而钻板凳,时而打滚,灯却不离其身,常常赢得满堂彩。

泥沟丝弦的表演具有泼辣、夸张、淳朴的艺术风格,各行当讲究身段、做派,尤其讲话特技功夫,如发功、水袖功、帽翅功等。唱念做打颇具地方色彩。

3、赵县纸扎

县前村座落在赵县城内,地处赵县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该村王传琴是赵县一带有名的民间艺人,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纸扎艺术,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技艺——“赵县纸扎”。

纸扎起源于大唐初期,来源于民间俗句“打春牛”,打春牛是人们为迎春而举行的一种民间活动,立春到来之时,人们用纸牛,牛肚中装有瓜子、糖、花生等一类食品,然后挖坑放一根鸡毛,敲锣打鼓、耍狮子、舞龙灯,等到立春时刻,坑里鸡毛会随着阳气上升而飘起来,这时人们会把春牛打烂,孩子们会抢里面的糖、花生,热闹地把春迎过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成为一种习俗。

过节会扎彩灯,丧会会糊扎纸人纸马,艺人通过纸竹、丝绸、布料扎糊出人物、亭台楼阁、民间故事,到了宋代,纸扎成为民间文化的代表,以它精美的彩绘和特有的艺术造型而达到鼎盛时期,这种特有的民间文化的繁荣一直到清末以后才逐渐冷淡下来,建国以后,由于新文化的冲击和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引入,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文化逐渐被世人所淡忘,即使在民间文化的集散地—农村,这种淡忘依然没有停止,这是一种悲哀,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在国际地方的重要影响,全世界人都开始关注中国,中国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国家特有的传统文化必将被世人重新审视而重现昔日光芒,包括纸扎这种民间手工艺,也必将重新展示它那种特有的情趣文化之美。

4、双庙伏羲文化

双庙村,在赵县城北8公里与藁城栾城交界处。古时候叫双庙龙泉古庄。清末,双庙村仍保留着一座古庙宇,悬挂巨大匾额,上刻有楷书“人祖庙”三个大字。庙内并排两座庙:一曰伏羲庙,俗称“哥哥庙”;二曰女娲庙,俗称“姐姐庙”。庙前建有八角重檐琉璃瓦小亭。庙内亭中有井,曰“龙井”、“龙泉”。双庙龙泉古庄的由来如此。

龙泉古井由秦砖砌成,庙建于何时,确切时间无考证,可以推断,秦汉时代就有“人祖庙”。

伏羲是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他教先民结网捕鱼,变游猎为农耕,对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卓越贡献,女娲是传说中的造世主,人类的始祖。

双庙一带还流传着关于伏羲、女娲教人们纺棉花、织布、裁衣,带人们上山狩猎、下海捕鱼,发明创造等传说,极富浪漫色彩。

伏羲、女娲作为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是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赵县双庙村伏羲文化的特征是伏羲女娲成婚前的生活反映,是一个典型个案,并且折射出人类对家庭伦理的理性认识。可以说是填补了伏羲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双庙村原始庙宇被毁,1979年-1999年设棚供奉,从2000年开始,村民自动组织重建此庙,即“伏羲庙”和“女娲庙”,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5、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县梅花

梅花调,俗称“鼓碰弦”,是流传在赵县一带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农村一般是农闲时盛行或集市、庙会、打地摊说棚书,有的也到城市唱茶馆,大都是单口,只用一鼓、一个月牙板,乐队仅用三弦伴奏,唱词通俗易懂,唱腔音域较宽(在四个八度以上),又因多是男声,听起来浑厚、朴实、婉转动听,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既能说唱小段,又能说唱大书,是当时比较盛行的曲艺形式。

“梅花调”历史悠久,是地域地方性很强的民间文艺,从元代兴起,传统曲目《窦娥冤》风靡河北东南一方。在漫长的实践中梅花调伴奏又加入了四胡、二胡、扬琴,演员开始化装,因梅花调比戏曲人员少、消费小、行动方便,以场地自由、表演自由的优势崭露头角,可一人多角,也可对唱、轮唱、接唱、同声,音乐清脆,声调优美动听,委婉激昂。国家文化部门认同为冀鲁豫一代流行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种类。约在六十年代被河南坠子逐步淹没,至到70年代末逐步衰落到后继无人的地步。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落实党的文艺方针,赵县文化馆又重新走访老艺人,对梅花调进行了整理和继承。通过几十年不断努力创作出大量梅花调作品,得到了省地(市)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其中创作的《骨肉情深》等优秀唱段录制成“中国唱片”。《旧意新情》在1985年参加河北省曲艺比赛中获“二等奖”,并在河北电台播放。《山情画卷》在参加河北省建党八十周年戏曲、曲艺汇演暨燕赵群星奖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获石家庄市第七届文艺“繁荣奖”。

6、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州战鼓

“赵州战鼓”属武术战鼓,是流传在赵县一带的民间鼓乐。它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兴盛于清末民初,是以大鼓、锣、镲为伴奏,以钹为道具的男性群体鼓乐艺术。

“赵州战鼓”主要分布于赵县北部地域,分为两大流派鼓会,其中以各子村为首的鼓会,表演特点威武雄壮,共有十种基本鼓套,代表套路有:“大破天门阵”、“大破南京”、“大破四川”、“狮子滚绣球”等。以大马村为首的鼓会,表演特点刚柔分明,共有十一种基本鼓套,代表套路有:“凤凰展翅”、“金鸡别腿”、“金钩钓鱼”、“日月穿梭”、“一龙破二虎”等,各个鼓会综合构成了动作幅度大,场面气势宏伟的赵州战鼓,舞钹队员以跳、跃、翻滚、闪、展、腾、挪等舞蹈动作,形成了“龙腾虎跃”的气势和独特的表演风格,鼓声雄厚壮阔如春雷滚滚;钹音律动悦耳,铿锵有力;锣声激昂清脆如百鸟闹春;金钹翻飞,金光灿灿;舞姿敏健,催人奋进,具有浓重的赵州古韵。

“赵州战鼓”是扎根于赵县农村的优秀民间传统艺术,它是赵州特有的“三鼓”之一,是鼓文化的重要遗存,对其加以保护不仅有助于了解、研究我国民间鼓乐的形成的发展,而且对深入研究地方民族文化、民间习俗也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7、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县道情

赵县道情,俗称“涣鼓书”、“渔鼓”,是流传在河北省赵县一带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以地方语言说唱,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素优美,既能说唱小段,又能说唱大书,深受当地人民群众欢迎。

赵县道情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起初是单人多角色演唱,有丰富的表现力,类似现代的评书,后改为双人说唱,与相声有诸多相似之处,是地域地方性很强的民间曲种。器具为筒子和串板,改为双人说唱后,器具又增添了架子鼓、长板等。据祖辈言传,道情伴奏使用的镲为何仙姑的荷花云镲,筒子为张果老的筒子,长板则为蓝采和的板子,虽然这只是历史传说,但是赵县道情的历史渊源由此可窥见一斑。

据史料考证,清康熙十年(1671)赵县有道情艺人有杨进尚、李全恭、张春太、张吉生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何家庄何焕士、北田村赵庆斌、西杨村李之兴、大寺庄村李顺堂等艺人活跃在农村说唱,除传统曲目《西游记》、《朱迈臣休妻》、《洞宾戏牡丹》、《客店醉酒》、《岳阳弄鹤》、《湘子渡林英》、《韩湘子上寿》、《封神榜》、《西厢记》外,还有结合民间故事传说的剧目《柳公案》、《响马传》、《九曲还阳传》、《山东剑》,在1950年左右为配合当时的中心工作,排练了《兄妹开荒》、《求神长命》、《血泪仇》、《新风赞》、《王秀鸾》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1958年在县文化馆的统一安排下,赵县道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曾在本县范围内多次巡演,还有新编的段子在村及县广播站播放,是当时比较盛行的艺术形式。

赵县道情在演唱时没有复杂的道具,只用一桌一凳,完全依靠曲折的故事情节及表演者形象逼真、声情并茂的演唱赢得观众,折射出古赵州人民幽默、乐观、豁达的文化生活习性,其声调优美动听,委婉激昂,因比戏曲人员少、消费小、行动方便和场地自由、表演自由的优势,被文化部门认同为曲艺种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被戏谑地称为赵县“单口相声”和赵县“二人转”,对研究赵县民间文化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8、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何庄武狮

何庄武狮是分布在地处赵县城西13公里的北王里镇何庄村的一种武术带舞狮的独特民间艺术。全村上至古稀老者,下至垂鬓孩童,人人披挂,个个练习,都有一套武术带舞狮的绝活。

何庄武狮兴于明末清初,据祖辈言传,有一年少林寺遭遇天火,两名少林武僧化缘至何庄村,把少林武功中的大洪拳、小洪拳传授东西两家子弟,形成了何庄东西两少林分会。凭借过硬的武术功底,少林会几个年轻人很快把舞狮练成,由此形成了何庄村独特的武术带舞狮风格,一直延续到今天。据传,乾隆皇帝南巡私访时,曾在该村牌访处观看过武狮表演,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何庄武狮的历史渊源和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可窥见一斑。

何庄武狮将少林武功与舞狮绝妙地融合在一起,注入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不同内容,蕴含着人类伟大的潜能创造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向往,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

何庄武狮表演分群体表演和分组表演两种形式,大狮子由两人共用一张狮子皮完成,小狮子由一个人完成,领狮者手持绣球,统领表演全局。群狮齐舞,气势恢宏壮观,三俩戏耍,技艺精妙绝伦,通过“走梅花桩”、“狮子望月”、“穿档过桥”、“翻跟头”、“跳八字”和跳、转、腾、扑等动作,展现出狮子凶猛、威武的一面,同时,把期待时的“盼”,高兴时的“欢”,搜寻时的“找”以及“搔庠、舔毛、打滚、抖毛、弓腰、啃爪、掏耳朵、打舒展”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为使这项民间艺术发扬光大,1990年村民自发组建了“飞龙武狮团”,经常活跃于石家庄、保定邢台一带,为各种庆典活动助兴演出,由动作粗放的表演形式向高、精、险提升,由业余型向职业型演出推进,2005年3月在参加石家庄市首届千人大比舞中,夺得银星奖,6月在参加石家庄市首届老年健身大会开幕式上,获特别贡献奖。2009年参加河北省第二届民俗艺术节荣获“积极贡献奖”。2010年参加山西洪洞县艺术节民间艺术展演。

9、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县五道古火庙会

在距离赵县城东南六公里处有一个自然行政村——赵州镇南杨家庄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里都要举办盛大庙会——五道古火庙会。

相传,庙内主佛“五道”,是西汉时期江苏泗水沛县人,其父张道岭是著名的农艺师。五道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五,故称五道,后来,张道岭给五个儿子分家,东西南北中各有一块地,让五个儿子抽签分,五道抽到中原,就骑马来到现在南杨家庄村,日期正好是正月十五,就在这里落地生根,辛勤劳作,年年五谷丰登,每年正月十五,放烟火、唱大戏、挂彩灯。五道病故后,为了纪念他,修造了庙堂,五道古火庙由此而来,曾多次修缮,旧庙具体地址不详,据记载清光绪十三年,重修过一次,1980年利用村里的配电室当庙,1988年又重建起一座小庙,1996年才建起这座宏大的五道古火庙,2006年又重新塑了这些神佛像

庙房顶是尖顶设计,上铺暗红琉璃瓦,仿古沿修饰,整体均为暗红色,中间向正南开门,上挂“五道古火庙”匾额,南北长14米,东西宽19米,庙内主佛5尊,配佛2尊,分别是:五道、龙王、牛王、马王、土地、判官、小鬼。

从五道活着时起,就一直沿续着正月十五放烟火唱大戏的习俗,组织机构叫火会,没有会头和会员。五道古火庙因自然灾害无数次遭毁坏,又无数次修缮,直到今天。

《赵县五道古火庙会》从正月十五一大早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赶庙的人除了到庙里祭拜诸神就是观看燃放烟火。《赵县五道古火庙会》总在欢呼声中谢幕,这一天,村民们尽情挥洒豪情,庆祝过去一年好的收成,乡亲们虔诚地焚香祭拜,不只为了表达他们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善良意愿,而且,已经把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当成他们自己的狂欢节,年复一年的代代传承。

《赵县五道古火庙会》每年都要放烟火、唱大戏、挂彩灯,还邀请邻村民间艺术队来助兴表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10、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寺庄背灯挎鼓

“南寺庄背灯挎鼓”是河北省赵县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项目,清圣祖康熙三年起源于赵县县城东南部的南寺庄村,至今已有344年的历史,11代传承。该项目以表演者腰挎小鼓、背后背灯表演而得名,为民间鼓体乐舞,由3面高1米、直径1.2米的牛皮鼓和60面高约20cm、直径40cm的腰挎小鼓组成,有主鼓谱12番(套),踩街鼓谱一套,大街排、大得胜、雀恋窝鼓谱一套,鼓点韵律节奏明快,清晰激昂,表演动作传承有三步躺、四步转、颤灯、击鼓盘头过脑等诙谐、豪放、细腻,适于广场、街道行进表演,喜庆热烈,声震数里,气氛异常,内容健康向上,独具风格,堪称赵州一绝。是节日庆典极具特色的表演项目,深受群众欢迎。

1980年5月,河北省群艺馆、河北省歌舞剧院和赵县文化馆联合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了挖掘整理,由原生态表演提或为舞台表演形式。当年参加石家庄地区民间艺术调演,获挖掘整理奖、表演奖。1982年参加河北省业余文艺汇演,获挖掘整理奖。1983年进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被评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优秀节目。

2005年冬,南寺庄村委会对濒临失传的背灯挎鼓项目进行扶持,扩大表演队伍,招收训练新队员60名,聘请市、县专家精心指导编排。2007年被列入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参加石家庄市第四届鼓王争霸赛暨中国北方五省市鼓乐邀请赛,获“铜鼓奖”。新华社、中国政府网、新华网、搜狐网、河北政府网、河北日报、河北青年报、河北都市报、大众科技报、山西日报、三晋都市报、山东日报、石家庄日报、燕赵都市报、河北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对其进行了报道。2009年1月26日中央电视台1频道新闻联播、2009年1月24日中央电视台4频道中国新闻对其迎盛世新春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使这一文化艺术名扬全国。2009年被列入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加第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展演,成为一大文化品牌。

10、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州扇鼓

《赵州扇鼓》是流传在河北省赵县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因所用之鼓形似团扇而得名。它具有明快、活泼、诙谐、风趣的艺术风格,深受当地人民欢迎。

《赵州扇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末清初,是群众性很强的一种自娱性艺术形式,它是由乞讨者所用的工具和演唱演变而来。

在民间,《赵州扇鼓》的表演大都出现在农闲时节、丰收之后、各种庆典和祭祀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扇鼓艺术在赵州大地得到迅猛发展,且已形成若干不同流派,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赵州扇鼓》在唱腔和鼓套中都是以鼓环发出的响声来打节奏,强拍向下,弱拍向上,一拍一次的掂动,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左手与右手的动作要配合默契,此规律贯穿始终;它的表演也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即有独唱、对唱、有角色、有人物、有情节、还有说唱形式、载歌载舞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赵县文化馆业务人员及《赵州扇鼓》传承人,经过多年挖掘整理,创作出《平原扇鼓》、《赵州扇鼓》、《妞妞扇鼓赵州情》等多部富有时代气息的舞蹈作品,先后荣获省、市及文化部奖励20余项。2007年《赵州扇鼓》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成功入选2008年全国少儿春晚,2009年被收录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10、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庄龙牌会

在赵县东部梨区的范庄镇,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要举办盛大的祭龙活动——龙牌会。《范庄龙牌会》起始于何时,史无确切记载,无法考证。因其供奉龙神牌而得名。正是这个特殊的牌文,令民俗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大感兴趣,认为在全国各地的龙祠里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牌文。说明范庄人把龙尊奉为极其崇高的万物主宰之神。

范庄“龙牌会”由来于祖先崇拜信仰,由来于社神祭祀民俗,由来于自然物象观察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包含了广大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人本思想,重土观念以及与自然物象的亲合,这也正是范庄“龙牌会”能历久不衰并产生强烈感召力和巨大凝聚力的根本原因。

范庄“龙牌会”自1991年恢复大规模举办祭龙仪式以来,已引起民俗学界、社会学界、专家学者的兴趣和关注。原河北省民俗学会秘书长(现任名誉会长)刘其印先生首先来考察范庄“龙牌会”,认定“龙牌会”是“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活化石”“活标本”。

范庄的祭龙仪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民俗学界的重视。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和研究,认为范庄龙文化是“龙崇拜的活化石”,“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赵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保护范庄龙文化遗存,文化部门成立了“赵县龙文化研究会”。

2005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赵州名人

1、李思行,隋唐时期赵州人。曾经在太原避仇。唐高祖李渊起兵之前,派他到京城打探动静,回来之后,回答的头头是道,深中李渊之意,授为左三统军。从军破宋老生,平京城,封骠骑将军。为唐朝开国免一死的十四个功臣的第十三位。

武德年间,任齐王李元吉府护军,玄武门之变后,在磁州被捉住,押解京城,宣慰大使魏徵以李世民大赦为依据,赦免了李思行。李思行官至嘉州刺史,封乐安郡公。永徽初年去世,赠洪州都督,谥号襄。

2、陈士章(1902~1992),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训练班毕业。曾用名俊杰,河北赵县人。1923年起任陆军第二十五师九十九团第八连司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补充第四团八连特务长,1927年1月入中央军校政治训练班,10月转入中央军校军官研究班。1928年1月入中央军校军官团,历任排、连、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九十二师五四九团副团长,第一九0师一一一一团上校团长,第四十师第一一八旅旅长。1939年12月任第二十五军第四十师副师长、师长,皖南事变中率部围攻新四军。曾参加浙赣会战。1946年起任整编第二十五师四十旅旅长,第二十五师师长及第二十五军军长。1948年9月授少将军衔。1949年8月于福建永春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75年3月特赦释放,著有《黄伯韬的起家与败亡》、《蒋军第四十师袭击新四军经过》、《淮海战役第七兵团的毁灭》等。后移居美国,1992年病逝于美国洛杉矶,享寿九十岁。

3、铁扬(1935.9—)河北赵县人。 擅长油画、水粉画。 1960年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本科毕业。 曾在河北省文化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任教,河北歌舞剧院舞台美术设计。1982年入河北画院任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欧、美、亚洲多国艺术博物馆收藏。作品《夏日馈赠》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出版有《铁扬画集》等。

4、李孟尝(593-666年),字待宾,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唐朝初期功臣之一。

初随王君廓,后来归顺唐朝。从李世民征伐四方有功,加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封武水县开国公。贞观年间,破-厥有功,迁汉东郡开国公。

唐高宗年间,拜右监门卫将军,迁右威卫大将军,仍奉敕检校太子右典戎卫率。乾封元年,暴卒于长安静安坊府第,时年七十四。高宗下诏追赠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予谥曰襄,陪葬昭陵。

李孟尝出自赵郡李氏,曾祖父李静,为北齐颍川太守。祖父李专,赵州主簿。其父李拔时,已经家势破落,成为饥民。 隋末中原大乱,李孟尝入山为盗。大业末年,与王君廓一起归附唐朝,时年十四。

5、胡笑云(1938年~ ) 河北省赵县人。大学文化程度。高级工程师。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六军译电员、办报员、参谋。转业到地方后,历任克拉玛依油田钻井大队钻井队长、副大队长,胜利油田采油指挥部生产调度室主任、采油大队大队长,1964年后任胜利油田总调度室副总调度长,华东输油管理局总调度长、副局长等职。

1980年,胡笑云到东濮油田组织会战,先后任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指挥、党委副书记,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党委书记等。1983年10月,兼任中共濮阳市委副书记,1986年任中共濮阳市委书记。1987年调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

6、张东川(1917-2003)河北赵县人,中共党员,1941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延安鲁艺戏剧部秘书、哈尔滨东北文协戏剧委员会副主任、东北文协京剧团团长、东北文联秘书长兼《群众文艺》主编、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副局长兼东北戏曲研究院院长、《戏曲新报》主编、中国评剧院院长、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兼北京文联副主席、中国京剧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全国剧协理事、常务理事、-书记、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京剧》杂志顾问、文化部振兴京剧委员会委员。曾率团赴美、英、法、德、日和前苏联等20多个国家访问演出。1949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作品有评剧《小女婿》、《杨三姐告状》、京剧《雁荡山》、《恩仇恋》等;编有京剧连台本戏《秦始皇》、《岳飞》、评剧《金印记》;创作京剧历史故事剧《九件衣》、改编《红娘子》,京剧现代戏《平原游击队》等剧本均已出版、公演;撰有论文《慎重地对待戏曲改编和创作工作》、《发展中的中国京剧》、《京剧〈红灯记〉改编和创作的初步体会》、《张东川剧本、评论选集》等均已发表、出版。《小女婿》、《雁荡山》均获1952年全国戏曲汇演演出一等奖。

7、铁凝 (1957~)女。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曾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8、李守素赵州人,世代为山东名族。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后,召署天策府仓曹参军,尤谙氏族学,“自晋宋已降,四海士流及诸勋贵华戎阀阅,莫不详究”[1],人称“肉谱”。尝与虞世南共谈人物,一开始谈论江左、山东士族时,世南尚能应对,谈到北地时,则笑而不答,虞叹曰:“肉谱定可畏。”

许敬宗觉得肉谱之名不雅,世南却说:“昔任彦升通经,时称‘五经笥’,今以仓曹为‘人物志’,可乎?”当时渭州刺史李淹亦能通族谱学,能与守素相抗衡。

本文由赵县朋友圈独家整理制作

如有错误、缺失请在“写留言中”更正补充

Hash:f227ad6585581730c7715886a14fb5c9e160f29c

声明:此文由 赵县朋友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