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的世界文化名人周敦颐,竟出生于八步桂岭!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周敦颐之父周辅成(亦名怀成)因六举以上获特奏名赐进士出身,1016年以所获功名出任贺州桂岭县(今广西贺州八步区桂岭镇)知县。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农历五月初五,也即是周辅成任桂岭知县的第二年,夫人郑氏在县衙内为其诞下一名男孩,这就是周敦颐。

周敦颐原名惇实,因避皇帝宋英宗赵宗实的旧讳而改名敦颐。他字茂叔,号濂溪,自幼“信古好义,以名节砥砺”。4岁时随父习文,青少年时期在贺州读书求学,然后循级应科举考试而直取进士。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突出一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即开创了理学派;二是给世人留下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爱莲说》。

桂岭镇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早在三国时期就是县治所在地。地灵人杰,桂岭也是贺州的名人之乡,这里是以创作“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佳句而闻名的晚唐诗人翁宏的故乡、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瑶族皇太后明孝穆皇太后李唐妹的故里、历史名将岳飞曾经在这里征战曹成、北京师范大学创始人之一的于式枚、近代文化巨匠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出生于此;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31年率红七军北上,途中也曾在这里整编。

相传桂岭县衙前为大片荷塘,周敦颐出生的前一年腊月, 塘里的荷花一反夏季开放的常规,不仅开出了满塘的五色之花,还整个冬天盛开不败。清朝时,桂岭县丞周端曾撰《重建周子祠序》云:“考贺志桂岭有周子祠,祠前有塘,塘中有莲,先生……志有莲池,大都本爱莲一说。自宋迄今,塘莲尚在。”周子祠民国时代曾作桂岭区署址,今为桂岭镇粮所用房。

●●●

莲,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即有栽培。在中国,除实用价值外,莲是最常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是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的象征。周敦颐出生于桂岭荷塘边,整个童年和求学阶段都离不开荷塘,由此对荷塘情有独钟,特别青睐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他一生爱莲咏莲,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自然环境影响下,周敦颐在此写下广为流传的文学巨作《爱莲说》,尽管只有短短的120个字,但“出淤泥而不染”这种处世为人的思想境界,却永远鞭策着后人。其全文如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莲,他的人品也如笔下的莲花一样圣洁。入仕后,曾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桂阳南昌县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等职。官职不可谓不大,但他却一生清廉,言行一致,达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据《周敦颐年谱》载:“先生素贫,初入京师,鬻其产以行”。江西九江周敦颐纪念馆的《周氏家谱》中《濂溪先生墓志铭

记周敦颐:“君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也。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视其家服御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人莫不叹服。此予之亲见也。”说的是周敦颐在洪州南昌做官时,得了一场大病,同僚潘兴嗣去看望他,见他所有家中衣物,只能装满一破筐,钱不过百文。他的俸禄,常用以周济贫困的族人、朋友,到晚年甚至连稀饭都喝不上。公元1066年,周敦颐50岁时曾作自况诗一首,诗云:“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水,举著半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春陵只一般。”

真正让周敦颐在国际文化界获得重要影响力的还是他的理学思想。“理学”就是通过整合儒学、道学和佛学三门哲学理论形成的一个新的思想流派。周敦颐是把世界本原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他继承《易经》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圣人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互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他的学说对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所著《太极图说》,被宋儒推为宇宙和人生的最精简说明,后经朱熹发挥,遂成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宋明理学也我国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从南宋起,历700年不变。他开创的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周敦颐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第二代大儒,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也就自然地被人们推崇为中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由于他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名人,排位第三十六。

宋熙宁六年(1073)六月七日,周敦颐病逝于江西,终年五十七岁,葬于九江南门外的栗树岭,距濂溪书堂约五六里。墓侧有其母亲、妻子和继配的墓葬。

责编:覃艳群 彭滨滨

审核:蔡 丽

北宋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 周敦颐

周敦颐(1017.5.5~1073),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周敦颐与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号称北宋“五子”。“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明万历中(1587~1598),周子与李宽、韩愈、李士真、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天禧元年(1017年),周敦颐出生。周敦颐有一个大他十岁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周砺,有一个大他五岁的姐姐周季淳,还有一个小他四岁的弟弟周敦贲,兄弟姐妹间的感情极好。

天圣二年(1024年),周敦颐8岁,其父病逝三年后,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州(今衡阳)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现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

天圣六年(1028年),还不到十八岁的姐姐周季淳因病早逝了。两个月后的一天,周敦颐八岁的弟弟周墩贲又因病夭折。

月岩悟道

天圣七年(1029年),十四岁的周敦颐请示父母,在仆人周兴的陪伴下,带着简单的生活行李,带着许多书本,揣着许多想不明白的问题,奔向月岩,专心读书思考。

千里投亲

天圣八年(1030年),周敦颐十五岁这一年,父亲因病去世了。经过两个多月的旅途奔波,周敦颐跟着母亲终于来到了舅舅郑向家。

景祐三年(1036年),郑向依据官衔,按照惯例,可得到朝廷的恩荫,准许一名子弟出来做一名小官。爱之如子的舅舅将这个机会给了他,周敦颐就此当上了朝廷将作监的主簿,就在同一年,周敦颐娶朝廷兵部职方郎中陆参之女陆氏为妻。

景祐四年(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周敦颐离开衡阳随舅迁润州丹徒县(今镇江丹徒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舅舅、母亲相继去世,周敦颐按照母亲的遗嘱,把她安葬在润州,与舅舅郑向为伴。之后,周敦颐便在润州鹤林寺守丧,期间见过范仲淹

初入仕途

康定元年(1040年),周敦颐二十四岁,三年守丧期满,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

庆历四年(1044年),吏部来分宁考核,周敦颐得到广泛好评,二十八岁的周敦颐开始了他仕途的第一次升迁——提任南安军司理参军。

兴教办学

庆历四年(1046年),周敦颐在担任荆湖南路郴州郡郴州县县令年期间,最突出的政绩是兴教办学。一来郴县,周敦颐就在公务之余,利用旧有的县学兴教讲学。二程的父亲大理寺臣程珦在南安(今江西大余县南安镇)认识了周敦颐,见他“气貌非常人”,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知道”,同他结为朋友,随即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至南安拜其为师受业。

庆历四年(1046年)冬,升移到郴州的桂阳任县令(今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

皇祐四年(1050年),被改任为郴州桂阳令,继续兴教办学。

至和元年(1054年),改授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到任时,当本地人得知他就是当年在宁做官时能辨明疑案的周敦颐,就高兴地说:“他是可能明辨是非安宁刑狱的人,我们这些人找到诉说的人了。”(选自《宋史道学一》本传)

嘉祐元年(1056年),改太子中舍,签书署合州判官,共计五年。一年后生下长子周寿。不幸的是,儿子不到一岁,妻子陆氏便病故了,

嘉祐四年(1059年),太常丞蒲宗孟从合州经过,与周敦颐交谈三日,既投缘又深感周敦颐的崇高正大,旷达潇洒。就在第二年,把自己的妹妹蒲氏嫁给了周敦颐。三年后生子周涛。

论道王安石

嘉祐五年六月,周敦颐从合州解职回京,正好遇上回京述职的王安石。他们相互间仰慕已久,在京城,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周敦颐应邀造访了王安石。王安石对年长自己四岁的周敦颐充满了崇敬,相见恨晚。以至于周敦颐离开了,他还久久地回味着、感慨着,忘记了睡觉和吃饭。他们这次的聚会和交谈,双方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新的思想的启悟。

庐山结缘

嘉祐六年(1061年),迁国子监博士,通判虔州。周敦颐的好友潘兴嗣,知道他要经过江州,就提前赶到江州等候,在驿馆与周敦颐见了面,邀他一起游庐山

千古绝唱

嘉祐八年(1063年)的5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119字的散文,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

执政为民

治平元年(1064年),移任永州通判。

熙宁元年(1068年),转虞部郎中,擢提点广南西路刑狱,次年移知南康军。

熙宁三年(1071年),转为虞部郎中,提升广南东路提点刑狱。次年,领提点刑狱事。周敦颐在广东提点刑狱的职位上干了不到一年。就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勤政的他四处巡按,足迹几乎遍及广东的山山水水。

隐庐

熙宁五年(1072年),周敦颐不幸感染了瘴疠,辞官归隐定居在庐山莲花峰下,他将母亲的坟墓也从润州迁来葬在离他居所很近的地方。他将门前的小溪正式命名为家乡的“濂溪”。定居于江西庐濂溪书堂

熙宁六年(1073年)六月中,病死于庐山濂溪书堂,终年57岁。

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极回·易说》。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还多方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程颢、程颐两兄弟。

程颐在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如何为圣王的道。

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颢、程颐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

而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

代表作:《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宋朝学者周敦颐是周恩来,周树人(鲁迅),周作人等名人的先祖。

周敦颐墓

周敦颐墓建于宋熙宁四年(1071年),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莲花镇东成村周家湾栗树岭。墓区背靠草木葱茏的栗树岭,左右连绵起伏的山势夹持,墓前数十米外潺潺濂溪长流不息。墓区大开大合的设计风格,依山就势的建筑布局,被称为古人墓地选址的典范。

宋熙宁四年(1071年),周敦颐在任南康(今庐山市)知军期间,把其母亲的墓从江苏丹徙迁到庐山北麓的三起山。同年十一月,周敦颐病逝,其子遵照遗嘱,把周敦颐葬在母亲郑太君墓右侧,以后其妻陆氏及后妻、续妻也葬于此,也即濂溪墓实为合葬墓。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墓地进行过大规模修复。弘治三年(1490年),九江知府童潮修墓建祠,并置民田山塘47亩作为祭祀用地。经过明朝多次修葺,濂溪墓初具规模,不仅有祠堂、有良田,还有池塘和莲花。墓前2500米外辟墓道,两旁建有墓道亭,亭内覆笔,碑题“濂溪周先生墓道”。

濂溪墓墓冢后有《太极图碑》《像碑》和童潮撰写的《周濂溪墓记碑》、罗洪先题濂溪墓碑、李得阳题诗碑。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巡抚何迁檄、知府朱曰藩对墓碑进行了修葺。在明朝,濂溪墓为江州十景之一,王阳明、李梦阳等曾前往祭祀,寄情抒怀。

清朝时期,濂溪墓的修葺以明代为基础,建祠堂、凿莲池、修路桥,还修建了六角亭和碑坊。墓前有立碑五块,中间一块为周母,右侧为周敦颐本人,第三块碑为周敦颐画像,左侧为周妻墓碑及金童玉女雕像。

新中国成立后,周敦颐墓保存得比较完好,墓周围垒石成墙,数百株合抱的古树立于墓区周围,为九江知名的文化景点之一。在“文化大革命”中,墓地被炸毁,参天古树也遭到砍伐,只留遗址尚存。

1989年周氏后裔重立墓碑,把周敦颐像、碑残石嵌入地下,墓碑甚为简陋。1998年在香港周氏宗亲的资助下,周敦颐墓完成了第一期修复工程。2005年周敦颐墓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同年对墓地进行了全面修葺。

如今的周敦颐墓,有新建的大门、爱莲堂、濂溪祠、亭子、莲池、状元桥、三级拜台、57层花岗石台阶等建筑。墙内镶嵌30块石碑,碑上刻有名人名言。其中“爱莲堂”“爱莲亭”的匾额用的是周恩来的题字。

2020年12月,郭济怀撰文于潮阳增吉堂风水择日馆。

江西于都有一个幽静景点,摩崖石刻很多,岳飞和周敦颐都曾经来过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首爱莲说,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可以很流畅的背诵下来,可是你知道吗?宋朝大诗人周敦颐写下的爱莲说, 碑刻发表地就在于都罗田岩

罗田岩是一个古意盎然的地方,位于江西赣州市的于都县 郊南,这里历史悠久,古迹颇多,因为比较低调小众,知道的游客并不多,罗田岩古寺依山而建,寺庙内十分静谧,一场雨后,越发显得清幽安静了。

很多人知道江西赣州的于都,都知道这里是一个红色旅游胜地,在于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因为比较低调,知道的人并不多,我第一次来到罗田岩,就十分喜欢这里的安静的氛围,罗田岩的名胜古迹很多,从宋朝开始,就十分有名了。

据历史记载,宋朝大诗人 周敦颐题刻开创了罗田岩名人题刻先河,从此,罗田岩声誉远播,罗田岩古寺依山而建,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依然保持着素朴静谧,对于这样建在山崖之上的建筑,我内心充满了敬仰和钦佩,古人总是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留给后人宝贵的人文财富。

进入古寺庙内,可以看到山崖,这样精巧的建筑,还是让人十分好奇,古代人就在山崖之上雕刻佛像,古人在选址上,总会有让我们现代人惊叹的地方,古寺庙内还有一口井,据寺庙里面的僧人说,以前的时候,从山上留下来的溪水正好流到这口井内,平时寺庙就用自然流下里的水做饭,如今折扣仅已经废弃了。

罗田岩最让人觉得惊叹的,还是摩崖石刻,历史记载, 在罗田岩四周约2平方公里的悬崖峭壁上,分布着唐宋以来历代名人题刻100多幅,而且 罗田岩石刻内容和形式繁多,有诗词、匾额、佛龛像记,姓名等,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在这里,如果你对书法比较了解的话,可以仔细观摩一下。

罗田岩有一幅很有名的石刻,来自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当年岳飞将军曾经两次来到罗田岩, 提笔写了一首七绝诗《罗田岩访黄龙禅迹留题》,并挥笔题写了"天子万年"这四个雄浑苍劲的大字,如今这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罗田岩石刻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寺东悬崖和观善岩悬崖上,两处相距很近,观善岩悬崖上的时刻面积更大。

罗田岩的石刻还是让我十分惊叹,在方园2.5公里的悬崖峭壁上,镌有自唐宋以来岳飞、文天祥朱熹、八大山人、 王懋德 、王阳明、 罗洪先 ……等等历代名人题刻100余品,为罗田岩而作的诗文80余件,而这样的地方,知道的游客却并不多。

站在摩崖石刻前仔细辨认,很多字迹因为年代久远,已经看不清楚了, 观善岩悬崖 现有题刻27品,第一个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南宋景炎二年,写下了《集句大书罗田岩石壁》诗,大诗人周敦颐,于嘉祐八年(1063年)正月禄七,游罗田岩也曾题诗,可惜岁月久远,石刻没有保存下来,千百年来,很多文人骚客都曾专程前来罗田岩,或观赏摩崖石刻,或谈道讲学,留下了自己和罗田岩的故事。

罗田岩古寺的主持,曾经在杭州灵隐寺多年,后来回到自己的故乡于都,在罗田岩古寺清修,如果有机缘,能坐下来和大师对坐,喝上一杯茶,亦是幸事。

周敦颐 世称濂溪先生,因为爱莲说开创了于都罗田岩摩崖之刻之先河,在罗田岩,还有一个濂溪书院,于幽静处听雨读书,亦是人生乐事之一。

周敦颐自由行旅游攻略

  • 出淤泥而不染的世界文化名人周敦颐,竟出生于八步桂岭!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周敦颐之父周辅成(亦名怀成)因六举以上获特奏名赐进士出身,1016年以所获功名出任贺州桂岭县(今广西贺州八步区桂岭镇)知县。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农历五月初五,也即是周辅成任桂岭知县的第二年,夫人郑氏在县衙内为其诞下一名男孩,这就是周敦颐。周敦颐原名惇实,因避皇帝宋英宗赵宗实的旧讳而改名敦颐。他字茂叔,号濂溪,自幼“信古好义,以名节砥砺”。4

    2022-03-14
    1946 26
  • 北宋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

    周敦颐(1017.5.5~1073),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与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号称北宋“五子”。“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

    2022-03-14
    1627 34
  • 江西于都有一个幽静景点,摩崖石刻很多,岳飞和周敦颐都曾经来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首爱莲说,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可以很流畅的背诵下来,可是你知道吗?宋朝大诗人周敦颐写下的爱莲说,碑刻发表地就在于都的罗田岩。罗田岩是一个古意盎然的地方,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于都县郊南,这里历史悠久,古迹颇多,因为比较低调小众,知道的游客并不多,罗田岩古寺依山而建,寺庙内十分静谧,

    2022-03-01
    1143 86
  • 广东文化最厚重的园林,韩愈刘禹锡周敦颐争相在此撰文,可惜却鲜为人知

    连州,广东清远市下辖的一座县级市,一座靠近粤桂湘三省区交界处的小城,相比珠三角各地,这里的经济算不上发达,知名度也不是很高,不过对于真正到过此地或对其有过了解的朋友而言,这却是一座人杰地灵、文化厚重的历史名城。此地西汉初立县,隋朝开皇十年建州,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均在此留下足迹,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人刘禹锡、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南宋宰相张浚、明代诗人屈大均、清代学者翁方纲等文人雅士、墨客骚人都在

    2022-02-22
    1923 41
  • 依据古代湘商崇祀周敦颐现象:追认周敦颐为湘商文化春王

    2018年、2019年,为筹备纪念近现代湘商文化始祖王船山圣诞400周年,我查阅了部分湘商史料,发现周敦颐、王船山、黄兴、蔡锷、宋教仁等都曾是一些湘商会馆崇祀的对象。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值得关注的现象。据说,湖南大三湘茶油董事长周新平几年前就在衡阳给周敦颐塑了像,崇祀周敦颐,可谓是在“先知先觉”之中继承了古代的传统。一般说来,会馆起源于明朝,盛于清朝、民国。会馆究竟源自于什么时候,目前尚无


    2022-02-01
    1781 18
  • 江头村,探寻周敦颐后裔!

    ▼跟着我的脚步会着迷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因

    2022-02-01
    1222 55
  • 濂溪一脉 湖湘千年弦歌不断 ——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举行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诗文故事大赛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伴随着舞蹈《爱莲说》,5月13日上午9时30分,由湖南省教育科研工作者协会研学旅游分会联合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举办的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诗文故事大赛,在湖南音乐厅拉开了序幕。周敦颐故事大赛活动经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湖南经视新闻,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等数家媒体报道后,在全省引起广泛关注,湖湘文化代代

    2022-01-19
    490 75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