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的世界文化名人周敦颐,竟出生于八步桂岭!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周敦颐之父周辅成(亦名怀成)因六举以上获特奏名赐进士出身,1016年以所获功名出任贺州桂岭县(今广西贺州八步区桂岭镇)知县。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农历五月初五,也即是周辅成任桂岭知县的第二年,夫人郑氏在县衙内为其诞下一名男孩,这就是周敦颐。

周敦颐原名惇实,因避皇帝宋英宗赵宗实的旧讳而改名敦颐。他字茂叔,号濂溪,自幼“信古好义,以名节砥砺”。4岁时随父习文,青少年时期在贺州读书求学,然后循级应科举考试而直取进士。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突出一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即开创了理学派;二是给世人留下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爱莲说》。

桂岭镇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早在三国时期就是县治所在地。地灵人杰,桂岭也是贺州的名人之乡,这里是以创作“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佳句而闻名的晚唐诗人翁宏的故乡、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瑶族皇太后明孝穆皇太后李唐妹的故里、历史名将岳飞曾经在这里征战曹成、北京师范大学创始人之一的于式枚、近代文化巨匠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出生于此;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31年率红七军北上,途中也曾在这里整编。

相传桂岭县衙前为大片荷塘,周敦颐出生的前一年腊月, 塘里的荷花一反夏季开放的常规,不仅开出了满塘的五色之花,还整个冬天盛开不败。清朝时,桂岭县丞周端曾撰《重建周子祠序》云:“考贺志桂岭有周子祠,祠前有塘,塘中有莲,先生……志有莲池,大都本爱莲一说。自宋迄今,塘莲尚在。”周子祠民国时代曾作桂岭区署址,今为桂岭镇粮所用房。

●●●

莲,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即有栽培。在中国,除实用价值外,莲是最常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是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的象征。周敦颐出生于桂岭荷塘边,整个童年和求学阶段都离不开荷塘,由此对荷塘情有独钟,特别青睐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他一生爱莲咏莲,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自然环境影响下,周敦颐在此写下广为流传的文学巨作《爱莲说》,尽管只有短短的120个字,但“出淤泥而不染”这种处世为人的思想境界,却永远鞭策着后人。其全文如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莲,他的人品也如笔下的莲花一样圣洁。入仕后,曾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桂阳南昌县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等职。官职不可谓不大,但他却一生清廉,言行一致,达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据《周敦颐年谱》载:“先生素贫,初入京师,鬻其产以行”。江西九江周敦颐纪念馆的《周氏家谱》中《濂溪先生墓志铭

记周敦颐:“君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也。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视其家服御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人莫不叹服。此予之亲见也。”说的是周敦颐在洪州南昌做官时,得了一场大病,同僚潘兴嗣去看望他,见他所有家中衣物,只能装满一破筐,钱不过百文。他的俸禄,常用以周济贫困的族人、朋友,到晚年甚至连稀饭都喝不上。公元1066年,周敦颐50岁时曾作自况诗一首,诗云:“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水,举著半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春陵只一般。”

真正让周敦颐在国际文化界获得重要影响力的还是他的理学思想。“理学”就是通过整合儒学、道学和佛学三门哲学理论形成的一个新的思想流派。周敦颐是把世界本原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他继承《易经》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圣人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互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他的学说对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所著《太极图说》,被宋儒推为宇宙和人生的最精简说明,后经朱熹发挥,遂成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宋明理学也我国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从南宋起,历700年不变。他开创的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周敦颐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第二代大儒,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也就自然地被人们推崇为中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由于他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名人,排位第三十六。

宋熙宁六年(1073)六月七日,周敦颐病逝于江西,终年五十七岁,葬于九江南门外的栗树岭,距濂溪书堂约五六里。墓侧有其母亲、妻子和继配的墓葬。

责编:覃艳群 彭滨滨

审核:蔡 丽

Hash:5e2bf6cd5e39fe06a903e47cdafee2c16ccf8059

声明:此文由 微八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