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美食—潍县八宝咸菜

老潍县八宝咸菜

主料:猪肉、辣疙瘩咸菜、潍县萝卜、胡萝卜、青辣椒

配料:木耳、海米、香菜、红辣椒

辅料:葱姜,大料,食盐、老抽,香油花椒

步骤:

1、把猪肉、辣疙瘩咸菜、青萝卜、胡萝卜、青辣椒,切成丁状

2、泡发海米和木耳备用

3、把木耳,红辣椒、香菜改刀与主料相适

4、辣疙瘩咸菜、青萝卜、胡萝卜、焯水待用

5、锅倒入油,放入葱姜、大料,红辣椒爆锅

6、放入肉丁炒熟后,放入辣疙瘩咸菜,青萝卜、胡萝卜、青辣椒,香菜,发好的木耳、海米炒制

7、最后倒入老抽、花椒油、食盐、香油炒均匀出锅装盘即可。

崔字牌小磨香油

丁绍禹

潍坊人,受家庭影响,喜好美食,爱做一些传统的潍县菜,曾任清河园酒家餐饮总监

如果您喜欢这道菜品,请转到您的朋友圈吧!让更多喜欢自己做饭的宝宝们品尝到它

印象 | “咸菜大亨”张采丞和兴顺福酱园 咸菜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吃惯大鱼大肉之后,开始把目光转向原先饭桌上不起眼的小咸菜,各种各样的小咸菜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在济南,一提到虾油小菜,人们自然会想起以生产此类小菜而驰名省内外的兴顺福酱园。这个消失三十多年的老品牌,已在老济南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创始人是商业巨鳄

兴顺福酱园,位于济南经二路纬三路上,创始人是张采丞。

张采丞,原名张克亮,1886年出生,山东寿光人。少时随兄在家种地,后到其父在羊角沟镇开设的粮行学生意。14岁的时候开始贩卖虾酱,从羊角沟用车装货,行销于寿光南乡一带,在这里张采丞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不久,张采丞与兄长分家,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用自己分得的财产,将父亲开设的粮栈改字号为兴顺福粮栈继续经营,这是张采丞开办的第一家企业。随后,张采丞又在羊角沟开设了一家酱园,取名源顺福,因为当时该地只有这一家酱园,而且资金比较充足,管理较为严格,酱菜品种又适合当地需要,价格便宜,经营十分火爆,利润一度超过了粮栈,张采丞因此也成为当地的富商。但是,张采丞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决心要去济南府闯一闯。于是他将羊角沟的粮栈、酱园委托给他人掌管后,携银3000两,举家迁至济南。

而此时的济南,正在筹建商埠,张采丞选择了经二路纬三路一块地段租下,这里是商埠要地,距离火车站不远,是客货集散的要道,在这里他相继建立兴顺福粮栈、兴顺福机器面粉厂、兴顺福机器榨油厂等。后又开办兴顺福机器铁工厂。1921年又创办华庆面粉厂,一户兼营数业。因其善于经营,注重商号信誉,不数年已成为济南工商界的商业巨鳄。

张采丞之所以成功地创办了许多企业,盖因他具有敏锐的商业目光,善于捕捉商机。在经营上,他以诚信为本,注重企业信誉。他能够善待员工,始终将企业利润的4成用于员工分红,员工探亲的路费以及医疗费均予以报销。

兴顺福酱园,是在1926年成立的。张采丞认为自己所涉足的众多产业,都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唯有干酱园才是长久之道,虽说本小利微,但是可以为后辈创造机会、开辟新路。张采丞于是在粮栈院内加盖了铺面房三间,开设兴顺福酱园,主营酱腌菜,兼营油盐酱醋。

925年,张采丞被推举为商埠商会会长,后来又出任首届济南商业研究会会长。

独特的经营之道

虽说张采丞创办了这么多企业,但是真的让他扬名济南的还是兴顺福酱园。而这个酱园的成功,与张采丞采取独特的经营之道有关。

在开业之初,张采丞一心想使酱园和粮栈一样,创出牌子来。他特别用重金聘请了两位名师。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位姓苏的师傅,苏师傅对各种产品都不惜工本,选择上好的原料,严格遵循古法炮制。例如,煮豆腐要选择上等酱油,虾油来货后必须经过加工,滤除杂质以后方可以出售或用以制作虾酱和其它各种小菜。因而兴顺福酱园的酱菜可谓物美价廉,吸引了很多回头客,销量一直不错。

兴顺福酱园对服务看得很重。店规要求,凡是来店里购买商品的顾客,一定要做到童叟无欺,以礼相待。有一次,一个小孩端着一个饭碗要买酱油,当时因为生意忙,接待小孩稍晚了一些。张采丞视察的时候发现了这个事情,待小孩走后,他将店员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从此以后,没有人敢怠慢顾客了。

张采丞要求对待外地顾客更要热情迎送,包装妥帖。因为地处火车站站前,为了便于外地人购买携带,店铺专门定制了小竹篓盛装。小竹篓分一斤装和二斤装两种,造型近似鱼篓。为防止渗漏,还在外面涂了厚厚的一层桐油。把带有黑色字体的方形大红纸用麻绳扎口,然后再绑成个提手。竹篓做工精细厚实美观,如果哪位有心人能把小竹篓保留到现在,必定是一件不错的收藏品。

兴顺福酱园以诚信为本,注重商号信誉,童叟无欺、不短斤少两,在卖物时,只许秤高,不许秤平,更不许少秤,价格也低于同行业水平。一位老济南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计划经济,物资匮乏供应紧张,一些生活用品凭票证供应。兴顺福酱园是政府指定的豆腐供应点。经常是商铺还没有开门,来买豆腐的人就在门前排起了长队。大家对“兴顺福”的信任度可见一斑。由于张采丞讲究经营之道,所以兴顺福酱园一直保持兴旺发达的势头,最盛的时候拥有资金近100万银元,因此,张采丞也被人誉为山东的“咸菜大亨”。

神秘的共济会标志

上世纪90年代,张采丞所创办的“兴顺福酱园”因被拆除消失在济南人的视野中。

如今,在纬三路有一座古朴别致的二层石头小楼,它修建于1907年,距今已整整110年的历史。这是一座异域风情建筑,由德国专家设计,它的主人就是张采丞。

2011年,张采丞故居一带开始拆迁,幸运的是他的故居得以保留。远远望去,老宅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显得很精致。外立面青石到顶,小瓦花脊的屋顶上开有西式老虎窗,仿佛对到访的客人静静诉说着家史。据说,从经三路80号往西至小巷长荣里,也就是现在88号院所在的里弄,当年都是张采丞家的地产。88号院内的3层楼房也是张采丞留下的房子。在这一带拆迁前,几位张采丞的后人仍居住于此。

张采丞故居

张采丞故居如今是市中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几年的修缮,现在已经对公众开放。真正令张采丞故居名扬海外的,还是故居外墙的西南侧那神秘的类似共济会的标志。

共济会,字面之意为“自由石匠”(英语:Free-Mason)全称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兄弟会组织,基本宗旨为倡导博爱慈善,追求个人美德与完善社会,会员一度包括众多著名商人和政治家,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组织。

国人对该组织的了解,主要有这么几个来源:一是著有《货币战争》丛书的宋鸿兵曾撰文,称共济会“掌握全球经济命脉”,是统治世界的“幕后黑手”;二是何新及其两部号称“披露共济会真相”的《统治世界》,何在书中称共济会是西方各国的“影子政府”,策划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大事件;三是丹·布朗《达·芬奇密码》等悬疑小说对共济会阴谋的演绎。这些说法均站不住脚,但如果老宅上的神秘符号确为共济会标志,那么,张采丞和共济会有没有关系?

现在学界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张采丞与共济会有关,据记载,张采丞和德国人关系非常密切。他一生中,曾雇用德国人作绘图员,制造锅炉、水泵、吊车和矿山用的机械。是不是德国人介绍他加入的共济会?二是张采丞与共济会无关,这个房子是德国人建造,德国人与青岛关系密切,建筑老石楼的砖头或者从青岛运来或者从德国运来,而恰好有一个砖头带有共济会符号。

孰是孰非,如今尚无定论。

中国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名玉做成,却被当菜缸装了100年咸菜 咸菜

在我国的历史上,诞生了无数的宝物,不但材料名贵,更是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身为国宝,也是屡遭浩劫,比如被英法联军从北京劫掠出去的财宝,还有一件周朝时期的兮甲盘,仅仅是因为长得像平底锅,结果在元朝期间,被无意间捡到的民间妇女当成了煎饼炉,盘子地下的几个尖角也被折去。

今天,我们不妨来说说最为憋屈的国宝,它用7000斤名玉做成,然而却被当成菜缸,装了100年的咸菜

时间要回到800年前,1265年,此时的忽必烈,意气风发,他夺取了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击退了自己兄弟们的竞争,对外部,则在和宋朝的作战当中连连取胜,眼看就要夺得天下。为了体现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国力的强大,因此忽必烈下令,在大都召集天下的能工巧匠,用南阳上好的独山玉,制作一件史无前例的宝物。

最终工匠们,耗时很久,总算完成了这件佳作,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围4.93米,共计7000斤。整块玉石青绿,上面的图案精美,有着十几种动物,分别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等,象征天下归心。最终它被命名为渎山大玉海,象征着我国元朝期间,玉石行业的巅峰。《日下尊闻录》提到:“琼岛,元之渎山,即明之琼岛也。”以此而得名。

忽必烈对于这尊玉石十分欣赏,将其置于大都太液(北京北海琼华岛广寒殿,在此之后,玉海被用来存放美酒,忽必烈大宴群臣的时候,经常用到它,而在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曾经到过北海,有幸见到大玉海的他在《东游录》中,毫不吝啬对其的赞美之词:“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称作密尔答哈的宝石制成,而且是那样精美,以至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瓮的四周悉绕金,每角有一龙,作凶猛搏击状。”

元朝灭亡后,玉海被明朝廷所得到,然而在明末,随着战乱,渎山大玉海却不翼而飞,民间对它的去向议论纷纷,有人说是被李自成拿走了,有人说是被南逃的明朝大臣所带走。,渎山大玉海因此成为了传说。

一直到康熙年间,当辅臣高士奇重修北京城庙宇的时候,却在西华门真武庙中,发现了这座宝物,只是此时的他,竟然被道士拿过去当做菜缸腌起了咸菜。

高士奇对此感叹不已,认为是暴殄天物,随后向皇帝奏明,而到了1745年,乾隆期间。朝廷这才下令,用千金将其买回,安置在团城之上,并且修筑玉瓮亭

此时的玉海,已经有了一股浓浓的咸菜味,乾隆先后对其进行了四次修复,包括对大玉海进行洗苔涤垢,将水兽、水纹俱着磨细,修琢、磨做异兽鬃毛、花纹,龙鳞、海兽的鳞甲按照清宫收藏的小玉瓮龙鳞雕刻。对其爱不释手的乾隆皇帝,还在玉海内部,镌刻上了自己所写下的诗词。

截止到如今,大玉海依然躺在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当中,引发了无数游客惊叹,更是我国的无价之宝。

咸菜自由行旅游攻略

  • 过年美食—潍县八宝咸菜

    老潍县八宝咸菜主料:猪肉、辣疙瘩咸菜、潍县萝卜、胡萝卜、青辣椒配料:木耳、海米、香菜、红辣椒辅料:葱姜,大料,食盐、老抽,香油、花椒油步骤:1、把猪肉、辣疙瘩咸菜、青萝卜、胡萝卜、青辣椒,切成丁状2、泡发海米和木耳备用3、把木耳,红辣椒、香菜改刀与主料相适4、辣疙瘩咸菜、青萝卜、胡萝卜、焯水待用5、锅倒入油,放入葱姜、大料,红辣椒爆锅6、放入肉丁炒熟后,


    2022-04-21
    464 63
  • 印象 | “咸菜大亨”张采丞和兴顺福酱园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吃惯大鱼大肉之后,开始把目光转向原先饭桌上不起眼的小咸菜,各种各样的小咸菜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在济南,一提到虾油小菜,人们自然会想起以生产此类小菜而驰名省内外的兴顺福酱园。这个消失三十多年的老品牌,已在老济南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创始人是商业巨鳄兴顺福酱园,位于济南经二路纬三路上,创始人是张采丞。张采丞,原名张克亮,1886年出生,山东寿光人

    2022-03-17
    765 68
  • 中国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名玉做成,却被当菜缸装了100年咸菜

    在我国的历史上,诞生了无数的宝物,不但材料名贵,更是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身为国宝,也是屡遭浩劫,比如被英法联军从北京劫掠出去的财宝,还有一件周朝时期的兮甲盘,仅仅是因为长得像平底锅,结果在元朝期间,被无意间捡到的民间妇女当成了煎饼炉,盘子地下的几个尖角也被折去。今天,我们不妨来说说最为憋屈的国宝,它用7000斤名玉做成,然而却被当成菜缸,装了100年的咸菜。时间要

    2022-02-08
    1511 80
  • 中国最憋屈的国宝:被道士当做咸菜缸300年,乾隆以10万两赎回

    “玉经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汉...”。伴随着口口相传的朝代歌,中国跨越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五千年来,王朝更替,生生不息。多少王侯将相,杰出伟人如流星般划破天际,照亮一瞬,得以青史留名;又有多少奇珍异宝,稀世文物,如倚天般惊艳问世,历经磨练,得以永存世间。北海团城承光殿前,有一座蓝色琉璃瓦的石亭,叫玉瓮亭。亭中汉白玉的石座上,有一个黑

    2022-02-08
    1684 12
  • 乾隆从荒郊野外捡回一个咸菜缸,如今贵为“九大镇国之宝”

    公元1745年春末夏初,乾隆皇帝外出西华门游玩。走着走着有点累了,就让随行太监找个地方歇脚。太监四处打探,回来说:万岁爷,前方有个真武庙,可以歇脚,而且听说,他们咸菜腌得不错。乾隆一听,立马来劲了,大手一挥:走起!1这真武庙,也叫石钵观,是供奉真武大帝的道场。那为什么又叫石钵观呢?是因为里边有个神奇的大石缸,老道士用来腌菜,食之唇齿留香,口味远近闻名。话说

    2022-02-08
    1462 86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