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名玉做成,却被当菜缸装了100年咸菜

在我国的历史上,诞生了无数的宝物,不但材料名贵,更是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身为国宝,也是屡遭浩劫,比如被英法联军从北京劫掠出去的财宝,还有一件周朝时期的兮甲盘,仅仅是因为长得像平底锅,结果在元朝期间,被无意间捡到的民间妇女当成了煎饼炉,盘子地下的几个尖角也被折去。

今天,我们不妨来说说最为憋屈的国宝,它用7000斤名玉做成,然而却被当成菜缸,装了100年的咸菜

时间要回到800年前,1265年,此时的忽必烈,意气风发,他夺取了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击退了自己兄弟们的竞争,对外部,则在和宋朝的作战当中连连取胜,眼看就要夺得天下。为了体现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国力的强大,因此忽必烈下令,在大都召集天下的能工巧匠,用南阳上好的独山玉,制作一件史无前例的宝物。

最终工匠们,耗时很久,总算完成了这件佳作,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围4.93米,共计7000斤。整块玉石青绿,上面的图案精美,有着十几种动物,分别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等,象征天下归心。最终它被命名为渎山大玉海,象征着我国元朝期间,玉石行业的巅峰。《日下尊闻录》提到:“琼岛,元之渎山,即明之琼岛也。”以此而得名。

忽必烈对于这尊玉石十分欣赏,将其置于大都太液(北京北海琼华岛广寒殿,在此之后,玉海被用来存放美酒,忽必烈大宴群臣的时候,经常用到它,而在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曾经到过北海,有幸见到大玉海的他在《东游录》中,毫不吝啬对其的赞美之词:“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称作密尔答哈的宝石制成,而且是那样精美,以至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瓮的四周悉绕金,每角有一龙,作凶猛搏击状。”

元朝灭亡后,玉海被明朝廷所得到,然而在明末,随着战乱,渎山大玉海却不翼而飞,民间对它的去向议论纷纷,有人说是被李自成拿走了,有人说是被南逃的明朝大臣所带走。,渎山大玉海因此成为了传说。

一直到康熙年间,当辅臣高士奇重修北京城庙宇的时候,却在西华门真武庙中,发现了这座宝物,只是此时的他,竟然被道士拿过去当做菜缸腌起了咸菜。

高士奇对此感叹不已,认为是暴殄天物,随后向皇帝奏明,而到了1745年,乾隆期间。朝廷这才下令,用千金将其买回,安置在团城之上,并且修筑玉瓮亭

此时的玉海,已经有了一股浓浓的咸菜味,乾隆先后对其进行了四次修复,包括对大玉海进行洗苔涤垢,将水兽、水纹俱着磨细,修琢、磨做异兽鬃毛、花纹,龙鳞、海兽的鳞甲按照清宫收藏的小玉瓮龙鳞雕刻。对其爱不释手的乾隆皇帝,还在玉海内部,镌刻上了自己所写下的诗词。

截止到如今,大玉海依然躺在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当中,引发了无数游客惊叹,更是我国的无价之宝。

Hash:b2d8b1aa7e67610068f0f7ee8778e8d0525d85ba

声明:此文由 苹苹安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