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实拍冯玉祥将军三次隐居之地,北京天泰山慈善寺故居

角美镇:整合埔尾、杨厝两村资源 打造“慈善文化”景点 慈善

碧山楼

林氏义庄

节孝牌坊

古民居群

碧湖小学

妈祖

林魁进士坊

养真楼

水利功德碑

盘古民居

今年以来,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政府按照福建省纪委建委开展“一地一品牌”廉政文化宣传活动的部署要求,以“一镇一孝廉”创建为抓手,通过挖掘孝廉人物典型事迹,打造孝廉文化产品,整合埔尾、杨厝两个行政村,打造“慈善”文化景点,弘扬慈善文化。

目前,两个村均在搜集祖先遗留的产物,汇编成册,以传后世。

打好慈善文化“组合拳”

怀揣着敢想、敢闯、敢拼的精神,漂洋过海,异国创业,在历尽沧桑开创起一片海外新天地后,许多华侨仍然会选择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寻找自己的“根”。回乡创办慈善事业、修缮或是新建祖屋,便是落叶归根的第一步。

“林氏义庄”“碧山楼”“新厝、旧厝古民居”“林氏家庙”“本源界”“节孝牌坊”等一大批至今保存完好的兼具闽南传统特色和西式洋楼特点的古厝、古建筑,不仅让华侨们在故乡有了落脚之处,也向后人述说着他们的精彩人生。

这些古厝不仅见证了前辈们勤劳而又智慧的传奇一生,也在闽南文化与南洋文化汇融过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多样性,写下了闽南地区海外交流与早期参与全球化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角美镇政府在开展“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中,以挖掘、培育和弘扬孝廉文化为主题,结合移风易俗工作,以埔尾村和杨厝村为基地,充分利用两村现有的宗祠家庙、古厝等场所作为载体,因地制宜,将收集到的本地古今孝廉人物事迹、家风家训等进行整体设计,打造乡村“慈善文化”景点,传承慈善文化。

走在杨厝村村口,一个巨大的牌坊竖立在眼前,牌坊上书“吉德路”。牌坊下,便是一条宽阔的水泥村道。据杨厝村村委杨智辉介绍,这条村道之所以取名“吉德路”,是为了纪念华侨杨吉德先生,“杨吉德是南洋华侨,他在外经商赚了钱后,就回来给村子里修路、修学校,帮村子里做了很多善事,村里人为了感谢他,所以将这条主村道命名为"吉德路"。

杨吉德,仅仅是代表人物之一。杨厝村、埔尾村,无数在外经商的华侨,富裕之后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回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他们也成为后辈们的“慈善典范”。杨厝村现任村支书杨伟强,每年都自掏腰包,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资助他们上学。

角美镇的各中小学校,也多次开展校外活动,以现有的“林氏义庄”等古厝为基地,大力弘扬慈善精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记者带你逛古村这些古建筑、古厝一道别样的风景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的埔尾村和杨厝村,都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这两个相邻的村庄里,文物古迹遍布,人文景观荟萃。除了妈祖庙、林氏祖祠、林魁水利功德碑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更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林氏义庄。

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古厝,在闽南实属罕见,这些古文物,也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前往考察,同时这些古文物也成了景点,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前往探秘。

埔尾村文物点

林魁进士坊漳州现存最早的牌坊

埔尾村的“林魁进士坊”,位于埔尾村南大道上,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建,为进士林魁立。此坊比漳州市区台湾路的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建造的“尚书探花坊”(为漳浦人林士章立)早百余年,为目前发现的漳州保存年代最久远的牌坊之一。牌坊为石仿木结构,坐东向西,四柱三间三楼,面阔7.3米,高4.5米。斗拱横梁,梁上叠屋顶,主间正中牌匾镌刻“进士”两字,横梁镌刻“大明弘治十五年壬戊科林魁”字,右侧横梁镌刻“知府罗列、知县姚鹏同立”字。该坊古朴典雅、造型简洁,是典型的明中期牌坊。

石林先生祠据传为进士林魁故居

白石林先生祠,据传为进士林魁故居,位于端本堂右前侧,始建于明代,2001年重建,坐南向北,悬山顶砖木结构,前庭中院后堂、单进三开间,占地17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祀明进士广东参政白石先生林魁坐像。

据地方史料记载,林魁(公元1476~1544年),字廷元,号白石山人,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社(埔尾村)人。林魁幼年家贫,然聪慧好学。明弘治十五年,27岁的林魁登进士第,历官户部主事、郎中,后任江苏镇江知府、山西按察司提学副使、云南兵备道、广东参政等官职,为官清廉,颇有政声。致仕回乡后,参与编纂嘉靖《龙溪县志》,著作有《白石稿》《归田录》等传世。

古厝群清末华侨建的古民居群

十八堵埕林氏古民居群,位于埔尾村东南面,由清末林氏华侨建置,坐北向南,由四座二进三开间古大厝、带东二座抱同字形护厝、西座配右护厝一列和厝前十八堵埕组成,共有房厅90多间,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村中还有林家顺古大厝,位于埔尾村西部,由清末糖商林家顺建置,坐西向东,悬山顶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古大厝抱同字形护厝,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现无人居住,部分倒塌。

古庙妈祖庙为省级文保单位

村里的崇德庙堂,村民都叫妈祖庙,坐北朝南,由前埕、前殿、过水廊道及主殿等组成,占地面积1370平方米,建筑面积412平方米,为省级文保单位。庙除供奉妈祖外,还供奉玉皇大帝、天上圣母、观世音、如来佛等。庙里保存古蟠龙石柱石狮各一对,“日监在慈”“广大圆满”木匾二个,门墙石构件、石柱和石门联三对、石柱联四对、清光绪九年(1883)《重修崇德堂碑记》一通,堂前有鲤鱼石胜景,庙前保存宋井一口。每年正月初八“佛公诞辰”,三月廿三“妈祖诞辰”,均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鲤鱼石在妈祖庙前河东端,有一群长10多米的天然岩石,呈两条头朝东鲤鱼状,故名“鲤鱼石”,岸上3米处一粒直径1米多圆石,俗谓“鲤鱼吐珠”。两条石鲤鱼中间有一条横向白色条纹,俗传这是妈祖从海上抓来的两条鲤鱼精,这白线就像铁链把鲤鱼锁在庙前河,只许向东吐珠,不让它们作乱。能福荫向东方讨活的人,因而当地众多海外宗亲回乡谒祖,都要去抱抱“宝珠”,沾得福气。

古碑水利功德碑为市级文保单位

据记载,嘉靖年间,白石“官港”年久失修,港道淤滞,经常出现水灾。告老还乡的林魁,率乡人向代巡禀报此事,由知县鸠工重修。水利修缮后,“民感其德,为立功德碑”。该碑与“进士坊”相距50米,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立,被确定为市级文保单位。碑高3.5米,宽1.2米,碑镌楷书“明大参白石林公重兴官港水利功德碑”二行十六大字,碑石风化,碑文模糊难认。

碑文大概记述致仕的广东参政林魁,率乡人请准于省、县后,主持修建官港的经过,其中碑文有“凿石二十余所,改桥二十余座,潮行无阻,溉田二十余里,变盐卤为膏腴,功德在于梓里焉。各乡士人因立此碑,以纪其事”的文字。

本源界有一段“不忘赠金之恩”的故事

现保留着“本源界”的界址碑刻,此宅是林平侯的出生地。

据了解,林平侯名安邦,号石谭。清乾隆四十七年 (1782年),林平侯16岁时,在淡水厅的新庄(今台北县新庄市)米商郑谷的店号做帮工。由于林平侯纯朴、谨慎,又肯吃苦耐劳,郑谷对他非常信任。过了数年,林平侯省吃俭用储蓄了数百两银子,郑谷又主动送他一千两银子,让他自立门户开店。

因为林平侯娴熟书算,又谙生意门道,很快就赚了大钱。在郑谷年老要返归家乡时,林平侯连本带利要送还郑谷当年赠金之恩,郑谷坚持不接受。林平侯没有办法,就在芎蕉脚庄的地方买田地,以每年的岁收租息送给郑谷。

杨厝村文物点

林氏义庄当时著名的慈善机构之一

林氏义庄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杨厝村过井社内,占地面积4500多平方米,房屋99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四合院构造,为当时著名的慈善机构之一。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白石保吉尚村居民林平侯在台湾垦殖致富之后,关心家乡宗人的疾苦,择定吉尚村潭头地方筹建林氏义庄。经过近二年营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建成。义庄的整体结构系三座并排的具有闽南风格的两进大厝,前面一片砖,后面建二层长楼一座,配合东西对向护厝,围拱全庄。

这一所慈善事业建筑物,在当时堪称大规模的公益事业机构。抗日战争以前,逐年由台湾运来大量稻谷和棉布,在这里资助石美地区林姓宗族的贫乏族人,解除其生活上的困难。

“新厝、旧厝”华侨打拼的见证

杨在田(1848-1930)乳名知母,碧湖社(杨厝村)人。因家境清贫,幼年只身渡洋,初在菲律宾当童工,后来创建“瑞隆兴铁业公司”,经苦心经营,业务兴隆,他成为菲律宾巨富。

杨在田发迹后,除在侨居地捐资举办慈善事业外,他心怀祖国,热爱家乡,在漳州、龙海南靖鼓浪屿等地创办公益事业。1908年杨在田捐资在家乡创办私塾碧湖小学、龙虎堂。1912年,杨在田捐献巨资在家乡碧湖建“恩推以局”,在漳州市区设“大愿堂”,在厦门鼓浪屿办医馆,在石角东(今角美)扶济孤贫寡妇不计其数。

杨在田新厝位于碧湖小学东侧,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为一座二进三开古大厝,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后建花园约600平方米,是典型闽南风格古民居。建筑有其单独特色“一盘棋”造型,所以命名为棋盘大厝。

杨在田旧厝并列在“新厝”之东,棋盘大厝东侧。硬山顶砖木结构,建造于清末期间,为一座二进大厝,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后建果树花园面积约400平方米。

杨在田回乡建造新厝旧厝二座大厝,具有闽南建筑特色,见证了清末民国时期出洋打拼的爱国华侨回乡遗留文化结晶的历史,应得到保护。

碧湖小学旅菲宗亲创办

碧湖小学创办于1908年,由旅菲宗亲杨在田先生独资设立,校址在杨厝社龙虎祠(今已拆除),校名定为碧湖小学,学生二十余人。次年学生增加到六十人,兼收女生,増建校楼一座。1921年再办女校一所,名白石女校,即现在杨厝基督教堂

1924年,杨在田先生给儿子分家时提出将全部财产的十分之一作为学校基金,折合菲币二万元,将此基金存入瑞隆兴铁业公司。每年只许提取利息作碧湖小学经费,不足部分另筹并遗嘱子孙各房人等不得动用。

养真楼有着一段革命印记

养真楼,当地人称“番仔楼”,即是印尼华侨杨养成先生在南洋打拼十余年后,积累了一笔财富,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返乡建造。

养真楼楼体为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二层砖木结构洋楼,坐南朝北,建筑面积三百多平方米。

养真楼不仅述说着侨客的故事,也有着革命的印记。据老人讲,养真楼刚建成不久,红军就借用来休整军队,进驻过一段时间,还在墙上留下了“工农红军万岁!”等字样。

碧山楼兼具闽南与西洋风情

碧山楼俗称“乌楼”,仿巴洛克式建筑,为旅菲华侨杨贺龙(字贺廪)于民国十年(1921)所建。

杨贺龙10岁时就出洋打拼,青壮年时就在菲律宾的杨厝社知名人士杨在田创办的“瑞隆兴铁业公司”任职经理。为了返乡之后有个落脚去处,雇人建了碧山楼,其使用铁件、水泥等建筑物均由海外营运回来承建。

碧山楼结构美观大方,兼具闽南与西洋结合之特色,在古典楼群中格外显眼。

红楼人称“小鼓浪屿”

与碧山楼(乌楼)百米之遥坐落的是余庆园(红楼),1921年建造,仿罗马券廊式,红砖砌成,未抹灰,直接以砖体示人的清水外墙。

余庆园由菲律宾华侨杨清月所建,因杨贺龙与杨清月是叔侄关系,当地人称这两座乌、红楼建筑为“叔侄楼”。

余庆园总占地面积约5亩,花园美观大方,有一座六角凉亭、二个金鱼池,并种上各种果树和花草,人称有小鼓浪屿之美。

导报记者 王龙祥 文/图

林氏义庄:两岸历时最久的民间慈善机构 慈善

林氏

林氏义庄

福建龙海市角美镇杨厝村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国家级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氏义庄”就坐落在这里。

林氏义庄位于杨厝村过井社,三座并排两进大厝,配左右六列对称护厝,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5亩多,是个具有典型闽南风格的庄园。

东南广播记者探访林氏义庄

林平侯的故事

林氏义庄管理负责人林清福接受东南广播记者采访

林氏义庄管理负责人林清福讲述,林氏义庄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由台湾林本源家族创建,创始人叫林平侯。1776年,莆山社林姓第十四世孙林应寅迁居台湾淡水兴直堡新庄街。其子林平侯16岁时入台,一边读书,一边在米店掌管书算,深得东家信任。凭借数年累积的薪酬和东家的借款,林平侯独立开业经营稻米。由于经营得当,林平侯积累了丰厚产业,成为家族的创业人。

1806年,林平侯出任桂林同知,后升为柳州府正堂。不久,引疾告归台湾旧居。1818年举家远迁大科坎(今桃园县大溪镇),致力从事农业开发。林平侯招工筑陂凿圳,开垦大片荒地,每年收获数万石稻米。1823年,林平侯又招揽工人,拓垦淡水平原,还出资打通淡水通往葛玛兰(今宜兰)的三貂岭,以利开发葛玛兰。

林氏义庄

林平侯一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台湾倡修淡水文庙及东海书院,捐修郡城贡院、考棚及义仓,仅在淡水就购置6处“学田”,每年收租140石,均用来奖励和资助淡水学生。

在台湾垦殖致富之后,念及故乡乡亲贫苦,林平侯仿效宋范仲淹义庄之法,于1819年耗巨资在过井社兴建林氏义庄,花两年多时间建成。他将在淡水海岬近600亩水田充做本族义田,年收谷1600石,按年寄回林氏义庄赈贫。

走进林氏义庄大厝,前进用来会客,后进为本源家族在祖地的家庙“永泽堂”。前后进中间的墙上镶嵌着道光元年正月立的《永泽堂林氏义庄》碑文,碑文镌刻着清代书法家吕世虞书写的小楷,工整精美,内容为办庄宗旨和赡赈条规:“福建台湾府北路淡防厅徐为置立义庄叩恳详咨立案等事嘉庆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据漳州龙溪县童生林国栋呈称:窃栋父林平侯弱冠来台寓居治下兴直堡新庄街,克勤克俭置田业,迨强壮之年力图报效,遵例捐纳同知……”

林氏义庄碑文

根据赡赈条规,林氏族亲、贫乏之家,每年供食米棉花,嫁娶丧葬,都给资金。例如男的每年给三丈棉布(每年冬至发给),女的每年给三斤棉花(每年立春发给)令其自己纺织;男十一至十六岁,每年给一丈五尺棉布;有服之亲娶媳妇,给银200两,嫁女儿给银10两,赡给有定额,男女不遗漏。林氏义庄赡赈历经百年不变。

林氏家谱

1844年,林平侯无疾而终,享寿79岁。林平侯生有五子:国楝、国仁、国华、国英、国芳,分别以“饮、水、本、思、源”为记。分家时,排行第三的国华与排行第五的国芳移居板桥,共同创业,合称“本源”,这便是著名的台湾板桥“林本源家族”的由来。

林维源

林维源

林国华生三子:维让、维源、维德。林维源是林氏义庄第三代庄主。清廷于甲午战败,割让台湾予日本,台湾军民抗日,林维源捐银100万两资助抗日,随即携家眷回到厦门,病逝后葬于角美莆山故里,距离林氏义庄不到1公里。

林尔嘉

林尔嘉

林维源之子林尔嘉,字菽庄,1895年随父亲离开台湾来到厦门。林尔嘉是第四代林氏义庄庄主,每年由台湾运来的赈济米谷,须先运到厦门经他检验,然后运往义庄分发。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才终止。

林氏义庄

从1821年至1937年,林氏义庄历经116年,在林家祖孙四代的主持下成为两岸历时最久的民间慈善机构。如今,每年清明节,来自海峡对岸的林氏后人都会来到林维源墓园扫墓,感念先祖厚德。过井社村民也会自发前往,感念其义举。

【完】

文字:黄月慧

图片:康龙滨、郑亚裕

视频:郑文智、康龙滨

后期:陈 伟

排版:黄月慧

编辑:郑韶风

通讯员:罗敏

供图:漳州台商投资区社会事业管理局

AM585东南广播

扫一扫关注我们哦

你 “在看”我吗

慈善自由行旅游攻略

  • 角美镇:整合埔尾、杨厝两村资源 打造“慈善文化”景点

    碧山楼林氏义庄节孝牌坊古民居群碧湖小学妈祖庙

    2022-03-14
    1721 80
  • 林氏义庄:两岸历时最久的民间慈善机构

    林氏義莊林氏义庄福建龙海市角美镇杨厝村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国家级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氏义庄”就坐落在这里。林氏义庄位于杨厝村过井社,三座并排两进大厝,配左右六列对称护厝,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5亩多,是个具有典型闽南风格的庄园。东南广播记者探访林氏义庄林平侯的故事林氏义庄管理负责人林清福接受东

    2022-03-14
    1810 95
  • 广东李氏历史名人传之一——南宋爱国抗金将领、理学家、慈善家李富

    唐安王世胄,宋制幹名家天潢濬脉忠孝传芳广东李氏人物传广东李氏历史名人1唐江王李元祥十八世孙李富南宋爱国抗金将领理学家、慈善家李富一、三千义旅,抗金勤王;二、三十四座,周济群生;三、事母至孝,为母祈寿;四、广修寺院,开讲课徒;五、推崇妈祖,配享祖庙;六、白水都公,统领圣侯。南宋爱国抗金将领李富生平和历史功绩输李富(

    2022-03-12
    1756 2
  • 清代平湖慈善业

    在中国古代,慈善业被称为“义行”或“义举”,真正意义上的慈善业则兴起于清代。本文就清代平湖慈善业的兴起、主要类别、管理方式以及产生的社会原因,作一初探,就正于各位。一、慈善业的兴起、主要类型平湖的慈善业兴起于清康熙年间,最早的机构为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的育婴会,而形成较大规模则在嘉庆、道光年间。清光绪版《平湖县志》卷四《建置》下特增设“义产”一节,在题注中写道:“按:旧志‘义

    2022-03-11
    793 61
  • 百廿年三址,汕头存心善堂在新址继续做慈善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名家志”公众号解读汕头存心善堂旧址近日改造为汕头消防史馆对外开放,并受到市民的欢迎。汕头消防史馆前身是存心水龙局,也是存心善堂原办公地点。新的办公地点迁至坐落于和原址外马路平行的民族路上。这是存心善堂自2003年获批复办以来,办公地点首次迁址。新会馆的修缮完毕,新址新风貌,存心善堂又将为潮汕地区地区缔造怎样的善举?我们先来看看这家传承120年的民间公益

    2022-03-11
    958 39
  • 2018年“国际慈善日”特辑(二)仙姑岩上的弯腰、这样做,值不值?

    2018年“国际慈善日”特辑(二)9月5日是国际慈善日,旨在客观认识并动员全世界人民、非政府组织和利益相关者通过志愿者和慈善活动帮助他人。这一天也是为了纪念修女特蕾莎,1950年她在加尔各答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将毕生献给帮助穷人的伟大事业。她在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贫穷和苦难是对和平的威胁,献给为克服这一问题而做出的努力”。今天继续推送两篇对“慈善”有所思考的文章。《仙姑


    2022-03-10
    1363 64
  • 敦化市慈善总会接收新冠疫情捐赠公示

    2020年2月2日,敦化市慈善总会发布“携手同心、共抗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募捐行动倡议书以来,收到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和个人、社会组织的慷慨解囊,截至2月24日15时,敦化市慈善总会累计接收捐款68265元,现将2月22日-2月24日捐款明细公示如下: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要求,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款

    2022-03-07
    1533 38
  • 捐资捐物60多万元!中山市宗教界齐为慈善事业添砖加瓦

    近日中山市宗教界积极响应号召开展“宗教慈善周”和“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捐物共计60多万元活动期间宗教界开展了“助学、扶贫、济困、助残、养老、义诊”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慈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佛教一白衣古寺和隐秀寺积极响应号召,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各捐赠善款15万元。二佛教慈善中医诊所到镇区开展巡回义诊活动,共为400余名

    2022-02-28
    156 86
  • 救生会诉说镇江的慈善故事

    救生会位于观音洞对面,正门上题有"救生会"石刻,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立石。救生会是古代江上救护各种船只和渡江人的社会慈善机构。救生会镇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水上义渡和救生的城市。“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修庙建塔,敬香礼佛,祈求平安,无非是众生的美好愿望,而积极有效的救助措施,才是生命和财产的保证。镇江救生会于1165年创建,直到1923年才因长江岸线的北移退出历史舞台,

    2022-02-20
    1640 13
  • 一企业家缘何踏上慈善之路——章建华创建青雷寺往生堂侧记

    青雷寺内景山水一体的宁波东钱湖畔,有个寺院叫青雷寺,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1000年。3年前,这个民间信仰场所,为了能让老年人有个最后的心灵安抚场所,创建了一个往生堂,也成了寺院常住老人善终的安息之处。青雷寺这一善举,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年人及其亲属的高度赞誉。三年多来,受到命中关爱的老人有数千人,受到临终关爱和命终关爱的老人有240多人。关爱老年人越来越受全社会关注,面对老龄化的挑战,中国正

    2022-02-19
    490 4
  • 长沙洗心禅寺慈善基金助学金开始申报

    广大村民朋友,湖南省长沙洗心禅寺慈善基金会拟资助我县30名贫困大学新生,一旦申请成功每名大学新生将一次性获得4000元助学金。请大家仔细阅读文件内容,有符合条件的请尽快填写《助学金申请调查表》,并将录取院校通知书、身份证复印件、贫困证明复印等资料,一起交到村上,乡民政所近期将汇总上报县民政局。注意,基金会预计在8月6-7日对所有申报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和现场核实,并非申请就一定可以获得,为避免

    2022-02-17
    537 53
  • 长沙洗心禅寺举行慈善基金会助学捐赠仪式圆满

    近日,由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湖南省长沙洗心禅寺慈善基金会(简称“洗心基金会”)发起的“万名学子助学计划”之2020年度助学捐赠仪式在长沙市望城区洗心禅寺举行,483名寒门学子获得爱心资助。捐助仪式上,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副局长蒋坚永充分肯定了洗心基金会九年来的慈善之路,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洗心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与关怀指导。洗心禅寺方丈、洗心基金会理事长悟圣法师介绍了“万名学子助学计划”的缘起和实施


    2022-02-17
    113 48
  • 慈善堂,关爱肿瘤患者13年—— 记慈善堂创办人赵忠诚先生

    赵忠诚,慈善堂药店创办人、慈善堂关爱肿瘤患者爱心团队创办人、湖南慈善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创办人、中国第一个揭开“药界潜规则”的勇士、2006年湖南十大勇者之一、2006年感动湖南候选人。2004年2月9日赵忠诚怀着一个为肿瘤患者节省救命钱的美好愿望创办了慈善堂药店,10多年来一直坚持凭良心卖药,其销售给肿瘤患者的抗癌药品比其他药店及医院平均优惠50%以上,很多抗癌药品甚至优惠更多,为很多肿瘤

    2022-02-13
    1762 73
  • 全国唯一一座雕刻精美的大殿,就在西安,慈善太后御赐三件宝物

    广仁寺千佛殿是一座雕刻精美的大殿,上面悬挂的是由慈禧太后题写的匾额“法相庄严”,在八龙匾额的正上方有慈禧太后的宝印。当年慈善太后赐给广仁寺三件宝物,第一宝是楠木龙床、第二宝是慈禧御笔之宝“法相庄严”匾额、第三宝是一对楠木龙灯。楠木龙床下落不明,楠木龙灯完整的保存于寺内。我们看到大殿的梁上、柱上、顶上都刻有非常精美的图案和佛像。殿里主供的是宗喀巴大师以及两大高徒,合称宗喀巴师徒

    2022-02-10
    1716 19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