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园绿道,真正的美好生活从这里出发

2017年发布的北京新总规里,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一点中明确提出:

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整体保护,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并着力以更开阔的视野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扩大保护对象,构建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三条文化带人们大多耳熟能详,即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但两大重点区域是什么,许多人却没有这个概念。新总规是这样具体描述的:“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两大重点区域的整体保护。”与北京老城相映生辉,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把“三山五园”确定为两大重点区域”之一。

三山五园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尚有诸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古香道、御道、功德寺、妙云寺、湖山罨画坊等分布其间。

行走在绿道中,现代的大学校园,古时的皇家园林,现代的市民公园,景色不时变化,如同穿越古今。

这条绿道全长38.86公里,串联起“三山五园”,“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香山静宜园玉泉静明园、万寿山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绿道还途经八大处、北坞公园、玉东公园、丹青圃公园、海淀公园北京植物园等。它堪称是串联历史名园、景点最多的绿道。

那我们来领略一下这条绿道上的美好风光:

1- 颐和园

2- 圆明园

3- 香山

4- 北坞公园

5- 海淀公园

三山五园绿道建设实际上是一套具有休闲、健身功能的城市慢行系统,包括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两部分,游客可以在绿道上漫步、骑行,惬意享受沿途风景,是一条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促进古城文化传承的亮丽“都市绿廊”。

作为“美好生活场景师”的万科,携旗下高端产品系“翡翠系”2.0打造的项目——万科•翡翠云图,亮相海淀翠湖科技园。以尊重每一寸土地的理念,打造容积率仅为1.8的低密别墅产品,力求获得每一处公共空间、社交空间、私属空间的完美生活场景。

据了解,万科翡翠•云图将搭载翡翠系2.0“理想家”居住性能升级体验,涵盖“智慧、尊享、生态、便捷、倾心”五大体系,采用多种智能科学系统,引进国际化先进标准,以社区同步人脸识别、24小时生活呵护、安全检测等更科技、更人性的居住体验,打造科技有爱的墅区生活。

三山五园的来历你知道吗?原来都和他有关! 三山五园

北京西北郊山清水秀,所谓“西山秀色甲天下”。美轮美奂的景色吸引着辽金元明清几朝皇帝的目光,陆续建造了一些行宫别苑,至清朝,统治者更是在这里建造了大片皇家园林。康熙、雍正时期,陆续兴建了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并在香山修建行宫(乾隆时改名为静宜园)。乾隆时期,国力强盛,财力充足,这为乾隆帝大兴园林工程创造了条件,通过扩建、新建和修缮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和畅春园等御园、疏浚水利河道,将西北郊的皇家园林打造成为一个绵延二十余里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至此,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和圆明园、畅春园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域正式形成,并且达到鼎盛。在这个过程中,乾隆帝亲自规划设计,指导施工,做出了重要贡献。

把三山五园打造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乾隆帝通过兴修水利、新建清漪园等园林,将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打造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乾隆初期,随着圆明园等皇家园林的建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京西皇家园林、京西稻田和京城以及漕运用水量大增,原来的京西水利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用水需要,而明末清初,政局动荡,瓮山泊泥沙淤塞,渐有山洪泛滥之忧。乾隆十四年(1749)六月,在对玉泉山水系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乾隆帝决定首先对瓮山泊进行深挖,并使其向东、南、西三个方向扩展,疏浚以后的湖水面积和深度都扩大两倍,使之上引玉泉、下接长河。挖出的泥土则堆积到瓮山东麓,使瓮山更加雄伟。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三日,乾隆帝下诏将瓮山改称为万寿山、瓮山泊命名为昆明湖。乾隆帝对疏浚后的昆明湖非常满意,吟诵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乾隆帝又说:“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意思是如此山水之美景,怎么能不在其间建造亭台楼阁作为点缀呢?其实他这是在为修建新的御园寻找理由。

当时,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畅春园都得到了扩建或修缮,但在圆明园、畅春园和静明园之间尚有一片空白,为填补这个空白,乾隆帝决定利用大规模疏浚瓮山泊、以及为皇太后祝寿之际,在这里兴建一个皇家园林。于是,乾隆帝在昆明湖的北侧新建了大报恩延寿寺、佛香阁等建筑。乾隆十六年四月,乾隆帝颁下谕旨,“以万寿山行宫为清漪园”。乾隆二十九年,万寿山清漪园基本建成。同时,圆明园周边还新建、修缮了许多附属园林,如淑春园、熙春园和泉宗庙等。至此,方圆几十里的西北郊皇家园林连成一片,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域正式形成。

建成后的三山五园,其布局是很有讲究的。清漪园的知春亭岛和玉泉山主峰定光塔、香山静宜园宫廷区形成一条东西轴线,这条轴线和圆明园、畅春园南北轴线的中心点交会。从玉泉山上俯瞰,东边的畅春园、圆明园和清漪园鼎足而成,而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成为畅春园、圆明园和清漪园的借景。

乾隆帝在完成了对瓮山泊的疏浚以后,又继续疏浚玉泉山水系上游和万泉河上游的河湖水道,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形成了两个水系,即从西部山区东来的玉泉山水系和从巴沟低地北流的万泉河水系。

玉泉山水系源于卧佛寺西北的樱桃沟泉水,这里是整个西山泉水的源头。金元时期,玉泉山一带泉水涌流、泓澄百顷,统治者有计划地扩大、疏浚了玉泉山水流往瓮山泊的天然渠道。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后,修建了从樱桃沟至香山静宜园和由香山碧云寺水泉院东流的引水石渠,把西山泉水导入玉泉山静明园的涵漪湖,然后再注入清漪园的昆明湖,不仅解决了上游园林用水,而且解决了因为昆明湖体量扩大后对水量的需求,而从昆明湖流入圆明园的水则使清漪园和圆明园一脉相连。乾隆二十九年,又对万泉河发源地万泉庄、巴沟一带诸泉与万泉河河道进行疏浚,使巴沟和万泉庄的泉水向北流入畅春园南面的丹棱沜,由丹棱沜流经畅春园和圆明园后,注入清河

至此,乾隆帝通过兴修水利,在北京西北郊建成了一个河湖水利网,把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和畅春园、圆明园,还有周边其他一些附属皇家园林连成一片,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西至现在的海淀区界,东到今清华大学校园,北起寿安山南麓,南达今中国人民大学西边的圣化寺泉宗庙,方圆几十里的区域遍布着几十座皇家园林,标志着京西皇家园林进入了它最鼎盛的时期。

给三山五园设计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

乾隆二十九年,万寿山清漪园完工以后,西北郊皇家园林区建成,从而使这一带的皇家园林在空间上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乾隆帝对三山五园各自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划分。乾隆二十六年,乾隆帝在《万寿山清漪园记》写道:“畅春以奉东朝,圆明以恒莅政,清漪、静明一水可通,以为敕几清暇、散志澄怀之所。”意思就是:畅春园用于奉养皇太后,圆明园用于皇帝日常居住和理政,万寿山清漪园和玉泉山静明园作为皇帝理政之余、消闲养心之处,至于香山静宜园则是皇帝游览兼理政的地方。这是乾隆帝对三山五园主要功能的定位,构成他对三山五园规划的重要内容。

畅春园具有奉养皇太后的功能,开始于康熙年间,但作为专门奉养皇太后的地方则始于乾隆时期,后又以诏令的形式固定下来。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帝移住畅春园后,就把祖母孝庄文皇太后与嫡母孝庄章太后接到畅春园内的澹泊为德行宫居住下来,两位皇太后“喜居郊园”,对畅春园的环境十分满意。乾隆二年,乾隆帝对畅春园进行修缮,并将“澹泊为德行宫”改名为“春晖堂”,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的“春晖”母爱之意,其后的寝殿改称为“寿萱春永”,作为皇太后常年居所。次年正月,乾隆帝将生母崇庆皇太后接到畅春园居住,皇太后除节庆日移住圆明园长春仙馆外,其余的日子均住在畅春园里,乾隆帝时常前来请安,极尽赡养义务。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皇太后去世,乾隆帝诏谕把畅春园作为今后奉养皇太后的永久场所,“若畅春园,则距圆明园甚近,事奉东朝,问安视膳,莫便于此,我子孙亦当世守勿改。著将此旨录写、封贮尚书房、军机处各一分,传示子孙,以志毋忘(《清高宗实录》卷1025)"。但自乾隆四十二年到嘉庆时期,清朝却一直没有皇太后,畅春园开始衰落。道光时期,清朝重新有了皇太后,但此时的畅春园已经相当破败,道光帝以畅春园年久失修、不堪使用,而修缮又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完成为由,遂把皇太后安置到圆明园内的绮春园奉养,他在诏令中还说,绮春园在圆明园的左边,相距咫尺,进膳问安,侍奉太后比畅春园更便利,更符合近奉东朝的旨意。此后,畅春园丧失了奉养皇太后的功能,迅速衰败下去。

在清代,紫禁城主要是朝廷举行“大祀”“大朝”“大典”和“大宴”的地方,从雍正帝开始,一直到咸丰皇帝,清朝有5个皇帝138年间在圆明园理政,圆明园可谓是园林中的紫禁城。雍正帝说:“朕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也,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嘉庆帝也说:“朕驻跸圆明园,即系紫薇禁地。”圆明园前朝后寝,从大宫门开始,两侧建有转角朝房和东西朝房,进二宫门后,建有面宽七间的正大光明殿,功能同紫禁城内的太和殿,东则为五开间的勤政殿,是清帝御门听政之所,功能同宫内养心殿,再往北就是九洲清晏,此为帝后寝宫区。为方便奏事和传谕,在皇帝理政场所旁边建有各衙门办公机构,如军机处、内阁房、六部朝房、都察院、翰林院、理藩院、南书房、银库等。

乾隆帝在《圆明园后记》中说:“夫帝王临朝视政之暇,必有游观旷览之地。” 圆明园和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之间有水道连接,舟楫相通,皇帝在理政疲劳之时,便可以坐船前往游览散心。由于建造清漪园违背了不再修建园林的承诺,故清漪园建成后,乾隆帝给自己定了规矩,就是去清漪园“散志澄怀”,必须是上午去,中午返回,所谓“逮午而返”,不在园中居住,直到他去世的35年间,乾隆帝从未食言。乾隆帝非常喜爱静明园的泉水、宝塔和山洞,经常前往观赏,并且留下大量诗篇。乾隆帝以后的嘉庆、咸丰皇帝也常常到清漪园、静明园和静宜园游览。

香山静宜园由于距离圆明园稍远,清帝在这里游览之余,还要理政,为此静宜园建有勤政殿。另外,我们根据乾隆帝在香山静宜园建造宗镜大昭之庙、健锐营、碉楼和团城阅武楼这些建筑来看,静宜园还有笼络蒙藏、训练八旗健锐营士兵的功能。

畅春园和圆明园周围的附属园林,有的是赐园,有的是私家园林,作为大臣的居所,方便他们辅弼帝王,所谓“翼赞机政”。

使三山五园体现“大一统”天下观和“重农务本”等基本国策

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帝设计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体现了“大一统”天下观和“重农务本”“兴黄教以安蒙古”“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

“莫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到君怀”。乾隆帝在扩建、新建圆明园、清漪园等园林过程中,把南北各地的特色园林景观巧妙地移植进御园内,体现了最高统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一统”天下观。从乾隆七年(1742)开始,乾隆帝对圆明园整体布局进行重新设计,开建新的景区,除去完成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建筑以外,又仿照无锡寄畅园改建了廓然大公、仿照海宁陈氏的隅园改建了四宜书屋,重新命名为“安澜园”,并把杭州西湖断桥残雪等十景移植到圆明园。而乾隆十年全面开建的长春园则完全按照乾隆帝的设计施工,内有仿照杭州汪氏园建造的小有天园、仿照江宁瞻园建造的如园、仿扬州趣园建造的鉴园、仿照苏州园林建造的狮子林,还有欧式园林西洋楼景区。在修建清漪园时,乾隆帝充分展示了自己在园林设计中的才能,首先通过叠山理水,使清漪园的山水格局更加壮观。然后,在山水之间建造最美的景观,乾隆帝每次南巡江浙,每每看到心仪的美景,便让随行画师描绘下来,如杭州西湖的亭榭楼阁、山湖桥堤等,回到北京后在清漪园仿建。另外,清漪园的望蟾阁、邵窝、惠山园、十七孔桥等分别仿照武昌黄鹤楼河南安乐窝、无锡的寄畅园和宛平县的卢沟桥等。

乾隆帝设计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还充分反映了清朝的基本国策,如三山五园内建造了大量的藏传佛教寺院,无论是圆明园内有佛国之称的舍卫城、唯一保留至今的正觉寺,还是清漪园内以西藏著名古刹桑耶寺为设计蓝本的四大部洲,静宜园内为迎接六世班禅来京祝寿而建的宗镜大昭之庙等,无不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基本国策。再如圆明园北部建造的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多稼如云等景区和清漪园内昆明湖西北岸边的耕织图、西南角的畅观堂和南湖岛的广润祠,以及静明园内的溪田课耕等景区,都彰显了乾隆帝“重农兴穑”,以农立国的基本国策。又如从把畅春园修缮一新作为专门奉养皇太后的场所,到为了给母亲祝寿在清漪园兴建大报恩延寿寺,则体现了乾隆帝“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

上述可见,在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域形成的过程中,乾隆帝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下令兴修京西水利的同时,修建了清漪园,并且对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的其他园林进行了扩建和新建。三山五园是清朝留给北京城的重要文化遗产,应该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利用,目前的三山五园也应该承担不同的功能,如建立圆明园遗址博物院,把圆明园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金名片,把颐和园建成国内外闻名的游览胜地,让游客领略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之美;恢复静宜园二十八景,作为人们游览健身的好去处,同时发挥好以双清别墅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

作者: 赵连稳 杨 玘

文章转自:北京圆明园研究会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三山五园丨见证王朝兴衰的艺术典范 三山五园

北京西郊,有一片被称作“三山五园”的古典园林。它们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珍宝,更是世界园林史上的杰作。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清代三山五园全貌图

地处风水上佳地

北京风水位置绝佳,曾被唐朝的杨益、杜牧,宋代的朱熹等推为风水宝地。处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界之处的北京,也符合了中国古代建都选址的重要原则:前有照,后有靠。

藏风聚气的“北京湾”

南朝范缜曾在《幽州赋》中形容北京“虎踞龙盘,形势雄伟。以今考之,是邦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也”。北面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南面是黄河和济水,诸如西安南京这样的历史名都莫不如此。

香山

“三山”则正处在北京这块风水宝地的关键地区——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界处。此地多丘陵,山水相接,多泉多溪,远衬苍翠西山,重峦叠嶂;近处碧水澄澈,山水如画,有如江南水乡,塞外绿洲。天然的山水提供了优渥的自然条件,再有人工设计建造厅、堂、廊、轩、亭、台、楼、阁,培以植物,所建园林必然不同凡响,因此北京西郊理所当然成为营建园林的首选之区。

玉泉

万寿山

起源距今千余年

关于“三山五园”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早在唐代,当时这里已有吉安、香山二寺,据《宛署杂记》记载:“妙高堂,在宛平县西四十里香山寺右,唐以来有之。”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具体事项一时难以考证。

《宛署杂记》

辽金两代,北京西郊已成为帝王将相的游幸之地,兴建了一批园林和建筑。辽太宗天显年间,中丞(官职名)阿勒吉在此修建宅院,后捐为香山寺址。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世宗又将香山寺和吉安寺合二为一,加以扩建,赐名大永安寺,并修建香山行宫

金章宗时在玉泉山兴建泉水院,作为避暑之所,后人称之为章宗的“西山八院”之一,而山下的“玉泉垂虹”则是金代燕京八景之一。到了明代,许多达官贵人在北京的西郊又修建了多处的私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是清华园勺园

香山寺

如今的泉水院

“玉泉垂虹”

可以看出后来清代时期的“五园”并不是“一日之功”建成的,是在前朝皇家园囿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西山八院

1

圣水院

位于凤凰岭,现称黄普院。

2

香水院

位于妙高峰山麓,现为法云寺,建有醇贤亲王奕缳的坟。

3

金水

位于阳台山,现称金山寺。

4

清水

位于阳台山南麓,现称大觉寺

5

潭水院

位于香山山坡上,现双清别墅位置。

6

泉水院

位于玉泉山麓,现称芙蓉殿。

7

双水院

位于石景山双泉村北。

8

灵水

位于樱桃沟北部,现称栖隐寺。

“四时皆春”畅春园

清军入关后,对于紫禁城内枯燥呆板的生活很不适应,故在宫外寻找风景优美之处居住。顺治年间因为战争连绵,财力不足,仅仅把明代的南苑稍加修葺,作为皇家园囿。

畅春园

到了康熙年间,随着平定三藩之乱、收回台湾,政治得以巩固,经济也随之恢复,这也为修建园囿奠定了基础。

康熙皇帝画像

“三山五园”中最早兴建的是畅春园。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北京大学西侧,占地60公顷左右,是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修建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畅春园的前身清华园是明代武清侯李伟的私家园林。园主李伟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的父亲,在万历一朝权倾朝野。清华园规模宏伟,建筑华丽,被时人誉为“京师第一名园”。但是,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由于战事连绵,这座名园也随之荒败废弃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在清华园废址上修建了畅春园,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全园建筑告竣,正式命名“畅春园”,寓意“四时皆春”“八风来朝”“六气通达”,表达了康熙皇帝八方来风无不含宜、六气运行无不顺达的治国理念。

畅春园简图

园中分为3路,中路南大宫门,北达延爽楼。进宫门为九经三事殿至琦榭共有19处建筑,东路从云涯馆至竹轩共有43处建筑,西路从玩芳斋至紫云堂共有43处建筑,西花园有讨源书屋等11处建筑。整座园林北边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南半部分是宫殿,分为议政和居住用的两部分,既可以处理朝政,又可以游乐。

畅春园复原图

康熙皇帝非常喜爱这座园林,园中的湖光山色,奇花异草,亭台楼阁,常常使他流连忘返。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首次驻跸畅春园,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病逝于园内寝宫的36年间,康熙皇帝累计居住畅春园达257次3800余天,年均驻园7次107天。

畅春园遗址

畅春园在“三山五园”建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之功,它不仅为其后雍正、乾隆两朝修建圆明园、清漪园等提供了参照,也拉开了在北京西北郊营造庞大园林集群的序幕。

畅春园恩慕寺山门

皇家园林遍西郊

乾隆皇帝登基之后,在雍正时期修建的圆明园基础上添加了少数景区并新建长春园、绮春园,建成圆明三园。同时还改建扩建了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兴建清漪园,至此,“三山五园”达到了鼎盛时期。

而除了我们熟悉的“五园”之外,在全盛时期,自海淀镇至香山,还分布着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弘雅园、澄怀园、自得园、含芳园、墨尔根园、诚亲王园、康亲王园、寿恩公主园、礼王园、泉宗庙花园、圣化寺花园等九十多处皇家离宫御苑与赐园。这些园林和“五园”一起彼此成景,互为资借,连绵二十余里,蔚为壮观。

静明园

静宜园

清漪园(颐和园

圆明园复原图

小知识“五园”问世时间表

沧桑巨变景拾遗

嘉庆朝之后,由于国力衰退和内忧外患的格局,清朝统治者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对园林进行修整。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通过查阅档案及相关史料,三山和五园这一提法首次出现是在咸丰年间一位名为鲍源深的学者所著的《补竹轩文集》之中,鲍氏记载了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京西皇家园林的场景,称“九月初,夷人焚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胜景,悉成煨烬矣。”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

到了1900年,“三山五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使得圆明园等昔日辉煌无比的皇家园林再也无法重现当年的盛景,留存下来的遗迹也提醒着人们铭记那段中华民族曾经的耻辱。

畅春园古建筑遗址

静宜园琉璃塔下被焚后的废墟

清漪园(颐和园)夕佳楼及太湖石遗址

静明园里被毁坏的妙高塔

圆明园中被烧毁的海晏

三山五园曾经盛极一时,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璀璨的明珠,在遭受两次洗劫和焚毁之后,现如今的它们也都迎来了新生。

今日仍可见畅春园旧址上的万泉河河道

民国时期,北京西苑一带先后驻扎陆军16师、冯玉祥国民军第11师等军队,畅春园旧址被辟为操场。等到日伪时期,又被开辟成农田。1983年以后,畅春园旧址西南部建成芙蓉里居民小区和万泉河中学,东南部建成现在的海淀体育馆和畅春园饭店。90年代以后,畅春园遗址的东北部,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饭店,在其东南部,变成了北京硅谷电脑城,这一时期,遗址的中段修建起“畅春新园”,成为北大西墙外人们游玩散步的小型公园

修复后的静宜园琉璃

静宜园在民国时期开辟为香山公园,供人游览。1920年,熊希龄在静宜园部分旧址上创建香山慈幼院,建设了男女学校、幼稚园等。1956年,香山景区经过修整开辟为人民公园,向民众开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昔日的静宜园也从废墟中走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京西寻古、避暑、赏景的著名旅游观光地。

静明园里的裂帛湖

静明园在民国初年大略修缮过,作为颐和园的附属园景,之后,在南宫门和正宫的遗址上修建了玉泉旅馆,用玉泉之水开办汽水厂。新中国成立后,静明园由机关使用。

圆明园中的杏花春馆遗址

有着“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曾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最终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付之一炬。1988年建成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

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

1914年,民国政府步军统领衙门与清室内务府商定颐和园对外售票开放。1928年,颐和园被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接收,始成公园。1949年,颐和园成立了管理处,恢复开放游览,开始了全面的保护修缮工作。现在的颐和园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筑3666余间,面积约7万平方米,园藏文物近4万件。

三山五园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集大成者,不仅因为其经典独特的园林建筑设计,还因为其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记忆与传统,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荣辱与兴衰。

参考资料:

《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三山五园》

《北京志·总述·历史概要·大事记》

《海淀文史·京西名园》等

编审:章亦民

核审:黄一曼袁 琳 杨亚楠

三山五园自由行旅游攻略

  • 三山五园绿道,真正的美好生活从这里出发

    2017年发布的北京新总规里,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一点中明确提出: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整体保护,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并着力以更开阔的视野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扩大保护对象,构建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三条文化带人们大多耳熟能详,即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但两大重点区域是什么,

    2022-03-16
    416 94
  • 三山五园的来历你知道吗?原来都和他有关!

    北京西北郊山清水秀,所谓“西山秀色甲天下”。美轮美奂的景色吸引着辽金元明清几朝皇帝的目光,陆续建造了一些行宫别苑,至清朝,统治者更是在这里建造了大片皇家园林。康熙、雍正时期,陆续兴建了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并在香山修建行宫(乾隆时改名为静宜园)。乾隆时期,国力强盛,财力充足,这为乾隆帝大兴园林工程创造了条件,通过扩建、新建和修缮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和畅春园等御园、疏浚水利河道,将西北郊

    2022-03-09
    1170 59
  • 三山五园丨见证王朝兴衰的艺术典范

    在北京西郊,有一片被称作“三山五园”的古典园林。它们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珍宝,更是世界园林史上的杰作。“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清代三山五园全貌图地处风水上佳地北京风水位置绝佳,曾被唐朝的杨益、杜牧,宋代的朱熹等推为风水宝地。处于华北平原

    2022-02-21
    1610 14
  • 三山五园的来历你知道吗?

    关注我们三山五园地区具有独特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优质人文底蕴和优良生态环境,堪称北京的“金名片”。三山五园究竟所指何处?这张金名片又是何时形成、如何形成的呢?三山五园说的是哪里三山五园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指畅春园、静明园、圆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其中,香山、玉泉山,虽在辽金时已名扬天下,但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瓮山为万寿山后,才形成“三

    2022-01-27
    1099 54
  • 漫游三山五园|乐寿堂

    V海淀讲述海淀人自己的故事颐和园,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一座著名皇家园林,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造景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行宫式御苑。今天我们将为大家讲述的是园内位置最佳的居住地——乐寿堂。关于乐寿堂三个字,是取自《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因此得名乐寿堂。这是一组两进的四合院,园内包括:正殿、东西配殿、前殿以及后照殿。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

    2022-01-11
    273 27
  • 漫游三山五园|谐趣园知春堂与知春亭

    V海淀讲述海淀人自己的故事颐和园万寿山东麓的“园中之园”——谐趣园,始建于乾隆十六年,原名惠山园,仿江南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大修,改名谐趣园。光绪十九年重建。谐趣园中有两座以“知春”为名的建筑,一个是园东的知春堂,还有一个是在园西南、宫门附近的知春亭。知春堂知春堂位于谐趣园最东端。知鱼桥斜跨水池东、南两岸,桥身向东偏北的指向正是知春堂。知春堂前身是乾隆时惠山园八

    2022-01-11
    47 11
  • 海淀篇-紫御香山-清代皇家行宫别院泽址地-坐拥城市的繁华便利与三山五园

    【项目基本信息】项目位置:海淀区一棵松路与卧佛寺路交叉口往东南约100米物业类型:住宅产权权限:70年容积率:1.0绿化率:30%总楼栋数:6栋楼在售楼栋:1、2、3、4、5总户数:34户在售户数:15户在售户型:A、B、C得房率:91%车位配比:1:2.5梯户:1梯1户开发商:北京雕刻时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隶属于金力集团)物业

    2022-01-10
    606 65
  • 漫游三山五园|园中六关之宿云檐城关

    V海淀讲述海淀人自己的故事颐和园,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一座著名皇家园林,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在万寿山西部景区,延清赏楼北侧有一处“宿云檐城关”,是买卖街起止的标志,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它。宿云檐城关,园中六关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又称贝阙。该城关是清漪园西所买卖街的北端点,与“荇桥”互为呼应,属城关式建筑。乾隆时期城关上供奉关帝,与文昌阁供奉的文昌帝君形成了东西呼应、左文右武的

    2022-01-10
    1028 35
  • “走向2022 三山五园行” 2016海淀凤凰岭山地徒步大会开始报名啦!

    海淀旅游hdtour各位户外运动爱好者们,前段时间小编为大家推送了“2016TNF100”系列文章,大家是不是热血沸腾?然而,然而,那太专业啦,要求太高啦,我们完全没有机会参与进去啊,现在呢,终于有机会啦,小编为大家隆重推荐:“走向2022三山五园行”2016海淀凤凰岭山地徒步大会!这个可是大家都有机会参加的户外项目!大家可以好好研究下自己适合那个项目,然后就可以选择报名啦!活

    2022-01-06
    1342 96
  • 学术声音·CHSLA丨北京“三山五园”地区文化景观多样性初探

    “在2017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优秀学术论文评比中,北林园林学院共斩获一等奖两篇,佳作奖六篇。论文集中反映了我国风景园林领域近年来所取得的具有创新性的研发成果,展示了风景园林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小编将与大家分享园林师生获奖论文节选,共同学习~”2017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优秀学术论文佳作奖北京“三山五园”地区文化景观多样性初探AnInitialResearchof

    2022-01-06
    530 87
  • 三山五园,竟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三山五园,竟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首都“四个文化”的典型区域,也是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培根固土、涵养文脉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围绕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活化利用日渐丰富,一批老中青专家学者深入发掘三山五园历史文脉,推出一系列研究成果,将三山五园的前世今生勾勒得日益清晰,不断为


    2022-01-06
    1606 14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