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青龙河旅游攻略(凌源市青龙河景区)

导读:凌源青龙河旅游攻略(凌源市青龙河景区) 青龙河地理变化简述 凌源小成子有啥好玩的地方吗 青龙河的青龙河介绍 2022年丽江古城现在怎么样? 凌源景点

青龙河地理变化简述

青龙河,《凌源县志》蒙古语称“固沁河”。相传古有一条青龙空中游玩,观赏此地景美,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泉涌水清,花盛气香,全家迁居与此,开始繁衍生息,由此得名青龙河。青龙河隶属内陆季节河流,是辽宁凌源市主要河流,发源于河北平泉孤山子乡土山尖子老牛槽沟,于刀尔登镇虎头石出境入河北省宽城县,流经青龙县在迁安卢龙汇入滦河

凌源小成子有啥好玩的地方吗

值得游玩的景点推荐如下:

凌源热水汤温泉凌源公园、地母寺、大裂山风景区、河坎子冰雪冰瀑大世界、九头山景区、凌源市红石谷风景区清真寺、青龙河湿地公园等。

青龙河的青龙河介绍

青龙河青龙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孤山子乡的田耳山,河源高程1059米,始向南又偏东流,于凌源县大河北乡的瓦房村进入凌源县境,流向转东偏南,经宋杖子、魏杖子到大河北乡,纳入西来的山嘴子川水。然后曲向东流,经大河北乡的黄土梁子后,向北流入雹神庙乡又转东南流,经坤都沟门村,接纳北来的三十家子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台头山乡贺家沟,于凌源县三十家子镇的十家屯附近入境,流长25公里)。再东南流,至三道子乡的大甸子东转向南流,至三道河子附近,纳入东北来的松岭子河水(又名“茶棚川水”,源于松岭子乡薛家沟,于三道河子乡窟窿山注入青龙河,流长35公里)。河水继续南流,经三道河子乡形成回水。再经刀尔登乡、杨杖子镇,先后纳入前、中、后杨树沟河和卡道河水。流至杨杖子镇的百牛群村南,又纳入河坎子河水(发源于建昌县老达杖子乡平房店北的龙潭沟,初为潜流,向东南流至三岔始见明水。纳入多腹川水后,于西周杖子屯西遇有清泉,泉眼有3处,其水翻腾上升,水量较大,常年不涸,人们常误指此为青龙河源。河水于凌源县南台子的天桥板附近入境,取北偏西向流,经河坎子乡、佛爷洞乡后转向西又偏南流,流长35公里)。之后,河水转向西南流,于杨杖子镇的大煤岭出凌源县界入河北省的平泉县境。而后穿过青龙县境,于河北省卢龙县南汇入滦河。

青龙河在凌源县境内流长54公里,最大流量为218立方米/秒,流域总面积为1571.8平方公里。其间建有4座小型水库。主要支流有三十家子河、松岭子河和河坎子河。

青龙河是滦河的重要支流,其干流总长246公里,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台头山乡,流经河北辽宁两省,在河北流经承德秦皇岛唐山三市,沿途百川汇聚,最终于卢龙县汇流滦河入渤海。 传说青龙河由为两岸人民布施甘霖的青龙所化,青龙县则因河得名。作为青龙的母亲河,青龙河温婉地由北向南穿越青龙全境,覆盖了全县18个乡镇,296个行政村,亘古不变地汩汩流淌,浇灌着肥田沃野,滋养着全县三分之二的人民。美丽的青龙河用百里身躯哺育了两岸的生灵,沿岸的村民对青龙河充满了感情。河水是他们的生命之源,许多人都是吃着河水长大的,在河边玩耍长大的,如今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人们不再吃河里的水了,但大家依然要她来灌溉庄稼及作洗衣等生活之用。卢龙八景之八——漆流玉带:青龙河,古称漆水。

2022年丽江古城现在怎么样?

丽江古城[5]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 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 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图片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 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丽江古城历史沿革(1)古城发展大事记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袒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麓,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南未责佑元年(公元1253年),木氏先袒阿宗阿良归附元世袒忽必烈。实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叶场”设三谈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井封为世袭知府;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设丽江军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袭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丽江实行“改士归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为土通判;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铋到任后,在古城东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墙;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丽江军民府下增设丽江县,县衙门建于古城南门桥旁; 民国二年(公元 1912年),丽江废府留县,县衙门迁入原丽江府署衙内;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丽江设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丽江县政府;1949年,设丽江专员公署及丽江县人民政府,1961年,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2)城市建设者宋末元初,由木氏先袒阿宗阿良兴建“大叶场”;明代,丽江古城的建设主要由历代木氏知府主持进行。明万历年间(公元1672年),知府木增兴建皇帝歙赐准建的“忠义坊”;清代第一任流官知府杨铋按朝廷里制建流官府衙及府城。纳西族民居则由居民根据家庭生产生活需要、经济条件和用地状况,自由灵活地安排建设。【文化遗产】1、古街丽 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2 、古桥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3、木府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历经战乱动荡,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4、福国寺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5、白沙民居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 的布局奠定了基础。6、束河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景观引导】一、登高揽胜,你可看古城形势。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二、临河就水,你可观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赏古城建筑。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四、入市过桥,你可一览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凌源景点

热水汤温泉旅游度假区、地母寺、红石山生态旅游区、金花山、河坎子等。

1、热水汤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凌源市城北16公里的万元店镇热水汤村,是久负盛名的旅游疗养胜地。该温泉疗养院距朝阳市165公里,距机场170公里。清幽怡静、气候宜人、风景秀美。

2、地母寺:位于凌源城西北近郊,位于辽、冀、蒙三省三县交汇处,是一步跨三省、一脚踩两县的要塞区域。地母寺、王兰沟山林场和东北小杂粮市场、新农村建设为其主要景区范围。

3、红石山生态旅游区:是国家3A级景区,位于凌源市大河北镇境内。主要有原始森林自然风光、石林景观等特色景点。红石山景区景色优美,专家称赞这里是“辽西原生森林植被基因宝库”。

4、金花山:距凌源市中心东南九公里处。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3公里,总面积二万多亩。1994年被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金花山主峰海拔919米,是凌源城附近最高的山峰。

5、河坎子:位于凌源南部两省交汇处,辖8行政区,77个村民组,总面积137平方公里,一条青龙河横贯全境,是一个把山一水一分田的纯石质山乡。

Hash:7c3fc988288c47574c4e9825f02cd087084ae173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