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唯一一座被五位皇帝御赐和恩宠过的名山,你知道是哪座山吗?

文图:瓯江帆影

游戏山水总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如果说徒步于高山野岭像赶宴会吃大餐,需要时间和精力,那闲逛市区小山,便像是在农家小院品闲茶,时间收放自然,尽可细品慢尝。市中心的松台山正是这样的好去处。

当年郭璞造城,曾有“斗城”和“九山”之说,其中,作为“斗魁”的松台山,在温州更是妇孺皆知。确切地说,松台山上仙人井和山下的妙果寺及其猪头钟已深深地烙印在世代温州人的心里。而这,恐怕又离不开曾经在此悟道参禅的、温州历史上的一位佛教泰斗永嘉大师这层渊源。

松台山位于旧城西南隅,信河街和九山湖之间,东西走向,面积4.23公顷, 海拔39米。清代诗人朱彝尊有诗云:“苍苍山上松,飒飒松根雨,松子落空山,朝来不知处。”可见此山多松,又因“山坪如台”,故而得名“松台”。山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皆可上山。从山脚到山顶,是分分钟可达的事情。

松台山又名净光山,古迹众多,积淀深厚。一路上去,最显眼的便是山顶上雄伟的净光塔,远远就能望见。此塔大有来历。据山上石碑记载,唐代著名高僧永嘉大师(宿觉大师)(665一713)坐化后卜葬于此。唐宪宗敕令于松台山之巅造真身舍利塔,唐僖宗赐塔名“净光”,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净光塔塔院建成,赐额“净光禅寺”,宋太宗赐额“宿觉名山”(松台山东入口山壁“宿觉名山”为林剑丹书,妙果寺大雄宝殿门口上方扁额 “宿觉名山”为南怀谨书),宋高宗驻跸温州城内时,曾以松台山东麓崇德寺为都堂。

净光塔历史上曾几度被毁又几度重建。据《浙江日报》报载,2002年12月重建时,在塔基发现了不同朝代的塔砖、瓦当等文物约二百来件,尤其珍贵的是,在一装有骨灰的缸罐中发现了比米粒稍粗的舍利子,并被当时的妙果寺主持释达崇法师认定为永嘉大师真身。

佛塔边上立有“重建净光塔碑”,刻载有宋熙宁壬子年重建净光塔时的塔砖图案及说明,表明北宋时期重建过。有文物专家据古塔砖推测,北宋重建时工程浩大,至少历时42年。而有资料表明,此塔明洪武乙卯年(公元1375年)曾重建,又毁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99年)。净光塔的“塔灯荧煌”曾是宋元时期的海航航标。

现佛塔为仿唐古塔,塔形按原址出土的塔砖中刻有的净光塔原型图案来重建,并于2006年9月在原址上竣工建成。全塔七级,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六边形钢筋砼框支结构仿木构楼阁式,飞檐突出,斗拱繁复,塔刹高耸,檐下朱红醒目,檐上青瓦覆盖,檐角垂挂风铃。塔高六十五点一米,塔刹高十五点六米,金光闪闪,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目。塔身玲珑隽逸,挺拔大气,唐韵十足。佛塔筑于凸起的石质台基上,台基侧立面雕刻汉白玉佛像,转角处雕刻着力士。台基上为石雕栏杆。楼下一层东西各开一扇塔门,其余各面设有塔窗。由于疫情原因,日前塔门和窗户皆紧闭,塔内场景不得而知,甚为遗憾。

西塔门有联曰:二十空门元不住,一性如来体自同。此对联源自永嘉大师之《证道歌》。读之品之,意念深远,如同大师当面点化。只是纳闷,为何联中有一字与原文不同,这千古绝唱,当保持原汁原味为佳!

净光塔西边,建有永嘉大师纪念馆。永嘉 大师,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出生于 永嘉 (现鹿城),俗姓戴,字明道,幼年出家于西山宋朝以前松台山称西山)龙兴寺,法名玄觉,为禅宗第三十四代,号真觉禅师,“精勤修学,遍探三藏”,精通 天台 之止观,悟道后赴广东曹溪诣见六祖慧能大师并得到印证,曾留山中一宿,时谓“一宿觉”,便得“宿觉禅师”称号,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在龙兴寺别院圆寂。唐玄宗曾赐他“无相大师”的谥号,历经几朝后,雍正十一年又敕封他为“洞明妙智禅师”,其在古代受尊崇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永嘉大师历史上在中国佛教界极具影响力,可以说成就卓越,他把“渐悟”和“顿悟”完美地结合起来,著有《 禅宗集》和《证道歌》,这两部著作是中国大乘禅法的重要典籍,前者阐述天台止观之道,后者直叙禅宗顿悟之法。《证道歌》传至西竺被誉为“东土大乘经”,永嘉禅法在美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纪念馆正门设有门亭,这种独特的构造还是第一次见到。独特的设置必有独特的含义。原来,此地也曾是胡公庙的旧址,现门亭四柱刻有两对楹联,前联“松竹平分池上月,楼台深锁镜中天”,便是出自当时胡公庙的石刻古联,既隐含怀古,又意蕴深远,尽展松台风光。而后联“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是出自《证道歌》里的一句禅语,自然是为了纪念永嘉大师,寓意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哲理思想。这正是大师的悟化,而这恰与户外人崇尚自然的理念不谋而合!

紧邻纪念馆后面的岩壁,则为古人摩崖题刻,现存有“灵岩”、“屏风”、“石辟"。

纪念馆的东侧,有一口石砌古井,这便是民间大名鼎鼎的“仙人井”(古称上井)。据传为东晋郭璞建温州郡城时开凿,为二十八宿井之一。相传宿觉大师当年在松台山修道时,一直饮用此井之水,对之青睐有加,后其座化后,人们便视为仙人造化,“仙人井”之说便由此开始。

细看此井,颇感与众不同,井栏圆筒形,由单块花岗岩凿成,“内径2米,深约4.5米”。外壁阴刻楷体“松台仙井”四字,边款署“道光乙巳(1845年)、“梅铨书”。井口虽然盖了防护罩,但俯身透过防护罩缝隙注视,依然能看清泛着波光的泉水,若似微微涌动,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拔动着、抚摸着,这分明就是一眼神奇的活水,难怪被称之为“仙人井”!

整个山坪南首筑有青石栏杆,雕有“松台山”、“楠溪江”、“灵岩”、“东瓯王庙”和“谯楼”等温州自然和人文风光图案。栏杆下的光滑峭壁上则刻有“松风”两字,颇有诗意,极易令人思绪飞扬。

松台山上多凉亭。孝子亭、百忍亭、观松亭、松绿亭、松筠亭和落霞红等诸多凉亭和长廊散落于半山腰和山麓,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

据说以前还有古城墙址、朝阙亭、绝境亭、松风阁、落霞亭、会景轩、茶山堂、仙人脚、民国时期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

山体南麓有始建于唐、盛于宋、重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东瓯名刹妙果寺,曾为东南沿海朝圣之梵刹,相传为永嘉大师所创,有人推测就是当年的龙兴寺别院。寺内有名闻遐迩的镇寺之宝猪头钟(亦称济陀钟),“此钟高三尺许,重八百余斤,其质非铜非铁,乍视酷似青石。”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对着这富有传奇故事的古钟,用手摸之,敲之,或抱之,兴奋之情溢于眉间,而信客们往往会顺时针方向走上一圈,以表虔诚之意。

寺内石碑刻有《猪头钟简介》,大意为,据传宋神宗元丰年间的某日傍晚,有一客僧来妙果寺投宿,此僧看似愚钝,谈吐却不凡,几个月后,他用化缘得来的钱全部买了猪头,在寺内大肆吃喝,后又在寺院山边用锄头挖了一口井,将吃剩的猪骨头全部扔进井里,压上石头,用泥土涂封起来,并言明七七四十九天后此井将会出现一口钟,后来人就不见了。一个月后,此井果真出现一口钟,而钟纽就像两个猪头合拢一起的样子,惊呆了世人,于是便称之为“猪头钟”。后含金钟钮被帝国主义分子所盗,此后,就不再悬挂。

而民间对“猪头钟"出井后的情景还有神奇的传说。当时此钟出井后,因未到四十九天,钟身炽热,敲击时,民间经常会出现火灾,于是人们视之为灵物,不敢悬挂,不再敲击,民间终得平安

寺院东侧建有宿觉讲坛,西侧存有大学士张璁(张阁老)碑亭,亭内有汉白玉御碑三座,当为温州的最大的碑刻。中间石碑镌刻有张璁像,东西石碑分别是明嘉靖皇帝为张璁所书的“孚敬”“茂恭”字号碑。据亭前石碑刻载, 张璁(1475--1539年),明正德十六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嘉靖十四年称病归休,十八年卒于故里,谥文忠,赠太师。张璁在温州民间深受爱戴。

妙果寺处于市区商业繁华地段,曾经,花鸟市场就在这边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而随着城市“显山露水”的进展,这里终于清静了许多。

而温州著名的童谣民歌《叮叮当》,就是以“松台山上仙人井,妙果寺里猪头钟”为原创歌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选入亚洲、太平洋地区民歌集。可以说,《叮叮当》已不仅仅属于温州,它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松台山东麓建有松台广场,八角井(又名八卦井,古称下井)居然被巧妙地安排在广场池水中央,形成池中井,构思甚妙。据载,此井亦为东晋郭璞建郡城时所凿,为二十八宿井之一。井栏由八块青石板合榫而成,井“内径2.4米,井深5米”。而半山腰立有永嘉大师高大塑像,身披袈裟,左手平放胸前,右手握持法杖,目视前方,气宇轩昂,令人顿生敬仰之意。

而其身后不远处的山壁上便是林剑丹题写的“宿觉名山”四个大字和《证道歌》禅法的长篇石刻。据载东面还有金沙井,与江心屿的海眼泉、翠微山的玉眉泉同为温州三大名泉,只是不知这当年名声赫赫的金沙井如今又湮没在何处?

在松台山东南麓,石径通幽处,掩藏有一碑廊,里面有林剑丹、张如元、马亦钊等温州当代书法名人的碑刻。松台山北麓,存有二十八宿井之一的三牌坊古井,井平面呈六边形,井栏同样由青石板合榫而成,“井深达6米",似已荒废。曾经的三牌坊不见踪影,现留有一条三牌坊的路巷,用以怀念。

西面相邻九山湖,水光涟滟,绿植茂密,公园里不乏健身达人和音乐爱好者,悠扬的歌声此起彼伏,其乐融融!而就在浓荫深处,掩藏有“一素觉”,却原来是一家颇有名气的素食馆,这店名取得好炫,既谐音“宿觉”,又言明素餐,同时又给人以无限联想…

九山路还有一座石砌的古城墙残垣园林小品,上书“西城濠”三字,右下方则是温州古城略缩图,尽展温州古城风貌。

整座松台山和九山湖又有机地联成一体,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画卷。这里,不仅有休闲锻炼的人们,水面上、林木间更有活泼的小精灵。晴好的日子,总有几只白鹭或低翔于半空,或鹤立于湖中游泳道的浮标上,或憩息于湖边树丛中,其悠闲之状,令人赏心悦目。

漫步林间,不经意抬头,就会发现一些不知名的山雀在树梢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似乎编演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童谣。而山上几只顽皮的小松鼠,拖着一条毛绒绒的大尾巴,在人们眼皮底下于树枝间敏捷地快速穿梭,你追我赶,弄出不小声响,引来好奇的游人不时驻足观看。这里的松鼠富有灵性,胆子大的有点超乎想像,有时松鼠伴侣甚至就干脆公开出现于人们眼前,亲密相依,大秀恩爱!在松台看松鼠可谓这里一大特色!

一座山,做为得道高僧的最后归宿很常见,一座山,拥有千年古刹及美丽的故事和传说也很多,但很少像松台山一样被古代历代皇帝至少五次以上御赐和恩宠过,而同时以自己独特民间文化为背景,孕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童谣民歌并被编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歌集的,却几乎没有。

只有读懂《证道歌》,才能读懂永嘉大师,也只有读懂永嘉大师,才能真正读懂松台山。松台山,无疑是温州乃至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圣地!

松台山,承载着温州的记忆;松台山,凝聚着温州人的精华;松台山,更是当今温州人精神世界的一方乐土。“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邂逅“宿觉”方始觉,漫步“松台”无尽悠!

Hash:e5090930c541b6b2bf96f9d4cbcd6b548ffd9660

声明:此文由 温州古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