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洛宁程卫东——话说寻峪

洛宁姓氏文化

话说寻峪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

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程卫东编辑整理

故县镇寻峪村距县城75公里,有龙泉观、望夫石、将军头、黑沫洞、隍城庙等旅游景点

龙泉

龙泉观:龙泉观始建于元至正十七年(1458年)12月19日。由南阳邓州道士马德超创建,马祖师羽化后于观东南建塔葬之。此观在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行了修葺,清朝康熙47年((1709年)又进行了重修。

龙泉观在寻峪村路北,全观分上观、下观。明正德六年(1512年),建上观石洞,筑走廊垣墙,修复全观。上观在洞沟石壁20米高处,现有石窟一孔。系削崖凿洞,洞孔2.3米见方,内有老子塑像。在洞的东区1.7米处,另有一洞,很浅,是未成的洞,有石级可供上下。上观正殿已毁,仅存石洞一孔,高4米,宽大约6米,深约7米,系原供三清神之处。龙泉观石窟洞址是名副其实的“曲径通幽处”。洞前有一草坪,竖明正德二年(1508年)庙碑一块,为原”移真庵”旧址。下观,正殿3间,清康熙25年(1686年)重建。为明清小型殿堂式建筑,前有月台,东为龙王庙,西为关帝庙,对面为乐楼(1980年拆除)。观内有银杏树两株,东面一株胸围6.72米,西面一株6.2米,树高35米以上,16人合抱不住。两树苍劲挺拨,老杆横生,新枝上翘,气势葱郁,两树相距2.4米,统称姊姝树。近年来返老还童,每年结果1000多斤。两树春来嫩芽满枝,夏季绿荫满院,秋到金碧辉煌,冬季昂首挺胸,树龄都在二千年以上。国内罕见,十分健壮。有泉水从两树中流出,泉大似碗口,出于石隙,清沏见底,冬暖夏凉,人称“木木林中水”。据群众传说,常饮此水不得任何病,健康长寿,主要是矿质含量高。

将军岩

将军岩,民国六年县志有载,出龙泉观向西100米有个将军岩。传说:这个将军是东汉大将军陈俊。《后汉书·陈俊传》载:“建武二年,拜俊为强弩大将军,别击金门、白马贼皆破之”。他作战勇猛,曾效忠于东汉创业皇帝刘秀。曾率部由长安东进到永州,过高门关,达故县城。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冬进入永州,在洛州西南击破金门郡和白马涧守军。回兵截击赤眉军于黄垆,逼赤眉军进入崤东,到达崤底。使八万赤眉受降于崤底,被灭于汉山与锦阳境内。

汉史载:陈俊将军奉汉光武帝刘秀之命,驻守故县城,与王莽部队作战。他骑着匹大红马,领着三百兵士抵抗过王莽十万精兵。将军临阵大喝一声,敌将吓得应声纷纷落马,兵丁四散逃窜。因寡不敌众,日子一久虽杀死敌人数千,但后援无兵,粮草已断,身负重伤,将军只好下令撤退。将军边战边退,来到北瑶岭上。将军扬鞭,大红马跃过了北瑶岭,站到寻峪崖上。

身负重伤的陈俊将军,已筋疲力尽,走不动了。便下马坐在寻峪 崖上休息,先将大红马放进牛心山中,接着拨出宝剑插进山崖,只听一声巨响,只剩下剑柄露在山外。将军矗立在200米高的山崖上,目视南方,高耸着头,昂首挺胸,紧盯着前方的敌人,化作了岩石,成了一座高高的将军岩。当地人称他为镇凶将军。

将军岩世世代代都守护着豫西山区,人们都说将军还活着。他保卫着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守护着这里的美好河山,陪伴着人们沿着小康大道,奋力拼搏着。

望夫石

望夫石在故县水库内,大坝的东南方。在大山的石壁上,高高的站着一个善良的农妇,目视着洛河的下游,一脸慈祥焦急的样子,象是祈盼着什么。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洛河在卢氏境内的老河口,被大禹辟山开道。使洛水沿着峡谷,直奔永宁境内,卢古栈道从此开通。洛河由害变利,极大的服务了沿岸的百姓和商人。从下峪下河涧出来的水汇流入洛河,交汇处北侧就是望夫石。传说农妇的男人,从故县的东山木材捆成筏,一月三趟向洛阳放。这次农妇送丈夫走后,一直放心不下。站在高高的山崖送走一批又一批的放筏人,迎来一批又一批的进山人,但总不见自己心上人。她不吃不喝,直等了七七四十九天,仍不见自己的丈夫归来。后来同行的人来送信说,他丈夫在放筏中,在黄崖处失事,当见到她时,她已变成石人,站在石崖上。眼睛永远看着洛河的下游,人们都叫它望夫石。

黑沫洞

宁县故县镇境内隍城胜利口村南边,南原村北有一天然溶洞,人都叫它黑沫洞。距离县城75公里,距离寻峪7.5公里。洞分4层,石林倒悬,它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景。四周群山环抱,俊秀巍峨的大山拨地而起。黄亭溪水流经此山下,洛卢公路在其洞窟侧穿过。山上山下遍地果树成林,有桃、杏、苹果、竹林、柿林、四季花果飘飘香。绝壁攀岩,惊险剌激,西施湖泛舟垂钓,心旷神怡,被誉为绿色诗境家园。

黑沫洞,贯穿于7座山峰。层层楼式溶洞,可分为下洞、大厅、上洞三个部分。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钟乳石。特色景点突出,以音乐石屏,广寒深宫,雪山飞瀑,佛祖记经,王母朝圣,独柱擎天等。使你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洞正在规划设计,将来会有更多人,不到南方游览就可享受到溶洞的神韵。

隍城庙

隍城在虎豹沟西两公里处,沿着隍城河可进入隍城村。隍城河两岸高山突兀陡峭,两山对峙,中间是一条四季溪水不枯的隍城河。它向南流入寻峪河,向北走500米就是隍城盆地,隍城村就座落在盆地中。隍城村有座隍城庙,全庙为前、中、后三殿。后院落为老君殿,东西为阿罗殿,西为桃花姑姑殿,东为廊,西为厢,从中院通两侧各有一拱门。中院,中为玉皇殿,东为娘娘庙,西为慈善祠,中有鼓楼,前院中间有戏楼。面对二门和鼓楼及后殿,东为大门。院内有石碑三通,碑高2.8米,宽0.7米,厚0.23米,碑文记载了隍城庙始建经过。从两碑中我们知道,此庙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2年)。另一通《通真观修观碑记》记述了明正统二年(1438年),重修隍城庙经过第三通碑是红砂石碑,上面刻有《流芳千载》修庙碑。据老年人回忆说,这里原来石碑很多,“文革”时毁掉了。传说这里是皇家祭祀的官庙。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元朝以前,这村住着一户姓阮的人家。因祖辈勤劳持家,省吃俭用,并经常接济困难人家,慢慢地已发展成了好户人家。但阮老先生也因年岁的增长,开始考虑后事。他对两个儿子讲了上辈人创业的艰难经过,并说了自己的心事。孩子们从卢氏给他请来一位姓曹的先生,住在家里,吃住,陪着老先生出去转,看风水,撵茔地。后在小沟湾的山洼中,划定一穴,谁知第二年阮老先生就无病而逝。曹先生就点了这穴地,阮老先生埋了不久,曹先生就眼看不清,最后害瞎了眼。这时阮老大儿子,外出做生意,小儿子在家料理家事。他对曹先生不管不问,吃的也不如以前,住的地方也搬到长工房。因看不见路,阮老二,就让他每天推磨,吃粗食,曹先生越想越生气,就给卢氏老家侄子捎信,接他回去,家人来后,老先生就给侄子说:阮老先生活着时对我很好,现在老人的老二孩子对我很不好,让我推磨。我给他爹点的是正穴,现在我眼也瞎了。本想让他家永享富贵,现在后代对我不好,我要断了他家的富贵、升官路。下月初一,你拿上斧头站到隍城小沟湾坡上,十二点后见到船时,拿斧头砍三下,船就沉了。到了初一这天夜里,曹先生侄子晚上吃过饭,拿了斧头就来到小沟湾,阮老墓上边等。到半夜,看到隍城盆地成了一泓蓝色大湖。先看到一艘大船上,有一大官端坐船中,男女侍从,花枝招展,笙歌陪伴,扶侍官人。真一番出游景象,向小沟湾驶来。临近,曹先生侄子举斧连砍了三下,看到大船沉入湖中。天明,老先生和侄子逃离了隍城村。阮家,也随着元朝战争的纷争,而破败。

今天,这个故事人们还在讲。他主要是教育人们要善待老人,做善莫作恶。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哲理。

站在这座已建有830年的隍城庙前;我们想到了元朝的战乱,明代战火,清时的战争,民国的纷争和建国后祖国的建设,这就是历史。现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正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沿着和谐的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迈进。隍城古庙,也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Hash:5a8a4a45ee35482ee33005d0e336a40d5c421648

声明:此文由 洛宁城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