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周报——2022-1-03期

文博周报

CURE DEPARTMENT CAKE ONLINE

01

洛阳文物局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暨春节慰问活动

1 月18 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市文物局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副局长李永强等局领导及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一行7 人到结对帮扶宜阳县韩城镇福昌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与推进乡村振兴调研暨春节慰问活动。

调研座谈会上,市文物局党组一行与韩城镇领导、福昌村干部及市文物局驻福昌村第一书记一起回顾了近年脱贫攻坚帮扶成效及今后工作计划。余杰局长对福昌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示由衷高兴,并对当前疫情防控和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求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结合福昌村实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三清两建“为抓手,继续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堡垒,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谋划项目,推进强村富民,开展福昌阁周边环境整治,深挖福昌村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文物局将一如既往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座谈结束后,局党组一行还慰问了部分困难群众,了解他们家庭生产生活状况,送去慰问品与新春祝福,勉励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02

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到汉魏洛阳城调研考古发掘及安防工程建设

1 月19 日下午,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到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调研指导考古发掘及安防工程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队长刘涛、副队长郭晓涛,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管理处处长吕劲松等陪同。

余杰详细了解了宫城显阳殿、千秋门、永巷等遗址最新发掘进展和2022年发掘计划,充分肯定了宫城显阳殿、千秋门、永巷等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对深化汉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布局的认识以及开展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的意义。并就遗址的保护展示及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筹划进行深入交流,指出遗址博物馆项目已获批,我们要抢抓机遇,抓紧推进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面对即将到来的雨雪天气,余杰提醒考古工地要做好安全防范,提前加盖篷布草苫,做好雨雪冰冻天气应对处置。

随后,余杰到汉魏洛阳城监控中心调研汉魏洛阳城遗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建设情况,吕劲松详细汇报了安防工程建设进度和值班安排。在获悉安防系统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并进行了全面自验,看到值班人员对全方位、智能化的安防系统高清监控和地波监测等功能熟练地操作演示后,余杰对工程建设予以肯定,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汉魏安防工程收尾和试运行,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安全值班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要开展好节前文物遗址安全大检查,安排落实好春节期间值带班制度和疫情防控等工作,确保平安、祥和欢度新春佳节。

03

洛阳市 20处革命文物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

近日,河南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正式公布,我市有20 处 不可移动文物入选。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2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河南省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 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 处。此前,八路军洛阳办事处旧址、潭头河南大学旧址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从去年4 月开始,根据《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开展河南省第二批革命文物认定工作的通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二批革命文物认定工作,组织各县区认真梳理辖区内符合认定标准的文物。

洛阳革命文物资源富集,此次名录的公布,在进一步丰富洛阳城市文化内涵、弘扬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洛阳市文物局将以此次革命文物名录公布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部署要求,强化文物安全监管,全力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

04

汉魏洛阳城又发现一处大型宫殿

1 月18 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获悉,2021 年该遗址考古成果丰硕,宫城区新发现显阳殿宫院和永巷遗址,宫城形制布局更加清晰,为遗址复原展示进一步奠定基础。

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东侧,距离中心城区约15 公里。它始建于西周时期,是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等时期的都城,近600 年居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我国古代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历史文化内涵丰厚。

196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开始对汉魏洛阳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迄今已持续近60 年。其中,宫城区考古始于2000 年前后,2010 年至2020 年,主要对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极”的宫城正殿——太极殿进行发掘。从2020 年开始,考古人员对太极殿北侧建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工作,先后发掘并确认了宫城显阳殿、显阳殿宫院、永巷等遗址的位置、形制和保存状况,基本明确了宫城内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

显阳殿是啥地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副队长郭晓涛介绍,显阳殿在魏晋时期称为昭阳殿。根据文献记载,北魏显阳殿建于迁洛后的宣武帝时期,与太极殿、洛阳宫城大致同时修筑而成,是宫城南部仅次于太极殿的一座重要建筑。依据相关文献记载,在北魏时期,显阳殿或作为北魏皇帝宴请宗室子弟的场所、或作为北魏皇帝接待归降纳贡的使节、或作为皇帝登基前的居所等,功能与太极殿略有不同。

显阳殿什么样?

显阳殿遗址位于洛阳市孟津平乐镇金村南,是一座处于太极殿正北侧、汉魏洛阳城宫城轴线上的大型夯土台基建筑。考古发掘表明,显阳殿夯土殿基平面呈“凸”字形,东西宽约70 米,南北约35 米,台基南侧残高约1 米,台基外侧残存有部分包砖和包砖沟槽等。受晚期破坏,台基顶面未发现柱坑的遗迹

郭晓涛介绍,就建筑规模来看,显阳殿比故宫的乾清宫面积还要大。对显阳殿及其周边附属建筑的解剖表明,该区域内至少存在不晚于东汉、魏晋、北魏和北周等四个时期的夯土建筑。

在显阳殿殿基的周边,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廊房、排房、水道等遗迹,共同构成了一座以显阳殿为核心的宫院建筑——显阳殿殿基东侧有两道南北向的廊房,其距离殿基夯土分别为4.5 米和26 米。显阳殿殿基北侧有一道东西向的廊房和一组保存较好的排房建筑。廊房的夯土台基南边被北周时期夯土破坏,距显阳殿殿基约25 米,南北进深约12 米,夯土台基顶面残存有柱坑及础石,部分区域内的柱坑约1 平方米。排房位于廊房的北侧,为以宽0.4 米至0.7 米不等的夯土合围分隔的小型建筑群,其南北进深约13 米。

在北侧排房内,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建筑倒塌堆积,不仅数量大,种类丰富,尤为难得的是,其作为原生倒塌堆积,保存了丰富、准确的位置信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为北魏时期建筑,尤其是瓦作制度的复原提供难得的资料。

郭晓涛表示,目前已经确认夯土台基和排房的东西长度约150 米,复原其东西长度近300 米,这里不仅是显阳殿宫院的北侧附属建筑,更是宫城内一处重要屏障式建筑。

依据相关考古发现复原情况可以确认,显阳殿宫院东西宽约80 米,南北进深约130 米,显阳殿殿基居于中部偏北处,宫院南侧有出入口连通太极殿宫院,其东西两侧设置有两道廊房,而北侧则有大型廊房和排房建筑,共同构成了一组较为封闭的建筑空间。

永巷:“前朝”和“后宫”分界线

在北廊房和北排房的北侧,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条南北宽约6 米的东西向道路。记者在现场看到,道路保存较好,路面残存有车辙,两侧有铺砖散水和排水沟等设施。

“这条道路西端连通宫城千秋门,由千秋门入城后即折而向北,后又折而向东,沿着北排房后墙直行,到北廊房和北排房东端后再折而向南,然后再折而向东通过宫城东墙上的宫门出城。”郭晓涛说,依据其位置推测其当为文献记载的永巷。永巷是魏晋南北朝宫城内的一道东西向通道。汉魏洛阳城宫城的永巷是连接建春门至阊阖门的道路在宫城内的部分,按照文献记载,其东西两端有两座大型宫门,即为千秋门、万岁门。

郭晓涛介绍,初步发掘表明,千秋门遗址与宫城正门阊阖门、宫城神虎门等建筑格局相似,均为门外建子母阙的殿堂式门址。

魏晋和北魏时期的永巷,是汉魏洛阳城内一条东西穿越宫城的通道,更是宫城内“前朝”和“后宫”功能布局的南北分界线:永巷以南,为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宫城朝殿区,又被称为“南宫”;永巷以北,主要是以华林园为中心的池苑区,又被称为“北宫”。而千秋门作为永巷西侧的出入口,具有重要的地位。

从建筑布局上看,显阳殿宫院东西两侧,还各有一组宫院,而显阳殿宫院与其东西两侧院落,共同形成了一个东西总宽约370 米、以显阳殿以及附属的宫院为核心的建筑空间。这一组宫院,居于太极殿北侧、与太极殿宫院东西等宽,但其空间排布密集,显示出与太极殿宫院在建筑布局上的较大区别。

郭晓涛介绍,对显阳殿、显阳殿宫院、千秋门、永巷的考古发掘,明确了这一区域内建筑的分布和特点,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宫城形制布局的认识。

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管理处处长吕劲松表示,作为国家首批大遗址保护项目,近年,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为准则,以遗址公园规划为指导,采取地面模拟、植物标识、露明覆罩等方式,先后完成了北魏永宁寺塔基、宫城正门阊阖门、二号宫门止车门、三号宫门端门、铜驼大街、西阳门内大街、内城东北城墙、西城墙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遗址公园初具规模,影响后世城市规划、深埋地下1500年的汉魏城市格局和宫城轴线基本显现,使人们领略到千年前赫赫帝都昔日的繁华和历史巨变的沧桑。下一步,洛阳将以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内城城墙、历史道路路网、太极殿、南部礼制区等大遗址与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展示,持续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把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集大遗址保护、科学研究、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为一体的“文旅打卡地”。

05

洛阳将新增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馆

1 月17 日,洛阳市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报告中称,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项目位于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翟泉村南部,洛白路北侧、工业区大道东侧,占地面积14.78 公顷,总建筑面积32000 平方米,其中一层20500 平方米、二层11500 平方米。

汉魏洛阳城是我国古代公元前6 世纪至公元6 世纪的重要都城遗址。它始建于西周,东周春秋末至战国)、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为都,上承周汉文明,下启隋唐盛世,历经中国古代历史社会变革、民族融合、东西文化交流,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时期,在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历程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经过考古工作者近六十年的不懈努力,城址的规模、发展演变、文化内涵、空间格局等取得重要收获。

其开创的都城形制,极大地发展了中国古代早期都城的面貌,是历代王朝对中国古代都城“居中”“中轴对称”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隋唐以后都城宫城正殿居中和规整的中轴线与里坊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文化面貌也影响到整个东亚地区。

06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1年度业务工作汇报会顺利召开

1 月15 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文博大厦学术报告厅成功召开2021 年度业务工作汇报会。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考古处处长张凌、三级调研员胡传耸,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王昌燧,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林留根,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郑州大学副校长韩国河,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贾连敏、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张慧明、副处长何军锋,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社科院考古所洛阳工作站站长、洛阳唐城队队长石自社,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队队长赵海涛,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蔡运章,洛阳市文物局原局长郭引强,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副局长李永强、文物科科长马金刚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参加了会议。院长赵晓军主持会议并对年度工作情况作总体汇报,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贾连敏致信祝贺,余杰作会议总结。

赵晓军表示,2021 年度洛阳考古院紧紧围绕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研究中心任务,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全年共完成各类考古调查与发掘项目50 余项,在人类起源、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夏文化探索、东周民族融合、东汉帝陵制度、隋唐里坊制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展示、可移动文物修复、文物外展、文物技防以及科技考古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徐阳墓地考古项目荣获“2020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徐阳墓地、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项目荣获“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在参评全国和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洛阳5 个考古项目获评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1 个考古项目获评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些重要成果进一步实证了洛阳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演变进程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

本次汇报选取了栾川龙泉洞遗址宜阳苏羊遗址偃师古城村遗址、伊洛河流域夏文化调查、伊川徐阳墓地、洛南东汉帝陵、孟津黄河汉墓群、伊滨区宿家窑汉晋唐宋墓地、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新疆哈密博物馆馆藏文物修复、文物外展、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应用、洛阳东周铜币科技考古共13 个项目。与会专家针对各个项目进行了热烈点评,并对项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考古院业务工作的整体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贾连敏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洛阳考古院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紧紧聚焦“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主题,科学部署重点工作,努力取得更大成绩。

余杰在总结中向洛阳考古院2021年度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和汇报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余杰指出,在过去的一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政策支持下,在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兄弟城市同行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文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文物考古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余杰要求,全市文物考古工作者要以本次汇报会为契机,认真归纳整理、借鉴吸纳专家们的意见建议,虚心学习各地先进经验,深刻认识考古工作具有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围绕重大历史问题,进一步提升考古工作水平,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而不断贡献考古力量、考古智慧、考古方案。

07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金村东周王陵考古调查与勘测工作方案讨论会

1 月12 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洛阳金村东周王陵考古调查与勘测工作方案讨论会。本次会议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由洛阳考古院院长赵晓军主持并作总结,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故城队、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管理处、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及新华社河南分社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室主任严辉首先概述了洛阳金村东周王陵遗址的情况,对金村大墓以往的发现及考古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考古调查和勘探的初步计划,并对勘探技术和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

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管理处考古队队长刘涛介绍了汉魏队以往对金村东周王陵的勘探情况,指出金村大墓后期展示应以两周时期的遗存和文化内涵展示作为重点,与宫城区北魏遗存、洛南南郊礼制建筑区东汉至曹魏时期的遗存和文化内涵展示结合,共同阐释汉魏洛阳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指出目前在晋陵和秦陵考古资料比较充分的条件下,东周王陵如何做好深化工作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上海大学教授徐坚介绍了上海大学针对金村东周王陵考古调查与勘探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最新进展,并认为金村东周王陵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对于确定金村文物的标准、促进海外金村的国宝回流工作有极大帮助。在具体操作方面,徐坚对陵区边界的勘探、采用的物探方法提出了宝贵建议。

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管理处处长吕劲松报告了汉魏故城管理处以往的工作,提到汉魏洛阳故城遗址的安全防卫工作已经相对完善。并建议:为避免盗掘,调查勘探结束后发布墓葬资料和对外宣传应适当把握尺度;在调查勘探过程中,要尽量绕开地波探头和线路位置;应建立共同的数字平台和信息库。

汉魏队莫阳提出了技术性建议,各单位应在进入工作之前应制定严密的计划,在勘探调查过程中应如何记录,使用哪个平台记录,相关资料的保密性等问题应慎重考虑。

此外会议还聚焦以下两点问题展开讨论:

一、关于东周文化层之上汉魏遗存的问题。汉魏队副队长郭晓涛认为,在东周王陵遗址上存在的与汉魏城址相关的遗存应该得到妥善处理。刘涛表示,从金村大墓的空间分布和金村的历史文化内涵来看,金村大墓是汉魏洛阳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期的保护和展示方面应以两周时期的遗存为主,但对于叠压的汉魏时期遗存也要做好兼顾。

二、关于工作区域和工作方法的问题。主任严辉提出,原勘探区的东北方向不应再作为本次考古调查、勘探的重点,主要力量应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北侧外墙勘探也是下一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上要注意大剖面、大普探和重点勘探相结合。而考古普探和物探也可同步进行。

赵晓军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认为会议基本达到预想目标,对调查、保护、安全和展示问题有了初步探讨,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数据平台的对接、物探具体操作及调查勘探队伍的组建等具体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磋商。此次会议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根据会议讨论内容对原方案进行修订,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尽快开展实地工作。

08

1月 18日,两场新展在洛阳民俗博物馆开展

“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

爆竹声声虎岁新,万里瞳瞳春来早。在壬寅虎年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全国40 余家博物馆共同推出的“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在洛阳民俗博物馆开展。

洛阳市文物局博物馆科科长张路路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洛阳民俗博物馆全体职工参加开展仪式。

本次展览甄选数百件虎主题文物,分为“虎跃万年——自然世界中的虎”“虎踞东方——历史文化中的虎”“虎行天下——民俗生活中的虎”三部分,以图片形式展出,旨在广泛传播虎生肖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斑驳老票证纸上洛阳年——故纸片上的洛阳春节”

慈牛摇尾杳然去,福虎献瑞入户来。在2022 年春节来临之际,由洛阳市文物局主办、洛阳民俗博物馆承办的“斑驳老票证纸上洛阳年——故纸片上的洛阳春节”展览开展。

洛阳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四级调研员刘彦卿、洛阳市文物局博物馆科科长张路路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洛阳民俗博物馆全体职工参加开展仪式。

此次展览甄选数百件洛阳春节期间的老票证,分为“票证上的洛阳年歌”“怀揣票证办年货”“春节之源洛阳过年”三个部分,展品有粮票、油票、布票、副食证、购货证,还有各类春节专供票证,均是刘彦卿先生多年的收集珍藏,旨在为广大市民的新春佳节增添一份新春乐趣,重温旧时记忆。

线上开展

基于目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洛阳民俗博物馆虽暂停开放,但闭馆不闭展。这两场新展的线上展览正在紧张制作中,不久观众即可在洛阳民俗博物馆官网云游展览。期待在节庆的欢歌里,斑驳老票证和“虎虎生福”的故事能伴您走向幸福美好生活。待疫情过去,待花枝春满,洛阳民俗博物馆诚邀社会各界人士来馆参观游览。

09

洛阳博物馆讲解员研学课程年终考核圆满完成

为了更好地发挥洛阳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促进研学课程的推陈出新,2022 年1 月18 日,在宣教部主任魏薇的带领下,洛阳博物馆讲解员研学课程年终考核顺利完成。各位讲解员担任研学导师,以本馆文物作为依托,结合自身对于文物的解读,给大家呈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研学课程设计方案。课程主要针对学生,涉及历史、民俗、科技等方面,教学目的更加侧重于获取历史知识,丰富知识构建,提升审美能力,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考核结束后,评审团根据每位讲解员的实际表现,给予了专业点评和建议,讲解员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大家表示将努力弥补自身不足,再接再厉,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力争设计出更优质的研学课程。

研学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新的一年里,洛阳博物馆也将继续努力发挥自身的文化传播作用,推出更多具有新意的研学课程,将自己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使学生们在洛阳博物馆研学课程中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文博资讯

CURE DEPARTMENT CAKE ONLINE

01

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展迎新春

在壬寅虎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于1 月19 日开展,展览从信仰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系统展示虎的历史、文化和与虎有关的节俗信仰,营造欢庆虎年新春的祥和氛围,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底蕴。

本次展览展出的馆藏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 世纪初,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细作的贵胄用器,亦有粗陶灰瓦、朴拙可爱的市井遗存,品类丰富,从文化的各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虎文化。其中七成以上的展品为首次展出,在展现文物艺术魅力的同时,呈现出博物馆最新的保管与研究成果,实现让历史文物活起来、丰富大众文化生活的愿望。

展陈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四合院三进院落的意向来表现人们内心希望“回家”过年、欢度新春的文化心理与传统习俗。展厅内用五处“门”的概念来进行空间分陈,寓意五福临门,期冀观众能在一种祥和、喜悦的轻松氛围中,慢慢领略国博馆藏精美文物的文化内涵,赏鉴春联词句以及感悟国博书画家们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之意蕴。

此次展览特别设置了多媒体互动体验区,应用动态捕捉技术,为观众提供体验剪纸艺术的机会。观众可以在这里用手模拟剪纸动作进行创作,感受科技力量和传统艺术结合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02

900多件文创精品亮相中国园林博物馆

寒假来临之际,来自全国80 家文化文物单位的116 套900 多件文创展品集中亮相中国园林博物馆。记者了解到,这是首次在博物馆对近年荣获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进行集中展示。

此次“琳琅——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集萃”展览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现场展出的900 多件文创产品涵盖服装服饰、首饰彩妆、文具玩具、家居用品、餐饮用具、挂饰配件、艺术品及摆件等多种品类。

临近虎年春节,现场还有许多喜庆的文创产品。虎小将IP 系列文创包括可爱萌趣的水杯、钥匙扣、玩偶造型等,“虎小将”的造型源于馆藏西汉错金铭文铜虎节,采用文物本身的黑色搭配金色花纹,提取虎节上的文字置于虎身背后。

展厅内还设置了观众互动体验空间,通过魔方拼搭和园博馆新春送“福”、送“虎”等拓印活动,增加展览的趣味性。园博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以创意文化空间的形式向观众展现“历史名园的文化创新”,呈现生活艺术化的文创产品,给观众提供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艺术品味的生活美学体验。

03

东莞市松山湖望野博物馆新展 求合——古代盒子的艺术

1 月12 日,“求合——古代盒子的艺术”特展在东莞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72 件(套)珍贵的中国古代盒子,展期至6 月12 日。

中国人对“合、和”的认知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之前,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意指在为人处世方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既坚持原则又不排斥不同意见,在相互争论辩解中达成共识,求得最终之和谐与融合。这种“和而不同”的观念无疑是典型的中国智慧。这种对“合”的理解体现在物质器用上也有独特的展现。“盒”是后起之字,汉代用“合”字,指有盖的器物,也是相互配偶的意思,之后变成器名,最后衍生出“盒”字。错落的开合将内储物更好的包容,中国人内敛含蓄,不事张扬的民族性也有了最具象的写照。

本次展出的这批中国古代盒子,时间跨越战国、汉、唐、宋、金、元、明;材质有金、银、铜、锡、玉、石、陶、瓷、漆等;形制有方、圆、多边、动物、植物等不同形状;尺寸有大、小、高、低不等。这些精美的盒子不仅体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艺,也让世人透过这些精美的器物去领略古人的生活智慧。

04

“西京印迹”走进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近日,“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临展厅展出,吸引了众多当地市民参观。

大同自古多为民族聚居之地,素有“民族融合之都”的美誉。来自白山黑水契丹、女真、蒙古族,相继入主西京大同,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独特的异域风情。匠心独运的金银器,风格多样的陈设器,制作精细的漆木器,见证了西京地区别具特色的历史发展。

本次展览分“北方锁钥”“民俗风情”“窑火神韵”“魂兮所归”“壁彩丹青”五个篇章,通过大同地区出土的辽金元铜器、铁器、陶器、瓷器、金银器、家具雕塑等140 余件(套)精品文物,集中体现了辽金元时期西京大同地区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实物见证。

据了解,“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是大同市博物馆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巡展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山西省博物馆原创展览中最“畅销”展览之一。5 年来,该展览已相继在江苏、新疆、河北广西福建贵州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地展出,备受大众瞩目,实现了大同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活化”利用,并带领各地观众追溯辽金时期大同地区灿烂的历史风貌。

据悉,本次展览由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与大同市博物馆联合举办,展期将持续至3 月4 日。

05

新春虎文化特展将在江津博物馆开展

观青铜古器,赏大师名画,感受非遗技艺……1 月26 日,“虎啸风生步步高——壬寅虎年新春特展”将在江津博物馆临展厅举办。此次特展联合川渝两地5 家博物馆,展出青铜器、石刻、字画等具有关虎元素的珍贵文物。

此次“虎啸风生步步高——壬寅虎年新春特展”一共带来了49 件套关于虎元素的珍贵文物,其中,多件“重器”首次集结亮相,如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战国青铜虎钮錞于、战国青铜虎纹剑。

谈虎、崇虎、刻虎、画虎、剪虎……通过一件件文物的精彩亮相,观众可以近距离直观地感受到极具特色的中国虎文化。据介绍,此次特展共分为三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龙腾虎跃”和第二单元“虎虎生威”展出的大量珍贵文物由川渝两地5 家博物馆携手共同筹备,例如,宋、明时期的青龙、白虎与朱雀、玄武四方神兽石雕。第三单元“松声虎啸”则主要展出画虎名家张善孖、阎松父的作品。

在特展期间,江津博物馆将开展以“虎”为主题的剪纸、版画、趣味问答等社教活动,还定制了虎年文创台历作为奖品,通过寓教于乐,让文物“活”起来。

06

60余件精品书画在福州市博物馆展出

1月18日,由福州市博物馆与江苏省江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江海毓秀——江苏省江海博物馆馆藏精品书画展”在福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2个月。

本次展出的60余件书画作品,系从江海博物馆所藏的2000余件书画藏品中遴选出的精品,全部为二、三级文物,主要为挂轴、扇面、册页等。展览分为“海上之风”“金石之家”“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四个单元,展出了吴昌硕、胡公寿、蒲华、王个簃等“海派大家”的作品;何绍基、谢庸等“金石大家”的作品;林则徐、翁同龢等“庙堂之高”的作品;还有恽寿平、钱与龄、董婉贞、孙鸣球等“江湖之远”的作品。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一件见证科举制度画上句号的特殊文物——清朝最后一次殿试前四名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张启后合作的《四条屏》。

07

甘肃省博物馆“神马来了”引文物“复活”与游人互动

近日,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神马来了”铜奔马童趣头套再次引起网络热议。其设计灵感来源于馆藏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以铜奔马马头表情夸张、萌趣的特点,采用文物具象化处理方式,为铜奔马赋予丰富的个性化动作与幽默搞怪的神态。

铜奔马,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壮实的躯干,象征了中国人对力量的敬仰;飞扬的神采,体现了华夏民族对勇气的崇拜。1983年,“铜奔马”被正式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08

上海博物馆“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开幕

2022 年新春在即,为迎接壬寅虎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50 周年,上海博物馆联袂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举办“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展览于1 月18 日起免费对外开放,持续至2022 年2 月27 日。

虎枕、玉饰、十二角形盘……本次展览共展出10件文物,虎气满满哟!

了解更多文博资讯,请浏览洛阳市文物局官方网站(http://wwj.ly.gov.cn )和新浪微博@ 东方博物馆之都。

·THE END·

采编 徐阳光

编辑 余 楠

微博 洛阳市文物局

邮箱 lywwjxx@163.com

官网 http://wwj.ly.gov.cn/

洛阳市文物局 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Hash:99fe99ab943e09b3540240cc4d09c4182334ddcb

声明:此文由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