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秦岭山地,有商山洛水,今日商洛昔日之商州:商州三录贾平凹

西行

西风一吹,柴门就掩了。女人坐在炕上,炕上铺满着四六席;满满当当的,是女人的世界。火塘的出口和炕门接在一起,连炉沿子上的红椿木板都烙腾腾的。女人舍不得这份热,把粮食磨子都搬上来,盘腿正坐,摇那磨拐儿,两块凿着纹路的石头,就动起来,呼噜噜一匝,呼噜噜一匝,“毛儿,毛儿,”他叫着小儿子,小儿子刚会打能能,对娘的召唤并不理睬;打开了炕角的一个包袱,翻弄着五颜六色的、方的圆的长的短的碎布头儿。玩腻了,就来扑着娘的脊背抓。女人将儿子抱在从梁上吊下来的一个竹筐子里,一边摇一匝磨拐儿,一边推一下竹筐儿。有节奏的晃动,和有节奏的响声,使小儿子就迷糊了。女人的右手也乏疲了,两只手夹一个六十度的角,一匝匝继续摇磨拐儿。

风天里,太阳走得快,过了屋脊,下了台阶,在厦屋的山墙上磨蚀了一片,很快就要从西山峁上滚下去了。太阳是地球的一个磨眼吧,它转动一圈,把白天就从磨眼里磨下去,天就要黑了?女人从窗子里往外看,对面的山头上,孩子的爹正在那里犁地。一排儿五个山头上,山头上都是地;已经犁了四个山头,犁沟全是由外往里转,转得象是指印的斗纹,五个山头就是一个手掌。女人看不到手掌外的天地。女人想:这日子真有趣,外边人在地里转圈圈,屋里人在炕上摇圈圈;春天过去了、夏天就来;夏天过去了,秋天就来;秋天过去了,冬天就来。一年四季,四个季节完了,又是一年。天很快就黑了,女人溜下炕生火做饭。饭熟了,他一边等着男人回来,一边在手心唾口唾沫,抹抹头发。女人最爱的是晚上,她知道,太阳在白日散尽了热,晚上就要变成柔柔情情的月亮的。

商州又录》节选 贾平凹

商州因春秋战国时期商鞅的封地而得名,因著名作家贾平凹笔下长篇小说《商州》、散文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等一系列以商州风土人情为背景的作品而闻名天下。今天的商州改称商洛市,商洛一直也是这个地区的简称。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这个地区人文气息非常浓厚,西行带领大家随着贾平凹的笔触,走进商州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吧。

商洛始名于汉朝。汉代指上雒(县)和商(县)的地域合称。隋朝是指一个县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商雒建制是代表领6县的地级建制名称。之后由商洛市名称取代,是陕西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临河南省,东南临湖北省,北、西北西南分别与陕西省渭南市、西安市、安康市接壤。地处秦岭山地,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商洛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和稻谷,“岭沟红米”最为出名。是陕西核桃板栗柿饼、木耳的集中产区。水貂养殖业居陕西省之冠。有大熊猫、苏门羚、青羊林麝、水獭、黑鹳等珍稀动物。主要矿产金、银、煤、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洛南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之地。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和“闯王寨”、“生龙寨”遗址。汉代的四皓墓、隋代的文庙、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龙山双塔、清代的会馆群成为人们参观与凭吊之地。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秦岭南坡的柞水县营盘镇,海拔1000--2802米,总面积2123公顷,距西安42公里。

丹江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水体主要是丹江干流及丹江支流老君河、资峪河、武关河、银花河的滩涂及县域内的鱼岭水库、龙潭水库、苗沟水库等,总面积达1.28万公顷。

商南闯王寨

位于商南县富水镇,是一处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1638年至1641年间在今富水镇王家楼村金钟山一带安营扎寨、养兵蓄锐、娶妻生子、建成九里十三寨的历史史实为题材的文化生态景区。

陕西商南文碧峰

位于商南县东南部的新开岭腹地,具有秀、险、幽、奇的特点,是集峻峰、奇石溶洞、森林、珍禽、农业观光为一体的自然风光和千年书院、祈福庙宇、历史古街组成。

商於古道

商於古道,秦汉时称作“武关道”,唐时有称为“商山道”或“商州道”。为古代的军事、政治、商贾之道,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该古道由陕西省商洛市(古时亦称上洛郡、上洛侯国、洛州、“商州”)通往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全长约六百里。

商於古道,狭义为起“商”止“於”。广义又为“武关道”、“商山道”、“商州道”相同段的路径。秦汉时称武关道,唐以后称蓝商道、商山道、商州道。因朝代和区域建制的变迁,其路径区域大部在今陕西商洛市。由于该古道位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之争的军事要地商、於;即起于楚、秦北南通商中心和关口的“商邑”;止于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柒於”,因战国时期张仪欺楚事件而得名。古道由丹水(丹江)水路和旱路组成,穿越多个城池驿站地域,全长六百余里。商於古道,开辟于商末周初。荆楚部族首领鬻熊受封为楚子,在率领族人自关中移居江汉的民族迁徙过程中开拓此道。“周公奔楚”亦自商於道(武关道)经蓝田丹阳(今商洛市)。

商於古道在商於上游是“武关道”的路径。主要利用秦岭北侧灞水河谷和秦岭南侧丹水河谷连接开辟而成。因唐代时其起止点有所变化。由长安东出,溯灞河西侧南行,经今蓝田县城,过灞河至坡底村,上七盘岭,绕芦山北侧,经六郎关、大坡垴过蓝桥镇,溯蓝桥水而上至新店子,经牧护关翻越秦岭,进入商地。顺丹水(丹江)支流七盘河而下至黑龙口,经麻街抵商州城;又东南经现丹凤县、穿越丹江北丘陵,过桃花铺、铁峪铺到达武关下南阳邓州、荆襄以至江南和岭南。

秦汉魏晋时期为朝廷的军事生命线路备受重视。所以唐德宗时明令规定:“从上都至汴州为大路驿,从上都至荆南为次路驿”,即其地位在诸驿路中仅次于“大路驿”潼关道。唐代以后,武关道虽失去国道地位,但作为西北与东南地区间联系的捷径,仍发挥重要作用。

商於古道是从《史记》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谋略家张仪穿梭于该古道周旋于秦楚,以商於六百里欺楚的经典事件开始被世人广泛关注。并以秦《商君》商鞅变法革新,以军功被封地商於十五邑于商邑的传奇人生,使该古道有了第一个军事、商贸、管制的文化中心。以及四皓躲避焚书坑儒隐居商山,助太子承皇位被文人墨客广为推崇,此地也成为重要的是文化通道

军事之路

据史料载,秦楚为争夺商於这块地盘,曾展开多次拉锯战,大多以秦胜楚败而告终。战国时期,张仪为了破坏齐楚联盟,曾欺骗楚王说,如果楚怀王不与齐国联盟,可将商於肥沃的土地割让给楚国。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同齐国解盟,然后向张仪索要土地。但张仪翻脸不承认。楚怀王大怒,发兵攻打秦国,结果大败而归。从此,楚国一蹶不振。后来,狡诈的张仪又以与楚怀王谈判为名,诱使楚怀王来到商於,并趁机将其扣押。楚怀王无奈,最后客死咸阳。不久,楚国也被秦国所灭。

秦朝时,这条古道是秦国通往楚国、晋国以及南方其他地方的重要通道。它最初是秦国为运送战争所需物资而开辟的一条通道,也成就了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浩浩征途。公元前202年,这条在秦朝历史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商於古道上又一次扬起战争的风烟。刘邦的十万大军长驱直入,终于让秦国走向灭亡。

商於古道在唐代及以后曾经多次修缮,增设了仙娥、商於、洛源、棣花、四皓、桃花、武关、青云、层峰、富水等驿站。这些古时重要的驿馆,在当时的交通往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秦岭山脉西北部到其东南部中原的古道山壁上,还可依稀见到一些孔穴,似乎要将那些飘散在风中的故事一一收拢,捧给后人。

商贸之路

“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战争年代,商於古道一直是兵家必争之道。有学者统计,历史上出入商於古道的大小兵战不下50次。在历史上的和平时期,商於古道自然就成了古代中国交通运输经济贸易的南北大通道。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越到后期,这种交通、商贸枢纽的作用越突出。初唐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很少用兵,商於古道成为唐代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枢纽,其沟通作用非常显著。往返于长安、东川、岭南、交广的商旅驮骡,多利用商於古道的便捷条件,成群结队,络绎不绝。特别是从明代开始,南北贸易交流日渐繁荣,给处于商於古道重要位置上的龙驹寨等古镇带来了勃勃生机。

明清时期,随着丹江航运的开通,商於古道上的商业运输更是繁荣一时。东南地区生产的丝、茶、糖、米、瓷器、香皂一类的生活日用品,一部分经武关由陆路运至龙驹寨,进而运往商州、关中等地,一部分沿长江、溯汉江进入丹江,水运至龙驹寨水旱码头,再由骡马驮运至长安、山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同时,甘肃的绿丝烟、山西的食盐等,又驮运汇集于此,连同商州的油桐、药材、核桃、牛皮等山货特产,兵分两路,或由陆路经武关古塞向东南地区运出去,或在龙驹寨水旱码头集结,船载顺流而下,运抵长江口岸重镇汉口。陆路和水路这两条南北交通运输线并驾齐驱,交相辉映,在龙驹寨实现交汇合流,完成货物的中转、交易。兴盛的商贸活动不仅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成就了龙驹古寨昔日的无限繁华。这一时期,龙驹寨水旱码头“百艇千蹄”,商贾如云,“鸡鸣有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十里长街上店铺鳞次栉比,十大商帮会馆独霸一方,18座庙宇昼夜香烟缭绕,各种杂耍说唱不绝于耳。这一时期,龙驹寨厘金岁额曾达纹银15万两,日均400两,居“全陕之冠”,为“秦之翘楚”。

诗歌之路

商於古道不仅是条军事之路、商贸之路,也是一条诗歌之路,在古代中国南北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条古道上,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为仕途奔走者发出了“往来悲欢万里心,多从此路计浮沉”的无限感慨。这些文人骚客、达官显贵、孜孜学子们或进京赶考,或职务调迁,或去各地视察,或赴京拜谒,或贬谪江南,“憧憧往来皆出是郡”。有学者统计,仅唐一代,往来奔波于商於古道上的诗人约200余人,有的还往返多次。

白居易“七年三往复”,元稹“七度武关”,张九龄“四过商州”。李白曾在商州盘垣过七八个月,“苦吟诗人”贾岛辞去蓝田县令落拓为僧时,曾以“无本上人”的法名,挂单镇安云盖寺。盛唐隐逸派诗人王维,虽半隐辋川,对商州山水仍无限神往,曾以题赠友人赴商州赴任等形式,写过多首赞颂商州山水的诗歌。“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名句出自韩愈之手,而这句写的也是商於古道。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韩愈在去潮州路经秦岭蓝关古道(即商於古道的蓝关段)时,大雪封山,难以前行。危难之际,幸得亲人相助,韩愈不胜感慨,吟出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千古诗章。

商州山水激越了唐代诗人的才智和灵气,商於古道给诗歌创作以营养和精魂,是盛唐时期诗人们修筑的一条将唐代诗歌推向黄金时代的“诗歌之路”。这条浸润了历史与文学气息的古道,数着往往来来的脚步,听着或悲或喜的辞赋。千余年来,古道曲曲折折,在杂草中或隐或现,见证了数个王朝的兴衰,也担负了南北文学的交流与融合。清代商州知县赵应会的《商州赋》更是把商於古道地域山水人文地貌文化描写的淋漓尽致。这一批又一批诗人于此间边行边吟,一路踏歌来去,为后世留下了千余首古典诗歌。

名人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生于丹凤县棣花镇,自幼秉承家训,潜心读书,寡言多思,言行俱优。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选入鲁教版语文必修三、作品《月迹》已选入苏教版语文课本、作品《落叶》入选北师大版和鲁教版中学教材。

孙见喜:笔名:野爷、王娜。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太白书院副院长、《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副馆长。孙见喜书法作品清正刚强、骨力内蕴,有欧阳询意趣,被爱好者广泛收藏。

京夫:原名郭景富,商州区腰市镇马角山人,1942年生;现为陕西作协专业作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京夫迄今发表短篇小说100余篇,中篇20多部,长篇5部,计400多万字;自1980年以来,获全国性文学奖多次。当代陕西文学的中坚和主将,是中国当代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实力派作家。

著名作家还有张智敏、方英文、高信、王烈、王纾、王盛华、胡长水、梁喜员、樊正兴、王林斌等等。

书画

王如宗:明代商州书画家,其为万历丁未进士,《直隶商州总志》说他“身出华胄,甘贫苦学,董玄宰(明书画家董其昌)考天下名画,公居第三”。

陈绶:清代洛南人,擅长书法,其行楷蜚声省内外。

吴怀清:清代山阳人,兼长书画,其考中翰林院庶吉士后,书画名噪一时。

清代著名画家还有:洛南人陈梦珙,善画斗牛;龙驹寨人刘麟超,善画水牛;丹凤平浪宫僧人萧觉春,善花卉,尤工水墨葡萄;龙驹寨人查明轩,工山水人物,蜚声当时画坛。

李克昌:擅长隶书、篆书、国画;

李志贤:擅长行书草书及国画;

葛伟:专事国画创作。其作品乡土气息浓郁,笔墨浑厚,风格独特;

吴平均:长安书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者。

王家民:有百余件画作在省以上画展中展出,获金、银、铜奖20多项;

郭伯一:主工舞美设计。创造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沥书,即将沥青加热成汁,浇注于木版之上,字体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呈现浮雕艺术的立体美;

万年:书法兼备真草隶篆;美术作品多为梅兰竹菊、山水人物;

王延年:擅长人物画,有50余件书画作品在国内外展出。

商洛擀面皮

商洛的擀面皮有黑、白两种,不同于关中和汉中等地的面皮。

搅团

本是当地百姓贫苦时的日常食品,但因其原料为杂粮,天然健康,加之做法更加精细,逐渐成为了风味小吃。搅团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多为玉米面搅团的吃法很多,浇热汤酸菜、做凉水“鱼鱼”凉调、炒食、烩搅团块等等皆可。商洛人吃搅团,大多要调辣子,调得碗里红如血方才够味。

商州糍粑

即以土豆为主要原料烹调的膳食,是当地流行的一种小吃。制作时先将土豆去皮蒸熟,然后将蒸熟的土豆用木捶捣碎,则成为洋芋糍粑,口感细而绵软。食用时有多种方式:将糍粑切块放入酸菜汤内煮,再浇上辣椒油,色鲜味美,为“烩糍粑”;把糍粑盛入碗中,再把大蒜花椒海椒等各种调料放入另一碗中,再加上热的酸菜汤,用洋芋糍粑蘸着吃。

橡子凉粉

为商洛的风味小吃,是洛南县寺坡高塬村用当地特有的橡树资源来制作的。寺坡橡子凉粉的原料为成熟的橡子,把橡子打成淀粉,用泉水和制,再做凉粉。成品吃起来爽滑、筋道,十分可口。

山阳腊肉

腊肉又叫熏肉,是山阳一带的特产,是山阳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每逢冬腊月,山阳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腊肉,鲜肉先用各种配料腌制,经过多道工序,最后用烟火慢慢熏烤。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

核桃

商洛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地处陕西东南部,交通便捷,属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得天立地的条件,造就了商洛多种最佳风味美食,其中,商洛核桃最为著名,商洛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板栗

在商洛是最佳适生区,七个县区均有分布,生长良好,集中分布在镇安、柞水、山阳、商南等县,以镇安大板栗最为有名。板栗内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淀粉中的直链淀粉远非稻、麦可比,尤其是内含物质葡萄糖。

葡萄酒

丹凤葡萄酒色如红宝石;透明晶亮,酒味怡而不滞,爽而不薄,醇而不酽,冷而不寒,甜酸适口,饮后开胃提神,余香绵久,闻名遐迩。

黑木耳

史称“上洛耳”,系天然的食用菌,历史悠久。《续修商志》载:“万山栎树繁多,土人伐木生耳,近年收买成包,水陆发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可见商洛木耳自古与郧耳齐名,久负盛誉,是请客酬宾、馈赠亲友之佳品。

商芝

即蕨,分布于商洛各县、市,年产量数百万公斤,因丹凤县商山而得名。商芝呈淡紫色,雅称紫芝。因其幼芽远瞧似鸡爪,近看像拳头,又叫鸡爪、拳芽,是一种含有异香、营养极为丰富的野生名菜。

魔芋

有一种野生植物叫魔芋主要分布在商洛市的镇安、山阳两县。因其体肥块状,又有鬼芋、鬼头,和“魔芋”之称。魔芋,天南星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既是一种可口食品,又是一味名贵药材

龙须草

自古为山阳县三宝之一”。是该县大宗外贸商品。龙须草系天然资源,野生之物,可进行人工栽培。它叶狭线形,本色金黄,有光泽,且易染色,进行工艺编织。它用途广泛,是人造革,人造丝,和优质纸的原料,又可编成地垫、凉席、门帘等生活工艺品

商洛柿饼

孝义镇的柿饼是商洛地区孝义湾乡的名产,这里盛产的干帽盔柿子无核或少核,油质重,糖粉足,色调鲜,味甜绵润。用之制成柿饼品质极好,体大霜厚,甘甜绵软。

民俗风情

商洛文化独具特色,承秦文化之刚阳,蓄楚文化之柔美,剧种有秦腔、花鼓、道情、二黄(汉剧)、豫剧,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20世纪五十年代“夫妻观灯”、六十年代“一文钱”、七十年代“屠夫状元”、八十年代“六斤县长”、“凤凰飞入光棍堂”、九十年代的“山魂”等剧目,均获得省以上创作一等奖,有的赴京汇演,有的搬上银幕。1985年被省文化厅誉为“戏剧之乡”。

商洛人兼有北人之质朴,又不缺南人之秀气,商州区以及洛南县、丹凤县的绝大部分地区的方言接近陕西官话(也称关中话、陕西方言,中原官话的一种),西部的柞水县、南部各县中的镇安、山阳、商南方言比较多,主要分布有:下湖话(湖广方言)、客家话、江淮话、西南官话,呈现出南北方言荟萃的特点,也有部分地区近似与商洛为临的湖北西北部、河南南阳方言。因为陕西官话曾经也是中国官话的原因,商洛人说普通话普遍比长江以南的南方人标准。

商洛的戏曲主要有:秦腔、商洛花鼓、商洛道情、洛南静板书等。

秦腔

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鼓戏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陕西省商洛地区。清光绪三年湖北郧阳遭受水灾,大批灾民进入商洛地区,带来了郧阳流行的花鼓戏。后花鼓戏逐渐改用商洛地区方言演唱,并吸收了许多商洛的民歌小调,最终形成商洛花鼓。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商洛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道情戏

“商洛道情”源于中国道教化缘时的颂经调,自道教有史以来广为流传,民间利用这一形式进行民间戏剧表演,流传至今。“商洛道情”是陕西道情的始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静板书

洛南静板书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左右)就在洛南盛行,属土生土长的民间曲种,曾是盲艺人求生糊口的手段。洛南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融弹、说、打、敲、唱于一身,一人顶七人,音韵宏亮,吐字清晰,刚柔相济,古朴粗犷。传统书目《包公案》《施公案》、《三国志》、《杨家将》、《二十四孝》、《八仙传奇》等大小书目300多本(回),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书目《拉荆把》、《马前波水》、《尿床王》、《性子急》等50多部。

西行首席主编:李欣荣

Hash:78944ea4435230cb4bffcf8ce1e0227ae64f8632

声明:此文由 秦巴美好江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