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资讯 | 6月16日上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盛大开馆!

今天(6月16日)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暨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活动隆重举行。

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 省长 吴政隆 致辞

文旅部党组成员 副部长 饶权 致辞

中宣部副部长 蒋建国 致辞

全国政协副主席 刘奇葆 致辞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爱军 主持活动

老汴河剖面、唐代船型墓葬、宋代宜兴烧窑的窑址......国内首个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大运河带来美好生活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5部分组成,其中馆、塔、桥相得益彰,登塔可以俯瞰“三湾抵一坝”的历史景观。

一个专题博物馆的诞生

博物馆内庭院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团队设计,扬州负责场馆建设,南京博物院负责布展和运营。目前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

2018年10月12日,“2018 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分论坛之“世界运河城市博物馆馆长论坛”宣布,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选址江苏扬州三湾。

2019年5月5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奠基仪式在运河三湾风景区举行。

2019年9月27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

2020年8月1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钢结构主体已经建成。主体建筑上部的景观构筑物吊装即将完工,由1.85万吨钢构件打造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金属身”开始全景呈现。

2020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国政府网公开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冠名问题的函》,同意将在扬州建设的大运河博物馆定名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2021年6月16日,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活动将在扬州举行。

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

打造国家一级博物馆和5A级风景区

“这是一座建在国家文化公园里的博物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在此前一次座谈会中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仅是公共服务设施,还是文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定位为国内首个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反映大运河历史概况、现今状态和运河美好生活的一流博物馆。”

据龚良介绍,国内现有的运河主题博物馆都是从某一角度或在某一地域局部展现大运河的文化要素,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则是从时间跨度、空间跨度上实现大运河文化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整体概念表达,以此来立体呈现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观众可以在馆内了解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运河与 “一带一路”的交汇融合。

作为国家文化公园里的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陈主题便是大运河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龚良说:“这种美好生活是方方面面的,大运河滋养了两岸的人民。”

2018年8月,南京博物院在接受交办、具体负责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和运营时,面临的状况是“零藏品”“零展品”。这么多精美多样的宝贝是如何集齐的?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揭秘,“最关键的是建立知识体系,所谓知识体系就是告诉观众要关注什么。比如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历代各类型船舶的发展、河工的智慧以及沿岸非遗等,我们一个个按照顺序完整地呈现。”为了这,南博邀请了全国运河沿线博物馆界的“大佬”们一次次开头脑风暴,贡献智慧。

王奇志说,“我们通过很多渠道征集展品,有捐赠的,有考古挖掘出来的文物,有兄弟单位的支持,多管齐下。最终在两年间,征集到了1.2万件(套)展品。”这么短的时间内聚集到这么多的“宝贝”,除了南博自身的实力,还有强大的“朋友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 ……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设的11个专题展览中,不少展品来自运河沿线城市文博单位的帮助。馆中体量最大的展品,老汴河剖面是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下,从开封截取搬运而来,占据一整面墙,犹如巨幕电影;馆中最不容忽视又容易被忽略的宝贝,炭化粟米,来自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江苏省文旅厅和扬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保证博物馆的长足发展。根据合作协议,江苏省文旅厅负责向财政申请博物馆后续的运营和维修经费。同时,在展品的征集、展览的合作教育、科研提升以及藏品的分配等方面,对博物馆给予倾斜;扬州市人民政府,为博物馆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系列保障;为了确保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文旅厅委托南京博物院,负责博物馆的运营管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在扬州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未来发展说道,这里不仅是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也是旅游目的地,“在未来的1到2年内,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年游客的参观量达到150万人次,把这里打造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5A级风景区。”

郑晶表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为扬州本地市民带来不少福利。“借助南博的‘朋友圈’,我们将和众多国内的知名博物馆合作,举办临展。此外,我们也会举办很多国际一流的展览,让扬州市民得到文化的滋养。”

11大展示空间游览攻略

堪称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的中运博,11个独具特色的展示空间里,观众可以了解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戏曲艺术、民间信仰、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让我们一起感受运河魅力——

常设展览

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展览全景展示中国大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观沧桑运河之历史沿革,叹水利工程之天工巧夺,晓国家管理之天下转漕,读万民生业之流蕴风物,并结合大运河漫漫申遗长路,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时代背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做了全方位回顾与展望。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

展览以“城市历史景观再现”的模式打造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让观众可以互动体验的展厅。入口以船行至岸边开始,由一条主街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运河故事”串联,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体验,从多个维度让观众身临其境,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旅。

专题展览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漫步非遗展厅,简约雅致的背景,衬托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力。展览设计以观众参与体验为核心,考虑不同层次、年龄观展群体的需求,用静态(展品)、活态(展示、展演)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突出非遗项目的观赏性,描绘大运河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美好生活。

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

展览以运河为纽带,以具有共同运河文化基因和身份认同的运河城市为主体,从世界遗产、水利智慧和城市风情三个方面,探索世界运河的渊源,诠释运河城市特色。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总长135米,高3米,由江苏省书画家为主创成员,大运河沿线8个省(直辖市)的15位书画家共同参与完成。展览以图卷与图像的形式将百米长卷合理排置,展示与记录了史诗图卷及其创作历程,呈现出运河史诗的恢宏气魄。

隋炀帝与大运河

展览以隋炀帝杨广乘坐龙舟南下,自作《早渡淮诗》为引,徐徐展开这个历史人物与大运河的故事。通过文物配合场景再现、文字展板的形式,讲述隋炀帝与扬州及大运河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紫禁城与大运河

展览设计巧妙运用故宫建筑元素,景展融合,化繁为简,既让观众领略到紫禁皇宫的美轮美奂,又阐释了紫禁城营建与大运河的密切关系,并以北上宫廷的玉器漆器瓷器等文物将清代宫廷生活片段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运河湿地寻趣

“运河湿地寻趣”主要面向少儿群体,参与性强,在互动中呈现运河两千年的生态涵养,探寻运河湿地的奥秘。展览实现了博物馆陈列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从参观到参与、从知识到见识、从技术到艺术等多维度功能提升。

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

河之恋

“河之恋”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数字化专题展厅,展览以“水”“运”“诗”“画”四个篇章,阐释中国大运河文化。通过 “科技+艺术+文化”的裸眼技术理念,突出声、光、电、形、色等方面的流动效果,营造出富有创意、极具新意的沉浸式体验。

运河上的舟楫

展览为中国大运河舟楫主题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展,以实体体验结合数字多媒体虚拟体验的方式,讲述大运河舟楫的演变、舟楫的类型等相关知识与故事,展示大运河舟楫带来的南北文化融合与古今美好生活。

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

“运河迷踪”是为青少年观众打造的展览。全开放式的体验空间结合了备受青少年喜爱的古风和二次元的风格,并以“密室逃脱”的游戏方式,让青少年观众体验到探索大运河的乐趣,领略到大运河沿岸风物的美好。

展演精彩纷呈

在因运而生小戏台、非遗展厅戏台、水运剧场,你还能看到各类展演。

水运剧场位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二楼,用于戏曲、曲艺类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6月16日下午,将正式对公众开演,在持续5天的时间里,特邀运河沿线的扬州弹词、杖头木偶戏、扬剧、越剧、锡剧、豫剧、京韵大鼓等非遗表演类项目驻场展演。

社教活动

优雅的味道-江都王的美食美器

(“江都王”特展配套活动)

活动时间:2021年6月16日(周三)下午14.00—15.30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一个强大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江苏是汉高祖刘邦故乡,也被称为“龙兴之地”,经济发达,政治地位显赫。“江都王”特展展出了丰富的汉代文化遗存,让我们共同走进展厅,走进文物,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共同感受两汉400年的恢弘历史。汉代饮食食材丰富多彩,食器精美绝伦,宗调方法也是极其考究。让我们一起走进展厅,走近那些与饮食生活直接相关的金银器、铜器、漆器、陶器等各类材质的饮食餐具,去认识他们,欣赏他们,聆听它们的故事,并动手制作精美食器“鼎”,体会汉代诸侯贵族们耄耋盛宴。

“抬头见瓦当”拓片活动

活动时间:2021年6月16日(周三)下午13:30—14:40

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专题陈列——“隋炀帝与大运河”展格外引人瞩目。展览通过“雄视”、“宏图”、“风华”和“梦归”四大板块,依次介绍杨广开挖运河一统天下的雄才大略,创建伟业万舸南行的意气风发,运河繁荣万国来朝的鼎盛风华,以及江都宫变仓促离世的匆匆谢幕。在展览中,陈列了一些精美的六朝和隋唐时期的瓦当。瓦当又被称为瓦头,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面瓦垄檐口的装饰,隋唐两代瓦当有花草纹、龙纹和兽面纹等纹饰,整体更加精致细腻,展现了隋唐时期国力的强盛与艺术的高度发达。本次活动让我们一起参观“隋炀帝与大运河”展,一起走近隋炀帝,一起欣赏瓦当,一起通过拓片活动来了解瓦当之美。

运河风物系列活动DIY

活动时间:2021年6月19日(周六)下午14:00—15:00

运河沿岸名胜古迹众多,山陕会馆、光岳楼,大小码头、宋代铁塔唐朝古槐等国家重点文物沿河而立,与运河相互辉映,历史底蕴深厚。让我们沿着运河两岸的的风景,一同体会悠悠古运河的风貌。

运河动植物系列活动-鸟语花香

活动时间:2021年6月20日(周日)下午14:00—15:00

大运河滋养孕育了各种动植物的存续繁衍,构成了绿意盎然的生态系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野趣。让我们沿着汤汤流水,穿过悠悠岁月,去发现和谐共生的运河生态,探寻运河湿地的趣事。

参观方式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实行“全员预约机制”,试运行期间每日限额10000人。

门票按上下午限流。上午的门票必须在当日13: 00前进馆,下午的票必须在当日16: 30前进馆。

过时票将当场作废,只有重新预约才能再次进馆,线上预约以预约时间先后排序,约满为止。若线上约满,现场将无预约名额。

疫情期间,观众须在安检处出示“苏康码”,凭预约二维码身份证/市民卡(一代或二代)进馆。进馆时,需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物品安检。

您需要准备的入馆四要素:

1、提前在小程序预约。

2、绿色的苏康码。

3、入馆凭证:预约二维码或身份证/市民卡(一代或二代)。

4、佩戴口罩

注:所有相关活动需要按照场次预约

来源:文博圈(ID:wenboquan01)综合报道

图文参考:南京博物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文旅、扬州发布、我苏网、现代快报等相关报道

实习编辑 王伟

制作 曹宇

责编 肖东

审稿 晖军

Hash:76be1664081c7908d89e7f8bc45d13e2274a1341

声明:此文由 大运河传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