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九山旅游景点图片介绍(临朐九山好玩的地方)

导读:临朐九山旅游景点图片介绍(临朐九山好玩的地方) 临朐东城适合野餐的地方 九山在什么地方阿 你们谁知道临朐啊? 临朐八大景是什么? 九山镇的简介 邹城上九山古村旅游景点

临朐东城适合野餐的地方

临朐九山云中草原

这是一个免费的景点,不收如何费用。九山云中草原,有星空、有民谣、帐篷和啤酒,热爱生活的人,都将集结在星空下。蓝天白云之下,牛羊成群,在自由自在的吃草,这样的景象不用走太远,在临朐九山镇的云中草原就可以欣赏到。

九山在什么地方阿

温州九山公园 九山由纪夫 临朐九山黑松林 九山有机氟 温州九山上海九山 湖南 九山 马鞍山九山环一湖 九山体育馆

你们谁知道临朐啊?

临朐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千里民俗旅游线的重点县。山旺古生物化石世界罕见, 种类繁多,保存完美,其产地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区;五镇之首——沂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然温泉龙湾,水深盈丈,清澈见底,有"北国江南"之称;景色诱人的石门坊,群山环翠,壁立千仞,重阳时节遍山红叶,夕阳残照,朱谷丹崖,瑰丽如画。

--------------------------------------------------------------------------------------------------

古齐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多有长城。除北方燕赵长城外,尚有齐长城、魏长城、楚长城。齐长城横亘于山中部,在临朐境内长达50公里。由于时代变迁,军事不断发展,渐失城防意义,不为军家所重,任由风雨剥蚀,人为破坏,现仅存遗址、关墟隆土逶迤于山间。长城依山而建,随峰岭沟壑上下起伏。逢悬崖、峻峭陡坡难以攀登处,用巨石砌筑3--4米高的石墙.

遇缓坡、低洼、狗谷,先以土石填平筑基,基宽7--8米;一般较平整地段,基宽8--10米。墙基均以大大石砌筑,其宽5--6米不等,高为3米许。基上筑墙,土石结合,外以石墙包皮,宽1米,每层俱有钉石勾连。内为夯土,统的院落形式,四面围墙成院,其间再以甬路、花墙相隔,分为东、中、西三院落。主体建筑于中院,前为拱形牌坊式山门,正门高出,门上石匾额,上镌“东镇庙”三大字。左右偏门略低,三门封顶俱为绿琉璃。进为拱券山门一间,顶亦系碧瓦。山门东西,各有将军殿两间,又名“神君殿”。殿后,东侧钟楼,西侧鼓楼,二楼均为亭阁式。在进为“御香亭”。亭前后台阶、左右各立名人碑刻。“御香亭”后是正殿,又称大殿,为东镇庙的主体建筑。廊台四面,石栏整齐玲珑,封顶碧瓦,檐桷凌空飞出,砌筑鳞次严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整个大殿造型、风格、彩绘,与北京故宫殿宇相似。殿前祭台,锁钉栏板结构,料以青石,设计匠心独具。台之左,有建隆御碑,右有元大德御碑亭。

西院公馆,馆门上有“万山深处”四字匾额,字大径尺,体行书,奇古浑朴,遒劲秀丽。馆内有“净风轩”三楹,中间卷厦,厦前额曰“一尘不染”。东院公馆,其规制大小,建造用料,砌筑工艺等均不及西院。

东、中、西三院,计有庙殿神堂、楼亭廊庑、道房斋舍 170余楹,是古代青州境内最大的山庙。院内千载名木古树,参天蔽日;历代御碑古碣,大家题刻,丛矗如林,计360余幢,素有“东镇碑林”之称。

名山俗物少,古刹神木多”。东镇庙由来久远,名木古树,自然不乏。现存者仅有汉柏、唐槐、元银杏等数株。

北魏石佛

东镇沂山,是古代青州地方佛教的发祥地。《东镇述遗记札》载:“东镇寺庙祠观,多供石造像。古道明倒寺。佛四百... ...锓刻工致情态活脱”。是寺,坐落于沂山东麓,汶水左岸,即今之上寺院村。明道寺始建于东晋咸安初,盛于南北朝,有殿堂斋舍200余间,石造佛像400余尊,僧伽近百人,是东镇梵宇之冠,也是青州地方佛教的活动中心。至唐末“会昌法难”,殿宇荡平,僧众还俗,石佛砸毁,摒弃荒野。

至宋初,佛教复兴,沙门见其劫馀石佛,破首敝足,断臂残躯,掷扔寺墟沟壑,狼藉不堪,景象凄惨,对佛.

亵渎失敬,于心不忍,便筹集募金,以明道寺遗址中心,凿石穿地,砌砖成室,将抛散四处的大小破随佛石,收集聚合,安葬其中。再筑浮屠于其上,名“舍利塔”供礼拜祭祀

时越千年,几经沧桑,朝代数改,舍利塔早已废圯,“龙窟”深埋地下,其上易为田舍。然经缜密调查,反复考究,终于找到了舍利塔遗址及其壁记,并进行了抢救发掘。

塔下“龙窟”为一圆形攒尖式的窀穸,以青砖砌筑,深数米。其间堆满石佛残体,缝隙壅塞淤泥。经发掘清理,共出土大小残破佛体700于块。多为少手缺足,颈折腰断,较完整者仅几尊。石佛多为立像,其大小不一。雕刻用料,大型造像主要是杂有淡黄斑纹的青石,其次为石灰质砂岩,再为少量滑石,另外还有几尊陶佛。雕刻形式,大型佛像尽是圆雕,中型造像深浮雕、圆雕各半,小型者多数为深浮雕,个别圆雕;较大的佛座图案纹饰,尚采用了透雕。不少造像的背光、项光、佛座四周及背面,用浅浮雕或线刻画像,镌刻了佛教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耐人寻味。造像种类较全,佛有释迦佛、弥勒佛、药师佛、卢舍那佛等共11种;菩萨有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虚空藏以及随侍阿弥陀佛的二十五菩萨等数十种,不胜枚举;明王主要有不动明王、大威德、金刚夜叉、军荼利、降三世五大名王;天有吉祥、技艺、梵天、低释天、四天王及天龙八部、药师十二神将等。部分佛像的背光、项光或佛座周围,刻有铭文,书尽魏体,大都书刻端方,笔力遒劲,是不可多得的碑刻。款识年代,大都是北魏、东魏、西魏,其中北魏后期、东魏初期居多,次之西魏、北齐,北周较少,隋、唐者虽有,却寥无几尊。造像大部敷粉彩绘,除最小者,很少塑面,尚有数尊鎏金者。所有石佛造像,面目清瘦,体态轻盈博衣 带,衣着褶纹稠密,劲紧连绵,呈阶梯形,重要图案纹饰,多是莲花、忍冬、火焰等浮雕,大有汉魏风格。从铭文时代、造型特征不难看出,这批石佛像主要雕刻于北魏至东魏时期,是罕见的古老石造像。

从石佛的破碎部位看,多在颈项和四肢,凡断裂处都有砸击面,数量又多,当是有意砸毁的。据佛石的风化程度推断,遗形归骨舍利塔下龙窟时,已砸毁150年左右,石佛毁坏时间该于唐末。按《旧唐书·武宗纪》卷十八上载:武宗李炎,宠信道士赵归真,真排毁释氏,帝恶僧尼耗蠹天下,敕令拆天下佛寺... ...天下废寺... ...。这次毁佛即是历史上所说的“会昌法难”,沂山北魏残破石佛,正是这场法难的产物。

这批石佛造像,时代早,迄今已1590余年。数量繁多,仅独立成佛者达200余躯。种类全,佛、菩萨、明王、天各种均备。形态各异,坐立盘蹲、行飞跪卧,各种姿势均有。神情不一,喜、怒、忧、惧、爱、憎、欲七情俱全。构思精巧,造像优美,比例匀称自然,形象逼真,活现若生。雕刻煎繁得当,线条流畅,琢磨细致,工艺精湛。它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佛教兴衰,僧道斗争,历史上的毁佛运动,以及古代的雕刻艺术书法绘画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东镇沂山北魏石佛,是劳动人民知会的结晶,佛教艺术的杰作,国内少见的文物瑰宝。

渎失敬,于心不忍,便筹集募金,以明道寺遗址中心,凿石穿地,砌砖成室,将抛散四处的大小破随佛石,收集聚合,安葬其中。再筑浮屠于其上,名“舍利塔”供礼拜祭祀。

时越千年,几经沧桑,朝代数改,舍利塔早已废圯,“龙窟”深埋地下,其上易为田舍。然经缜密调查,反复考究,终于找到了舍利塔遗址及其壁记,并进行了抢救发掘。

塔下“龙窟”为一圆形攒尖式的窀穸,以青砖砌筑,深数米。其间堆满石佛残体,缝隙壅塞淤泥。经发掘清理,共出土大小残破佛体700于块。多为少手缺足,颈折腰断,较完整者仅几尊。石佛多为立像,其大小不一。雕刻用料,大型造像主要是杂有淡黄斑纹的青石,其次为石灰质砂岩,再为少量滑石,另外还有几尊陶佛。雕刻形式,大型佛像尽是圆雕,中型造像深浮雕、圆雕各半,小型者多数为深浮雕,个别圆雕;较大的佛座图案纹饰,尚采用了透雕。不少造像的背光、项光、佛座四周及背面,用浅浮雕或线刻画像,镌刻了佛教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耐人寻味。造像种类较全,佛有释迦佛、弥勒佛、药师佛、卢舍那佛等共11种;菩萨有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虚空藏以及随侍阿弥陀佛的二十五菩萨等数十种,不胜枚举;明王主要有不动明王、大威德、金刚夜叉、军荼利、降三世五大名王;天有吉祥、技艺、梵天、低释天、四天王及天龙八部、药师十二神将等。部分佛像的背光、项光或佛座周围,刻有铭文,书尽魏体,大都书刻端方,笔力遒劲,是不可多得的碑刻。款识年代,大都是北魏、东魏、西魏,其中北魏后期、东魏初期居多,次之西魏、北齐,北周较少,隋、唐者虽有,却寥无几尊。造像大部敷粉彩绘,除最小者,很少塑面,尚有数尊鎏金者。所有石佛造像,面目清瘦,体态轻盈博衣宽带,衣着褶纹稠密,劲紧连绵,呈阶梯形,重要图案纹饰,多是莲花、忍冬、火焰等浮雕,大有汉魏风格。从铭文时代、造型特征不难看出,这批石佛像主要雕刻于北魏至东魏时期,是罕见的古老石造像。

从石佛的破碎部位看,多在颈项和四肢 ,凡断裂处都有砸击面,数量又多,当是有意砸毁的。据佛石的风化程度推断,遗形归骨舍利塔下龙窟时,已砸毁150年左右,石佛毁坏时间该于唐末。按《旧唐书·武宗纪》卷十八上载:武宗李炎,宠信道士赵归真,真排毁释氏,帝恶僧尼耗蠹天下,敕令拆天下佛寺... ...天下废寺... ...。这次毁佛即是历史上所说的“会昌法难”,沂山北魏残破石佛,正是这场法难的产物。

这批石佛造像,时代早,迄今已1590余年。数量繁多,仅独立成佛者达200余躯。种类全,佛、菩萨、明王、天各种均备。形态各异,坐立盘蹲、行飞跪卧,各种姿势均有。神情不一,喜、怒、忧、惧、爱、憎、欲七情俱全。构思精巧,造像优美,比例匀称自然,形象逼真,活现若生。雕刻煎繁得当,线条流畅,琢磨细致,工艺精湛。它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佛教兴衰,僧道斗争,历史上的毁佛运动,以及古代的雕刻艺术、书法绘画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东镇沂山北魏石佛,是劳动人民知会的结晶,佛教艺术的杰作,国内少见的文物瑰宝。

摩崖造像

东镇沂山,非但僧寺尼庵繁衍,石屋、石窟、摩崖造像亦多,且时代早,数量多,雕造精细,尤其是歪头崮。歪头崮摩崖造像,肇造于北魏中期,多为大型佛、菩萨像,形式浅浮雕,数量60余尊,集中雕刻于歪头崮西、南两面陡崖石壁。规模极为可观。至北周建德五年(574年),武帝宇文邕敕令拆庙毁佛,歪头崮摩崖造像自难幸免。唐朝建立,佛教兴起,除于东镇广造寺院兰若外,尚大兴金石之工,再次于歪头崮岩崖雕刻佛造像。此次面广量多,南自花枝台东侧石壁,北至南天门上下悬崖,仅大型造像即有百余躯,种类较全。形式多为浅浮雕,亦有线刻。佛像体量大小不一,雕刻细腻,刻画逼真,栩栩如生。歪头崮摩崖造像,无论数量质量,都是不可多见的造像群。至唐“会昌发难”,佛门又遭破坏,营造近200年的摩崖造像,数日之间,毁损殆尽。自此,该造像群再无重雕新刻。至清末,所剩无几。

现仅存观音像一躯,位于南天门外东侧峭壁。造像为坐式,其高1.2米,镌刻形式浅浮雕,造型丰标优美,神情安详端庄,刻工精细,生动活现。据造像面部丰满、各部比例相称、形神兼备、衣褶疏放、佩带饰物等特征,及其风化程度,考究推断,该佛像为唐刻造。

“救苦观音”造像,迄今已1000余年,历尽香烟弥漫山谷的繁华庙会,享受过人间的膜拜盛祭,也目睹毁佛风暴的劫难,它是“会昌发难”的唯一幸存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南天门

东沂山歪头崮西南角,“十八盘”尽头,悬崖顶端高耸一小型阁楼,名“南天门”,它是登临歪头崮的唯一进出门户。

该门创建于唐代,牌楼式。北宋初,遭雷击倾毁,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复建,形式更为阁楼,明成化间复修,又改为戍楼式。清初重建,依然前制。门之左侧及东北面,与崮顶山石相连,其它诸面均临悬崖深谷,地形孤立少倚,陡绝险岌,

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要隘。是门,于清同治中期,屡遭匪祸破坏,浸寻凋敝,至十一年(1872年)秋,因暴雨楼室倒塌, 基台墙裂,其额也坠于崖下摔碎,惟剩其“庙存”之画图与题额拓片。清亡,民国建立,僧道还俗,图、片亦被其卖掉无存。

时当盛世,百业并举,旅游振兴。1994年,沂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歪头崮风景区,恢复古迹,重建南天门,门已久圯,史料少记,营造乏据,幸得邑人吉梦涛后裔,将珍存70余年的有关该门画图、拓片一并献出。按图形制于旧址复修,并将明代李昂所书题额,再镌刻于石,镶嵌门楣之上,使这经历1300余载的古建,原貌复立,重现人间。

山南天门,倾毁120多年,而今时未半载,霍然屹立于名山极峰之巅,重振英姿,再展新颜,迎接中外宾客。

人世蓬莱”石刻

歪头崮南面,峭壁重叠,垂立百仞,高耸云表,其侧面较平整宽大,石刻颇多,据有关史料不完全统计,共十余处。有唐代八仙之一张果老的“瀛洲仙境”石刻。有北宋仁宗时观文大学士庞籍题壁“郝崖映辉,云海飞霞”。字体行草,径尺半许,直排两行,阴刻。气韵豪放不拘,洒落大方,笔力仓劲老练。有金

代世宗大定间正隆进士张万公题刻“凌壁悬崖”。正书,笔路流畅劲健,圆润遒美。除此,还有元代兵部侍郎于钦,明巡抚应天十府陈凤梧、山东参政陈沂、左副都御使袁宗儒等名流大家题刻。 这些镌刻,可惜年久日深,雨浸阳曝,山石风化迸裂,剥蚀毁坏殆尽。现在几处,亦多漫灭不清。其中清末“人世蓬莱”刻石尚清晰若初。题刻于南天门外左侧赭色峭壁。字旁行而排列起伏有变,生动自然,字大斗方,体隶书,古朴秀丽,苍劲挺拔,镌刻形式双勾。末刻款识,小字阴文,直排两行:“同治乙丑,了一子书。”石刻虽寥寥四字,却真切活现地道出了沂山歪头崮山水奇异,云雾竟年,如同东海仙境蓬莱。

碧霞祠

祠位于歪头崮顶之阳,是朐邑内最早的“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祠”。宋称“昭真祠”,明称“碧霞灵佑宫”,清曰“碧霞祠”,因碧霞元君住于泰山,又称“泰山娘娘”,乡里俗称谓“泰山老母殿”。该祠始建于北宋景佑间,元、明两朝各有修葺,并分别增建“福神庙”、九天玄女娘娘庙“。至清末失修倒塌。1915年,再重修。由于山巅起伏不平,地面狭窄,祠庙规模局促,构造粗糙简陋。

登上歪头崮,折而东,过”通玄门“,山石盘陀,小径弯曲陡立,夹道松柏摩肩,苔鲜铺地,白蜡屈曲如波,似倒影浮动,景色清净而幽雅。拽荆扳树,沿石蹬而上,约百米许,至一山坡台地,便是碧霞祠所在。祠倚山而建,体量中型,面宽3间,其用料,大架木结构,墙壁砌以砖石,形式均为硬山式,正殿砌脊,两庑卷棚,封顶俱覆以小青瓦。庙院四面砖墙,山门垂花式,封顶黄琉璃。祠

之周围,古松老柏,荫郁苍翠。岩隙间,野榆紫荆,斜身垂枝,显柢露爪,犹似虬龙蟠伏。其南岩崖,巨石层叠高耸,险峻峥嵘。登石眺望,万水千山,无边村野,尽置 眼底,令人赏心悦目。院内外多白蜡树,其最老者是碧霞祠前一株,传说为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年二十年(1755年)祭游东镇沂山时亲手栽植。该树虽非高大,但稀有而古老,更是皇帝栽植,游人登临歪头崮,争相观赏,且留下了许多诗文。

此树迄今已230余载,树干枯空,外皮大半脱落,杈丫焦枯,枝叶数年萎绝,阑珊婆娑,失去生意。然近年忽复生机,重发新枝,绿叶繁茂,欣欣向荣,传为“神木”。人们喜称谓“枯木逢春”。游客们认为枯而发荣是“吉祥征兆”,每每于树下摄影留念。

歪头崮碧霞祠,是沂山风景区的主要古建之一,造型优美,建筑玲珑,又置高峰绝壁之巅,系于蓝天,大有仙家之幽。

东镇庙碑林

东镇沂山,历史悠久。自黄帝登封东泰山,舜肇州封山,定为重镇。历夏及商,皆有望秩之典。周有沉埋之祭,秦加车乘骝驹。西汉太初三年(前102年),武帝亲临其下,令礼官祀之,并建祀庙。尔后各朝,俱有加礼诏封。魏文帝瘗沉圭璋;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诏就山立祠,取侧近巫一人洒扫,并所莳松柏;唐贞观十年(636年)加封沂山为“东安公”;宋真宗诏封沂山为“东安王”,元成宗封沂山为“元德东安王”;明洪武去封爵正神号,称、

“东镇沂山之神”,清雍正诏封沂山为“佑民捍御之神”并诏定每岁春秋仲月,由所在专祭,以守土正官主之,凡遇国家大典,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兴师征战”,皇帝还亲自或遣重臣赴东镇祭告。由于朝廷御祭,加之沂山雄伟秀丽,大家名士,骚人墨客,纷至沓来,观光揽胜,四时不绝。其间流下了大量的古碑石刻,遍布庙院内外,丛矗如林,故有“东镇碑林”之称。据光绪三十年(1904年)不完全统计,有古碑360余幢。宣统、民国间亦有增建。碑碣大小不一,最高者近7米,低者米许。用料多为青石,极少花岗岩。时代最早者西汉,晚者民国,其中有御碑16幢,现仅剩4幢。最早者元大德御碑,位于大殿祭台西南角。碑冠蟠结青龙四条,形式浮雕,其造型美观,生动逼真。正碑镌元成宗大德二年《加封五镇诏》文。再为明洪武御碑,坐落于祭台东侧,地势较高,与大德御碑隔台相对。其用料及结构与元碑同。其造型巧思,雕刻琢磨细腻,形象神气,昂头挺颈欲动,活脱若生,人称“神龟”。游客至东镇庙,往往于此摄影留念。正碑刻明太祖洪武三年“诏定岳镇海赎神号”诏旨。是碑风格特殊,

元成宗大德御碑

封沂山为元德东安王

古朴典雅,巍峨高大,是东镇碑林之最。其余二碑,是清康熙、乾隆祖孙两代祭游东镇沂山御碑,高丈余,左曰“灵气所钟”,康熙五十年颂。右曰“大东陪岳,乾隆二十年颂”。康熙御碑,其冠较完整,碑身虽破为数块,然题刻仅”所”字下部稍残缺。乾隆御碑,仅找到碑冠,“大”字上部及“乾隆御笔之宝”印刻石块,其余正在发掘中,不久将挺身复立于东镇碑林。其它碑刻,除御遣钦差和地方官祭告东镇所留外,余碑也尽是椽笔名流,游览沂山题咏。

这些古碑,不但记载了历代朝廷官府,对沂山 的诏封祭告,膜拜祀事,还刻记了风雨不调、亢旱洪滥、地震陨落等自然灾害及国家变革、外侵内乱、边关军事情况,也歌颂了东镇奇山异水、秀丽绝佳的风光。碑刻字体,正、草、隶、篆、行书、狂草均有。镌刻形式,阴刻、阳文、双钩俱全。底座碑冠,花边纹饰,深浅浮雕、线刻齐备,形式各异。文体有诏旨、祭文、记、诗、词、歌、赋、散文、题词等,其中致祭碑文与诗歌散文各占少半。篇幅长短不一,长者几千言,短者数十字。题材内容广泛,有国家政治大事,亦有当地奇事轶闻。东镇碑林,是国内少见的艺林珍薮,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情况、自然变化,以及文学、书法、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史料。

由于碑置露天,任风雨侵蚀,日久年深,一些碑文漫漶不清,个别断裂倾倒。特别是近百年来,战乱频临,屡遭兵灾之获,加之旧时寺庙遗物,不被

人们重视,破坏甚剧。为保护管理好文物古籍,使东镇碑林复兴再世,县组织对残碑断碣进行挖掘整理。发掘考察完毕,于1985年秋后动工复立。再经1986、1987年两次施工,共复立古碑近百幢,并整理编写了《东镇碑林文集》2卷。至此,使毁伐殆尽的千载碑林,萌生再荣,驶复回春。随着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古碑陆续复现,东镇碑林将日臻完善。

登沂山

假日乘兴登沂峰,放眼四顾尽葱茏

玉皇顶上踏游云,歪头崮下叹迷蒙

信步古寺听松涛,驻足山居闻歌声

才过瀑布濯轻尘,又入碑林觅诗踪

沂山赏洋槐花

山脚洋槐花早放,山腰洋槐花犹香;

我自花海浮上来,山顶洋槐蕊初黄。

登沂山百丈崖

白云绕峭壁,欲登亦不难。

潺潺流水声,引我到山巅。

瀑布真面目,尽收在眼前。

千溪汇百丈,一跌化为烟。

缥缈半空里,落地归自然。

又化清溪去,滋润万亩田。

观沂山松云有感

沂山观松涛,白云来缭绕。

疑在蓝天上,仰看红日高。

临朐八大景是什么?

“石门坊”古称石门山, 海拔526米,位于县城西南十余公里。古以"晚照"闻名,现以红叶著称,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四川末亚罗齐名,为国内五大红叶景观之一,齐鲁红叶之冠。

“粟山旅游风景区”又名稷山、委粟山,位于临朐城北1.5公里处弥河西岸,"粟山孤耸落平川",乃临朐古八景之一。

“老龙湾”,山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区。位于世界风筝都--潍坊市西南60公里处的临朐县,交被誉为"北国江南,鲁中桃源"。老龙湾古称"薰冶湖",是由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江流而成,因传说湾内有泉眼直通东海并有神龙潜居其中而得名,其有三大特点:"泉多、水清、四季恒温",有优美的环境和古老的传说。

百丈崖瀑布”,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沂山风景名胜区内。由东镇庙西行,过汶河,沿盘山道逶迤而上1公里许,有巨壑,名"瀑布谷",又称"银河沟。"

“弥河”,位于山东潍坊境内的一条河流。共由150余条大小河流组成,县境内流域面积1473平方公里。其主流发源于沂山天齐湾,自南向北贯穿青州县境,河道蜿蜒曲折,先流向西,折而北,又转东北向,多处曲折。民间传说"弥河九曲十八弯",又谓"临朐至九山,弥河过九遍"。

“沂山风景区”,又名沂山,古称海岱、海岳,为中国东海向内陆的第一座高山,有"大海东来第一山"之说,素享"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古代十朝16位皇帝登封于此,从而留下名垂青史的"东镇碑林",其留存的御碑数量为世界之最。

“白芽寺”位于临朐县五井镇西20里左右有,位于今临朐县五井镇常家溜村内,仍有部分古寺文物遗存又名灵峰寺,始建于隋唐。当时寺庙古穆、松荫遮日、香客自远方磨肩擦踵而来顶礼膜拜,盛况空前。后因故于清朝万历二十四年五月二十日拆迁于山腰,远址无存,古树尽毁。

“仰天山”,位于青州城西南46公里处,主峰海拔834米,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山东省十佳森林公园,山东省十大优秀新景点,山东省十佳山岳型景区。这里林海茫茫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环境幽美。峰峦峭壁,隐现于苍松翠柏之中。森林覆盖较高,大部分区域为天然次生林,其自然环境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被誉为"天然森林公园"。山上主要景点有:摩云崮、佛光崖、望月亭、文昌阁和幽遂的洞窟多处。

九山镇的简介

九山镇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位于临朐县南部,潍坊市最西南部山区,地处潍坊、淄博临沂三市交界。九山镇交通便利,泰薛公路、大沂公路、临九公路在此交汇,南与博(山)沂(水)公里相连,东距青岛200公里,西距济南240公里。通讯设施先进,移动、联通等通讯公司均在九山设立营业厅,并在境内建起了15处无线通讯基站,实现了无线通讯信号无缝隙覆盖。

临朐县政府网站显示 ,该镇共有64个行政村,5.17万口人,该镇面积254平方公里,总面积2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435亩。

该镇被省政府授予“镇村建设新型乡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村工作模范乡镇”、“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

邹城上九山古村旅游景点

热门景区榜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No.1 峄山风景名胜区

景点好,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美景

公交: 可以坐公交邹城2路等线路到附近

门票政策: 儿童:身高1.4米(不含)以下【免费】

老人:70周岁(含)及以上的老人凭老年证【免费】

老人:60周岁(含)-69周岁(含)之间的老人凭老年证【优惠票】

学生:身高1.4米(含)以上的学生凭学生证【优惠票】

军人:现役军人凭军官证【免费】

邹城市民:邹城市民凭身份证免费入园

【免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峄山风景区当天披露为准。

热度: 8.5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2 上九古村

大体上还可以,古村历史悠久,值得前来观赏一下

公交: 可以坐公交邹城223路,滕州K216路等线路到附近

门票政策: 儿童:1.2米(含)以下【免费】

老人:70岁(不含)以上凭有效身份证【免费】

儿童:1.2米-1.5米(不含)【半价】

老人:60(含)-70(含)岁凭有效身份证【半价】

当地市民的优惠票,请凭身份证前往景区现场购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景区当天披露为准。

热度: 4.3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3 孟庙孟府

非常好,环境优雅,游客也不多

公交: 可以坐公交L1路,邹城17路外环,邹城17路西线等线路到附近

门票政策: 学生:全国本科及以下学生持学生证【免费】

教师:全国教师凭身份证和教师资格证【免费】

全国孟氏后裔:持身份证【免费】

济宁市民:持身份证(每年限参观6次,超出6次需正常购票)【免费】

老人:70周岁(含)以上凭有效证件【免费】

老人:60岁(含)-70岁(不含)之间持有效证件【半价】

军人:现役军人、残疾军人持有效证件【免费】

残疾人:持有效证件(盲人、双下肢残疾人允许1名陪护人员免费进入景区)【免费】

记者: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证件【免费】

济宁市民,全国教师,全国学生,孟氏后裔的免费政策在“五一”、“十一”、“春节”假期期间不执行

热度: 2.5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4 铁山公园

山上有一些游乐设施,还有动物园山后有个湖

公交: 可以坐公交邹城10路,邹城19路,邹城9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1.6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5 邹城五宝庵山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人,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热度: 1.4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Hash:d088762f9348a95c9af4883c57bcbe81c78be5f4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