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坑土楼群(民俗文化村)

洪坑土楼群(民俗文化村)

洪坑土楼群位于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距县城45公里。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洪坑土楼群(民俗文化村),洪坑土楼群(民俗文化村)简介,洪坑土楼群(民俗文化村)-龙岩市永定区洪坑土楼群(民俗文化村)旅游指南[组图]

章继刚:乡村旅游,让四川农民富起来

章继刚:乡村旅游,让四川农民富起来

四川创意农业旅游快速发展时代来临。

4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居全国前列,形成以乡村旅游合作社经济形态为鲜明特征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合作社加快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建立并拓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以利益共享为纽带,紧紧依托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培育发展合作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通过市场引导提高乡村旅游经营水平,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努力实现农旅结合、文旅互动、兴旅富民精准扶贫,为发展现代乡村旅游、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四川省是中国农家乐和创意农业发源地。四川近年来围绕优化布局,在丰富类型和融合集聚上实现提升;围绕丰富内涵,在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上实现提升;围绕增收脱贫,着力在产业融合和利益共享上实现提升;围绕提档升级,在人员素质和设施改善上实现提升;围绕有序发展,在规范管理和生态保护上实现提升,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单位达3.1万家、休闲农庄1987个、景区景点4531个,综合经营性收入1008亿元,带动1034万农民就业,为全省农民人均增收贡献2.1元。

成都都江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传承基地、四川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盆景艺术之乡、四川最大面积的海棠种植基地安龙镇,花木、盆景2万亩,川派盆景3500余亩,打造“中国川派盆景艺术小镇”、“中国海棠艺术第一村”,安龙镇坚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弘扬中国川派盆景文化艺术精粹,成为中国创意农业旅游名镇,“产、旅、居”为一体的赏花基地,四川乡村旅游知名名片

大英县蓬莱镇,四川省“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七桥村,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观光、餐饮住宿、农业科技示范、种养殖为一体的七巧创意农业科技示范庄园和欣兴旅游农业科技示范庄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东方生态博览园和四星级酒店东方国际酒店,栽植有各类林木,拥有7个环湖观光岛,形成了以生态观光园、农家乐、乡村酒店、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主体的“小桥、流水、人家”乡村旅游格局。

“熊猫家源·世界茶源”雅安市着力构建“一县一园区、一园一主业”的农业园区新格局,推进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扩园强区,提升建设芦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天全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汉源锦绣田园,加快建设雨城沿周公河冷水鱼产业园区、名山国家茶叶公园石棉黄果柑产业园区、宝兴现代中药材产业园区、荥经天麻产业园区。全面提升三条百公里百万亩特色产业走廊建设水平,重点培育壮大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五雅”特色优势产业,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渝城市群2.5天休闲度假目的地、自驾车旅游大本营建设如火如荼,4A级旅游景区从震前的3家已快速增长到14家。火炬村、河心村、白伙村、余家村、中里新村、红草村、雪山村等一批幸福美丽新村将地方文化融入到公共设施、乡土景观风貌等建设中去,通过开展露营、徒步、观光、文化体验、有氧运动等低碳生态型游憩活动,将乡村空间和民居院落转变为游客度假的主要活动空间,营造出乡村风情浓郁的自然村落特色形象,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文化、乡村情趣的新型农村社区脱颖而出。5月6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在雅安召开,对雅安以农业为基础,旅游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特别是在乡村旅游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积极发挥政府和居民的作用,提高乡村旅游的整体品质,给予高度评价。

富顺县,5月启动“美丽富顺——寻找醉美乡村”创意农业旅游活动,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分别在李桥镇、宝庆乡、琵琶镇金竹村、兜山镇、赵化镇等8个乡镇,5月“走进川南的香格里拉酒店”、6月“青山岭·天池湖 尽在湖光山色”、7月“听琵琶一曲 赏荷塘月色”、8月“探秘仙女古溶洞 凳高云峰观九龙”、9月“光第故里行 访问一座千年古镇的气质与才华”、10月“游古镇品美酒 倾听万亩蔬菜生长的声音”、11月“寻找亿万年前的恐龙足迹”、12月“秀美苗仙湖 写意狮子滩”。

“四川省十大最佳赏花目的地”仁寿县曹家镇,总人口25541人是仁寿“南梨”的中心,是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仁寿县梨协会优质无公害梨生产基地,全镇梨树面积达2.2万亩,有早、中、晚熟品种30多个,年产量达8000万公斤,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被誉为“优质果品之乡”,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梨花节”、十届“梨采摘节”,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赏梨园风光、品农家风味、看民间歌舞,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通过梨花节的打造,做强梨产业,做活旅游业,做深梨文化,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将曹家打造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作者系中国创意农业理论创始人)

(创意农业网,微信公众号zgcyny,微信号zjgzgcyny)

作者申明:没有得到作者授权,不得擅自以任何文字或图片的形式作全部或局部复制、使用或转载。著作权属作者所有,保留所有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MAD发布珠海银坑艺术中心方案“穹顶下的村庄”​

过去的30年,中国城市飞速发展,新城、新区、新建公共建筑,都趋于同质化,一味追求大和新,空洞且缺乏人情味。近年,各地的老城和村庄被拆除盖新又不免重蹈覆辙。城市更新工作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参与了珠海文化艺术中心的国际设计竞赛,并提出方案“穹顶下的村庄”。

银坑村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是一座靠海自然形成的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村落。2018年,珠海市政府开启了银坑村的拆迁工作,计划在此打造市级文化艺术中心。

△ 银坑村原貌

△ 原有的建筑风格构成

△ 村子中的大树往往是最自然的公共空间

△ 搭台唱戏,最简陋的“露天剧场”也能吸引大量的村民观看

MAD对当地进行了历史调研和实地采风。在狭长的巷道里,仍然可见废墟中的点滴历史痕迹,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门匾、家门口的盆栽,村子尽头一棵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榕树,树下供奉着土地神…… 一切细节凝固了直至村子被拆的前一刻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印记,承载的浓厚情感和回忆可见一斑。

还有一些人家一直未搬走。一位老伯称自己家族世代都生活在这里,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

△ 村子中有棵500年的古榕树

△ 拆除中的村子

△ MAD现场调研采风

于是,MAD选择采用保护和更新的手法对新的文化艺术中心进行设计,尊重村落的历史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情感诉求。与其在废墟上设计庞大崭新的建筑,不如贴合银坑村原有的布局,谨慎调研,大胆想象,精准更新,复原几百年来村民在这里聚集的公共生活场景,并用巨大的穹顶“保护”起来。

MAD的设计赞美和放大了老村庄的社区性和日常生活,力求体现的是随着历史发展天然形成的真实市民性和人文情怀,而非一味地展示城市经济发展的所谓“肌肉”和“力量”。希望这样的市民中心能真正以人为本,虽然形象上低矮,但精神上更加具有标志性,时代性和先锋性。

△ 模型照片

马岩松认为,“中国的城市更新,尤其是历史街区,应该是保护、复兴,再创造;而不是完全抹去重来”。

MAD设想了一个浮空的穹顶,聚拢有堆叠感和小尺度的空间。文化艺术中心多种大体量复杂功能需求被重新梳理,贴合原先村落的街道、地形和肌理进行布置,以分散的小尺度建筑、街区式的形式重现。在现有保护性拆除的基础上,营造社区感。

△ 穹顶下是以人为尺度的街道和建筑群,重现原村庄的肌理

△ 大单体被拆成尺度亲和的空间,层叠散落在原貌街区上

观众可以沿着银坑村原先的路网街巷进入不同功能的区域,植入精心设计的景观让街道本身也有新的参观体验。整体规划和设计也是新旧结合:村子原有的广场、绿地池塘,以及标志性的古榕树都能得以保留,并且在树下重新设计了户外广场,以呼应南粤地区一直以来对自然的敬仰。

△ 500年历史的古榕树在方案中得以保留

△ 街道,景观,建筑,穹顶构成文化中心设计的整体

与小尺度街道布局对应的是“漂浮”在空中的穹顶,它将整个文化中心聚合在一起,象征着保护和新生。穹顶是对过去的封存,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想象,穹顶最高点45米,采用了主拱和索膜结构,以确保其稳定性。

穹顶由半透明的膜材料组成,仿佛一层薄雾般的穹顶漂浮于村落之上,与天色相融,虚实相间。

△ 夜晚穹顶下的村庄

△ 结构体系说明:屋盖结构振型

△ 结构体系说明:屋盖结构振型

同时,穹顶也具有可持续发展设计意图,以及节能的功能。项目整体结合珠海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遵循“开源节流”的原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采用高效的系统和设备的市政基础设施的比例达到80%。

△ 穹顶设计可遮挡强烈的日光和暴雨,并保持通风

建筑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并承载着情感和回忆。没有了“人”,文化和文明的延续都无足谈起。缺乏人情味和对历史的尊重,一味大拆大建并不是建筑应该传递的文化价值。历史中几百年自然形成的真实痕迹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大广场、大建筑,没有根源和灵魂。我们应该把目光的焦点放回到历史和已有文化的延展,避免人为的“断层”,让人、自然以及历史和未来并存于一个和谐的世界里。

穹顶下的村庄:珠海文化艺术中心竞赛方案

中国珠海

2021

类型:公共建筑

规划总占地面积:296,2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79,030平方米

主持合伙人: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

设计团队:肖莹、Dayie Wu、Punnin Sukkasem、罗曼、郭璇

业主: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甲级设计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传统村落游 | 淳朴秀丽不输萝卜寨!隐居河谷,蟹螺堡子展大美尔苏风情

开栏的话

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自2012年开始中国传统村落的认定和保护以来,四川迄今已有84个村落入选。

5年过去,这些村落是在时代的裹胁中特色渐失?还是不可避免限入农村空心化?川报观察推出特别策划 “留住乡愁:传统村落你还好吗?”,去四川5处中国传统村落实地,探访剖析村落生态。

村落名片

蟹螺堡子,位于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是清代松林地土司所辖的“48堡”之一。

作为尔苏藏族的聚居地,这里依山而建的石头房子和语言风俗都保留着独特的原生态藏文化风貌,2012年成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远在石棉县松林河谷的蟹螺堡子,因为交通的不便,得以保存了完整的尔苏藏族文化基因。然而村子要保护,村民也要生活。当地相关部门提出了把老寨子建成生态博物馆的科学发展思路。

堡子里的村民能够顺利地靠山吃山吗?

老堡子纯朴依旧

7月6日,刚刚调离蟹螺乡的原副乡长山丹梅给川报观察打来电话,“我们蟹螺这两年变化太大了,你一定要来感受一下!”走进蟹螺,才发现老堡子其实纯朴依旧。

山丹梅介绍,蟹螺堡子能够评为传统村落,皆因传统民居和村落里的民俗文化保存较好。为了保护好老堡子,相关部门明确提出房屋破损,只能修缮。但是老百姓谁不愿意住好房子呢?

· 蟹螺堡子全景

在距离老堡子一公里远处,当地政府为有改善居所需求的村民规划了新堡子的修建区域。

72岁的王志全大爷几年前搬离所在的古碉,另花五六万元在新堡子修了一栋栋3层楼的新家。当时还不情愿搬走的老人如今非常高兴,“新房子比老房子更敞亮,比以前方便多了。”

· 古碉楼

妥善处理了村民拆建冲动,蟹螺老堡子得以保存了以前的风貌。惟一明显的变化,是几年前因地震坍塌的古碉楼,又完全以旧石、旧工艺重新矗立在村子中央

为了保护蟹螺堡子,最近几年在中央财政保护资金的支持下,村里的土路和连户路变成了就地取材的石板路,村民的院坝也铺成了古朴的石头,还修筑了防洪堤。

乡村旅游开始“筑巢”

如何让村民从传统村落保护中受益?当地邀请策划了严谨的方案。为了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老堡子进行了统一的修旧如旧和外观改造;新堡子新修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避难广场、观光道、星级厕所等一应俱全。

与此同时,蟹螺堡子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正在加强。每年农历8月举行的环山鸡节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这个中国罕见的在秋天过年的节日,已经渐被外界知晓。

· 环山鸡节

为了保护尔苏藏族的传统习俗和民间音乐,当地编排了原生态歌舞到省市展示。山丹梅说,以前很多尔苏藏族的民歌她都不会唱,现在主动学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尔苏藏族没有文字,我们都希望能传承更多的民族文化。”

传统村落惠及村民还需更多智囊

蟹螺堡子成功避免了传统村落的消亡,村民也期待能从乡村旅游中获得实惠。然而从目前来看,效果尚不明显。

蟹螺堡子有三处民俗接待点。村民唐全美的堡子客栈2013年开业,一年纯利润只有一万多元。蟹螺堡子有78户、254人,如今旅游基础尚不成熟,再加上人均只有几分土地,所以七八十位村民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

山青水秀、民风纯朴的蟹螺堡子怎样惠及原住民?

在蟹螺堡子的乡村旅游形象提升方案上,专家设计了营地休闲度假区和新堡子休闲度假区等区域,但目前尚未开始实施。怎样才能盘活旅游文化资源,让村落在发展中得到保护,还需更多智囊。

实用信息

· 怎么去?

从成雅高速石棉县城365公里,约4小时车程,从石棉出口下高速后,乡道行驶约30分钟,全程水泥路。

· 食宿

寨子里已有专门提供给游客餐饮和住宿的农家乐,淡季标间不足100元一间,餐饮可享受到酥油茶等藏家美食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吴晓铃

编辑 唐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