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新建一座湖,生态文明新地标!朋友圈说它美爆了!(附短视频)

阜城公园

千顷洼里的生态传奇

点击欣赏阜城湖公园美景

这里曾是千顷洼地,历史上古黄河泛滥决口冲刷而致,百姓几经流离失所,生活备受熬煎;

这里曾是杀敌战场,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英勇抗击日寇,以少胜多绝地突围,大地热血尽染;

这里曾是荒沙大洼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土壤沙化严重,漫漫黄沙常年肆虐,土壤贫瘠低产;

多少载沧海桑田,几代人接续奋战,昔日“荒沙大洼”,变成“绿水青山”。万亩林海之间,层林叠翠,鸟语花香。新建成的阜城湖公园恰如镶嵌在阜城大地的一双“生态之眼”,点亮了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凝视并记录着这里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书写了一部生态回归的绿色传奇、映照民心的壮丽诗篇!

生态之园:一个千年古洼的美丽蝶变

位于阜城县城东南5公里的千顷洼由古黄河、古漳河改道冲积而成,因地势低洼、蓄洪能力大而得名。阜城民间曾流传着一句民谣:“淹了景州塔,淹不了阜城洼。”阜城洼指的就是千顷洼。

阜城的老人们都知道,当年的千顷洼,曾是一个“人行寻路苦,鸟宿找窝难”的“鬼”地方。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土壤沙化加剧、漏水漏肥、瘠薄不堪,遇风扬尘四起,小麦、玉米亩产仅有一二百斤。

为了改造这片沙荒地,一代接一代人在这里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拉开了一场生态治理的历史帷幕!经过多年的奋战,尘土飞扬、黄沙蔽日的千顷洼里渐渐播下了一片片绿色,大荒洼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怎样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生态发展的新优势,仍是一张待解的问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新高度。“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成为全社会共识。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被阜城县委、县政府作为关乎长远发展的时代命题,列为战略之举,摆上重要日程。

思路既定,破题在即。县委、县政府认为,利用千顷洼建设生态公园,既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可以“变废为宝”为城市建设打造亮点,作出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模式的阜城探索,又顺应民心民意,能够满足广大群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可谓一举多得。经过多次调研考证、多方规划论证,确定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生态振兴、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于2017年10月底正式启动了阜城湖公园这一重大建设项目。全力做好“增绿、引水”两篇大文章。

绿色是生态底色,“增绿”是阜城湖公园的基础性工程。阜城县按照“兴林富民,绿美结合”的思路,对城区周边的原始自然林带进行整合,在千顷洼内开展大规模造林工程,累计植树35万余株,终于把这个昔日风沙漫卷的“大荒洼”变成了树木参天的“新绿洲”,全县森林覆盖率一举达到38%。在阜城湖公园的绿化上,根据县域气候特点,选取了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百余种,加之色带、草皮地被、花田和水生植物近50种,树木与花草的栽培搭配合理,花与树相间,错落有致,地被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城因水而兴、因水而秀。巧妙引水是阜城湖公园建设的点睛之笔。阜城县是典型的地下漏斗区,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城市建设的瓶颈。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阜城被列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区的契机,巧借资源、用足政策,利用邯黄铁路建设期间在千顷洼南部取土方后遗留的一方深坑,借力节水压采项目,将政策之力与资源优势集聚整合,实施引黄入冀工程,规划建设了阜城湖,为县城引来黄河水。千亩碧波自此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城哪得美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调蓄水源、灌溉农田、调节局地气候、补给地下水、防洪排沥、维护生态平衡……阜城湖在生态、水利功能上给全县百姓带来更多福祉的同时,也有效拉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大大提升了城市颜值与品位。”阜城县水利局局长王焕新介绍说。

有研究证明,一个城市的兴衰周期,受产业科技变革的影响,可能是30年、50年;受文化的影响,可能是50年、100年;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更为长远、更为致命,一旦因之衰败,几乎不可逆转。楼兰古城曾是水草茂盛的地方,由于人类的过度索取,耗尽了繁华,如今已是荒漠一片。一个城市如果不能把生态保护好,就没有未来,没有希望,而且不可逆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阜城湖公园的建设体现的是对生态发展理念的准确把握,是对阜城长远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远见卓识。

民心之园:一座城市温度的集中体现

“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大家没事的时候都愿意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现在有了这么好的地方,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住在附近的张大妈,每天清晨都要到阜城湖公园跳一段广场舞、拉一会儿家常。

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让百姓更有幸福感,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努力追求。近年来,阜城县积极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全力打造集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宜居县城,先后规划建设了剪纸博物馆、八景公园、本斋纪念园等,以及规划展览馆、历史博物馆、科技馆和群众艺术中心等“三馆一中心”,在建的全民健身中心等新地标,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并荣获省政府人居环境进步奖,城建工作连续四年跃居全省前30位。

尽管阜城的城市建设、城市形象已初显成效,但县委、县政府也清醒认识到,无论是从迈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来看,还是从广大群众的期待来看,阜城的基础建设与新时代发展要求还不相称,欠账较多,还处在“补课”和“追赶”阶段。如果不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就会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打好后脱贫时代民生建设攻坚战,仍然任重道远。从阜城现有城市建设水平来看,仍然需要依靠阜城湖公园建设来进一步提档升级。《2019年阜城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完成阜城湖公园建设并对外开放列入当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民生连着民心。把民生实事办好,是对县委、县政府为民初心的检验。阜城县牢固树立“乐民、利民、亲民、爱民、为民、惠民”的理念,自公园建设伊始,就始终围绕建成周边县市区最有吸引力的生态公园、最具魅力的观光游园来打造。县里成立了建设专班,多次对方案进行修改,对项目进行调度,实行日汇报、周调度、半月一督查,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经过近两年的紧张施工,阜城湖公园终于在世人面前惊艳亮相。

民声是民心的直接表达。阜城湖公园一经建成,立刻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与赞誉。

“一池清水半湖绿,半城公园半城楼。咱阜城真正成了物阜民丰地、生态宜居城。”到过阜城湖公园的阜城人都充满了这样的自豪。“阜城湖公园是阜城县城市建设的新地标,它让城市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也让城市面貌上了一个新台阶,更让阜城人民群众的生活休闲娱乐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阜城湖公园建设负责人介绍说。

“阜城湖公园太美了,给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地方,这里每天活跃的各种舞蹈队、健身队就有10多支,人们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我们在这里工作也觉得心里特舒坦,特带劲儿!”公园管理处的张经理说。

“早听说老家县城发展变化大,这次回来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变得都不敢认了,阜城湖公园让人感到一种到了江南游园的感觉。”在外地从事彩钢生意的宋建明说。

“阜城湖公园让阜城焕发了新生机!”“阜城湖公园美爆了!不去游览一番是遗憾!”随着阜城湖公园的开放,广大市民纷纷入园观景,拍摄留念,一张张图片、一个个短视频,在网络和朋友圈中广泛传播,留言中好评如潮,吸引了周边县市区的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文化之园:一方地域文脉的延续传承

阜城湖公园美景。

一座没有文化的公园是没有内涵的,也是没有持久魅力和发展活力的。

在阜城湖公园建设中,阜城县委、县政府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地域文化,将绿色生态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在设计上秉承了“山水相依、文景双脉”的理念,在这里,既可以领略园林风景之美,又可感受千年古县的文明精华。禹文化、砚文化、生态旅游文化,成为公园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在阜城大地上也留下了他治水的印迹。《太平寰宇记》记载:“盖节渊内有禹堤,传为大禹所筑,今古迹犹存。”而盖节渊就是秦朝时期对阜城千顷洼的称谓。洼内纪庄村深挖传统文化打造的“十八景”中,“盖节烟雨”即是其一。围绕禹文化的传承弘扬,阜城湖公园在湖南岸建设了一座高达37米的禹王山。它利用湖区建设时的积土顺势规划而成,山顶建有古色古香的禹王亭、山下临水而立的则是高大的禹王塑像

沿禹王山拾级而上,在禹王亭里登高望远,蓝天白云、绿树碧水交相辉映,阡陌田园美丽乡村分外妖娆;与禹王亭遥遥相对的大禹塑像栩栩如生、气宇轩昂,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治水工具,目光镇定地望向远方。

禹王一定不会想到,他眼前的这片湖水,就是他曾经为之奋战的黄河水;他曾经治水的蛮荒之地,如今已变为生态宜居、乐享自然的幸福花园。从远古时代黄河在这片土地泛滥成灾,到几千年后采用先进的水利工程又跨流域调来黄河水;从过去民不聊生,到如今物阜民丰,历史仿佛在这里实现了一个神奇的轮回、一个神奇的飞跃!

如果说禹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那么砚文化则是阜城县以开放包容心态、无中生有精神,加强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阜城湖公园的神来之笔落在龙砚阁。“碧水成渊自有瑞龙钟阜地,平川起阁好藏名砚写兰亭”,一首意蕴深远的楹联是对她最好的诠释。这是一座高达36.99米的仿唐代古建筑,阁内第一层正中央存放展出的是曾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放异彩的“中华第一龙砚”,龙砚阁因此得名。几年前,阜城县民营企业家许中杰先生花费巨资拍得此砚,并将其无偿捐给家乡。

此砚为北京奥运会献礼之作,它被发现于古易水河上游的终南山半山腰,由40多位雕刻师参与、历时18个月雕刻而成,总重量达66吨,长13.8米,宽3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龙砚。整座龙砚造型奇特、精美绝伦,融合了南北两地的雕刻工艺,采用了阳雕、浮雕、平雕、透雕和立雕等多种手法,砚上雕刻着56条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长龙,砚池中心刻有中国版图,左右分别刻有日月相围绕,寓意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欣欣向荣、国泰民安与日月同辉的美好愿景,被专家誉为“代表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砚文化,龙砚阁第二层展示了民间流传的龙砚故事、名人传说,其中之一讲述的是清朝大才子纪晓岚的岳父、阜城人马永图和砚台的故事;第三层为从全国各地搜集而来的378方砚台,成为国内首家将“中华四大名砚”集中在一起的大规模展览;第四层为“物阜民丰 福美阜城”展览;第五层则为文人墨客登高望远、吟诗作画之地。

文化的交汇,带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契机,文旅融合让生态旅游文化应运而生。“阜城湖公园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聚集地,我们将以承办市旅发大会为契机,有效地推动文旅有机融合。”阜城县文广旅局局长蒋俊浩说。

阜城文化资源丰富。随着阜城湖公园的落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剪纸文化、名人文化、非遗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都将在此落地,进一步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增加文化魅力。公园还将周密衔接周边的本斋纪念园、纪庄红色文化小镇、冯塔头山水田园小镇等,以点带面、连点成线,打造精品线路,推出旅游品牌,借助文化优势、生态优势,形成阜城文旅农融合新格局。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阳光照耀时,禹王山与龙砚阁在湖的南北两岸遥遥相对,光彩熠熠;夏日小雨后,两座建筑笼罩在烟雨里、融合在意境中!这里有精美的园林、古老的故事、独特的文化、丰韵的农业……这里就是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艺术之园:一处北方园林的匠心典范

阜城湖公园美景。

从空中俯瞰阜城湖,宛如镶嵌在绿色丝绸上的一块璀璨宝石,东西两湖的分区设计,又让她宛如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广袤的森林里闪烁着灵动之光。有人把它精妙地比喻为千顷洼的“生态之眼”,因为她不仅见证了这里的生态变迁,更见证了一座充满匠心的艺术园林的神奇崛起!

阜园之美,美在大气。

公园以“森林水岸、生态阜城”为主题,公园景观设置充分借鉴了苏州园林的风格,又不失地方特色,通过对山、石、水、木等要素的完美运用,力求达到超越自然的山水人文之美,给人以磅礴大气、气势恢宏之感。

公园通过“一环、两湖、三十六景”的环水系设计,并设置环湖生态廊道区、西湖滨水体验区、东湖生态涵养区和传统文化展示区共四个景观分区,旨在构筑山水相依、文景双脉的园林典范。围绕阜城湖这一景观核心,周边采用微地型设计,沿湖栽种了百余种花草树木、3万余株乔灌木,其中最高树龄达500余年。

阜园之美,美在自然。

环湖漫步园内,大禹雕像、柳堤春晓、诗意菊海、荷花园、牡丹园、竹园、古桑园、百枣园等景观小品、亭台楼阁星罗棋布;禹王山、龙砚阁、七星岛、龙头岛、滨湖喷泉广场、儿童乐园、长堤卧波等特色景点掩映其间,为游客提供了多处或自然惬意、或意境深邃的游憩空间。

从西入口步入阜城湖公园,穿过游客服务中心,位于阜城湖最西端的即是滨湖喷泉广场。在这里,可近赏翩翩起舞的喷泉,可远眺波光粼粼的悠悠湖水,荷花摇曳生姿,两岸绿荫如盖,禹王山、龙砚阁等主体建筑尽收眼底,满园风景美不胜收!

从喷泉广场继续向东,路过高大的禹王塑像,就到了湖区的另一个景点——长堤卧波。它以杭州西湖苏堤为原型,巧借东西两湖千米水岸,构建了一段曲径通幽的红色回廊。长堤路转,水流潺潺,漫步流连中,“一湖蒹葭一湖花,一湖碧波一湖霞”的诗意景致宛若画中来。

穿过长堤卧波长廊,踏上同心桥,龙头岛便映入眼帘。因阜城湖水岸绵延,环湖路径穿林绕水,犹如游龙环绕,东西两湖夹角形成了一个半岛,状如龙头,又与龙砚阁临近,故取名龙头岛。风光秀丽的龙头岛既是东西两湖的天然分割线,又是区分湖区功能的重要节点。鸟瞰这方小岛,广场似龙面、木栈为龙须、花木如龙鬓、喷泉像龙眼,好一个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阜园之美,美在匠心。

“我最喜欢这里的荷花池,在湖水、荷花之间畅游,十分舒服”“我感觉长廊有亮点,既能让人休息乘凉,又在游玩中感受文化的气息”“阜城湖的景点都浑然一体,一看就下了功夫,走了心,为咱阜城湖点赞!”……群众盛赞的声音不绝于耳。

艺术赋予阜城湖,阜城湖成就美的艺术。湖中利用自然地貌规划设计了七个美丽小岛——天寿、天阳、天荣、天昌、天显、天庆、天羽。“人间美景赛天庭,七女思凡趁东风;金钟玉鼓摧朝拜,惊弃宫灯化七星”,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最终幻化为散落湖中的“七星岛”。它们形态各异、景致盎然,或绿意盈盈,或水鸟鸣啼,或风车旋转,或花开缤纷……处处体现着阜城的灵秀之气、生态之美。

阜城湖公园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因地制宜、别出心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堆山理水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无论走在哪一处、哪一个角度,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点亮千年古县,描绘时代新篇!这座生态之园、民心之园、文化之园、艺术之园,这个在千顷洼里诞生的生态传奇,寄托着35万阜城人民的美好期待,惊艳了一个城市的时光,更预示着这座小城更加幸福多彩的未来!

8月7日《衡水日报》A3版报道

来源:衡水日报社

记者:薛倩 通讯员:郝红军、苗凤强

摄影:陈康 陈月振 短视频制作:李玲

编辑:贾扬阳

校对:李子

高原“明星村” 塞上“好江南”米脂县高西沟村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生态文明

6月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被火辣辣的阳光照射着。在榆林米脂县县城以北20多公里的地方,一条蜿蜒曲折的通村公路穿过一道道沟梁。行进在山路间,人们可以感受到一丝丝清凉。四下望去,只见道路两旁草木葱葱,山间碧水滢滢,山坡上梯田环绕。在公路的尽头,一座美丽的小山村映入眼帘,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银州街道高西沟村。

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先行者,从1959年起,高西沟村村民通过锲而不舍的奋斗,将一个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困山村,变成了今日“高山松柏连成片,陡坡牧草绿油油,水库清澈映青山,平展坝地喜丰收”的“塞上江南”,使该村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

“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6月11日,在高西沟村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展览馆中,一张照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照片上有一双粗糙的手,一双所有人看后都会为之动容的手。这是高西沟村原妇女主任、两次“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常秀英的手。

作家冷梦见了常秀英的手后曾说,那双手不只是长满老茧,更像老榆树疙瘩,手指的骨关节特别粗大,像树瘤一样突出着,粗糙、黝黑,手掌像淬过火的铁一样坚硬。

记者在村里见到已经78岁的常秀英老人时,她的身躯佝偻消瘦,双腿因为严重的关节炎,形成了明显的“O”形,双手和膝盖的骨关节明显突出。

“当年的日子可苦了!我还记得我第一天结婚,第二天回娘家,第三天就上山干活了。那时候大家都一样,修梯田、打淤地坝,全村人奋战十天十夜,硬是把一座山头变成了小平原。”常秀英回忆说,“那时候的高西沟村太穷了,我平常只能吃到洋芋叶子,手脚天天泡在冷水里干活,早早就得了关节炎。可如果当初我们不努力,就无法改变高西沟村穷困落后的面貌。”

正是一代代像常秀英一样的高西沟人的不懈奋斗,为高西沟村今天的绿色生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的高西沟村,40座山、21条沟、126个堤坝,无一不布满绿色。

据统计,从开始治理至今,高西沟村已累计拦截泥沙200多万吨。“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滚滚黄河里没有高西沟的泥。”这首陕北民歌形象地描述了高西沟人近60年来创下的“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奇迹。

发展生态经济助村民增收

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荒,十年九歉收。”一首民谣唱出了当年高西沟村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为改变这一困境,从1959年到1979年,在20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中,高西沟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尊重自然规律,坚持山、水、田、林、路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使林、田、牧(草地)占全村土地的比例达到1∶1∶1。

“1958年高西沟村村民在老支书高祖玉的带领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用地、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形成了全面规划、集中治理、沟坡兼治、林草齐上、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制订了‘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淤地打坝堰、近村阳坡建果园、弃耕坡地种牧草’的规划。”高西沟村大学生村官常静动情地说,“正是因为几代高西沟人的坚持,每年有计划地一手抓平地改土,一手抓造林种草,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才使高西沟村走出了广种薄收的恶性循环,闯出了一条农林牧全面发展的路子。”

高西沟村水土流失治理实现了质的飞跃,开创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的先河。改革开放以后,高西沟村又面临着村民经济收入低的现实。为了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高西沟村创新发展了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型农业、主导经济型牧业、补充自给型农业的林草田种植新模式,将林地、草地、耕地的比例变为3∶2∶1。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高西沟村总结出了“综合治理,保证水土不流失;打坝淤地,保证退耕不反弹;多种经营,保证收入不减少”的宝贵经验。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自豪地说:“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42万元,全村仅剩3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这些年来,高西沟村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多项荣誉。

一道曾经不被治理的沟

鸟瞰整个高西沟村,有一道山沟呈现出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新绿。

“那道沟叫八字沟。之所以呈现新绿,是因为这道沟的草木都是从2015年开始才陆续种上的,以前那里是光秃秃的一片。”姜良彪说,“20世纪60年代,老支书高祖玉力排众议,要求留下一座山头什么也不种,目的是让高西沟村村民不要忘记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高西沟村共有土地约4平方公里,现在共种植生态林1660亩,以油松侧柏杨树等为主;经济林793亩,以山地苹果核桃大扁杏等为主;另外,还有草地1500亩。全村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8%,林草覆盖率达64%。”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姜良彪骄傲地说。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高原的“明星村” 塞上的“好江南” ——米脂县高西沟村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打造国家水利风景区,奏响生态文明新乐章 生态文明

龙门

载了一泓盛夏星梦

晴时,清风吹起

暑气作光影,日月为流彩

雨时,白雨跳珠

山色空濛如画,桥隐清带罗裙

余夏,荡进湖里

7月16日至17日,水利部国际与科技司原巡视员孟志敏带领国家水利风景区专家评审组一行到泉州市龙门滩管理处,就龙门湖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工作进行考察评价。福建省景区办、泉州市水利局、德化县人民政府、德化县水利局、旅游局、龙门滩镇等有关负责人参加考评。

考评组到达首日即仔细查阅了泉州市龙门湖水利风景区的有关申报材料,并深入蝴蝶岛龙门大峡谷、湖心岛等景点景区,对景区的区位条件、风景资源状况、环境保护文化特色、经济社会发展、开发利用和管理机制等情况进行了实地察看。

接下来小编带你们和专家组同步走进龙门湖水利风景区!

领略美丽山水风光

龙门湖水利风景区依托龙门滩水库而建,属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32.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平方公里。以水资源保护为本源,浐溪流域为主线,以山水景观为骨架,以水库、龙门峡谷、村落为重要基点,将其构建成集水利科普展示、水库休闲、水上娱乐、特色乡村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风景区。风景区划分为综合管理服务区、龙门湖观光游赏区、龙门峡谷探险区、村落探幽休闲区、水利科普观光区、生态保护区六大功能区。

龙门滩引水工程以蓄浐溪之水,北水南调,福祉了700万人口的泉州大地,它是一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枢纽工程,是福建省 “七五”“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又是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干部职工和民工冒酷署、战严寒,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浇筑起来的一座水利丰碑。

1

参观龙门滩大坝

大坝的前身,是古老的龙门桥。明朝诗人张士宾曾经赋诗:“龙门万丈比天高,足迹平生未肯遭,石桥捶碎悬崖嘴,奔流声带风雷起”。

1985年12月,全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大坝破土动工,1989年8月下闸蓄水。水库正常蓄水位453.00m,设计洪水位452.00m,拦河坝坝高56米,坝顶高程455m,坝顶长149m。龙门滩引水工程是集调水、发电、灌溉为一体的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引调水工程。

2

参观五角亭

五角亭为迎接国际大坝委员会而建,以圆为基,圆周五五分点,五点连心,五点翘翔,像五对振翼张开的翅膀,远远看去,似碧波之上的五只大鹏,寓意着“面向世界,展翅飞翔”。

3

参观亲水栈道

亲水栈道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建设720米长的亲水木栈道、2个亲水平台,并在亲水栈道两旁种植樱花,在春天樱花盛开之时,整条栈道如同一条粉红的长龙栖息在水库旁。在亲水栈道上布置水文化宣传标识,在游客体验水库景观的同时,了解水生态知识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

参观蝴蝶

蝴蝶岛是龙门湖水利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陆地面积5500平方米,卧于水库东南面,原为天然小山包,坡势平缓,自然延入水面。丰水时宛如一绿蝶翩于碧波;枯水时更如一金翼彩蝶振翅飞舞,是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人水和谐的缩影,受到人民网、水利风景区网站、中新网、新浪、搜狐、腾讯和《台湾导报》等各大媒体报道。

蝴蝶岛是龙门滩水库水位、生态库区巡查的重要观测点,能为进一步发挥水库防汛、调水综合效益提供技术参数支持,是打造集水利、生态、景观、文化、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重要景点。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于2017年1月着手建设长83米、宽2.5米的通往蝴蝶岛的丽岛桥,500米环岛鹅卵石游步道,并种植樱花800多株,以及波斯菊、垂柳、银杏等,使小岛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成为不可多得的生态休闲好去处。

感受悠久陶瓷文化

走进德化陶瓷博物馆

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我国三大古瓷都,是民窑的典型代表。德化陶瓷以“白”见长,瓷雕技艺享誉天下,早在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被誉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入选厦门金砖会晤 国宴瓷和国礼瓷,被国家博物馆等40多家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收藏。现有陶瓷企业26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2017年产值227.4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

考察评价工作座谈会

考评组召开了现场考察评价工作座谈会,通过交流探讨,进一步了解了景区有关情况,并对景区定位、发展、目标、规划编制、规范管理等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

孟志敏

专家组组长

水利部国际与科技司原巡视员

关业祥

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原副局长

潘云生

水利部农水司原处长

姚月伟

浙江省防汛办原副主任

谭徐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所院副总工

王礼圣

黄山石门景区管理处主任

张蕾

水利部景区办经济师

考评组根据现场考察和听取汇报,对龙门湖水利风景区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龙门湖景区依托大型引调水工程,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基本成熟、规划标准高、水环境保护力度大、工程管理到位,突出了龙门湖自然景观特色和浓郁的人文风情,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同时,还针对当前景区建设与管理运营,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福建省景区办主任陈郁敏汇报景区申报材料省级初审情况

德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苏锡培致欢迎辞

管理处主任苏荣薰汇报景区创建情况

市水利局副局长谢招南表示,将以此次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深入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一流水利风景区,服务民生,服务社会。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保护好水资源,维护好水生态,继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景区信息化,加大弘扬科普文化和景区水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准确定位景区综合利用功能,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要立足长远,做细规划,突出特色亮点,做好水文章,讲好水故事;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相关申报材料,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评审要求,把景区规划做实做细,进一步指导景区的开发建设。

管理处苏荣薰主任作了表态发言,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格按照考评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狠抓问题整改,紧扣创建标准和评定细则,统筹做好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水域环境治理等工作,在整改中见提升、在落实中见成效,确保创建上水平,将龙门湖打造成高品位智能化的精品水利风景区,并实现北水南调和生态文明双丰收。

上下滑动,送你“醉美”龙门湖

来源:泉州市龙门滩引水工程管理处

生态文明自由行旅游攻略

  • 阜城新建一座湖,生态文明新地标!朋友圈说它美爆了!(附短视频)

    阜城湖公园:千顷洼里的生态传奇点击欣赏阜城湖公园美景。这里曾是千顷洼地,历史上古黄河泛滥决口冲刷而致,百姓几经流离失所,生活备受熬煎;这里曾是杀敌战场,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英勇抗击日寇,以少胜多绝地突围,大地热血尽染;这里曾是荒沙大洼,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土壤沙化严重,漫漫黄沙常年肆虐,土壤贫瘠低产;多少载沧海桑田,几代人接续奋战,昔日“荒沙大洼”,变成“绿水青山”。万亩林


    2022-04-19
    504 13
  • 高原“明星村” 塞上“好江南”米脂县高西沟村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6月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被火辣辣的阳光照射着。在榆林市米脂县县城以北20多公里的地方,一条蜿蜒曲折的通村公路穿过一道道沟梁。行进在山路间,人们可以感受到一丝丝清凉。四下望去,只见道路两旁草木葱葱,山间碧水滢滢,山坡上梯田环绕。在公路的尽头,一座美丽的小山村映入眼帘,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银州街道高西沟村。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先行者,从1959年起,高西沟村村民通过锲而不舍的奋斗,将一个生态环境


    2022-03-27
    231 41
  • 打造国家水利风景区,奏响生态文明新乐章

    龙门湖载了一泓盛夏星梦晴时,清风吹起暑气作光影,日月为流彩雨时,白雨跳珠山色空濛如画,桥隐清带罗裙余夏,荡进湖里7月16日至17日,水利部国际与科技司原巡视员孟志敏带领国家水利风景区专家评审组一行到泉州市龙门滩管理处,就龙门湖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工作进行考察评价。福建省景区办、泉州市水利局、德化县人民政府、德化县水利局、旅游局、龙门滩镇等有关负责人参加考评。


    2022-03-14
    1149 45
  • 水美赣鄱的“科技密码”——江西省水科院科技助力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模型试验走在前面;河长制河湖巡查,用智能系统来帮忙;水土流失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攻坚克难……科技赋能,让治水之道更加科学、智慧,作为江西水利科研的主力军,江西省水利科学院矢志不移地与水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同频率、共奋进,立足科研创新、发展研究、科技支撑和人才引领,为助推江西水利现代化、永葆鄱阳湖一湖清水提供坚实的科技力量支撑。科技亮剑激活“智慧水”根植使命沃土,受命时代

    2022-03-14
    149 89
  • 福建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倡导生态文明观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赖珊盛摄影)(赖珊盛江宗辉/报道)“网络扶贫公益行暨脱贫振兴看闽西”活动由福建省委网信办指导,龙岩市委网信办主办,福建新浪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闽西新闻网、龙岩市新媒体协会承办。2020年11月5日上午,采访团来到了福建省长汀县采访,首站是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据了解,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地处河田镇露湖村,始建于2000年4月,主要展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生态

    2022-03-13
    696 27
  • (三)探索美丽香山寺,守护生态文明。

    1河南省平顶山市香山寺今天的定位!美丽香山寺前方大批图片你,准备好了吗!平顶山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约百公里,位于宝丰县闹店镇南,平顶山市新城区北3公里,伏牛山余脉,大香山峰顶,全称香山普门禅寺。是现在已知的中国早期佛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和观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宗教根文化特征非常突出。古香古色的香山寺南门香山寺北门与香山寺蜿

    2022-03-10
    710 19
  • 绘就美丽龙江生态画卷——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五年来亮点纷呈

    “以前冬天有雾霾家里不敢开窗户,出门戴口罩还是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很少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与往年供暖季雾霾天不同,市民王洁发现了新变化。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十三五”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相

    2022-03-07
    1306 26
  •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羌塘成为动物“天堂”——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创新管理取成效

    新华社拉萨10月23日电题:生态羌塘成为动物“天堂”——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创新管理取成效新华社记者刘洪明、田金文10月的雪域高原,一望无际的草原开始由绿变黄,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迎来全年中膘肥体壮的季节。记者日前驱车穿越藏北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常见到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悠然徘徊。那曲市拥有西藏最大的草原区,天然草场超过6亿亩,被国家和自治区列为重点保护的一、二


    2022-03-06
    1316 37
  • 中国民间河长第一人走进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邢台

    中国联合商报韩杨3月19日,在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到来前夕,中国民间河长第一人、电影《河长》总制片人、纪录片《中国河长》总编导邓星光先生来到首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邢台,考察了解当地“河长制”的实施情况,并就筹备“中国企业河长联盟”与共同发起人、邢台源贵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贵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据悉,2013年8月,邢台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45个

    2022-03-04
    1930 92
  • 水润香城 大美咸宁!咸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初获成效

    9月12日至13日,水利部技术评估专家组对咸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进行技术评估验收。经现场评议打分咸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综合得分86.4分!符合开展行政验收条件,专家组建议启动行政验收工作。咸宁获批成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城市2013年7月,咸宁市获批成为全国第一批45个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河湖水质得到根本性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

    2022-02-22
    98 0
  • 这座满布石屋的古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金岙村孙新尖|摄近日,温州市环保局公布了“2018年温州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名单,我区东屏街道金岙村上榜。这是继城关一小之后,洞头创建的第二个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金岙村观景平台金岙村以“古村石韵·写意金岙”为花园村庄建设主题,主要包括花园村庄、森林公园、生态水景观三大项目,沿线节点布置有氧漫道、露营平台、观海栈道、水体景观等项目。同时,金岙引入海峡云村101民宿


    2022-02-18
    1258 34
  • 番禺|石壁街大洲村变“打卡热点”!村里还有很多惊喜!点赞这个“生态文明村”

    说起石壁街大洲村熟悉番禺历史文化的朋友可能会想起文物“大洲龙船”对于广大旅客来说邻近广州南站的大洲村又是最便利的旅途“落脚点”之一古老的大洲村如今得益于“一村一品牌”工作的成功创建焕发出越来越亮眼的乡村魅力下面让小e带大家一起走进大洲村感受大洲村的新风貌吧大洲村:生态文明村2019年,番禺区在多个村开展“一村一品牌”创建活动,石壁

    2022-02-17
    810 57
  • 平江县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获评2021年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

    12月3日至4日,在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湖南省第七届生态文明论坛浏阳年会暨湘赣边区域生态合作共建研讨会上,平江县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被湖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评选为2021年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平江自然生态禀赋优良,森林覆盖率达到63.35%,活立木总蓄积926万立方米,“绿色”资源丰富多彩。这里是湘楚文化源头之一,“蓝色”的汨罗江底蕴丰厚;这里更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和

    2022-02-17
    1307 66
  • 清水河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丨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清水河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丨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夯实生态绿色基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县”,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做出应有贡献。推动生态系统治理。坚决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县域生态空间结构,统筹生态

    2022-02-13
    314 56
  • 探索温江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1年7月21至23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森森蓉城建设队来到成都市温江区温江公园(原名柳城公园),开展“关注公园景观建设,公园绿地情况和环境变化,提升环保意识,呼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主题的相关实践活动。在深入了解“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后,了解到新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

    2022-02-08
    1326 88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