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之魅——走进千家之市界首镇

俯瞰界首(杨波/摄)

每次走进一个乡镇,我都尽可能地选择在“圩日”。我常常固执地认为,“圩日”就是了解一个乡镇的窗口,就是这个镇的缩影。如果说乡镇的街道是整个乡镇的血管,圩日就是它的脉搏,涌动的人们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细胞。

然而,界首镇是个例外。这是一个过于特殊的古镇,她地处湘桂走廊中部,是兴安县的“北大门”。灵渠修通后,成为湘江古航道的重要地段,自古就是连接广西中原地区往来的水路交通要道。如今G72国家高速(泉南高速)、湘桂铁路国道322线纵贯全境,资百公路、百灌公路东西相连,村级公路村村通达,仍是兴安全州资源灌阳四县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之一。由此,界首的繁忙、热闹不仅仅限于圩日就成了稀松平常,日日皆圩大概这就是界首镇的魅力之一。

重走长征路(阳著文/摄)

在夏秋之交的酷暑时节走进界首,随即就会融化在日日皆圩的古镇热烈气息与韵味里。7月22日上午,界首镇百里水果交易市场内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界首镇辖区内的瓜农们带着自家的大西瓜齐聚到这里,兴高采烈地参加本镇一年一度的西瓜王大赛和吃西瓜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平竹山的瓜农周耀兵带来的重27.88斤的大西瓜在本次比赛中脱颖而出,喜获瓜王的称号。

界首镇种植西瓜已有30多年历史,近年来保有面积3万多亩。举办“西瓜王”大奖赛要求参赛西瓜不能畸形、无病虫害,没有使用膨大剂等激素的绝对自然瓜,以单果计重,重量大的为胜。其目的明确而又现实:全面展示界首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成果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进一步营造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三农、走进农家的氛围,促进界首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农民“生态创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窥一斑而知全豹,透过界首的西瓜足见界首镇农业产业的活力。

头顶是泛着白光火热的太阳,人头攒动、汗流浃背、欢喜地高声喧哗着的人群,劈开一个个碧绿的大西瓜,大口大口地啃食红艳艳、汁水滴滴的瓜瓤,顿时,一股甘甜携着一阵清凉便涌遍全身……这样的景象当然没有水墨画的柔美,但是她热烈、奔放,如同一缸醇美的烈酒,令人迷醉。

别样的人群,别样的景象,自然就是别样的韵味。捧起一个沉甸甸的西瓜,穿过水果市场里涌动的人海,就来到了通往界首古镇圩市的百灌公路。路上是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两旁则是搅拌混凝土、铺设砖块忙得不亦乐乎的民工师傅,不远处界首镇政府前一个集绿化、量化、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休闲广场已出具雏形。界首镇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涉及重点推进项目16个,总投资1057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8600万元,完成项目13个。在示范镇建设拉动下,界首骑楼古街文物保护修缮及棚户区改造、农村土地连片整治及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推进,使得界首镇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齐头并进、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格局已然浮现在眼前。

来到界首镇,品尝过甘甜的西瓜,肚子的饥饿、嘴里的饥渴已荡然无存。但是,这才仅仅是界首圩市的开始。站在刚过界首镇新政府大楼的娘子岭一路前行,眼前车辆更是辆辆相接、行人接踵摩肩,“拥堵”而又缓慢地蠕动着。走近界首新市场,路旁堆叠的西瓜、葡萄等琳琅满目的水果,粽子、油锅粑粑、汤圆、米粉……异彩纷呈的美食、果蔬,当然,还有几乎所有城里有的超市、专卖店涵盖的衣食住行用的,都会一股脑儿地涌入的你的眼帘,勾起你的消费欲望,令你垂涎欲滴、欲罢不能。透过圩日,美食,物产……还有其气势、韵味,这个镇的特色、活力一目了然的在你眼前展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品读一座古镇,赶一趟农圩感受到的还仅仅是她当下的活力,而要走近其灵魂,唯有触摸其历史,感受其文化。界首这样一座古镇,自然有其令人迷醉的灵魂——界首古骑楼老街、红军堂。古骑楼老街承载的是其历史的悠远厚重、文化与韵味,红军堂承载的则是近代的悲壮与坚韧。

界首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为相,南平北越,界首就已纳入楚国的版图。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设零陵县,古零陵县城就在今界首城东村内。唐代武德四年(621年)大将卫国公李靖在今兴安县临源岭上建临源县城之前,界首就一直是今兴安与全州一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朝洪武年以前,全州属湖南省,而兴安属广西省,界首正好处于两省交界之处,街区上游称上界首,属广西兴安;街区下游称下界首,属湖南全州;“界首”之名便由此而来。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全州划归广西管辖,界首“一街跨两省”的奇观变为“一街跨两县”的交界重镇。其名称也从解放前的界首乡,到解放后的湘源区、界首乡、界首区、界首公社,直到1984年改称为界首镇。

界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两千多年来,作为中原与岭南地区往来的主要通道,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派出南征大军开凿灵渠之前,就曾将界首作为屯军运粮的后方基地。东汉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率2万楼船水师从洞庭湖出发,溯江而上征讨征、征贰的反叛,途径界首时曾在界首休整。明崇祯十年(1637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抵达界首,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描绘界首“乃千家之市”,见证了界首昔日繁华。1934年11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与国民党军队的一场生死决战——湘江战役在界首光华铺与全州脚山铺、灌阳新圩之间展开,界首镇是中央红军的指挥部所在地和主要渡河点。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一仗,是界首近代以来的最重大事件。在这里,红军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靠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最终以惨重伤亡为代价突破了30万敌军设防的第四道防线,成就了界首改写中国历史的红色圣地。

古往今来,界首作为中原南下广西的必经之地,不仅人杰地灵,人才荟萃,过往界首的文臣武将、文人骚客更是不计其数。因此,界首的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存丰富。其中,红军长征途中在湘江战役之后,就留下了红军突破湘江战役指挥部旧址红军堂、红军渡江旧址界首渡口、光华铺阻击战遗址、光华铺红军烈士墓、烈水桥红军烈士墓等红色遗迹。镇内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长达1.3公里,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古骑楼商业街,至今保存完好。漫步在界首古街上,许多传统风格的药店、杂货铺、旅社、裁缝铺、榨油坊、土法酿酒厂等也随处可见,一些店铺前廊柱上还留有“志源祥”、“裕昌隆”等的老字号铺名,无声地彰显着古镇的沧桑。

古镇掠影(杨波/摄)

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界首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颇具特色的商贸文化气息。在古代,兴安的界首和全州的庙头是湘桂区域两个著名的商贸古镇,民间流传的“上界首、下庙头”就是其生动写照,“二十九,跑界首”是方圆百里流传久远的年节习俗。每逢圩日或重大节日,临近四县的群众都奔赴界首赶圩、过节。每逢此时,灌阳的石榴、雪梨、红枣和红薯粉,全州的花生、黄豆、大蒜、草纸,资源的松脂等山货,兴安的杉木、桐油等,都集聚到界首交易。不仅如此,界首还是桂北地区商贸集散地。听镇上的老人讲,界首过去之所以成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与古镇旁湘江便利的水运有关。界首的古码头水静岸长,是古代湘桂漕运从湘江到灵渠的唯一通道中的中转站。南北往来的商船,到达界首一般天色已晚,不夜航的商船就在界首停泊过夜。直到民国初年,这里仍天天停泊着许多装卸货的商船,有北上湖南的大风帆船,也有转运货物经灵渠南下桂林广州的翘翘船,水运业非常繁荣。

古镇新貌 (杨波/摄)

一直来,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古镇的字眼,常常若隐若现地萦绕着某个古镇的影像。大约是孤陋寡闻的缘故,每每在这个时候,我总会在不经意间把脑海里所谓的“古镇”按照界首的标准定格下来:一群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隐隐地散发着历史的气息;一条绕城而过的河流,余晖之下,波光粼粼而又神秘灵动;有过一些曾经在此生活或到过这里的名人,有过一些悠远而又脉络清晰历史事件……然而,我深信,这些明晰的影像仅仅是古镇过往延续的见证,绝不是一座古镇的全部。一座仍保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古镇,有了熠熠生辉的过往,也会有异彩纷呈的当下,更会有可预期的美好未来。(蒋子鸣 文/摄)

Hash:120e6ed7af5204b65984915d694a718b2d0c2ad5

声明:此文由 广西城乡资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