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著名旅游景点:漓江、新粤西楼、独秀峰•王城

来源:凤凰

一、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独秀峰·王城景区阳朔西街

1、漓江风景名胜区

漓江风景名胜区,是举世公认的第一流风景胜地,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以独特绝世、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观桂林山水”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唐代诗人韩愈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来赞美漓江的秀美景色,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主要景点概括为一江、两洞、三山,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叠彩山独秀峰),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漓江宛如一幅百里画卷,一条青绸绿带盘绕于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影、风光旖旎,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渔翁闲钓,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么的诗情画意。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漓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清,指的是漓江水,一年四季晶莹透亮、清澈见底。宋代名人张自明赞曰:“癸水(指漓江水)江头石似浮”,将它的清亮描写了出来。奇,是指漓江的山,奇异峻美,宋代诗人范成大赞曰:“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巧,是指漓江风景之奇巧,漓江沿途连绵百里的石山摹人拟物、形象万千、比拟无穷,“仙人推磨”、“九牛过江”、“猴子抱西瓜”……无不惟妙惟肖,而石崖上的石纹石色,光怪陆离、绚丽多姿,构成许许多多巧夺天工的画面。变,指的是漓江景致的变化多端,乘船游江,但见两岸时而孤峰直立、时而奇峰一片、时而山海峰林、时而平畴旷野。漓江的水,忽曲忽直、时缓时急。漓江之景,还随着季节、昼夜、晴雨而变化,时时皆景、景景不同,尤其是清晨和细雨之时,晨雾烟雨、笼罩群山、若隐若现、藏头露尾、变幻莫测。

从桂林乘船顺流而下至阳朔约为83千米的水程,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沿途主要景点有漓江蓝湾、南洲岛、象鼻山、穿山、斗鸡山、净瓶山磨盘山、冠山、绣山、仙人推磨、画山、黄山倒影、螺蛳山、碧连峰、书童山等。这一带的景色秀美无比,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象浮动着一层白蒙蒙的雨丝,这时的山水更具一种朦胧之美。

2、独秀峰·王城景区

秀峰·王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位于桂林城区中心,是以桂林“众山之王”独秀峰为中心、明代靖江王府为范围的精品旅游景区,景区内自然山水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享誉海内外的千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迹就镌刻于此,景区是桂林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走进景区犹如走进了桂林历史文化之门。

靖江王城始建于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600多年历史,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所修造的,靖江王室就藩于此,并繁衍子孙11代,袭王朱佐敬、朱履涛等14人及靖江后裔中国画坛宗师石涛等,历时270多年。靖江王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和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城,王城正面大门高大雄伟,门洞达5米多高。

独秀峰史称桂林第一峰,山峰突兀而起、形如刀削斧砍,傲立于众山环绕之中,有如帝王之尊,登306级台阶到达峰顶,桂林全城风光尽收眼底。峰壁摩崖石刻星罗棋布、纵横出世,“太岁”摩崖石刻更被誉为世界文化奇观。靖江王府建设之前,独秀峰即为桂林学子读书之处,唐朝桂管观察史李昌巙在读书岩前开办学宫,成为桂林第一所府学。此后,桂林历代官绅,均在此捐资办学,规模日渐扩充,成为桂林最为重要的官学之地,独秀峰下,学子济济、书声朗朗。明末王府遭焚之后,清政府即重新修葺、辟为贡院、规模宏大,贡院及王城城门所立“状元及第”、“三元及第”之石匾,保存完好如初。

3、阳朔西街

阳朔西街,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了,是阳朔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也是阳朔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街区位于桂林阳朔,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略呈东西走向,明城墙、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纪念馆等古老建筑保存皆较为完整。

阳朔西街全长近800米,街道呈弯曲的S形走向,地面用大块的石板铺成,颇有历史韵味,街道两旁的房屋建筑不乏清代遗留的小青瓦、坡屋顶、马头墙、木门窗、吊阳台,散发出古朴典雅的岭南味道。历史上的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沈彬对住在碧莲峰里的居民羡慕不已。

如今的阳朔西街,已成为外国人旅游、聚居的地方,每年接待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街中不但有众多古色古香的书画店、工艺品店、中国功夫馆,还有众多充满着时尚情调的旅馆、咖啡厅、酒吧,中西方文化、传统与时尚文化都在这里巧妙交融,形成了独有的西街风情。

二、梧州:鸳江丽港商业步行街·新粤西楼纸包鸡特色餐厅

鸳江丽港商业步行街·新粤西楼纸包鸡特色餐厅,是岭南地区的著名景点,街区位于繁华的梧州河东城区西江之畔,素有“梧州外滩”的美誉,尤其是每逢入夜之后,华灯璀璨、游人如织,给人以“惊艳”之感,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发展,自然形成了由美食一条街、土特产一条街、花鸟一条街为主打,集休闲购物、旅游观光、酒店商务于一体的格局。“食在梧州”自古到今就享誉海内外,使得这条街区的美食和土特产名店发展非常火爆,纸包鸡、葱油鱼、豆腐渣、神仙钵、酿柚皮等数百款梧州乃至岭南地区的特色菜肴,冰泉豆浆双钱龟苓膏龙山三蛇酒龙舟腊肠梧州蜜枣等数百款梧州乃至两广地区的土特产,在这里应有尽有。正所谓“食在岭南新粤西楼”,凭借着悠久的历史、享誉海内外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海内外游客的心目中,新粤西楼纸包鸡特色餐厅早已成为鸳江丽港商业步行街的地理坐标和闪亮名片,品尝岭南特色美食的必到之地,餐厅每年吸引游客数百万人次,彰显了“食在岭南”的特有魅力。

悠长而醇厚,广式卤味蕴含着粤菜的传统风味。一缸卤水,凝聚着岭南人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心血,再和味百样的食材精心慢煮,才换来那醉人的齿颊留香!中国传统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广式卤味堪称中国四大菜系流派之一粤菜旗下的代表作,历来以其鲜香味浓、咸甜相宜、幽深醇厚的特点,独步中国名菜之林。广式卤味,食材的选取非常广泛,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还有青菜蔬果,都可以成为美味佳肴。而在烹饪过程中,对秘制酱料的选用调配非常关键,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再以烤卤、焗卤、水卤等制作技艺精心炮制,方能登上大雅之堂!岭南人历来崇尚在饮食中追求养生之道,广式卤味的制作,通常只放酱油调味、不放食盐,含盐量极少,使人们吃出健康。若论广式卤味的代表作,人们公认非新粤西楼纸包鸡特色餐厅的招牌菜传世2200年“中国金鸡文化”、粤菜广式卤味代表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名菜纸包鸡莫属!细品新粤西楼纸包鸡特色餐厅的装饰风格,以传统“中国风”为特色,富丽堂皇、古色古香、典雅别致,悬挂于餐厅内的一幅幅壁画,向人们将包括纸包鸡在内的岭南美食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娓娓道来,为人们就餐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情调。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经过对粤菜文化发展史深入系统的学术考证,以“百年美食代表作,还原岭南老味道”对新粤西楼纸包鸡特色餐厅作文化定位,认为,目前,在岭南美食行业中,一家餐厅能网罗过百款岭南特色美食的绝不多见,有着2200年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历史的新粤西楼纸包鸡特色餐厅,堪称岭南美食的代表品牌,餐厅的纸包鸡、葱油鱼、豆腐渣、神仙钵、酿柚皮等一系列招牌菜,还原了岭南老味道。

新粤西楼纸包鸡特色餐厅,目前拥有包括纸包鸡、葱油鱼、豆腐渣、神仙钵、酿柚皮、卤味拼盘、纸包排骨、葱油鸡、粤西水鸭煲、田螺鸡煲生炒田螺、子姜扣猪手、香芋炖扣肉、姜葱炒鱼卜、甜酸鸡杂、紫苏炒鸭掌、白灼鸭肾肠、咸鱼茄子煲、酸菜炒大肠、凉瓜炒滑蛋等在内的菜式过百款,款款菜式皆由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国家一级评审师、国家高级技师梁石新亲自监制,这不仅让人们能够尽情分享到岭南美食的盛宴,而且对岭南美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纸包鸡,是新粤西楼纸包鸡特色餐厅的第一招牌菜。“南粤称臣兮,归一统;纸包金鸡兮,定乾坤。”岭南地区(两广地区)民间所流传的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赋作,仿佛诉说着传世2200年“中国金鸡文化”、粤菜广式卤味代表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名菜纸包鸡的前世今生……传世2200年“中国金鸡文化”,是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对纸包鸡的文化定位。据肖健的文化定位和学术考证,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鸡菜肴堪称中国传统节庆的第一道菜,同时又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主要菜肴,纸包鸡堪称鸡菜肴中的代表作。纸包鸡作为宫廷贡品和日常主菜的历史至少已有2200年,始创于岭南地区,在见证了岭南地区文明史的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中,就发掘出许多类似于纸包鸡的鸡骨头和残纸。相传,公元前203年,赵佗自号南越武帝,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当时的南越王宴就是以纸包鸡作为主菜的。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及后,赵佗以纸包鸡作为贡品献与刘邦,上表臣属西汉,刘邦品尝了纸包鸡之后龙颜大悦,诏封赵佗为南越王,至此天下归于大一统,纸包鸡遂成为南越国向西汉王朝年年进贡、岁岁来朝的贡品。古有南越王、汉高祖、苍梧王、唐明皇、杨贵妃、苏轼、明太祖、靖江王、康有为,今有孙中山、陈济棠、白崇禧、徐悲鸿、秦牧、史玉柱等名人,都曾在纸包鸡这张“岭南名片”(“两广名片”)的史册上留下足迹,为它增添了丰富的传奇色彩!从西汉初期至中华民国初期,纸包鸡在制作技艺上,一直都是使用酱油与五香粉对鸡肉进行调味腌制的,用于包裹鸡肉的纸张通常都是纱纸或草纸,而中华民国初期,在岭南美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发祥地广西梧州,纸包鸡的制作技艺获得了重大突破。中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粤西楼在梧州创立,聘请粤菜名厨官良坐镇,对纸包鸡制作技艺进行锐意改良,官良意识到,广式卤味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证实了其精髓很大程度取决于卤汁的秘制配方,于是反复实践,独创出纸包鸡秘制卤汁,同时,将用以包裹纸包鸡鸡肉的纸张由原来的纱纸或草纸改为以清香的嫩竹和清澈的山泉水为原料所制作的玉扣纸,这种纸包鸡制作技艺一直沿用至今。纸包鸡在制作上,将农家山地散养三黄鸡切件后,配以纸包鸡秘制卤汁,以及老抽酱油、白酒、枸杞、姜汁、桂皮、八角、茴香、陈皮、草果、红谷米、古月粉等调味料和葱白粒腌制,以玉扣纸逐件包裹,再以花生油入锅浸炸而成。独创的隔纸浸炸烹饪法,既锁住了鸡肉及秘制卤汁原有的味道,同时让玉扣纸的竹子清香渗透入鸡肉里面,使得鸡肉鲜嫩甘滑、醇厚不腻,色泽金黄、气味芳香。而纸包鸡和金鸡烤翅、烤卤蛋、烤土鸡小腿、烤土鸡全翅、烤土鸡中翅、烤土鸡小翅、烤土鸡爪、烤土鸡脖、烤土鸡柳、烤土鸡块等纸 鸡风味系列美食,同样是以此制作技艺进行制作的。粤西楼开业之后,以纸包鸡和纸包鸡风味系列美食作为酒楼的招牌菜,酒楼从此名声大震、客似云来,成为了岭南饮食业中首屈一指的“金漆招牌”。中华民国十年至十一年(公元1921—1922年)期间,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筹划北伐革命而先后3次驻节梧州,受到了梧州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遂于粤西楼以纸包鸡作为主菜,大排筵席盛情款待,以彰显隆重,令先生甚为感动。先生说:“吾居穗城(广州)数载,莫论喜庆筵席或日常餐食,同事皆荐我以纸包鸡;前日途经梧地(梧州),父老乡亲亦以纸包鸡盛情款待;今抵临桂(桂林),诸位仍以纸包鸡邀宴,足见此鸡其声名已响彻粤桂之地也。”20世纪30年代,素有“南天王”之称的中华民国粤军统领陈济棠在广州执政,公务繁忙、交游广阔,终日大宴宾朋,久而久之珍馐百味亦觉平淡,夫人莫秀英遂献上一计:“粤西楼纸包鸡若能摆上餐桌,包管宾客拍手叫绝。”陈济棠闻得兴致大发,立即下令派飞机来梧州,空运纸包鸡回广州品尝。筵席上,热气腾腾、色香味俱佳的纸包鸡令宾客垂涎三尺。此后,陈济棠每隔十天半月就派专机到粤西楼空运纸包鸡。消息传开,有300多座次的粤西楼天天座无虚席。1926年,爱国将领、中华民国桂军统领白崇禧和李宗仁、黄绍竑等数位国民政府政要,以及湘军、黔军代表,齐聚梧州商讨北伐大计,白崇禧指定要将宴席设于粤西楼内,并以招牌菜纸包鸡作为主菜,该场宴席规格之高可想而知。2012年,美食界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纸包鸡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林艳光和周秀兰创立新粤西楼,与昔日曾在粤西楼担任大厨的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国家一级评审师、国家高级技师梁石新联手坐镇,永保纸包鸡和纸包鸡风味系列美食制作技艺传世2200年不变。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食,都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而逐渐消亡,百年老字号、老品牌纷纷歇业,生存和发展难以为继,在这个大环境下,纸包鸡也无可避免地遇到了发展瓶颈,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2013年,在著名文化和传媒人周文懿的极力促成下,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正式开始联手林艳光、周秀兰和新粤西楼,通过“互联网+文化定位”文化传播方式集合了社会上众多实力强大的文化学术研究和信息传播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由众多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共同组成的一站式立体文化传播网络,以“文化定位和主流媒体搭台,广大社会群众共同唱响主角的文化创造、体验、分享、推动、传播方式”,充分调动社会上的积极因素,与时俱进地对纸包鸡文化进行强势打造,进一步深挖了纸包鸡的文化价值,坚定了纸包鸡的发展信念,激发了纸包鸡的发展潜能,使得沉睡了30年之久的传统美食纸包鸡“一唱雄鸡天下白”,奇迹般地重现昔日光彩,通过大力发展真空保鲜礼盒装和便携装、锁鲜装的新粤西楼纸包鸡和纸包鸡风味系列食品、纸包鸡特色餐厅、纸包鸡和广式卤味特色餐饮店、新零售等各个品牌,适应了时下人们的餐饮习惯,将纸包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直线推升到了新的高度,造就了纸包鸡文化发展史上一座前人难以企及的丰碑!受“互联网+文化定位”文化传播方式的强势推动,从这个时候开始,纸包鸡在广大老 姓生活中的关注度和融合度持续呈现出几何级增长,纸包鸡真真正正做到了享誉海内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仅迅速风靡岭南地区的星级酒楼宾馆和街边美食摊档,而且成为了美国、欧洲、东南亚等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华人心目中中国金鸡、中国菜、中国手信、中国味道的典范,也成为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新华网、中国网、凤凰网、中国工会网、央广网、中国经济网、南方日报南方网、广州日报大洋网、羊城晚报金羊网和广西地区主流媒体,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等珠江三角洲7大核心城市和南宁、桂林、梧州等广西主要城市,广大网友微博、微信等各种自媒体持续聚焦关注的热点话题,各大主流媒体先后权威刊发新闻报道和署名文章过百篇,广大网友也纷纷通过自媒体,共同为纸包鸡文化发展摇旗呐喊。如今,纸包鸡深受广大老百姓的赞誉,海内外盛传着“食在岭南,不能不尝纸包鸡”这个耳熟能详的说法。受“互联网+文化定位”文化传播方式的强势推动,纸包鸡特色餐厅、纸包鸡和广式卤味特色餐饮店这两个岭南美食的代表品牌在广州、深圳、西安、梧州等大、中城市遍地开花,与时俱进发展新零售,打造“休闲鸡肉零食”品牌峥嵘岁月,纸包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苏州南京、南宁、桂林、梧州等大、中城市的美食节和展会上不断亮相,也增强了人们对纸包鸡的关注度。2013年,商界巨人史玉柱到梧州考察,未下飞机便迫不及待地发微博称:“已经闻到了纸包鸡的香味啦!”纸包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想而知。受此社会效应和舆论氛围的带动,2014年,纸包鸡制作技艺项目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为林艳光和周秀兰,代表性传承单位为新粤西楼。同年,新粤西楼纸包鸡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名菜”称号。2016年,新粤西楼纸包鸡与德州扒鸡葫芦鸡白切鸡等来自大江南北各大菜系流派的代表作一道,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十佳金鸡”称号,作为代表性传承单位的广西新粤西楼食品有限公司被授予“中国十佳金鸡美食名店”称号。2017年,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推动下,纸包鸡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单位,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家实现了纸包鸡和纸包鸡风味系列食品真空保鲜礼盒装和便携装、锁鲜装传承、创新、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广西新粤西楼食品有限公司,强势进驻位于广西和广东交界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一如既往致力于“岭南名片”(“两广名片”)纸包鸡的强势打造,特别试验区内约20000平方米的纸包鸡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产能将得到空前扩大,在国内市场份额上,将与 德州扒鸡、无穷鸡爪等一线鸡肉食品品牌平分秋色。

葱油鱼,是岭南特色美食。制作技艺是将大条的河鲩整条放入油锅中浸炸至金黄色,然后取出放于碟子上,再把原先已经勾芡调配好的葱花卤汁均匀地浇到鱼身上,汤汁入肉,使整条鱼顿时充满了葱香味,令人垂涎三尺。葱油鱼具有肉嫩皮脆、形美味鲜、咸香微辣、清淡素雅的特点。众所周知,葱油鱼的制作没有地域限制,全国各地制作葱油鱼的酒楼食肆可谓数不胜数,制作技艺也看似不太复杂,但新粤西楼之所以将葱油鱼作为其中的一道招牌菜,自然在制作技艺上有着过人之处,其一,对于鲩鱼在油锅中浸炸的火候把握很关键,只有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能保持肉嫩皮脆的口感,这道工序足以看出掌厨师傅的功力,其二,新粤西楼勾芡调配的葱花卤汁使用了秘制配方,浇到鱼身上之后,能将鱼的鲜味更充分地提出来,正是由于火候的恰到好处与秘制卤汁的提鲜作用,才使得葱油鱼的口感与风味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

豆腐渣,据清代《苍梧县志》记载:“霉豆腐,用豆腐渣以梧府江口清水淹之三日,面上结成五彩,味清而香,甘不腻。易地为之则不佳。”这里说的霉豆腐,就是梧州特色美食豆腐渣。豆腐渣的制作要求非常讲究,主料为上好黄豆,须将制豆腐剩下的豆渣经过炒熟、风冷、加菌种发酵、翻箕、上架等10多道工序,历时3天加工而成,制成之后表面霉色均匀呈粉红色,切口色白,手感粘实、爽手、富有弹性。《苍梧县志》中所述“易地为之则不佳”,意思是离开了梧州,豆腐渣很难制作成功,所以,一直以来其它城市市场上出售的豆腐渣都是产自梧州的,据行内人称,这是因为豆腐渣的发霉形成必须要有特定的水土气候条件,所以其它地方是很难制作的。豆腐渣,初时不登大雅之堂,仅由小商贩沿街叫卖,卖者挑着锅灶将切成片的豆腐渣现煎现卖,起锅时油滋滋、金灿灿的,奇香诱人,再浇上以豆豉、蒜蓉、生抽调煮的卤汁,食之口感回甘、齿颊留香,味道胜过卤猪肝,为市井坊间老百姓所喜爱。后来,佛教禅宗祖庭六榕寺特意用冰藏将它从梧州运到广州,作上等斋菜为善男信女享用,豆腐渣从此名扬海内外。

神仙钵,是岭南节庆美食文化的特色菜,是一种火锅,神仙钵的汤底以牛骨为主料,配以红糖、白醋、食盐、姜葱等调味料和香料熬制而成,待炖钵中的汤水煮沸时,将牛杂牛肉、牛肉丸、豆腐卜、萝卜等肉菜上料,烫熟食用,神仙钵具有气味芳馥、口感嫩滑、味道鲜美的特点,较之其它种类火锅和麻辣火锅色、香、味的偏于浓重,神仙钵则显得较为清淡,吃后不会口干舌燥,反而觉得口舌生津、神清气爽,体现了岭南美食文化崇尚吃出健康的养生之道特点。较之其它种类火锅,神仙钵的食法非常特别,吃的时候,不是将整碟肉菜倒进炖钵去烫,而是将肉菜一件一件地放到炖钵里烫,边烫边吃,吃了一件接连再烫一件,寓意喜气连年,所以才有了岭南节庆美食文化的特色菜这一说法。每当天寒地冻之时,吃神仙钵则更为写意,在北风呼呼、冷雨菲菲的寒夜,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围炉而坐、谈笑风生,轻松写意、悠闲自得地边烫边吃这气味芳馥、新鲜滚烫的美味佳肴,顿觉暖意传遍身心、寒意尽消,大有飘飘然快活似神仙的感觉。

酿柚皮,是岭南特色美食。制作技艺是把柚皮去掉黄色表层,切成荷包口,用沸水灼一下以去除苦涩味,同时,将五花腩猪肉剁碎,配以香菇、姜葱、酱油做成肉馅,再将肉馅塞进柚皮中,柚皮即算酿好。之后放进油锅中,塞肉的一面向下,煎至金黄色,再加入高汤、豆豉、姜葱、蚝油白糖,翻炒勾芡即可。酿柚皮不但汁鲜肉美、纯而不腻,最特别之处在于柚皮的清香渗入肉馅之中,令人开胃醒食、回味悠长。

新粤西楼纸包鸡特色餐厅既推出了即煮即食的岭南美食,又推出了礼盒装和锁鲜装的纸包鸡和纸包鸡风味系列食品数十款,包括纸包鸡、金鸡烤翅、烤卤蛋、烤土鸡小腿、烤土鸡全翅、烤土鸡中翅、烤土鸡小翅、烤土鸡爪、烤土鸡脖、烤土鸡柳、烤土鸡块等,不但满足了时尚、便捷、休闲的用餐需求,更让人们在馈赠亲友时彰显高端品位。

三、南宁:青秀山风景区

青秀山风景区,位于南宁,是国家AAAAA级景区。一处秀丽的青山座落于蜿蜒流淌的邕江畔,青山顶上有一座高高的宝塔,这就是被誉为“南宁市的绿肺”的青秀山风景区所在。风景区最高海拔289米,气候宜人,奇花异卉、四季常开,“青山四时常不老,游子天崖觉春好。我携春色上山来,山花片片迎春开。”在古代,青秀山已经成为邕南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除有古迹董泉、撷青岩崖刻、石香灶等,还新建了不少景点。

位于天池右侧山顶上的龙象塔,是青秀山的象征。该塔为明代在邑礼部尚书肖云举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所建,次年竣工,取佛经“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之义命名为龙象塔,原塔高10余丈,9层八角叠檐,砖结构,现在我们说见到的龙象塔是1986年在原址重建的,重建后的龙象塔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塔高52.35米、宽12米,外形仍为9层八角叠檐,改为砖混结构,外表青砖碧瓦,内设旋梯207级直达塔顶,每层檐角下均悬挂铜铃,共72只。该塔为广西第一高塔,登上塔顶可远眺邕江景致、俯瞰琅东新城景色。

塔影天池是由龙象塔与其北面的天池交相辉映所形成池水影塔、塔影入池的靓丽景观,天池是青秀山山腰上一个大型的人工湖,池水波光粼粼,巍巍宝塔、青松翠柏、蓝天白云映入水中,被称为“塔影天池”。

四、北海北海银滩

北海银滩,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位于北海南部海滨,东起北海半岛大冠沙、西至冠头岭的大墩海,绵延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3000米之间,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超过北戴河青岛大连烟台厦门海滨浴场的面积总和。银滩均由高品质的石英砂堆积而成,沙子纯净度极高,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因为“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无污染”,而享有“天下第一滩”的美誉。阳光、沙滩、海水,是国际流行的休闲时尚,银滩是理想的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场所,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银滩空气特别清新,负离子含量数为内地城市的50至1000倍,被认为是中国最理想的度假疗养胜地。

沙滩中沙子晶莹洁白,掬一把在手里,如精盐一般洁白如雪、细腻如脂、松软如棉。阳光下,一望无际的沙滩银光闪闪,与蔚蓝的大海交汇在一起,美不胜收,游人可以躺在海边,尽情地享受着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在银滩长达七八个月的诱人泳季,在蓝天白云下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洁白的沙滩上游玩嬉戏,在轻柔的波浪中尽情畅游,在清爽阵阵的海风中冥想,乘海上降落伞翱翔蓝天、驾惊险刺激的摩托艇乘风破浪,悠闲轻松的沙滩运动、怡情悦性的鸟类表演、赏心悦目的异国风情歌舞,极目天涯、海天相连、渔帆点点。

银滩设有美食风味街、沙滩烧烤场、风情竹楼、沙滩排球场,足球场、商场、海豚馆等,徜徉在草坪、沙滩和林荫小道之间,看着身边正在嬉戏啄食的鸽子,您会体味到一种宁静和开朗。入夜,在古朴幽静的风情竹楼里,有徐徐的海风、轻柔的海浪,伴你进入甜美的梦乡……

五、柳州柳侯公园

柳侯公园,是为了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是国家重点公园、广西著名的名胜古迹。公园位于柳州柳江北岸,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占地15.52公顷,内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等与柳宗元有关的古迹,园中有一人工湖,湖中凉亭假山、碧水曲桥相映成趣,湖边林木葱茏,景色怡人。

进入公园,沿着林荫前行,只见一泓碧水,清澈澄明,水旁立着一块石碑,刻有“罗池”二字,每当月亮升到东台山上空,倒影罗池水面,便构成柳州八景之一“罗池夜月”的绝美景致。罗池原来只是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因柳宗元常在此散步,逝世之后又托梦给生前部属欧阳翼,说要把自己的祠堂修建在罗池旁边而名声大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就专程慕名来到罗池游历。

绕过罗池花径,便到了柳侯祠。该祠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代,柳侯祠古朴轩昂,大门上的匾额为郭沫若的手笔,门联为清代杨翰所书唐代韩愈的诗句:“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祠堂为红柱丹梁的三进古屋,头进壁间悬挂着柳宗元的生平资料,详尽地反映了柳宗元的历史功绩,并荟集了后人的书画作品及明清以来的石刻30余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中厅立有一座元代雕刻的柳宗元石刻像碑,在刻像旁的众多石刻之中以尤“荔子碑”最为脍炙人口,该碑文摘自唐代大文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此诗内容为赞颂柳候功绩,字为宋代大文豪苏轼亲笔,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被人们誉为“韩诗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厅中还陈列着一块柳宗元书写的“龙城石刻”,该石刻是1933年柳州人周耀文根据民间流传的拓本勾勒上石的。祠的第三进是正殿,中央端坐着柳宗元的塑像,头戴褐色幞头、身着唐朝官服,正手执狼毫、凝神攻读。

祠后东侧是柳宗元衣冠墓,这里松柏拥翠、肃穆雅静。

祠的左侧隔着罗池,有一座六角长亭,名曰“柑香亭”,柳宗元当年曾在这里栽种黄柑,该亭碧瓦红柱、脊吻飞翘、牖格精细、花饰俊美,掩映于百花丛中,颇为雅致。

Hash:63ffe7f2310f0b1092d24d449558f797441c484f

声明:此文由 寻味广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