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又发现一处刘邦拔剑泉

惊 喜

民国铜山县志》记载,我们铜山区一共有三处拔剑泉,分别是汉王镇汉王拔剑泉、三堡街道胡山拔剑泉和柳泉镇二郎山拔剑泉。2019年,在铜山张集镇又发现了一处刘邦拔剑泉,目前我们已知铜山境内的刘邦拔剑泉一共有四处了。

铜山区张集镇的刘邦拔剑泉位于班庄村西古清凉寺遗址处,这里遗留的一块明末时期的古碑。

(古碑记载:拔剑泉之西世传汉高帝尝驻兵于此)

这块古碑还记载了当时古清凉寺的规模大小:“大门一座,东西僧房间各有五”,由此可见,光是清凉寺的僧房就有十间。

小编咨询相关专家,专家表示,拔剑泉的作用都是相似的,张集镇拔剑泉和汉王拔剑泉原本都是是祈雨之地。

(古碑记载:至今雨不溢 旱不干 遇旱涝祷之应)

我们可以看见,这里留下的是一块残碑,上部有三分之一缺失,没有办法通读,现在保留的这一部分也因年久风化了。

王舒祥、李振华等人前去班庄了解古碑的情况

班庄村的李振华老人非常热爱传统文化,在他的倡导下,不久前修了高大的班庄村牌楼,村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乡愁得以传承。

为了更好地发掘古碑的文化内涵,让汉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徐州图书馆王仁同和张菲菲老师前去拓碑。

很多徐州人都听说过刘邦拔剑泉的传说。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于公元前205年春,趁虚占领西楚国都彭城,霸王项羽闻讯,亲率3万精兵夺回彭城。刘邦的部下将士人困马乏,数日不得滴水,军士饥渴难忍,刘邦在走投无路百感交集之时,猛地将宝剑往地上一戳,对天长叹道:“天亡我也!”没想到当他从石缝中拔出剑时,瞬间涌出泉水。于是拔剑泉从此形成。

拔剑泉的共同点:

铜山区丁塘、胡山、二龙山三处拔剑泉有四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它们都是水质清冽、闻名遐迩的大泉;

二是三处泉水旁边都有马扒泉或叫马刨泉,水量略小;

三是它们所处环境清幽,位于山水之间;

四是几处泉水的附近有纪念刘邦的汉高祖庙

这几座高祖庙分别是利国镇的黄山高祖庙、柳泉镇的高皇村高祖庙、汉王镇的丁塘山高祖庙、三堡街道的胡山高祖庙。

拔剑泉的美好寓意

这三处拔剑泉,都蕴含着“涌泉相报”、“恩及泉水”的寓意,是徐州泉水文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涌泉相报”是双向的,对于刘邦来讲,他做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他兵困马乏之时,是这片故土拯救了他,他拔出的泉水只是“流二里许,又伏流地下”,如今已是淙淙流水的大泉了,以此表达他对家乡人民的感恩。这就是史料记载的泉水大小同实际不相符合的原因所在。对百姓来讲,面对淙淙而流的泉水,要“饮水思源”,这是刘邦提三尺剑插地拔出的,感恩刘邦征战南北开创了西汉王朝。

同时,也是用无声的语言,讲述“恩及泉水”,告诫大众,人要心存善良,多施加恩泽给别人,就像泉水一样,会涌泉相报。所以,拔剑泉的传说是徐州传统文化的一个经典,虽然有厚重的伦理色彩,有很强的道德说教,确实可以强化人们的道德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养成人与人相处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张集镇班庄拔剑泉位于村庄西侧,距离古碑仅30米,在一户农民的田地中,为一口石砌古井,目前已被填埋。

找来老人指认拔剑泉确切位置

徐州大地历代建有汉高祖庙。以下简介徐州汉高祖庙。

徐州汉高祖庙,位于奎山北侧,明弘治《重修徐州志》载:“汉高祖庙,庙在州城东南五里,临泗水,旧庙久废,永乐间耆民梁聚等建,正统间知州杨秘、成化间监储监丞马敬继修”,这次重建距今已600年左右。据我市文史专家李世明先生介绍,这处古庙以往还有遗迹存在,位于奎山中心小学东北处。

明成化元年(1465年),东莞的林光中举,去北京路过徐州写下《彭城汉高庙》:“石榴花发庙门扃,偶读残碑识庙名。香火可能留汉祖,江山依旧是彭城。百年老兴还双履,千古争棋亦几枰。坐我槐阴新沐罢,凉风淡淡葛衣轻。”林光留宿奎山北侧的彭城驿,来到近旁的汉高祖庙祭拜,庙已破旧不堪,残碑上刻有庙名。古诗词中,汉高祖庙常被简称为汉高庙或汉庙。

徐州高祖庙有多大呢?

明代大学士陆深经过徐州,写下《谒汉高庙》:“元冬曜白日,旷野吹大风。旅行齐楚交,密与丰沛通。磊磈半亩丘,乃有高皇宫。堂堂赤帝子,仪像居当中。天运苟不极,未肯生英雄。一时风云会,百辈皆王公。野人守敦朴,香火祈年丰。那知千载上,行天乘六龙。丈夫事真主,圣人优百工。感叹复感叹,岂必非遭逢。”汉高祖庙只有半亩地大,处在石砌高台之上,大殿正中是刘邦像。汉高祖庙香火鼎盛,是百姓祈年丰的地方,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公元1077年,苏轼和苏辙来此庙祭拜,苏辙写下《彭城汉祖庙试剑石铭(并叙)》:“汉高皇帝庙有石,高三尺六寸,中裂如破竹,不尽者寸。父老曰:‘此帝之试剑石也。’熙宁十年,蜀人苏轼为彭城守,弟辙实从入庙,观石而为之铭……”,明嘉靖《徐州志》对此有介绍:“汉高祖庙,在州城东南五里,广运仓东,永乐间耆民梁聚等建,正统间知州杨秘、成化间监储监丞马敬继修,正德间复圮,户部主事王遵重修,庙有石,高三尺余,中裂如破竹,不尽者寸。父老相传为高帝试剑石,苏辙有铭。”可见,这块试剑石从宋熙宁十年(1077年)到明嘉靖《徐州志》脱稿(1547年)历经近500年仍保存完好,一直在泗水边的汉高祖庙中。

徐州汉高祖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00年前,唐朝徐州感化军节度使薛能写下《汉庙祈雨回阳春亭有怀》:“南荣轩槛接城闉,适罢祈农此访春。九九已从南至尽,芊芊初傍北篱新。池中水是前秋雨,陌上风惊自古尘。欲召罗敷倾一盏,乘闲言语不容人。”汉高祖庙在城南郭外,薛能为民祈年丰后,接着探春赏景,走在陌上念起了《陌上桑》,想起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采桑女罗敷。

薛能的诗记载了唐代徐州祈年丰习俗的时间,是在九九寒尽,春暖花开的时候。

明代,国内汉高祖庙多了起来和朱元璋有关,他在南京建了历代帝王庙,供奉他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皇帝,并陪祀有历代最为著名的大臣——让很多现代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不但供奉了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还有蒙古发展壮大的重要人物木华黎等,历代帝王庙竣工之后,首次祭祀,朱元璋亲自主持,他端着酒走到刘邦像前,说“刘君,今日庙中诸君当时皆有所冯籍以得天下,惟予与汝不阶尺土一民,手提三尺致位天子,比诸君尤为难事,可多饮二爵。”朱元璋和刘邦都是布衣皇帝,打天下实为不易,所以他敬刘邦的时候比他人多敬两杯酒。

班固《汉高祖庙铭》是一篇比较早的记载汉高祖庙的文章,是研究汉高祖庙形成、发展的不可多得的资料。沛县泗水亭公园《汉班固高祖泗水亭碑铭》在上海图书馆珍藏的《汉高祖庙铭》中能找到,但碑文和古籍记载在个别文字上有所不同。

上海图书馆馆藏古籍△

上海图书馆馆藏古籍△

这四处拔剑泉都是刘邦“用三尺宝剑插地拔出”,既具有超现实的幻想又具有超现实的力量,这成为黎民百姓口口相传、津津乐道、茶余饭后的谈资,反映了大家对刘邦的崇拜,刘邦必定是徐州的英雄,是从徐州走出去的皇帝。四处拔剑泉述说了楚汉风云人物,演绎了彭城大战传奇,承载了两汉历史文化。

下面

就来跟着小编一起

看一看铜山其它三处拔剑泉的美景吧!

1

1

汉王拔剑泉

昼夜不断为云龙湖补水

说到拔剑泉,

徐州市民最熟悉的是汉王镇丁塘山的拔剑泉,

那里早已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的历史古迹

转动的水车见证了汉王拔剑泉水常年流动不息

汉王拔剑泉周围形成清澈的水塘

如今的汉王镇丁塘山拔剑泉

可以说是徐州最负盛名的一处泉水。

泉边亭台楼阁,垂柳依依,

水车咿呀,美景宜人。

泉眼被砌成一口方井,井内水质依然清澈。

汉王拔剑泉的泉水百姓至今还在饮用

汉王拔剑泉已用水泥

砌成一个长方形大井,

马扒泉则扩展成一个蓄水湖,

成为了汉王镇农田灌溉、

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

也成为了游客们向往的地方。

1

二郎山拔剑泉

村民只知“马跑”,不知“拔剑”

在柳泉镇官路村,村民都知道村北有个“马跑泉”。站在泉边可以发现马跑泉正对二郎山,二郎山比东西两侧的驴山和长山高大。村民说,几十年前他们都吃这里的水,以前水势很旺,后来通了自来水,再加上泉水水位下降,马跑泉的水早就无人使用了。

柳泉的拔剑泉和马跑泉形成的水塘长满水草

如今的马跑泉看上去是一个大水塘,里面疯长着水草,两处没长水草的地方,恰似一双饱经沧桑的眼睛。于克南说,这里就应该是《徐州志》中记载的拔剑泉和马泡泉,村里还有高皇庙的遗迹和一口已经被盖上的老井,井边和沟渠内都已经干涸,不知是不是泉眼。村民只知道马跑泉,无人知晓这里还有一处以刘邦的传说命名的拔剑泉。

1

1

胡山拔剑泉

砌成一个2000平米大泉池

1

胡山拔剑泉如今是一个美丽的大泉池

泉源依山而出,溪水因山而蜿蜒。

胡山拔剑泉曾经出水量很大,又叫“大泉”,

如今已变成一个大泉池。

据村民介绍,附近水脉相连,此处的泉水源源不断地往附近几个小泉以及水库供水。1976年三堡公社请附近村庄的石匠在这里砌的泉池,泉池直径50米,面积将近2000平方米。附近还有一处形似“马蹄”的泉。

拔剑泉的故事流传了千年

希望铜山区张集镇班庄拔剑泉早日得到恢复

让铜山文史资料更充实

让两汉文化更加丰富

—END—

编辑:张鸿蕾

来源:于克南、徐州山水

投稿邮箱:xmtfzb@126.com

Hash:a38c183c7e7ff4bf6a89cf6e20d781eacd57991f

声明:此文由 掌上铜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