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烽火边塞 · 读长城历史,2020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侧记

游烽火边塞 · 读长城历史

2020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侧记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塞北晚秋,不论是百车穿越朔州地界中国独一无二的长城天路,还是千人置身广武长城感受月下的烽火传递和观看金沙植物园里的精彩寻梦桑源,地点不同但感受相同,大家都仿佛行进在马邑从汉至今2000余年的漫长历史中。车轮驰时光隧道骋厚重文脉,记者睹物思古,遥想兵戈争鸣,在这段长城天路上,这座广武古城里寻梦桑源领略捕捉古代延伸到当代的虚幻影像。

山西朔州作为中国北方最具特色的生态文化、长城文化旅游地之一,金秋举办塞上长城旅游节引人关注。长城旅游节,凝聚彰显着朔州儿女的精气神,折射昭示着朔州未来的壮丽和辉煌。

2020年9月26日晚,由朔州市人民政府、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2020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在山阴县广武明长城景区开幕。

朔州市委书记陈振亮,市委副书记、市长熊燕斌,市政协主席贾桂梓等市四套班子领导,省文旅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贵出席。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等150余名专家学者、文旅投资机构、旅行社代表、各大媒体以及长城沿线城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应邀出席。

熊燕斌在致辞中说,朔州长城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朔州按照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总体规划,坚持“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发展思路。以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打造木塔、金沙滩崇福寺、广武城汉墓群景区,连点成线,将一个个闪耀的珍珠串成一串串精美的项链,舞动长城旅游“巨龙”,破题文旅融合发展,形成“巨龙”带动、整体腾飞的文旅发展大格局。熊市长欢迎各界朋友来朔观光、畅游长城,体验别样的边塞之旅、感悟亘久的长城文化,了解朔州、投资朔州。

李贵在致辞中说,举办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是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开展“游山西·读历史”活动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朔州做了大量保护利用长城的工作,成效显著。“长城博览在山西、精品揽要在朔州”正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朔州长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也成为朔州加强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旅游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朔州能够发挥长城旅游资源优势,讲好朔州故事,丰富旅游内涵,精读细研“长城军事斗争史”,深耕力拓“长城文化新天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造更多文旅新体验,打造更多文化新地标,崛起更高更强的山西文旅“朔州板块”。

朔州好地方

人说朔州好去处。

客观上,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使朔州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清凉舒适,是炎炎盛夏休闲避暑的好地方,成了全国避暑胜地和京津地区避暑休闲的“后花园”。曾被授予“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名区”荣誉称号。

该市地处山西省北部、晋蒙交界区域,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一座新兴城市。1989年1月正式建市,辖2区1市3县、6个省级开发区,国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8.45万人。

朔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峙峪遗址表明,早在两万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屯兵筑城,置马邑县,北齐设州延续至清朝。自古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碰撞交融。境内有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有标志边塞文化和象征华夏文明的内外长城。万里长城万里茶马古道右玉杀虎口交汇,见证了民族交融和晋商辉煌。

朔州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佛教古建、边塞文化、西口风情、生态避暑、产业文明、红色记忆六大类旅游资源。目前,全市拥有各类规模旅游景区景点80余处,其中4A级景区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境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千年木塔,辽金建筑珍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有“斗拱博物馆”的美誉,此物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也是边塞民族交融的宝贵遗存。还有集中体现金代减柱艺术成就的朔城区崇福寺。也有全国最大的汉墓群山阴广武汉墓群、杨家将浴血奋战的古战场怀仁金沙滩、见证晋商辉煌的西口右玉杀虎口、雄伟壮观的内外长城。这里历史上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北齐名将斛律金、唐代开国元勋中华门神尉迟恭、三国大将张辽、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明朝宰相王家屏以及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陈日新等。可以说,边塞文化就是朔州文化的一大特色,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特别是近3年来,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及旅游综合收入持续保持在20%的增幅。

朔州,蕴藏深厚的不只有历史,还有能源。平朔露天煤矿,有三层楼高的重型卡车穿流不息,日出5.5万吨煤,经洗选加工发往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煤被发成了电。以雁淮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通过这条电力“高速公路”,晋北的电,源源不断地输往江苏,点亮了华东的万家灯火。朔州山川形胜、资源富存。一黑(煤炭)二白(乳业)三绿(林业)是其精华所在。境内北、西、南三面环山,西北西南、东南分属洪涛山、管涔山恒山山脉,中间是桑干河域冲积平原,平均海拔1000米。河流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其中黄河流域面积2962平方公里,海河流域面积7694平方公里。境内桑干河主干流179公里,流域面积7604平方公里。初步探明有煤、铁、铝钒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35种,煤炭储量494.1亿吨,保有地质储量422.9亿吨,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位处北纬39度至北纬40度之间,是国际公认的草食畜牧业黄金产业带。全市奶牛目前存栏近20万头,肉羊饲养量610万只,生猪饲养量102万头,鲜奶产量57万吨。耕地种草面积达到85万亩。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33%,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年平均气温6.9摄氏度,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上,无霜期100-135天。

朔州稳煤促新、充满前景。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以煤炭、火电两大传统产业为基础,以高端陶瓷新能源、碳基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草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现代服务七大新兴产业为主导,以装备制造、信息、环保等潜力产业为突破,“2+7+N”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朔州生态立市、环境宜人。大力实施全域绿化工程,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节约利用工程,采煤沉陷区、露天开采区、山体裸露区大规模复垦工程,城乡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处理和城镇集中供热工程,工业固废、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程,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工程”成效明显。按照“一年治标、两年治本、三年创优”总体目标,大力开展桑干河清河行动,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向首都人民安全供水。空气质量稳定居于全省前列。

大运、荣乌、大呼三条高速公路以及北同蒲、大原客专、韩原高铁三条铁路纵贯朔州全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距首都北京约500公里,南距省城太原约220公里,北距呼和浩特市约260公里。目前,朔州机场项目已正式启动,大原高铁、朔神高速均已开工。城市的快速发展、古长城旅游战略建设的快速推进,也使该市旅游步入高速之路,朔州真正融入了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

蜿蜒的七里河碧波荡漾,泉眼汩汩的恢河清流涌动,紫金山原始次生林苍翠青郁,“塞上西湖”神头天然湿地候鸟嬉戏。行走在朔州,你不由感叹,这是个好地方。特别是近年来,朔城区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坚持“生态立区”,动员全社会持续开展以大造林、大绿化为主要内容的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和洪涛山生态治理,实现了西山、南山绿色全覆盖,构建起完整的环城绿地系统,形成市区西南部百万亩绿色屏障、百公里生态走廊,并与北部洪涛山相连,使全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洪涛山、黑驼山、杨家山、莲花山、禅房山翠屏山六大万亩以上连片水源涵养防护林区;形成了七里河流域、洪沟流域、党家沟流域、恢河流域、石碣峪流域、石板沟流域六大万亩以上连片水土保持防护林区;形成了刘家口、阳方口、八岔口、大水口、小北岔口、腊壑口六大风口万亩以上连片防风固沙防护林区;形成了以城北城西、城南三大万亩片和国营一、二苗圃为骨干的3.5万亩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形成了华北地区面积最大、标准一流的50万亩西山森林公园;形成了全省规模最大、植物群落最丰富,最具特色的4000亩城市森林植物园——金沙植物园。朔城区林地面积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2%,林草覆盖率达54%,为发展生态休闲康养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朔州市右玉生态旅游区更值得一提。右玉地处晋蒙两省(区)交界,是山西省的北大门。全县国土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4镇6乡1个风景名胜区,11.5万人。右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融汇地,尤其是境内的杀虎口,一直是草原游牧民族南下进入中原的重要战略通道。特别是清朝年间,杀虎口作为著名税卡,日进斗金斗银。由于杀虎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右玉作为边塞要冲、西口故里、晋商通道,是一条历史文化的走廊。县内现存古长城84公里、古堡80多座。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古堡之乡”。

右玉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不懈防风固沙,坚韧不拔改善生态,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了如今的“塞上绿洲”,全县林木绿化率由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右玉人用70年的时间,将一片黄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态优美的绿洲,良好的生态作支撑,使右玉日益成为一块发展旅游、创新创业的热土,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

朔州是右玉精神发祥地,党中央要求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右玉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美丽中国示范县、中国深呼吸小城、首批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塞上长城行

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是朔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节三会”活动的组成部分,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是朔州展示长城文化、打造长城旅游的重大活动,也是为了贯彻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打造长城旅游品牌部署要求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挖掘长城历史,弘扬长城文化,传承长城精神,推动长城旅游,落实“生态立市、稳煤促新”发展战略,围绕“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的旅游发展思路,按照“资源统一整合、发展统一规划、活动统一组织、宣传统一造势”的工作要求,积极融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全市上下形成重视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浓厚氛围,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努力建设“塞上绿洲,美丽朔州”,助力朔州经济转型发展的举措。

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于9月26日至28日举办,活动由朔州市人民政府、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朔州市委宣传部、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山阴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活动主题为“游烽火边塞·读长城历史”。

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列为2020年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活动。按照大会安排,该市前期已先后开展了“塞上风情”长城文化旅游摄影展、“品味朔州”美食推介,第二届乡村旅游季暨长城脊梁、桑干情韵、生态右玉线路推广等三项活动,为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塞上长城旅游节顺利举办宣传预热,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重视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浓厚氛围。

其后五项活动分别是:第一项是9月26日举办的“游烽火边塞·读长城历史”旅游文化嘉年华暨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开幕式。开幕式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烽火传递。以“实景+全息灯光+动画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以报告平安为主旨传递烽火。分别在右玉杀虎口、平鲁大河堡、山阴广武设计三个烽火集中点火、传火台,从右玉杀虎口起烽火、报平安,经平鲁大河堡,到达山阴广武明长城开幕式的主会场。二是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开幕式。三是“游烽火边塞·读长城历史”旅游文化嘉年华。通过《西口情》、《桑干情韵》、《长城脚下沙棘红》、《长城赞歌》等歌舞形式,展现朔州独特的长城文化、桑干文化。

第二项是9月27日在四季平朔大酒店举办的“长城博览在山西,精品揽要在朔州”长城旅游推介会。会议特邀专家学者将围绕长城历史文化展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朔州长城旅游发展等内容作主题发言,为该市长城旅游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推介会将采取线下线上同步开展的方式进行,旨在扩大宣传推介的覆盖面。

第三项是9月27日下午举办的参会者游崇福的古寺、读马邑历史,和“塞上风情”长城文化旅游摄影展。

第四项是9月27日晚,参会者在金沙植物园观看体验情景实景剧《寻梦桑源》,通过声、光、电山水实景演绎,共同感知朔州浓厚的历史文化、了解朔州人民艰辛跋涉、建设美丽家园的奋斗精神。

第五项是9月28日举办右玉探古寻芳“长城天路”自驾穿越旅游线路推介。大会组织外地与会嘉宾自驾“长城天路”,游览体验原汁原味的野长城,品读长城历史,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线上联动宣传。

长城万里长

记者获悉,从战国到明清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山西境内的长城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现存较完整的1500多公里。朔州竟有300多公里的内外长城遗址,是研究中国山西长城历史的重要区域。这些遗存有着绵延不断、浩如云烟的历史积淀,有着烽火狼烟、杀戮征伐的战争遗痕,有着马市商道、民族融合的贸易记忆。可以说占尽广武雄风、西口繁荣的优越,占尽雁门苍翠、古堡沧桑的风韵,占尽民风古朴、生生不息的秉承。资源丰富独具特色。

记者获悉,朔州市现存长城各类遗存共计1649处,包括墙体137段长327291米,关堡118处(关6处、堡112处),单体建筑1384处(敌台429座、马面152座、烽火台802座、城楼1座),相关遗存10处(壕沟9处、挡马墙1处)。

朔州市现存长城涉及汉(秦汉)、北齐、明三个时代。汉(秦汉)长城:分布于右玉县,共计7处(墙体4段长21291米、敌台2座、烽火台1座)。北齐长城:分布于平鲁、山阴、应县,共24段墙体,长64923米。明长城:分为内、外长城。内长城分布于朔城区、应县、怀仁市、山阴县及平鲁区(含墙体49段长112478米、关堡92处、单体建筑598座、相关遗存9处);外长城分布于右玉县、平鲁区(含墙体60段长128599米、关堡26处、单体建筑783座、相关遗存1处)。

说起朔州长城,必然要提广武明长城。因为闻名天下的月亮门长城古址就在这个地方。记者会后走进广武寻古。广武长城位于雁门关外山阴县境内,东临雁门关,西瞰宁武旧城南通五台胜境,北达云冈石窟,分为北齐长城和明长城。1986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境内历代长城遗址为省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广武传说》入选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0月,新广武明长城遗址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武这段长城的历史最独特。曾历经汉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击瓦剌等大小战争4700多次。清代以降,随着长城攻防作用的淡去,广武长城在历史的烟尘中站成了一座民族融合的不朽丰碑。

广武这段长城的身姿最壮美。利用“山形勾转,水势注流”的特点,由新广武西至白草口,“跃上葱茏四百旋”;行至摩天岭,雄浑的脊梁就此跃升,恰如凤翥龙蟠。

广武这段长城的容貌最质朴。近代以来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的人工干预。被长城爱好者誉为“最美野长城”。

广武这段长城的体系最完整。雄伟险要的雁门关,蜿蜒曲折的明长城和内外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三堡(新广武、旧广武、白草口常胜堡)、两城(“六郎城”、阴馆城)、一群(汉墓群298座),成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集大成者。

广武明长城位于山阴县境内,于明洪武七年(1374)修建,万历三年(1575)重建。始于山阴县新广武村,到代县白草口村,是如今保存较好的10公里长城。广武明长城因何闻名?主要是其保持了明朝的原貌,未经人工修葺。广武明长城全长10000米,城高6—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沿山脊缓行,全部为砖石结构,上面有敌楼16座,其中5座完整,并筑有易守利攻的腰门等建筑,是山西省境内明代长城的代表作,是国内长城之珍品,极具军事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恢弘绵延的长城,承载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它已不再是简单的军事防御工程,而成为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象征。

广武长城所在的地方山阴县辖 4 镇 9 乡 2 个管委会,总面积 1651 平方公里,总人口 24.8 万人。著名作家丁玲笔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桑干河贯穿全境。 山阴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可采储量 115 亿吨,产能 3200 万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钙石储量 500 亿吨,在长江以北储量最多、品质最好。山阴区位条件优越。4 条铁路、2 条高速公路和 5 条国省干道贯通全境,距朔州机场 36 公里,是山西连接京、冀、蒙的必经之地,也是对接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和雄安新区的战略通道。山阴农牧优势明显。杂粮种植面积 30 万亩,年粮食产量 6.2 亿斤,是“全国富硒小米之乡”,更是发展高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基地。同时,畜牧产业具有较强的优势,近些年奶牛、生猪、肉羊存栏分别为 8 万头、10 万头和 35万只,其中奶牛饲养量在华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素有“北方奶都”美誉。山阴电力能源充足。电力总装机容量近 230 万千瓦,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千万千瓦晋北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预计可达到1300 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可满足现代高载能产业的用电需求。山阴人文生态辉映。地处南方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有明长城、汉墓群、广武城等三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前沿,属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最早的长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9年三家分晋之后。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1570多公里,按朝代可分为战国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隋长城、宋长城、明长城。其中以明代修筑的长城规模为最大,前后共修筑了154年。

朔州段的长城记录着历史,它们或腾跃于崇山峻岭,或匍匐在高山草甸,或隐伏于茫茫林海,或伴着麦浪徜徉于河流岸畔、黄土高坡,或迎着朔风疾驰过关城隘口、军镇堡寨。随着满清入关、民族融合、版图延展,明代以后,长城彻底失去了军事价值,逐渐为人所废弃,成为横亘于山川的历史遗迹。广武明长城,作为中华长城的最后辉煌,安静地守望着寒来暑往、晨暮交替,以风雨侵蚀下的残破身躯,傲然挺立在山西大地,守卫着长城最后的荣光。使之成为文明的坐标而光耀古今。

新广武城背靠恒山山脉,面向巨川大漠,自古为胡汉相争的古战场。战国时始筑城池,西汉设县,东汉置郡,汉代以后因中原动荡而废弃。明初筑内边长城,在原城旧址重建城防。因附近又有辽金古城旧广武城,新筑之城便得名新广武城。也因新广武城的历史更为悠久,当地人又有“新城不新,旧城不旧”的说法。清代以降胡汉之间再无征战,此城再度废弃,至今只留下一片残垣断壁,依稀可见往日风华。

“月亮门”是朔州长城的经典地标。虽经岁月洗礼,复建重生依然屹立,更显壮丽。位于朔州市山阴县的广武明长城是国内现存包砖最完整的明长城之一,全长34.6公里,距今已有六百年之久,是内长城的一部分,属于长城世界文化遗产。2016年,“月亮门”坍塌后,山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保护现场,第一时间联系文物保护专家,积极研究对策,在尊重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朔州市长城学会借鉴右玉杀虎口和雁门关长城的修缮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建议、督促、参与、力争使已经坍塌的“月亮门”重新保持原貌早日现世,成为朔州长城人的新骄傲。经过多方长达4年的努力,2020年,包括“月亮门”在内的广武段长城终于得到全面修复,并且做到了修旧如旧,尽最大可能恢复原貌。

长城天路上

长城天路?不少人心存疑问,其实长城天路,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商标专利。

真正把长城天路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还需从2019年5月22日至24日的考察说起。这三日内,“中国自驾第一人”赵相杰先生带领中国目标行动自驾游品牌联盟理事长李方迅、北京市旅游商会副会长全成亮、首旅集团神舟国旅自驾露营板块总经理黎明、北京中商国旅总经理王培新、中旅体育旅行社总经理庞云兵、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李健、朔州旅游业协会会长赵珍、山西自驾联盟会长及朔州自驾游协会会长高河、旅游业协会自驾游协会秘书长张清军一行在右玉县文化和旅游局大力支持下,先后考察了南山“丰碑”景区、百里画廊松涛园、右卫古城景区。第二天考察了“长城自驾第一路、长城天路自驾”十三边以及三十二长城。第三天参观完杀虎口旅游区后附怀仁市金沙滩旅游区,并在景区会议室召开了右玉旅游发展座谈会。

会议对风电之城、长城天路的考察线路给予肯定。大家认为长城之城塞上绿洲,美丽右玉是一座典型的自驾游目的地,尤其是“右玉精神”红色旅游线路,这些线路的推广开发一定会让右玉更加出名、更好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长城沿线百姓脱贫致富,一定会游客爆棚。

与会专家学者对长城天路自驾提出希望:一定要保持长城天路的原生态,千万不要硬化路面;在拐弯处设置哈哈镜;在道路稍宽的地方设置停车错车位置;长城的管理问题要加强;要加强线上抖音等推广;游客进入长城景区时要让游客签署责任书;把长城天路打造成朔州文旅新地标和京津冀自驾游的后花园;要学习河北滦州古城的保护模式;长城景区要实行授权管理;要出台政策吸引投资人等。牢牢把握住“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决,从游客角度出发,从市场角度出发,就一定会让右玉旅游的发展更上台阶。

据悉,根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由朔州四季风商务国旅董事长、朔州市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清军申请的长城天路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0年6月2日受理。9月28日,百人百车穿越右玉长城天路,探古寻芳声势浩大。此时此地,长城深处秋意美景如花,成片的油菜花还没凋零,颇为罕见,使穿越者为之欣然。这是中国一处唯一可以在长城顶部自由穿梭两省的自然奇观。长城天路位于山西省右玉县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交界处。记者途径9个长城边塞村庄,即三十二、三十八、四十二、十三边、前爱好、后石咀、韭菜沟、云石堡、铁山堡,6座有名大山,即团山、桦林山、虎头山、歪头山、黄花山圣山。2座古堡遗址,即铁山堡、云石堡。3块明代长城界碑,即大同中路分属西界、万立三十七年吉秋界碑。长城天路,全程18公里。途中曾发生过一起古人修筑长城的离奇事件,还有十三边圣山明长城界碑处的神话故事。

沿途墩台众多,地势险要,山高路远,夯土长城因山就势而筑,如黄色巨龙奔腾而来,曲折蜿蜒,盘桓自如,蔚为壮观。右玉探古寻芳“长城天路”127辆车,300余人自驾穿越、自我游览体验原汁原味的野长城,品读长城历史。与会嘉宾还联合自驾俱乐部组织招募京津冀重点客源市场的游客参予这项大型活动,他们利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凤凰新闻、天天快报、搜狐新闻、中视联播、北京时间、FM96.9线上发布,同时配置云照片、航拍、视频进行活动录制,制作短视频抖音、西瓜视频、快手、微信朋友圈、今日头条短视频等进行线上联动宣传,达到预期的效果。

长城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深厚积淀,早已凝结在华夏历史与文明的骨髓中,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脉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长城古道起薪火。生在长城边,长在长城下,今天一些朔州人因长城相约,为长城书写,给长城代言,他们依托边塞长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满怀对生养之地自己家乡的无限深情和无比热爱,为塞上绿州、美丽朔州再唱文旅新歌……

Hash:333eadc4dd88a34bc5d1073b5e24065b221d42ee

声明:此文由 大鱼少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