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汝州是女娲故地不信请看两条铁证

汝州地处豫西南,北距郑州130公里,西距洛阳80多公里,东距许昌70多公里,南距南阳150公里。若与这些大中城市比,汝州的名望似乎不值一谈。但这些城市没有一个甚至广延全国也没有几个能称起“老”。如果你走到南阳或许昌、洛阳,与一些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接触就会发现,他们很多人提起汝州,都会自然地在前面冠以“老”字。

“老汝州”,在二十世纪以前是一个普遍、普通、普及的名称,为什么呢?  因为她的历史太长了,太古了,太老了。我们知道,洛阳的出名主要是因为她是11朝古都。最早也就是西周的东都,周武王和周成王时,周公姬旦亲自选址并监造的“王城”,距今已3050年。

河南省会郑州,历史并不长,有文献记载的只是西周时武王的弟弟管叔封于此,建起了管城。但后来发现一段土城墙以及周围挖出的商代遗物,经考古专家们确认这里曾是殷商的城址。这才把郑州的历史推前到公元前1500多年左右,也就是距今3500多年的时间。这历史要说够老了,但没有人称郑州是老郑州,也没人称洛阳是老洛阳。

那么,一个县级市明清时期曾是河南行省直辖州)的汝州,为什么被称之为“老汝州”呢?因为她的历史比洛阳、郑州还要老。

抛开考古认定10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张湾遗址不讲,因为那时的人类还处于猿人时期,史学上称之为旧石器时代的前期。仅考古发现纸坊闫村仰韶文化遗址,那件在世界上都出了名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就已经说明在六七千年前,人类进入早期文明时期,这里就已经是一个势力较大,范围较广,比较强盛的部落甚至小联盟的所在地,也就相当于后世的“王都”。彩图中那柄大斧是王权的象征,那只鹳鸟是一个部落的图腾徽号。据史书记载,女娲后裔有一支以鸟为图腾,女娲小女儿的后人一直在汝水两岸定居,历代以女子为王,首领称玄女。直到轩辕黄帝时期,这个玄女还为黄帝送去兵法,助黄帝转败为胜,擒杀蚩尤平定了天下。《太平御览·天部一五·雾》记载:《黄帝玄女战法》曰:“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记载中那个“人首鸟形”的妇人就是女娲后人玄女,就是以鸟为图腾,平时披着鸟形衣,戴着鸟形面具的玄女。传说在女坟居住的玄女在黄帝战胜了蚩尤,进而欲向南方远征时,又亲自指导黄帝手下大将大鸿在女水北部即今大鸿寨山上操练军队,演习战阵兵法,这也是大鸿寨山名称的由来。鹳鱼石斧图所描绘的图义即以鸟为图腾的部落将自己捕获的猎物(大鱼)恭恭敬敬地献给国王(或大酋长),那口彩陶缸就是那个国王的棺材。这也可证明这一带是以鸟为图腾的女娲国后裔的领地。按说这个年代已经够老了,但别急,在现汝州城周边,还有大张遗址槐树尹遗址、中山寨遗址,这些遗址已确定为裴李岗文化遗址。就是说,老汝州在距今8000年前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是人类聚居之地了。

还别急,还有两件更加激动人心的证据,可以说,这两件证据是证明老汝州是中华民族始祖奶奶女娲故地的铁证。

其一,出土于古墓的史书《世本》,在《氏姓篇》中对女姓的记述是:“女氏,天皇(伏羲)封弟娲于女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其后为女氏,夏有女艾,商有女鸠、女方,晋有女宽,皆其后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姓的来源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爷号称天皇的伏羲把妹妹(也是妻子)女娲封在女水河的北岸,伏羲去世后女娲继任天子,被称作女皇,她的这一支后人因此以女为氏。夏朝时有名人女艾,商朝时有名人女鸠和女方,直到晋代还有名人女宽,都是她的直系后人。

中国人都知道,伏羲和女娲是出生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中石器时代之伟人。他们出生于同一个家族式部落——华胥氏,因年龄相当故以兄妹相称。不幸的是,当他们才五六岁时,遭遇了地质学上称之为“第四纪冰川”的结束期,也就是历史上所讲的“灭绝人类”的大洪水时期,那场洪水来势凶猛,遮天蔽日,加之地球上又同时发生地震、地陷、火山喷发,故“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漾而不息。”(《淮南子·览冥训》)。山岭淹没、鸟兽绝迹、人或喂鱼鳖。唯有伏羲女娲因躲进一只特大的葫芦内,才侥幸从甘肃漂流到河南,在河洛口嵩山北麓,因山顶树杈阻挡得以活命。长大后“兄妹相婚”重新繁衍了新的人类。这个时期距今已是一万年前。

来源 汝州城事 郭宏志

成年后的伏羲女娲不断迁徙,最后定居在豫东一个很大的、像倒扣着碗状的地方即今河南淮阳,在那里收集天下幸存的人,建立了大部落,伏羲称王,后世尊称为“天皇”。伏羲和女娲共同生育了十八个儿女,但中年后,女娲与伏羲分居,自己与小女儿一起迁徙到今天汝州汝河的北岸即风穴山上。老年以后“伏羲氏没,女娲氏作,是为女皇”(《通志·三皇纪》)。说明女娲像伏羲一样,晚年在女水两岸也称了皇王,汝州之地是除淮阳之外最古老的王都之地。  当时的女水肯定是很大的,大的直到唐宋时期人们还称汝州为“女海”、“汝海”。如唐代诗人郑愔《贬降至汝州广成驿》首句:“近郊凭汝海,遐服指江千。”宋代文豪苏轼《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中有:“似闻遗墨留汝海,古壁蜗涎可垂涕”句。而女娲从古宛丘迁女水之前,这条大水肯定没有名字,正因为女娲在此居住又建立了以女为氏的部落,所以才称之为女水。女水南岸的湖浪山取名为“女坟”,孔子增删的《诗经》中那篇情意绵绵的《女坟》诗,就是出自这里一位才女之手。正因为此,古时很多文人大家还用“女坟”或“汝坟”代指汝州之地。唐代诗人欧阳詹《汝州行》首句:“汝坟春女蚕忙月,朝起采桑日西没。”唐代诗人孟浩然到故乡汝州写诗《行至汝坟》开篇:“行乏憩予驾,依然见汝坟”等等,此类大作自唐至清不一而足。  女水是一条大河,正因为它是河水,古人造字时才在女字前加了水旁成了“汝”。这个汝字在初起应该还是女音。再后来语言复杂了,汉字也造的多了,女和汝也分化了,女就单指女性,而汝字的音转了,意思也变得不知所以了。但我们研究可以发现,女和汝在古时是不分的,比如上边提到的女鸠、女方,在另一本出土于战国时期魏国大墓中的《竹书》中就有“帝癸二十年,伊尹归于商,及汝鸠汝方会于北门。”《诗经》的古刻本中《女坟》到了后来成了《汝坟》也是此等意思。今日之汝河就是昔时之女水,这是无可挑剔的结论。  其二,1926年,湖南长沙一个盗墓贼在一座战国楚墓中挖出了几捆帛书,就是丝绸上写字的书。无知的盗墓贼看重的是金银铜器,对那些几乎要朽烂的帛书不感兴趣。本欲扔掉,正好被一个美国传教士发现,随便几个银币就收购了那几卷稀世珍物。至今那些珍贵的帛书还珍藏在美国国家博物馆中。后来,我国研究史前文明的专家从美国翻拍回来了这些帛书。直到2013年,笔者才从王大有先生《图说美洲图腾》一书中看到了一篇帛书的原样,惊喜地发现,有一段话正是《世本·氏姓篇》中关于女娲在女水之阳居住的有力证据。它的大意是:“在两山夹一川的故地,伏羲和女娲在此居住,在汝水之岸,观测风雨,女娲所生的四个儿子被分派到四方观察日月的运行和风雨的规律,以确定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使人们掌握季节时令,摆脱愚昧,走向文明。”  可以说,《世本》和楚帛书的记载,不仅是“老汝州是女娲故地”的铁证,也是华夏境内其他任何地区改 不了、争不到、夺不走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对于当代不少地方为发展本地经济、开发旅游景点、叫响社会名片而对历史杜撰造假,老汝州是女娲故地的这两件历史资料,来自于春秋战国楚国人之手,与现代人无干;来自于湖南长沙的古墓中,与老汝州人无涉,没有丝毫杜撰造假之嫌。  何况,女娲本姓风,《帝王世纪》载:“女娲氏,亦风姓也,承疱牺(伏羲)制度。”汝河北边的风穴山,笔者早有研究,其名称就是指风姓的女娲穴居之山,也印证了《世本》和《楚帛书》的记载。汝河南岸湖浪山是远古时女海大浪冲击催生的高地,故上古称腾坟又称女坟。黄帝的后人颛项帝“娶腾坟氏女禄为妻”(《世本·帝系篇》)即是这个地方。也可知,那时女娲国从女水北扩展到了女水南,那里也是女娲国的领地。如今那里三山寨中还分别建有始祖伏羲、圣母女娲、玄女九姑的庙殿,这些佐证笔者已有专著《三皇五帝与大洪水》和《重走三皇五帝路》在先,此不赘述。  何况,汝州北部的大红寨山有女娲奶奶庙遗址和女娲泉,汝州西南部九峰山上有九女坑、九女峡等等大量有关女娲及后人的民间传说。  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佐证着《世本》和《楚帛书》的文字记载。所有这些书证和物证都确认着一个史实,即汝州是名副其实的老汝州,而老汝州之所以老,是因为她是一万年前华夏人类的始祖奶奶人皇女娲的故地。

Hash:201ed08921141e6852818ad56898a08e5063567f

声明:此文由 民生视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