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金代,还原长白山神庙真相!

长白山地区是女真人的发祥之地,他们入主中原,建立金王朝后,膜拜祖先所在的圣山,敬长白山为神,并建庙祭拜。

长白山天池瀑布温泉群美人松园、地下森林药王谷、风蚀浮石......

这些都是长白山的独特旅游胜地,

而在近几年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的金代神庙遗址,

更丰富了这里的历史文化内涵。

巍巍长白山,孕育三江。千百年来,长白儿女仰望圣山,祈福请愿。

在长白山脚下的吉林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宝马村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中唐代的一位将军曾路过此地,喜得一匹宝马,从此战无不胜,便称这里为宝马城。而距离宝马村村口不足千米的荒坡上的宝马古城遗址,就是村民们代代相传的故事里的宝马城。

在考古调查中,专家们根据采集到的文物样貌,曾认为这里是唐代的驿站,宝马古城遗址也列入省级文保单位,但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学界推断,都始终没能得到史料的佐证。而这座长白山脚下的古遗址,一直因森林密布、人迹罕至而默默无闻。那些美丽的传说和那一段段时隐时现的城墙遗迹,也在历史长河里荒芜着。

斗转星移,2012年底的大雪纷飞中,吉林省文物局组织的一次考古踏查,打破了小城的平静。在宝马古城遗址周围的地面上,散布着的砖瓦、瓦当等建筑构件,让踏查人员不免内心紧张而激动,因为,这些建筑构件的精美程度,令他们感到,这儿不是一座寻常的遗址。这不同寻常的信息传回了吉林省文物局,引起了高度重视。事不宜迟,局里决定在2013年春暖花开之后,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系对宝马城遗址进行试掘。试掘阶段大量精美建筑构件的接连出土,让考古人员再次认定,这座遗址的性质绝非一般。

于是,从2014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的考古人员对宝马古城遗址展开了主动发掘。

上千件瓦当、滴水、鸱吻、兽头等陶制建筑构件出土了,它们均具有明显的金代文物特征。而带有兽头、凤鸟等图案的构件之精美,更是凸显了遗址的皇家气韵。特别刻有是“癸丑”、“金”字样的玉册残块的出土,使得吉林省的考古专家们有了一个令他们欣喜的判断:这里不是什么传说中的唐代宝马城,而是金代皇家修建的祭祀长白山的神庙故址,这一说法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们的肯定。

伴随着连续6年的考古发掘,考古队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城内主要建筑要素的发掘,累计发掘面积4500平方米,出土各类器物超过五千件。它们,是研究金朝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的重要参考,也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物证。透过这一件件文物,一段尘封的历史跃然眼前。

原来,这座长白山脚下的古遗址里,藏着一个王朝最虔诚的信仰;

原来,长白山,曾经被赋予国家祭祀的使命。

吉林省的这一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也是吉林省继1999年、2002年之后,第三次获得这项中国考古界最高奖项。

按照发掘计划,今年主要是围绕着整个神庙遗址的西北角来开展发掘,在发掘过程中,也发现了比较多的红烧土和木炭的痕迹,表明当时的建筑很可能是因为起火而倒塌。

金代皇家修建的长白山神庙故址,占有区域内最为高敞的地利,城内建筑轴线的南向延长线正对长白山主峰。天气好时,从此南眺,长白山主峰尽入眼底,优越的视廊无与伦比,体现了其超然的地位。

该遗址的发掘,是中原以外首次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对探索金代礼仪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研究金王朝的边疆经略、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充实长白山悠久历史文化的内涵亦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长白山神庙遗址历史信息的挖掘彰显了长白山区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1000多年前华夏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长白山神庙礼仪制度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神庙遗址的发现对于将长白山区域打造成我省崭新的文化地标,传承吉林历史文脉、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日前,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考古工作站建成使用,它是由吉林省财政拨付专项经费兴建的,国内最先进的可装配移动的工作站。它的建成不但可以提高文物保护和存放的水准,而且考古人员的生活质量也将大大提高。

目前,长白山神庙遗址公园处于前期立项中。规划建设内容包括神庙本体和窑址保护棚建设、种植视廊保护林、整修祭祀广场、1:1复原重建神庙、神庙遗址博物馆、神庙遗址考古工作站、遗址公园内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长白山神庙遗址公园建成后,长白山将成为自然、人文、历史旅游的最佳胜地,长白山旅游景区也必将成为吉林省文旅融合的典范。

Hash:437cae660f22628080b5db6306705498c81e0664

声明:此文由 悠游吉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