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故居内,为何有陈毅元帅塑像?

丁文江,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他的故居丁家花园,曾一度成为新四军黄桥战役指挥部。直到2017年,才恢复了它本来的身份。

当车停靠在丁文江故居外面的停车场时,一阵浓郁的花香袭来,无需猜测,肯定是故居内小方厅旁的那株有着百年树龄的桂花树在召唤我了。

时隔3年,我再次来到江苏泰兴市的黄桥镇,参观丁文江故居。此刻,天色虽还未暗下来,但故居内已没有多少游人。

丁文江故居,人称“丁家花园”,位于黄桥镇米巷10号,现已更名为丁文江纪念馆。

知道丁文江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多。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地质学之父”。他生于1887年,江苏泰兴人,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后又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终获双学士学位。

回国后,丁文江一边任教,一边从事地质考察工作。然而,1936年1月,时任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丁文江,在湖南谭家山煤矿考察时因煤气中毒遽尔长逝。消息传来,当时的人们为之震动,可过了没多久,丁文江的名字就淡出了公众的视野。除胡适在20世纪50年代匆匆写就《丁文江传记》以慰追思之情和偶有几篇介绍丁文江的文章外,这个名字逐渐被人淡忘。

2017年4月13日,为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30周年,经过一番准备,位于丁家花园的丁文江纪念馆正式开馆。人们以此种方式缅怀这位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无疑为大众增进对他的了解带来了极大便利。

挂有“丁文江故居”匾额的民宅

跨进花园大门,迎面是高大的敞厅,名为“多竹堂”。

这个厅堂乍看为并列的3大间,仔细一瞧才知是9小间相连。这种“明三暗九”的结构,是清代苏北地区民宅建筑的典型样式。绕过多竹堂,沿着弯曲的小路,踏过回廊,来到一处景致宜人的地方。只见翠竹摇曳,山石耸立,碧树参天,一派田园风光

紧靠假山修竹,有座三面皆为窗子的小方厅,窗明几净,四周的景色映照在上面,使得空间层次丰富。阳光下,竹影入窗,使小方厅又添一份幽静。

丁文江先生故居内的建筑皆为硬山式屋顶,粉墙青瓦,色调古朴典雅,与周围的其他民居别无二致。

丁文江纪念馆原为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现在,故居的中部西部建筑被辟为丁文江纪念馆的展示厅,而东面的建筑,包括丁文江先生童年时的读书处、松茂堂等,被设为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旧址。

通、如、靖、泰是当地4县县名的简称。该临时行政委员会是新四军东进抗日时设立的一个机构。小方厅内至今仍竖立着陈毅元帅与粟裕将军的铜像。

缘何丁文江先生的故居里有陈毅元帅的塑像

原来,丁文江纪念馆的前身是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陈毅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岁月。

1940年春,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密令第3第5战区和鲁苏战区的部队,大举进攻位于华中地区的新四军。

同年6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为执行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率主力北渡长江,于7月初挺进苏北。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组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下辖9个团,共7000余人。

后又为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随即东进黄桥地区。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多次派兵向我军进攻,我军被迫自卫还击,自1940年6月28日起,先后发生了保卫郭村,东进黄桥,营溪反击,攻占姜堰等四次战斗。

1940年10月,陈毅领导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以七千人的兵力,战胜了韩德勤所率领的政府军,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史称“黄桥战役”。

黄桥战役期间,陈毅、贾裕、陈丕显等新四军领导人在丁家花园办公和住宿。决战前夕,陈毅偕夫人张茜并邀管文蔚和朱克靖等人在丁家花园度过了他的40岁生日。黄桥决战誓师动员大会也由陈毅在丁家花园主持召开。黄桥及周边地区的群众踊跃支前的热潮便从这小小的民宅开始掀起,传唱不衰的《黄桥烧饼歌》也在这里诞生。

故居内的陈列还保持了陈毅居住时的样子

我在方厅瞻仰了陈毅的画像,他那英气勃勃、豪情满怀的形象,十分具有感染力。遥想当年,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陈毅度过了怎样的时光?是否因战事紧迫,而无暇享受四十岁生日之时的欢愉时刻?

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峥嵘岁月逝,一起逝去的还有数不尽的人物故事。

方厅右侧便是那株飘香数里的桂花树。据说这棵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树龄,如今枝繁叶茂,香气惠及好几里地的人们,在金秋季节更是花开三次,惹来不少人驻足闻香。讲解人员告诉我们:当年,陈毅、贾裕等领导人还曾在这树下留影。

院子内的桂花树

桂花树的后边,是桂花厅

这里是陈毅领导的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斗争的指挥中心。桂花厅与多竹堂南北相望,以曲径回廊相接,小迎舟、蝙蝠厅相伴左右,鱼池花坛点缀其间。整个庭园充满了诗情画意。

1980年,当地政府将丁家花园改建为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陈列了大量图片和实物等展品,成为黄桥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穿过桂花厅的月洞门,我又来到了蝴蝶厅。蝴蝶厅状似蝴蝶,现为丁文江先生的生平事迹陈列室。

丁家花园内虽有不少与黄桥战役有关的展览品,但是大部分区域已经恢复了它原来的样貌。各类实物以及文史资料,为我们再现了丁文江先生短暂而璀璨的一生。

地质学家丁文江诞辰130 周年 地质学

丁文江纪念馆内的丁文江雕塑

创办我国第一个地质机构 — —中国地质调查所,带领我国地质事业赢得了世界声誉,与胡适、傅斯年等合作创办《独立评论》,被胡适称为新时代的“徐霞客”,他就是我国地质学“开山大师”丁文江。4月13日是丁文江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泰兴市举行纪念大会,这位从千年古镇黄桥走出去的科学巨匠、民国干才再一次回归家乡人的视野。

从米巷到世界各地

成为我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

丁文江出生于黄桥镇米巷中的丁家花园,如今,这间古民居还有了另一个身份 —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5岁的丁文江入塾读书时,就觉得“已识之字多,未识之字少”,能“寓目成诵”了。15岁时,少年丁文江走出小巷,出发留学日本,17岁时又转赴英国,并由此一步一步地跨入科学殿堂,开始了传奇又精彩的一生。1911年,成功取得地质学和动物学双学位的丁文江回到祖国。

1912年春,他受聘到上海南洋中学任教,大胆开设“地质学入门”一课,开了我国地质学教育的先河。此后,他又受邀到矿政司地质科任职,1913年,在阻碍重重的状况下,他破除万难创办中国地质研究所,聘请章鸿钊、翁文灏等人前来任教,培养了我国首批地质研究调查人才,他们中的不少人最终都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在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的同时,丁文江也十分重视野外地质调查工作。1913年底,他开始了太行山之行,调查成果收入由丁文江执笔的《调查正太铁路附近地质矿物报告书》中。这份报告虽然篇幅不长,但具有开创性。现任泰兴市文联主席,丁文江研究会副会长的林林用了三个“第一”来概括这篇报告的意义: “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第一份野外调查报告,是中国现代公开发表的第一份区域地质图,是中国最早的矿产资源调查研究成果”。

经过长期不畏艰险、风餐露宿的地质考察后,丁文江撰写了《云南东部之构造地质》、《中国之二迭纪及其在二迭纪地层分类上之意义》等地质学论文,获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他主持的《地质汇报》《中国古生物杂志》等英文版刊物,也流行于国际学界。

1928 年,经过丁文江整理研究的《徐霞客游记》正式出版。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了徐霞客,也使得徐霞客在去世近300年后,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精于科学又长于办事

豪华阵容朋友圈里的“丁大哥”

除了在地质界拥有卓越成就之外,丁文江还在地理学、人种学、优生学、历史学、考古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曾说: “丁文江是我所见中国人中,最有才最有能力的人。”蔡元培也赞誉他是“精于科学又长于办事”的人才。

1926年5月4日,丁文江被任命为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这个职衔,相当于今天的上海市长。任职期间,他大力整顿财政税收制度,同时收回了公共租界会审公廨。会审公廨是租界内一个特殊的司法机关,它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丁文江担任督署总办后,率领一批中国法学家,就收回会审公廨之事,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艰难谈判。1926年12月31日,中国政府终于收回会审公廨。

“九·一八”事变之后,他还与胡适等人创办《独立评论》杂志。

丁文江以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凝聚或影响了一批精英人物。他的“朋友圈”可谓阵容豪华,比他年长的,有蔡元培、梁启超、任鸿隽等人;比他年轻的,有胡适、翁文灏、李四光、赵元任、傅斯年、徐志摩等人。在这个灿若星河的朋友圈里, “掏出心肝待朋友”的丁文江被尊为“我们的丁大哥”。

1936年1月5日,在从湖南进行地质调研回来后不久,由于伤风,丁文江在生炉火抵寒时煤气中毒,不久后,在长沙湘雅医院病逝,年仅49岁。

留学归国后回乡探亲

曾在家乡办农场小麦良种试验

林林介绍,据研究了解,在15岁离开家乡后,丁文江四处求学,忙于工作,回家乡的次数并不多。1911年,欧洲留学归国后,踏上他熟悉的青石板路,回到了米巷老家,拜见了他的老父和年轻的继母,见到了大哥文涛、三弟文潮,还有继母所生的年幼的弟弟们。在家中的那些日子里,他走亲访友,与他的同窗、族祖绣春促膝长谈。

林林介绍,丁文江虽然是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的大人物,但他念念不忘故土,对家乡的事业十分关心。有两件事值得一记,一是对家乡的教育,一是对家乡农业科技的关心。

1924 年夏,黄桥创建了泰兴县第一所中学 — —私立黄桥初级中学(现江苏省黄桥中学)。建校之初,丁氏族人带头捐款,单丁廷标一人的捐款就不下万元。五周年校庆时,北京学术界一些名流如胡适、梁漱溟、梁实秋、蒋梦麟、蒋廷黻等人都为校庆纪念册题了词。一个农村集镇中学的校庆能有这么多名人题词,不用说,这当然是丁文江的面子。

第二件事是创办丁氏义庄农场。1934 年秋,全国似有普及农业知识,发展农业生产的趋势。丁文江命人在黄桥镇东北郊的柳家庄建起了农场,对外称“丁氏义庄农场”,并搞起了小麦的良种试验。同时,丁氏义庄农场为推广饲养家禽家畜的新技术。

链接

丁文江纪念馆今日开馆

家乡人多种方式纪念他

今天上午,位于泰兴黄桥镇米巷的丁文江纪念馆正式开馆,一尊新铸的丁文江铜像立于馆内,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正在工作中的他,坐在山岩上,戴着一副眼镜的双眼凝视着前方,右手中是那支地质勘探中离不开的放大镜。

馆内四周墙壁上展示了各式有关他的生平资料,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这位科学巨匠、民国干才的一生。同时,在矿物标本陈列馆,还展出了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等 7 家单位捐赠的数十件珍贵矿石、观赏石和化石标本,这些标本中有不少是在丁文江生前工作过的云南、湖南等地采集的。

130年前,丁文江就出生在这条小巷中,130年过去了,小巷早已不是当年的那条小巷,然而,先生却没有被他的乡人们忘记。

2007年,泰兴市委、市政府出版了《丁文江传》,该书由从事丁文江研究工作数十年的泰兴学者林任申及其子林林合著。在泰兴,还有已经与普通市民生活密切相连的文江路、文江桥。每年,位于黄桥镇的丁文江故居都吸引着众多景仰者前来参观。

去年 8 月,为了迎接丁文江诞辰 130 周年,泰兴市政府就开始了相关准备工作。今年清明节前夕,泰兴市相关领导就远赴湖南长沙岳麓山,祭扫坐落于大山深处的丁文江墓,表达家乡人民对这位先贤的哀思与敬仰。

随同丁文江纪念馆开馆仪式一起举行的,还有丁文江研究会揭牌仪式以及电影《丁文江》的开机仪式。据悉,丁文江研究会成员由多位多年从事丁文江研究工作的学者组成,研究会成立之后,将致力于挖掘与推广这位地质先贤的历史故事与经历。电影《丁文江》由泰兴市委宣传部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出品,将丁文江的事迹以故事片的形式搬上大屏幕。

地质学自由行旅游攻略

  • 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故居内,为何有陈毅元帅塑像?

    丁文江,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他的故居丁家花园,曾一度成为新四军黄桥战役指挥部。直到2017年,才恢复了它本来的身份。当车停靠在丁文江故居外面的停车场时,一阵浓郁的花香袭来,无需猜测,肯定是故居内小方厅旁的那株有着百年树龄的桂花树在召唤我了。时隔3年,我再次来到江苏省泰兴市的黄桥镇,参观丁文江故居。此刻,天色虽还未暗下来,但故居内已没有多少游人。丁文江故居,人称“丁家花园”,位于黄桥镇

    2022-02-13
    689 81
  • 地质学家丁文江诞辰130 周年

    丁文江纪念馆内的丁文江雕塑。创办我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带领我国地质事业赢得了世界声誉,与胡适、傅斯年等合作创办《独立评论》,被胡适称为新时代的“徐霞客”,他就是我国地质学“开山大师”丁文江。4月13日是丁文江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泰兴市举行纪念大会,这位从千年古镇黄桥走出去的科学巨匠、民国干才再一次回归家乡人的视野。从米巷到世界各地成为我国地质学的“开山大

    2022-02-13
    623 51
  • 地质学爱好者必去——新疆阿勒泰富蕴可可托海三号矿坑

    导读:采采卷耳与某狗先生重新开启52天新疆自驾行。第一站我们来到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将我们的见闻与体验写成游记,送给喜爱地质学的小伙伴们。文末还有根据我们经历总结的实用旅行攻略,打算以后去的小伙伴可以提前收起来哈。新疆阿勒泰富蕴县的可可托海,除了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一个小众但采采卷耳与某狗先生推荐前往的地方:三号矿坑,现名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正如某狗先生在我们


    2021-10-20
    953 14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