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周报——2020-12-04期

NEWS

2020-12-04期

文 博 周 报

1

总数全省第一!洛阳三级以上博物馆达12家

12月23日,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洛阳再增加两家三级以上博物馆,目前总数达到12家,数量依然位居全省第一。

为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完善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评分细则计分表》,中国博物馆协会于2020年 7月至 12月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

经过材料申报、书面审查、现场评估、数据比对和综合评定,并报请国家文物局备案,中国博物馆协会本次核定74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21家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25家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其中,我市入选的博物馆有两家: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定级为二级博物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定级为三级博物馆。

至此,洛阳三级以上博物馆总数达到12家,分别为: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为洛阳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7家,分别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洛阳龙门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4家,分别为偃师商城博物馆新安县博物馆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

洛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加强华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断提升洛阳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2

洛阳孟津黄河河道内发现一处汉代墓葬群

12月18日,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黄河孟津会盟段黄河南侧河道内新发现一处汉代墓葬群,目前共发现墓葬百余座。

据介绍,墓葬群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李家庄村银滩附近,原地貌为黄河南岸台地。今夏黄河涨水,将此台地冲毁,黄河河道向南侵蚀约300米,进入枯水期后,水位下降,墓葬露出水面。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现阶段已探知部分墓葬为空心砖墓和小砖墓,这两种墓葬形制和建造材料具有典型的汉代墓葬特点,基本断定该墓葬群为汉代墓葬群。在发现该墓葬群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第一时间派安保人员进驻现场看护。现已组织考古研究人员开展抢救性发掘的前期工作,对周边区域以及上下游区域进行的考古调查和勘探计划正在编制中。

因该墓葬群位于黄河河道内,现场地形地貌复杂,水文条件多变,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开展进一步考古工作。经考古发掘协调会研究,洛阳市、孟津县文物及河务部门沟通,将尽快开展围堰排水的勘察设计及施工工作,为开展墓葬群正式考古发掘创造有利条件。

3

古都城市国际化水平榜单出炉 洛阳城市美誉度位列全国第四名

12月23日,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文物交流智库编撰的《2019年度中国古都城市国际化水平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古都洛阳的城市国际化水平、城市文化传播度、城市品牌知名度、城市美誉度在全国古都中均名列前茅,位列前十。

《报告》是文物交流智库推出的文化遗产国际影响力系列报告之一。本次评估以发挥中国古都传统文化特色与跨文化融合开放并重为原则,全面收集分析2019年我国古都城市相关统计数据和海外舆情大数据,全面评估了我国古都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提炼发展亮点、探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报告》所指的古都是曾作为古代独立王朝、重要政权政治中心的城市。据统计,我国历朝历代考据详实的古都超过200处。本次评价的对象是从我国古都城市中,选择具备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且历史文化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历史文化资源保留较为丰富的,在今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古都城市,共有北京西安南京、洛阳等 27个城市。

从评估结果来看,古都洛阳的城市国际化水平位列全国第八,城市文化传播度位列全国第五,城市品牌知名度位列全国第七,城市美誉度位列全国第四。

洛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报告》围绕城市历史、文物遗产和文化资源三类要素,对照文化传承、改革创新、宣传推广和国际传播四大领域,探索构建了古都城市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近年,洛阳坚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持续提升。下一步,洛阳将进一步完善传承创新机制,拓展国际传播渠道,不断增强古都的国际化水平和文化影响力、品牌知名度。

4

严寒之中送温暖——洛阳博物馆宣讲进部队

12月17日下午,洛阳博物馆组织讲解员和志愿者到驻洛某海军部队开展“河洛文明 华夏之光”主题宣讲活动,在寒冬里为我们最可敬、最可爱的战士们带去慰问和温暖。本次宣讲活动把河洛文明厚重的历史文化带进军营,不仅丰富了部队官兵的精神生活,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们更多地了解了他们的第二故乡——洛阳这块土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次宣讲活动受到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洛阳博物馆会在今后开展更多“拥军”“爱军”的主题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为广大官兵提供更多感受中华民族璀璨的文物宝藏和河洛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机会。

5

洛阳博物馆开展“丝路华光”三大石窟联展写生主题社教活动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历史文化,感受石窟魅力,由洛阳博物馆主办,想象部落美术教育集团协办的“丝路华光”三大石窟联展写生活动于12月18日顺利结束。本次联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三大石窟首次举行的大型艺术联展,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是首次展示在公众面前。本次联展共开设了“鸣沙圣迹 赫赫敦煌”“塞上皇冠 巍巍云冈”“中原明珠 泱泱龙门”三大主题展厅,让大家能够身临其境地欣赏洞窟实景,共同领略三大石窟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的石窟艺术,感受三大石窟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通过这次社教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了解到三大石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了他们热爱和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

6

冬至送温暖 文化惠民助扶贫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至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前往洛阳市文物局定点帮扶村宜阳县韩城镇福昌村与100多名孩子与家长欢聚一堂,一起包饺子,回“家”过节。这是天子驾六博物馆第五次前往福昌村进行社会教育活动,但是在学校过冬至节、一起包饺子对于孩子们来说却还是第一次。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汉字之美》之冬至大如年,让孩子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来历、习俗和民风,同时从古人如何过冬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7

冬已至,情意暖——洛八办开展冬日暖心活动

今年的冬至,洛八办与中京文旅公司、南关办事处贴廓巷社区联合组织开展冬日暖心活动,为贴廓巷社区居民和群众送来了热腾腾的饺子。一大早洛八办北院广场就热闹起来了,洛八办和中京文旅公司以及贴廓巷社区的工作人员早早的到场开始准备包饺子,大家带来了在家里精心调制的饺子馅和提前准备好的饺子皮,为的就是让群众能尝到“家”一般的饺子味!在包饺子过程中,大家欢声笑语不断,齐心协力,相互合作,一个个独具个性的饺子很快就摆满了一个又一个盘子。承载着大家爱心的饺子出锅了,社区的居民和路过的群众整齐的排着队,开心的接过接过饺子,共同感受和分享着“过冬至、吃饺子”的幸福和快乐!

国内新闻

1

第五届全国儿童剪纸作品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幕

12月18日,由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巧手映小康——第五届全国儿童剪纸作品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作品征集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香港地区。主办方从参展作品中精心遴选300余幅优秀作品,分为小康生活印象、童心战疫故事、劳动培育美德、美丽家园建设四个篇章进行展示,以儿童的视角、艺术的表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见证小康生活的幸福美好,礼赞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希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览活动寓教于乐,孩子们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据悉,展览期间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活动。

2

东京奥运会火炬亮相,苏州体育博物馆再添重量级藏品

12月23日,苏州体育博物馆成功入藏一支东京奥运会火炬,一对平昌冬季奥运会圣火采集备用火种灯,一支日本札幌冬季奥运会火炬,为馆内再添重量级藏品。东京奥运会火炬造型的灵感来自樱花,以金色和粉色混合而成的“樱花金”为主色调,火炬顶部设计成花瓣状。火炬整体长度为71厘米,总重量约1.2公斤,主要材质为铝材,采用了与新干线列车一致的铝挤压工艺。在火炬所用的铝材中,有3成回收自2011年日本大地震灾后的临时板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据了解,东京奥运会圣火于当地时间今年3月12日在希腊奥林匹亚赫拉神庙被成功采集,按原计划圣火将在希腊传递一周,但由于圣火传递活动过程中引来大批观礼群众,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传递活动仅进行一天就被叫停。因此,2020年流入国际收藏市场的火炬极其稀少。至此,苏州体育博物馆成为国内首家馆藏有2020东京奥运会火炬的博物馆,也是国内收藏夏奥、冬奥会火炬最多、最全的博物馆。

3

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览开幕

12月22日,“海南稽古 南海钩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300多件文物展品向观众呈现海南考古70年历程。本次展出采取线下展览和线上直播方式,分为三个部分:海南历年考古工作、海南田野考古以及南海水下考古。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陈江介绍,海南岛居于中国南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历史上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给海南保留了相当丰富的自然生态与完整的文化业态,岛上陆地田野考古与海上水下考古大有可为,在这里不仅有南岛语族等国际性研究课题,还有“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香料之路”等热门研究课题。当下,又值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之田野考古与南海之水下考古愈备受关注。

4

江西龙南客家博物馆将于12月28日亮相

近日,从相关部门获悉,龙南第四届旅游文化节将于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举行。其中,关西围景区提升暨客家博物馆项目中的“客家建筑馆”也将在12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龙南市拥有大量的围屋群,是客家风俗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悉,关西围景区提升暨客家博物馆项目,是龙南市迎接高铁开通、承办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的重点项目。项目主要围绕关西围景区核心景点进行提升打造,通过客家围屋的陈列布展、场景还原、新增业态等方式对客家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集中展示,分为三大展示区域:赣南客家围屋建筑技艺展示区、客家迁徙与围屋文化的发展展示区、场景还原沉浸式多功能体验区。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1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4644平方米,其中客家建筑馆将于近期建设完工并对外开放,其他展示馆预计于明年8月份建设完毕。

5

苏州民俗博物馆新馆明年开放

12月23日从苏州市虎丘景区管理处获悉,苏州民俗博物馆(新馆)预计明年下半年全新开放,文物征集火热开启,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反映苏州人衣、食、住、行及过年、端午、中秋等过节特色的文物实物。苏州民俗博物馆(新馆)是一座展览苏州民间传统风俗的专业博物馆,坐落于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建筑面积约3000㎡。按照“延续历史文脉、尊重文化遗存、传承民间风尚”的民俗文化传承方针,新馆充分汲取苏州独有的都市民俗文化内涵,结合项目本身与建筑实际情况,将呈现出一座设计规划功能健全、设备技术先进、布局明确合理,集挖掘、保护、传承、推广于一体的多功能苏州民俗博物馆。据介绍,苏州民俗博物馆(新馆)将分为“吴风雅韵梦姑苏·苏城印象”“我欲因之梦吴越·吴风之源”“君家正在吴门住·市井之味”“花落花开年复年·岁时之盛”“吴越自古说清嘉·礼仪之兴”“醉里吴音相媚好·风雅之行”等多个篇章。其中,“市井之味”和“礼仪之兴”将苏州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出生、成长、婚姻、寿俗等人生百态一一展现。

6

上海汽车博物馆“小车的品格”即将开展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观赏到小型车的魅力与风采,上海汽车博物馆将于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3月15日举办以“小车的品格”为主题的特别展览。本次展览,上海汽车博物馆甄选了4辆最具代表性的馆藏小型车与微型车,通过多维度个性的挖掘和解读,呈现“小车”意想不到的表现和韵味。展览中出现的小车,都是某类出色品格的代表,在汽车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特质不断地融合碰撞,演变成现代汽车上不可缺少的要素。除了即将开幕的《小车的品格》特别展览之外,上海汽车博物馆亦有丰富的体验项目适合亲子观众游玩。汽车小工坊锻炼动手能力;遥控赛车、模拟驾驶体验速度与激情;4D影院畅想未来汽车出行新方式;微型老爷车驾驶体验和老爸并肩作战的快乐。

7

“冰点下”的大运河博物馆

近日,寒风凛冽,室外最低温度只有-5℃左右,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冒着严寒抓紧施工,积极奋战。正在建设中的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导示范段的鲜明标志,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将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览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

8

成都自然博物馆有新进展

成都自然博物馆修建进度一直受到不少市民的关注。近日,施工现场白色的幕墙大部分已经完成。整个幕墙高低起伏,仿佛经过折叠一般。而未来在夜晚,灯光还会从幕墙镂空的石材中溢出,形成星辰效果。据了解,目前,自然博物馆的外幕墙已经完成百分之八十左右,建筑龙骨大部分已经完成。所有龙骨将于今年春节前完成,明年四月份馆体内饰也将完成,博物馆预计明年六月份有望对外开放。据了解,地铁在该处已经预留了一个出口,直通博物馆的负一楼。前一分钟还在飞速行驶的地铁上,下一分钟可能就到了恐龙时代,这神奇的体验,让该处地铁站仿佛成了一个时光穿梭机的出入口。除了6个主题各不相同的展厅,博物馆的负一楼还将引入包括美食在内的商业场景。

9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2021年元旦起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展陈升级后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将于2021年元旦起正式免费对外开放。据了解,升级后的新展陈以38亿年生物演化史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为参观主线,全面介绍生命从地球上诞生以来所经历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演化故事。此次展陈升级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展出了大量从未对外展示的精品化石标本,如大型斑彩菊石、三叶虫集群、鱼龙海百合墙、大型棕榈叶等。在一楼的精品展区,还对澄江生物群中的新晋“网红”——麒麟虾、埃迪卡拉生物群地球上最早的动物足迹、琥珀中的奇特昆虫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标本进行首次展示。此外,国内多家博物馆单位还捐展借展了一批恐龙脚印、翼龙、黄河象化石、真马及精美的矿物晶体等珍贵展品。此外,还在国内博物馆首次定制了化石图纹地砖,趴在地上看化石,也将成为博物馆一大特色。

10

浙江黄岩沙埠窑遗址考古发掘成果

浙江省台州黄岩区政府新闻办近日宣布,黄岩沙埠窑遗址考古发掘获重要收获。经专家考证,竹家岭窑址和凤凰山窑址窑炉区域内均揭露出规模庞大的龙窑窑炉,其中竹家岭窑址窑炉遗迹为浙江地区目前已发掘的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炉遗迹。

11

重庆考古新发掘28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巴文化墓葬

12月18日,从重庆市九龙坡区冬笋坝遗址2020年度阶段性考古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中国最早确认的巴文化遗址——重庆市九龙坡区冬笋坝遗址新发掘出28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巴文化墓葬。这是重庆市继上世纪50年代对冬笋坝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后,时隔70年首次对冬笋坝遗址开展科学系统考古和研究工作。冬笋坝遗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冬笋坝,地处长江北岸的三级阶地上,分布面积约一万平方米。该遗址出土的以船棺葬为代表的一批战国至西汉墓葬对探索川渝地区巴文化特征与演变具有重要价值。考古现场负责人代玉彪介绍,此次考古发现了较为集中的墓葬分布区,基本掌握了既往考古发掘的分布范围与规模,厘清了冬笋坝遗址主体遗存出露及埋藏状况,确认了大量古墓葬的分布地。目前清理出一批代表性墓葬。在发掘区内,共发现墓葬28座,砖窑1座,主体遗存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巴文化墓葬。截至目前,考古队已清理船棺葬4座、长方形土坑墓11座、方形土坑墓1座、砖室墓1座,时代涵盖了战国晚期、秦、西汉早期、新莽时期等几个阶段,出土铜器(包含了铜剑、铜矛、铜钺、铜鍪、铜釜、铜甑、铜削、钱币)、陶器(陶罐、陶釜、陶豆、陶甑、陶钵等)、琉璃器、铁器(铁锸、铁剑)等各类文物200余件(套)。

12

广州中山六路考古新发现,唐代至民国上千件文物出土

根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报,2020年5月至12月,考古人员对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东段北侧中山六路所在地进行考古发掘。据通报,此次考古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发现唐代至民国时期的文化层,清理汉代至民国时期遗迹432处。其中灰坑196个、水井57眼、磉墩52个、池43个、柱洞42个、灰沟18条、墙基17处、路3条、房址2处、台基1座、护堤1处,出土各时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各类重要文物2500余件。此次考古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文化层堆积最厚达4米左右,包括唐、五代南汉、宋、明、清、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遗迹十分丰富。尤其以晚唐五代、宋、明、清、民国时期的灰坑、水井、池等生活类遗迹为多,出土遗物丰富,既有汉代陶器、瓦当,也有南朝青釉器。本次考古发掘项目是近年来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本次考古发掘成果为探索广州城址变迁,唐宋时期广州城市发展和功能布局、广州城区历史地理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13

福建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赴平潭检查验收考古发掘项目

12月14日至15日,福建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赴平潭检查验收考古发掘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福建博物院闽江学院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先后对祠堂后山遗址、榕山遗址和龟山遗址3处考古发掘工地进行现场检查,听取各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观摩出土文物标本,查看相关记录资料,形成检查验收意见,按规范程序开展3个考古发掘项目的验收工作。

14

“浙东考古基地”落户绍兴 开启文物考古工作新阶段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文物是文化发展的依托。12月22日下午,“浙东考古基地”揭牌仪式在绍兴市宋六陵考古基地举行,绍兴文物考古工作迈入新阶段。浙东考古基地将为持续推进绍兴地区乃至浙东片区的地下文物发掘、保护、研究工作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也将为集中优势资源促进文物展示,交流及考古人才培养等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绍兴及周边地区文物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文物考古工作深入,目前绍兴全市已发现定名的遗址类、墓葬类文物约500处,其中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印山越国王陵嵊州小黄山遗址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等考古成果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绍兴宋六陵二号陵园遗址、绍兴王阳明新建伯府遗址入选2020年度浙江十大考古重要发现。

15

安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建研究中心

12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溪)研究中心共建签约暨揭牌活动在安溪县举行。签约仪式上,县长吴毓舟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以及泉州市文旅局代表签署共建协议;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还共同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溪)研究中心揭牌。根据协议,今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将以安溪、泉州乃至东南地区冶铁等古代手工业文化遗产研究为主线,以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为视角,以考古发掘、田野调查、暑期冶金课堂、考古夏令营、保护利用为方式,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共建模式。

16

曾经历严重火灾 巴西国家博物馆将于2021年部分重新开放

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大·凯尔纳当地时间12月17日宣布,正在修复中的巴西国家博物馆部分展区将于2021年对外开放,所有修复工作有望在2026年底前完成。据悉,国家博物馆的屋顶、中央图书馆和新的管理大楼的工程目前正在加紧施工阶段。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将在2026年前注资5000万雷亚尔(约合6400多万人民币)用于支付部分修缮款项。巴西国家博物馆曾为帝国时期的皇宫,2018年9月2日,因展馆空调年久失修,短路漏电,巴西国家博物馆遭遇严重火灾,2000万件藏品中的90%被烧毁。

新闻线索

Hash:f5fc942aa06f19511107ee8d425403c4e4af62ad

声明:此文由 发现洛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