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被建设性破坏的知名古村落 | 文化遗产保护70年回顾

根据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多年的田野调查结果显示,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

2012年10月,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指出,相关部门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10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平均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有80个到100个。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如果不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我们很快将面临着失去文化根基的危险。无论是在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都令人堪忧。

传统村落的消亡无外乎以下五个原因:

一、国家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制约下的原住民自主自建性破坏;

二、政策误读误解与急功近利的政绩建树意愿下的建设性破坏;

三、商业模式下的过度旅游开发性破坏;

四、法律法规缺位、保护标准缺失、保护经费缺乏下的保护性破坏;

五、其他社会性原因与自然灾害性破坏。

传统村落民居和文化消亡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结为盲目的“建设性破坏”。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遭遇过建设性破坏的知名古村落:

一、安徽省遭遇过建设性破坏的古村落

▲▲▲

1、梁启超先生痛批过的隆阜古村“面目全非”,清朝国学大师戴震故居尽毁

徽州休宁隆阜(今属屯溪区)是个千年古村,中国杰出思想家戴震的故里。在戴震藏书楼对面,作为隆阜古村一景的横江江心“桃李园”,则被开发商变成了别墅一排排的房地产,已不见了当年绿草茵茵、桃李满园的桃花岛美景

更糟的是,坐落在隆阜三门里“戴震小学” 院内的戴震故居遗址遗迹惨遭平毁。早在1924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就曾撰文说:“戴震故居遗址杂草丛生没有保护好,这是乡人之耻、国人之耻。”

到了2015年,“戴震小学”不知其遗址保护的重要,不知戴震故居屋基是宝贝,竟将戴震故居遗址全部挖毁整平,建成了大红大绿的塑胶操场,原存院内的戴震故居围墙门框、故居基脚等等从此消失,戴震故居遗址这一国保级文物至此全毁。

2、文旅开发商巧立名目,损毁芭塘古村明代古祠堂“六房厅”

文旅开发商要在徽州棠樾古村边的“上庄”做旅游项目,2006年用15万元把徽州芭塘古村的明代古祠堂“六房厅”买下,作“异地拆迁保护”。在野蛮拆卸和胡乱搬迁、屯积祠堂材料过程中,日晒雨淋,雕刻精美的祠堂柱、梁、木构件朽烂了一大半,惨不忍睹,“异地重建”最后成了一句空话。

芭塘古村的明代古祠堂“六房厅”,不仅是有家谱、史志记载的徽州最重要的祠堂之一,而且是新四军活动的重要文物遗存。一个基本完好的徽州文化宝贝就这样在开展文化旅游“异地拆迁保护”名目的折腾中损毁,其经过让人唏嘘不已,成为徽州文化永远的痛。

3、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遭遇从古建到文化的双重“建设性破坏”

前些年,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徽州传统古村落西递,有人在旅游开发保护的名义下,在村口开挖大荷塘、在外边溪搞规整的花木园景,改变水口原貌,抹去了原有的村野风光,村街石板路黟县青石板被换成薄薄的新石板,受到民间徽州文化保护者的强烈质疑。

对徽州传统古村落古建筑的“建设性”破坏,把徽州传统古村落原有的徽州文化元素任意舍弃清除,而把伪徽州文化物种又当宝贝移栽。西递为了“文化旅游”招徕游客,至今仍在那里表演“抛绣球”招亲的所谓“徽州民俗”游戏。这种对徽州传统古村落古建筑文化内质的颠覆,其实也是一种“建设性”的破坏。

二、福建省遭遇破坏性建设的古村落

▲▲▲

1、峡阳历史文化名镇曾遭大拆大建,如今现状如何?

农村建设为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但是,有些部门执行的镇、村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有些领导急功近利,重发展轻保护,使得旧镇村改造与古村落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了古村落的严重破坏和消亡。

1992年,南平市峡阳历史文化名镇,被当地政府大拆大建。整片的历史街区,1-2层的木骑楼全被拆掉,柱头、柱础、斗拱等石木构件满街乱扔,除了少量构架被商人收购外,其余的就一把火烧掉了。如若保留至今,峡阳古镇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工作会更有亮点,旅游产业发展也会更出彩,更有特色和吸引力。

2、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商业旅游与古村落争地、争资源

世界遗产地福建土楼所在地的南靖永定,为了发展旅游,村落旁边修起了四五个四星级的大宾馆,与古村落争地、争资源。古村落的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建设性破坏正在导致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同样是为了发展旅游,古村落出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改造。如永定洪坑村的振成楼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请浙江某景观设计院来做环境美化,竟造出城市园林空间的元素,如竹子、假山和水面,后来在专家干涉下又花钱拆掉。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的土楼只有几十座,还有成千上万的土楼命途多舛,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三、河南省遭遇过建设性破坏的古村落

▲▲▲

1、马固古村拆迁带来危机,中原第一文物古村落文物被毁

据《京华时报》消息,2015年4月,河南郑州千年古村马固村7处文物5处被拆毁,民间环保组织发起公益诉讼,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告上法庭。

马固村有“中原第一文物古村落”之称,2014年4月,为配合“智能电器产业园”建设,全村整体迁移。仅历时20天,占地500余亩的古村落变成一片黄土和废墟。村内的7处不可移动文物,在拆迁浪潮中,仅保留下了王氏家庙和马固关帝庙。

2、媒体曾披露郑州市区最后的古城寨保吉寨“旧村改造”,古寨现状如何?

2015年《东方今报》报道,有140多年历史的郑州古村保吉寨正面临拆迁尴尬。随后,《大河报》跟进报道,郑州市中原区的北岗村、柿园村相继拆迁改造,与其毗邻的保吉寨村,也要马上吹响拆迁号角?村头150年的古围墙,亦将寿终正寝?和其他村不同,保吉寨村的拆迁与否,牵动着不少村外人的心。

该村的古围墙,修筑于清咸丰年间,距今100多年,被郑州市文管部门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古围墙虽破败,却承载着历史。村民与它,更有着说不完的故事。2015年,中原区西流湖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保吉寨村未纳入改造计划,拆除古围墙是传言,不足为信。

据郑州市文物局官网2016年公布的信息:保吉寨被列为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7月22日,网友“胡杨林57dh345”在大河网·眼遇平台发帖:“时光荏冉,岁月苍桑,今日保吉寨。距今己有150余年历史,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保吉寨,今天它长的啥样?安好吗?让我们一暏芳容吧。”根据照片可知,文物、城墙犹在,旧村改造也正在进行。

四、山西省遭遇过建设性破坏的古村落

▲▲▲

晋城市半坡古村给煤矿让路,古村被拆毁

据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报道,山西晋城市泽州县的半坡古村有明清时期的院落古宅六七十处。2007年,该村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就在同年,当地政府以煤矿开采为由,将全村的近200户居民进行了强制搬迁。又以复垦的名义将这里的古宅强制拆除。

央视财经报道视频:山西晋城,为了采煤毁古建

五、湖南省遭遇过建设性破坏的古村落

▲▲▲

修复还是破坏?武冈市“古楹联第一村”浪石古村修复纪实!

援引湖南古村之友消息,浪石古村落位于湖南邵阳武冈东部双牌乡,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浪石村主要以楹联著称,被誉为“中国古楹联第一村”。

2019年6月,古村志愿者在浪石古村考察过程中,浪石古村正在开展修复工作。修复的方式令人诧异,修复工作主要是针对原有的彩绘及窗户进行改造,对原有褪色的彩绘及老窗户“翻新”。对楹联、窗户周边,进行简单粗暴的刷白、刷新修复处理。

六、广西省遭遇过建设性破坏的古村落

▲▲▲

据央视财经报道,广西最美古村落月岭古村,在保护修缮过程中,竟然用水泥草草糊墙。被当地文物专家痛批,这是打有关部门自己的脸。

广西桂林古村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卯兴明,当面劝阻过这些建设性破坏的行为,但是他的话没人愿意听,老房子的修缮施工照常进行,都是用水泥、白灰粉刷老房子。卯兴明认为,这种修缮与老百姓自己拆毁老房建新房没有区别,都是建设性破坏。

随着各方注入传统村落保护资金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资本住建进入“乡村振兴”领域,囿于修复单位专业能力及技术水平的因素,简单粗暴的修复及重建工程时有发生。目前对传统的村落修复决策过程尚未实现公开透明,无法发挥专家学者及公众的监督作用,一旦对文物发生破坏往往无法挽救。

2015年,国家文物局开通了全国文物违法举报热线。如果您发现有违法破坏文物的行为,欢迎拨打“12359”文物违法举报热线。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之路应该何去何从?

你身边有哪些值得反思的案例?

本文盘点的古村落保护和活化的现状如何?

欢迎广大专家、读者在文末留言或着发邮件给我们交流。

一起行动,为身边的传统村落、濒危文物撑伞

▲▲▲

为了向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古村之友面向全国征集“为文物撑伞——市县级濒危文物抢救行动”,希望通过“撑伞计划”救助全国更多濒危文物和传统村落,先以最小伤害,保持原状的方式,先留住濒危文保单位和和传统村落民居。

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最切实可行的方式,对暂未获得修缮资金支持,濒临倒塌、漏雨等情况危急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村落民居,进行有效的防雨保护措施,减少雨水对濒危文物和特色民居的冲刷破坏,使文物和传统民居的木构件、墙体不至于坍塌,等待以后得到财政与社会修缮资金支持。

撑伞的平均成本仅需50元/平方米,在实施过程中不触及、不影响文物本体,对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没有特殊要求,但能救下濒危文物和传统民居,让文物建筑和传统民居再延续20年寿命。

如果你身边有亟待修缮的市县级文保单位和传统村落民居,请填写下方报名表,我们的工作人员将与您进一步沟通。

(长按识别二维码,填写申请表,立即报名)

投稿、咨询,请联系我们:

电话:0755-8891 4014(工作时间)

邮箱:lovegczy@163.com

官方微博:@古村之友,QQ:2967-5118-55

本文参考资料,综合自: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之声、徽州大论坛、京华时报、东方今报、中国绿发会、彭保红、大河报、央视财经、皖南派、歙县网、徽州张建平、行走观察、AM585东南广播、拯救古建

Hash:419485f30bd8cbacb39443a50aa509e6e38e5198

声明:此文由 古村之友志愿者网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