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四十载 九江铸造“水上长城”守护一方百姓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市直相关部门于8月至12月举办“贯彻十一届六次全会,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

12月20日上午,市水利局副局长叶凌志介绍“水利40年 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有关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会议现场

主发布 市水利局副局长叶凌志

改革开放40年

我市水利事业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阔步前行

书写辉煌

九江资源丰富,全市水域面积495万亩,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7.6%。九江独享长江江西段152公里岸线,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还有千亩以上湖泊41个,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50条。全市共有大小水库1240座、各类水闸979座、各型灌区3246座、机电排灌泵站2609座、小水电站354座、百亩以上圩堤399座总堤线长1008.3公里,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1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7.3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66.07万亩。可以说,九江这座城市,由水而名、因水而灵、伴水而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利大市。

“十二五”以来,全市水利总投入累计超过150亿元,成为水利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果覆盖最广的重要时期。不少水利工作有特色、有创新、有亮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地位。2015年,全省水利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获得全省设区市第一名,参评11个县(市、区)全部进入全省前十名;2016年,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获得全省设区市第二名。

突出首要任务 保障防洪安全

一是充分做好防汛准备。每年汛期之后,各地迅速组织开展水毁修复工作,所有水毁工程全部在次年汛前完成修复,确保安全度汛。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市县乡三级防汛责任网络体系,汛前及时调整各级防汛责任人,并在媒体公布。及时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和水工程度汛方案,按标准备齐备足防汛物资,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并开展演练。每年我市防汛工作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二是全力组织抗洪抢险。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防汛部门联合调度机制。在江湖洪水防御上,每遇超警戒水位,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市县领导分片驻守各地,,开展巡堤查险,同时发挥“老水利”“土专家”的作用,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险情。遇到险情时坚决实行提前转移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防汛抗洪最紧张、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及时调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形成军地抗洪抢险的强大合力。2016年防汛抗洪工作得到国务院、水利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援浔抗洪部队首长的高度肯定,很多经验做法被省防总批转全省,我局等8个单位获全省抗洪抢险先进集体。2017年,涌现出了修水县杭口镇党委书记匡美建、副镇长邓旭和大学生村官程扶瑶等三位抗洪英雄。

三是着力提升防汛能力。近年来,全市先后完成971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3条中小河流治理、7个五河治理项目和385公里千亩以上圩堤填塘压浸工程,开展了长江崩岸应急治理、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和鄱阳湖万亩以上圩堤达标建设,着力补齐防汛短板,完善防洪工程体系。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列入了全国172项重大水利项目。今年,市本级重大项目八里湖赛城湖控制枢纽工程和高铁新区倪家河水系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聚焦民生优先 保障供水安全

一是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解决15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以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229处,覆盖受益人口90多万人。

二是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十二五”期间先后实施6批次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完成项目总投资17.486亿元,累计改造灌区总数1461处,整治渠道1.23万公里,“十三五”以来主要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累计完成农田改造总面积280多万亩,项目区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先后完成柘林大型灌区和8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德安樟树水库新建、24个抗旱应急水源引调提项目以及919座山塘整治。同时积极推进各县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强化城市供水保障。

庐山市蓼花水厂- 平流沉淀池

武宁县盘溪水库

彭泽县浪溪水库

坚持综合治理 保障生态安全

一是严守水资源红线。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方面一系列制度、规划、方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近日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九江市入河(湖)排污口布局规划》。2016年,我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代表江西省接受国考抽查,得到高度评价。

二是积极开展节水工作。制定出台了《九江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建设基本覆盖,企业节水和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事业单位用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我局“践行节水护水,畅享碧水蓝天”项目还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三是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编制了《九江市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九江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与中国工程院王超院士合作成立了水生态文明院士工作站,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水生态文明科研合作。认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流域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多万亩,2015年修水县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

四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我市河长制工作于2015年底正式启动,实现了工作方案、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四个到位”。2017年,全市地表水和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8.2%,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我市河长制工作获得全省设区市第一名,并顺利通过了国家河长制体系建立验收评估。今年,我们开始全面推行湖长制,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12月6日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水利厅联合召开的贯彻实施《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新闻发布会上,市委林彬杨书记作为设区市唯一的总河长代表作了发言。

武宁县依托朝阳湖沙田河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打造的西海湾水利风景区

围绕规范提升 加强水利管理

一是强化河湖水域管理。开展了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和河湖“清四乱”行动,着力整治河湖范围内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丢乱弃等问题。2014年起开展了水库水环境专项整治,全市饮用水水源区内166座水库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2016年开展了沿江非法码头整治,拆除了61个码头,规范完善了46个码头67个泊位。2017年启动了《九江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积极推动河湖保护法制化进程,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已正式公布了《条例》。

二是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去年以来,按照先试点探索路子、再总结经验全面铺开的思路,我们开展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共列入全省试点工程9类26座,并启动了长江干堤、重点堤防和中型水库3类38座重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可复制的管养新模式,工程管理成效初步显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了12个县(市、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5363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难的问题。

三是强化河道采砂管理。自2009年起,我市先后对鄱阳湖和长江河道采砂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了具有九江特色的采砂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开采经营、统一规费征收、统一综合执法、统一利益分配“五统一”),创造了全国经验。长江委、长航局及上级主管部门评价:“九江采砂统一管理模式在全国开了先河,把焦点变成了亮点”。2016年,我市“创新河道采砂管理机制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做法上报中央深改办;水利部、交通运输部“两部合作机制”专项检查组对我市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下一步,市水利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和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以节水优先为底线,以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为重点,扎实抓好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执法管理、河长制湖长制、重点领域改革等重点工作,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全力推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快构建九江特色水生态文明体系,为九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市民关心的话题向市水利局的同志提问,继续往下看!

中国九江网记者提问

问:当前,水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请问在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管、控制河湖水污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湖的最后关口;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是控制入河湖污染物总量、改善河湖水质、保障水安全的关键环节。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我们在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控制河湖水污染方面,采取了下面这些措施:

一是完善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2012年初,我局就开展了全市入河排污口核查工作,并编制完成《九江市重点入河排污口名录》。2017年,在配合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展入河排污口摸底排查基础上,我局又联合市环保局,依托市水文局专业技术力量,对全市入河排污口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在已建立的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台账,排污口信息按要求录入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并及时更新。

二是因地制宜开展综合整治。对于排查出的入河排污口,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积极论证、分门别类的提出处置措施。在综合整治过程中,我局以取缔关停、纳网改排为优先选择,尽量不单独设置入河排污口;对于确实需要设置的,我局严把程序关口,不因集中综合整治而放松,同时对需要编制设置论证报告的,积极协调,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赶时间、赶进度,加班加点论证审批。

三是严格规范入河排污口审批。新建、改建、扩建的入河排污口,严格依法办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手续。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要以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结论作为主要技术依据。入河排污口投入使用前要依法验收。加强入河排污口与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论证、河道内建设项目管理审批等工作的联动,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意见作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查和取水许可审批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主动加强与环保、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管理要求的联动与信息共享机制,形成部门合力。

四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我们在全省率先编制《入河(湖)排污口布局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复同意。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开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及设置审批。进一步完善入河排污口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督查核查、日常监督检查机制,监管资料要纳入档案,及时掌握入河排污口设置及监管动态,落实入河排污口设置或变更、检查核查、监测、通报、处罚、台账等全过程管理要求。发现入河排污口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未经批准擅自排污的,依法责令关闭,对拒不改正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中国江西网记者提问

问:能否介绍一下关于《九江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的情况?

答:根据市人大2017-2018年度立法计划,我局担负《九江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牵头起草工作。自2017年2月开始,我局通过调研、考察、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审查、审议等环节,经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审议把关,历时1年8个月,促成《条例》于今年11月2日获得省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通过。12月1日,九江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对外公布《条例》,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分四章三十一条,全文贯穿了“坚持保护优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共同治理”三大立法原则。

《九江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的顺利通过,标志着地市湖泊管理法制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加强湖泊管理保护,防止湖泊面积、容积减少,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条例》正式实施后,将有利于促进九江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城市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改变“九龙治水”的管理现状,使九江城市湖泊执法有法可依。

作为《条例》的主要实施部门之一,我局将以坚决的态度、严格的标准、有力的措施、迅捷的行动,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维护《条例》的权威,以法律的名义护卫一湖清水,实现绿水长流。

掌中九江记者提问

问:今年我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有哪些新的思路、新的提升?

答:自2015年底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工作方案、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等方面实现了“四个到位”,通过了国家河长制体系建立验收评估。今年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在湖泊全面实施湖长制。目前,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已进入新阶段,我们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转变,实现名实相副和全面提升。

一是河(湖)长巡河(湖)“常态化”。全市明确的2327名河湖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巡河护河的职责,今年以来市县乡三级河(湖)长巡河(湖)达1035次。

二是管护能力“科技化”。积极打造“智慧河长”,九江市河长制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上线运行;运用无人机高空巡河巡湖,做到河道湖泊巡查全覆盖、无死角。

三是问题整治“清单化”。先后开展了“清河行动”“消灭劣V类水”河湖水域岸线“清四乱”等集中整治行动,突出问题实行清单销号管理,并以“河长令”“督办函”的方式责令整改落实。

四是河湖治理“系统化”。主要围绕“共抓大保护”,全力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加快实施十里河、琵琶湖等内河内湖水环境系统治理,推进并扩大实施13条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试点。

五是投入保障“市场化”。今年我市与三峡集团合作,推进城市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成功入围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6亿元;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中心城区五个湖泊水域及岸线管理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按4A景区模式开展精细管理。

六是综合执法“规范化”。推动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联合和综合执法,全市建立了以水利、环保、水上公安等牵头的涉水综合执法队伍,建立长江联合执法、鄱阳湖联合执法及长江江西段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和长江生态管护队,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维护河湖生态健康。

江西手机报记者提问

我市属南方丰水地区,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无必要,其目的和意义何在?这项工作目前有何进展?

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实现水安全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现实之需,更是长远发展之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最终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节水减排。虽然我们是丰水地区,但季节性、区域性、水质性缺水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当前,我市正处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优势的重要窗口期,水资源需求急剧增加。2017年底,全市用水总量已达22.80亿方,其中农业用水达10.98亿方,占用水总量的48%,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不能突破23.25亿方。节水的关键在农业,突破口也在农业。必须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另一个是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通过改革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倒逼供水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约束运行管理成本,提高供水效率和服务水平,以利于工程良性运行。

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进展顺利,2017年全面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成立了以蹇侠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确定了瑞昌市德安县作为先行先改县,这两个县要求在2020年完成改革任务,其他有农业任务的建制县2025年完成改革任务。目前,我市已完成9.423万亩的改革任务,2019年计划新增25万亩的改革任务。

Hash:e3aee59296ed6a5c0dcc6cae3d3bbb6e511b5cde

声明:此文由 九江发布_wtg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