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里的那些明星桥

说起颐和园里面的景色,真可谓是秀色可餐。万寿山上郁郁葱葱,昆明湖中波澜不惊,像极了一幅绝佳的人间画卷。但要说起颐和园中的桥,熟悉的人肯定会说起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但除了十七孔桥外,颐和园还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桥,而每座桥都有独特的“明星”气质。

三孔旱桥,就在万寿山阳坡长廊东边起始端的北边,架在养云轩院墙东和扬仁风水池西边的假山之间。

因为这桥座落在山坡脚下的地面上,所以被称之为“三孔旱桥”,实际上就是一座“过街天桥”。

现在桥上面已经废弃无法通行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个城墙门洞,而桥面上也长起了翠绿的植物

三孔旱桥有没有一种严肃的长者的感觉,像不像我们严肃、正直的陈道明老师!小北是他的“明粉”哦!

养云轩小石桥紧邻三孔旱桥。在长廊的东头北边有一条不长的小溪河,河的北岸有一院落--养云轩,门前小溪河横跨一座单孔石拱桥,称为养云轩小石桥

站在小石桥上,颇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桥身虽小,却别致典雅。

这么一个精致可爱的小桥,像不像小时候经常和释小龙搞怪的郝邵文,不过现在郝邵文长大了没有小时候那么可爱啦!但还是不妨碍大家喜欢他哈!

很多人都知道在天安门前有金水桥,其实在颐和园也有一个小的金水桥。

它位于排云殿前,走进排云门就能见到汉白玉护栏的方水池,中路是汉白玉金水桥。

当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法联军用一把火将排云殿烧成了废墟。

现今的排云殿则是慈禧太后下令重新修葺过的。(小北表示很惋惜)

这汉白玉金水桥,有没有种别致高贵的感觉,和范爷的味道很像吧!

清华轩院内南北坐落着一座汉白玉单孔石桥,花岗岩的桥体,拱顶有兽,云头望柱,水池周围均有与桥栏相同质地的护栏,从桥上穿过,即到达清华轩正殿。

接引桥架在一个八角池上面,八角池称之为“八角莲池”,池水象征佛教八功德水,这座桥象征着连接佛缘净土。

清华轩在乾隆时期为“五百罗汉堂”,罗汉堂南门正对的就是接引桥。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烧毁,慈禧重建时改为住人的清华轩,石桥就保留了下来。

这清华轩石桥是不是感觉圣洁不容侵犯,和还珠格格里面的香妃气质很像吧!

绕过石舫就是荇(xìng)桥,它横跨在万字河上,也称“万字桥”。桥洞南北两边的分水金刚墙为棱柱样式,雕工精美。棱柱上层雕成的建筑呈斗拱的样子,斗拱的上面各立了一个汉白玉石狮子。

桥东西各有三间四柱牌楼一座,上有乾隆皇帝手书对于荇桥景色之描写:东部牌楼题“蔚翠”“霏香”,西侧牌楼题“烟屿”“云岩”。

小北感觉荇桥给人的感觉,像极了李幼斌老师的气质,睿智、稳重。

半壁桥的桥拱高大,桥下可以通行皇帝的画舫,桥上连接南北御路,是通往万寿山西部的必经之道。

当年乾隆皇帝时常乘船从前湖而来,自半壁桥下经过,登绮望轩码头,转入后山西部的院落;或者继续行船,去苏州街;也可到苏州街东面的溪烟岚雾码头登岸直接进澹宁堂

小北绞尽脑汁也感觉不出这桥像哪个明星,索性就把“龙五”叔叔和这座桥放一起吧!别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任性。

无名石桥位于半壁桥旁边,据说当年林彪常住在颐和园的清华轩里,为方便走车专门修建了这座能走汽车的石桥,园内老职工把它叫做“林彪桥”。

这座桥并没有真正的名字,喜欢星爷电影的肯定知道,黄一飞是它的黄金配角之一,低调的充当着“绿叶”,但正是有了他们,才让电影更精彩对吧!

豳风桥在清漪园时代称为桑苎桥。桥亭作长方形,重檐四坡顶,是一座屋桥。豳风桥上的长方形亭榭,是西堤六桥中最大的一座。

桥名来自中国诗经》中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活的作品——《豳风》,意在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

豳风桥有没有大秦帝国中秦惠文王的王者气质,同样重视农桑,这桥还有点战国时的味道嘛!

镜桥的桥名取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彩虹”的意境。

镜桥是一座方形单孔石桥,但它上边的桥亭却是八柱、八角重檐攒尖顶,是六桥中最为华丽的一座。镜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后毁于战火,光绪时重建。

镜桥质朴万分,和我们的武打明星吴京的气质有些像吧!

绣漪桥在颐和园的南如意门内,是颐和园中最南端的桥,也是昆明湖和长河的界桥,也是东堤连接西堤的起点。

此桥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帝后们从长河水路来颐和园进入昆明湖必经的“大门”桥。

最近小北感觉薛之谦的歌很好听,所以给他个“展位”。(ˇˍˇ)~~~

三孔长桥横跨后溪河上,南接松堂牌坊,北接北宫门。三孔长桥在颐和园中是仅次于十七孔桥的第二大桥。

三孔长桥桥身非常宽大,桥拱券高,桥面坡度却很平缓,并不陡峭,适用于车走人行,方便来往。桥两侧的桥洞内各架设了有一米多宽的穿桥栈道,方便买卖街行人和商户的往来。

三孔长桥和张丰毅的感觉有点像!

七折桥位于万寿山西麓,和荇桥一样也是链接小西泠的桥,只是荇桥在万字河的南端,七折桥在北端

七折桥为木桥,顾名思义桥面有七道弯,折桥的小小变化就改变了直桥的呆板,增加了情趣。

七折桥的调皮样子像不像把丐帮帮主演得出神入化的刘庆基。

此桥位于后御道寅辉城关西侧,石桥高架在涧沟之上,是颐和园最高的单孔石桥。

桥建于清漪园时期,为石质,单孔,高有十数米,桥拱中间有吸水兽,桥栏杆为罗汉板(没有望柱、栏板,两侧栏杆各有9块儿石板组成,由于总共是十八块儿,故称罗汉板)。

九十年代为了保护古桥,桥面和栏杆都用木头包围保护起来。

关石桥是颐和园中最高的桥,要是说高,当然就是我们的Big姚喽!

界湖桥是西堤上最北侧的一座桥,建于乾隆时期。桥基石质,三孔,均为方孔。

此桥历经劫难,一是名称的更换,此桥清漪园时期被乾隆命名“柳桥”,周边多柳树(现在古柳也不少,但不是乾隆时期的),不知何故此桥与西堤最南侧的界湖桥相互易名了;

二是桥亭被毁,清漪园西堤六桥中五座桥均有桥亭(玉带桥除外),而且样式各不相同,只是此桥亭1860年被毁后光绪朝没有复建,直到今天;

三是清漪园时期此桥栏杆是石质的,光绪朝重修时改为木质栏杆,建国后又改为石质的。

界湖桥曾饱经风霜,这让小北想起来了香港女星蓝洁瑛,命运总是多舛。

十七孔桥横跨在东堤和南湖岛之中,始建于乾隆年间,它是颐和园里最长最为精美的古桥。桥长150米,宽8米,有17个拱形桥洞连续而成,桥体为青石,栏杆是汉白玉。

桥栏望柱上的石狮共544只,比卢沟桥的石狮还要多。最多的一个望柱上有一大五小,六只石狮子。桥栏杆的两头还各有两只石刻异兽,俗称“靠山龙”,形象威猛,极为生动。

小北感觉十七孔桥和咱们中国的飞人刘翔蛮像的!

除了我们上文说的这些桥之外,颐和园共计大大小小有五十六座桥。这些桥有的是清朝传承下来的古董桥,而有些则是建国后修建的。

文:庄文越 图:俞升昇

大家都在看

Hash:e64a75bb9299728e229b6ba2e7afb0c78414ad2a

声明:此文由 最爱大北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