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族园林颐和园不修围墙之谜

撰稿:谢鼎

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这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早在辽金时期,香山玉泉山就有了皇家行宫别苑的建置。

自乾隆十六年起,乾隆皇帝命建锐营兵弁定期在昆明湖举行水操,调福建水师官员担任教习。为此建造战船十六艘,组成一支训练船队,这支船队以南船坞为基地,游弋于西堤以西的水城

清漪园的宫墙仅修筑在东、西两座城关之间,东起文昌阁城关,往北折而西,绕过万寿山北麓的后湖北岸,到如意门再折而南,止于西面的“宿云檐”城关。昆明湖的东、南、西沿岸均不设宫墙,园内园外联成一片。

为什么乾隆皇帝不修颐和园的围墙呢?

首先,皇帝皇后并不在颐和园居住,故未设计围墙。乾隆皇帝为讨母亲欢心,集中了全国能工巧匠,花费近五百万两白银,历经14 年才最终建成清漪园。乾隆皇帝心里很明白建造清漪园过于奢侈,劳民伤财让他夜不能寐,常常自责。为了表达自己的勤俭之心,获得天下人谅解,乾隆皇帝去清漪园只是上午去,下午回,不过夜。乾隆皇帝坚持了几十年年,去了100 多次清漪园,一次也没住过,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不是不犯错误,而是知错能改,让所有人监督,别人不能坚持,他却能坚持信念不动摇。

不设围墙的第二个原因是园林设计上的考虑。作为皇宫御苑,乾隆皇帝最喜欢水,以西湖为蓝本修的昆明湖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浪漫的乾隆皇帝觉得围墙会与景观格格不入,不仅如此,为了建筑和谐,不惜拆掉万寿山顶已经建完八层的九层延寿塔。据说建造此塔成本占整个工程预算的一成,但是乾隆皇帝就是那么任性。

光绪十四年(1888 年)二月初一日,光绪皇帝颁布上谕:“万寿山大报思延寿寺为高宗纯皇帝侍奉孝圣宪皇后三次祝之嘏所,敬踵前规,尤征祥洽。其清漪园旧名,谨拟改为颐和园,殿宇一切亦量加茸诒,以备慈舆临幸。恭逢大庆之年,朕躬率群臣同申祝悃,稍尽区区尊养微忱。”清漪园这个名字,从乾隆十六年起至此一共使用了一百三十七年。这座园林本身在经历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由古老的封建帝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过程之后,又以“颐和园”的名字而进入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另一个时期。

清帝逊位以后,颐和园归“小朝廷”内务府管理,1914 年,颐和园正式对外售票。1924 年,冯玉祥单方面撕毁清室优待条件,颐和园归属民国政府所有。直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颐和园才回到人民手中,成为人民的公园。1961 年,国务院公布颐和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

Hash:14722254eb996bc2f3c60224a07a6d649e4e5690

声明:此文由 滨海满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