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金融街,离国家“心脏”最近的地方

东临天安门广场

北边是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

简直就是离国家“心脏”最近的地方

您想到是哪了吗

没错,就是 西交民巷

一条有着 600多年历史胡同

这期的文明·印记

我们就给您讲讲西交民巷的故事

西交民巷“振武”牌楼

1

江米巷:一条以商品命名的胡同

六百年前的元代

这一带曾是 买卖江米的集散地

明朝万历年间,通过京杭大运河

南方运到北京大米要在这一带卸货集散

南方的糯米在北京俗称江米

久而久之,此地便称作江米巷了

江米巷北面是紫禁城,由于地理位置适中,明代即在这里建立起部分中央衙署,礼部和鸿胪寺就在东江米巷的西口北边,会同南馆就在东江米巷御河桥西

明万历时期江米巷

明朝的前军都督府设在西江米巷东口,锦衣卫也在西江米巷中部北边。

最早与清朝联系的就是野心勃勃的帝俄,不仅谴使来京,还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在东江米巷御河桥西建立俄罗斯使馆,首开东江米巷作为使馆区的先河。

图为明代万历时期西江米巷(西交民巷)地区平面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英、美、法、葡、德、日、意等列强国家,相继在江米巷占地建立使馆,尤以俄、英使馆占地面积大,几乎占据江米巷以北、御河以西、翰林院以南的大片地方。此时江米巷的名称早已名不副实,于是,东、西江米巷就因其谐音改为东、西交民巷。

西交民巷地区在明永乐十八年属大时雍坊,正统七年建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等中央机构于司法部街,至明天顺、成化年间已是繁华富裕街区,清代属镶蓝旗。

1905年8月, 中国首家官办银行-户部银行在西交民巷开办,辛亥革命以来,银行业在西交民巷已具相当规模。

西交民巷东起棋盘街,西至兵部洼,东西长约0.8km

西交民巷东端 有两座银行的大钟楼,大陆银行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拥有高大钟楼的花岗岩质地的欧式建筑河北银行的大钟楼是红色的很是经典,现只剩下原大陆银行的一座大钟楼。

原河北银行红色钟楼

2

西交民巷:老北京金融街

同时

西交民巷也是晚清以来

到20世纪后期 约一百年的金融街

这么一说

西交民巷在老北京胡同

也算是有头有脸的

真可谓霸气三连:有钱、有钱、有钱

中央银行旧址

西交民巷其突出特点有两处, 其一为民宅,西交民巷多为民宅,与东交民巷不同更体现市井文化,但此地多为大户人家,四合院也十分考究,多为中西合璧体现出文化的交融。

另一特点为银行,靠近前门地区——商业聚集区(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政策支持)为发展商业提供便利。

其实在四十年代末期,西交民巷就已经形成 拥有二十家银行的银行街了,从东数分别是:河北省银行、上海银行、中孚银行、国华银行、大陆银行、中央银行、中华懋业银行保管处、中国银行、实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北平市银行、福成银号、积生银行、中国农工银行、福顺德银号、大生银行、阜元银号、金城银行、联合银行、增丰银行等。

大陆银行旧址

拆除西交民巷东段建筑时,曾出土一块石匾,《北京晚报》1999年1月9日发表一篇文章,记述其事:“专家称这块牌匾刻于二十年代,对北京早期商业银行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四行储蓄会’中的‘四行’是指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和中国银行;‘四行储蓄会’则是这四家银行协同银行业务的机构。”

从银行的变迁可以看出一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从压制到接受,再到正式改良,这些都可以从西交民巷胡同里的建筑和名称中体现出来。

西交民巷23号,大清户部银行旧址,现在还剩一个古朴典雅的拱门

1992年

中国钱币博物馆在西交民巷17号院成立

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

国家级钱币专业博物馆

现在不仅是国家文物保护建筑

更是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中国钱币博物馆

西交民巷17号,北洋保商银行旧址,现在是中国钱币博物馆

3

87号院:北京市文明保护单位

西交民巷87号院

在1987年被公布为

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此处原为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创办人郝升堂的住宅,两处院落原为一处,东院(西交民巷87号)是住宅部分,西院(北新华街112号)是花园部分。

宅院坐北朝南,东院广亮大门一间开于院落东南角,倒座八间。进门是素做坐山影壁一座,西接灰筒瓦卷棚四檩游廊,向西穿过游廊为太湖石叠成的“门”,进入内院的“门”,“门”上太湖石刻有 乾隆御制诗三首。

该园内有11堂石雕汉白玉栏板、6个圆型石雕花盘、两对石狮,石雕汉白玉栏板应为圆明园之旧物。6个圆型石雕花盘有四个花纹为龙和水纹,雕工精美,保存基本完好。另外两个石花盘上面雕刻有人物故事,但已有一定程度的风化漫浸。

4

50号院:《编辑部的故事》取景点

这里不仅是金融聚集地

还曾 先后有十余家期刊报纸在此驻扎

《编辑部的故事》也曾在这里取景

西交民巷地区曾先后拥有十余家期刊报社:《正报》《新中华日报》《创造日报》《新儿童》《新华周刊》《大路》《新东北》《真报》《北平华报》《青年杂志》《北平青年周刊》《太平洋月刊》《农村副业》《立生英语周刊》《影剧》《北京晚报》等。

西交民巷50号,中国农工银行旧址,现为中国记者协会办公楼,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就在这里拍摄的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现在的西交民巷已没有过去的显贵和繁华

有的是一粥一饭的生活

街头巷尾的吆喝

还有国家大剧院的歌舞升平

但那还剩下的半截石刻门墩

屋檐的梁画 ,斑驳的漆柱

仍在时刻提醒着经过的人

这里曾盛极一个世纪

来源:红墙长安

文明西城

微信号:wenmingxicheng

您的每一个“在看”,都将是我们的动力

Hash:399f7ebf86d43c9db12c9d2387e89316873d3a98

声明:此文由 发现北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