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同框:“鬼城”中也能开出盛世牡丹

追溯过往

历史长河中的更迭

丹景山镇位于彭州市西北部,北与新兴镇毗邻,西与桂花镇接壤,南与隆丰镇相连,东与葛仙山相望,境内山、丘、坝俱全,管辖范围包含18个行政村,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丹景山镇历史悠久,早在古蜀文明时,族人就开始在这里劳动生息,建立国家发展城镇。

以丹景山镇为中心的古繁、郫、瞿等地区是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古天府之国农业经济的摇篮。

南北朝以前就已建立镇府机构的千年古镇

在南北朝至宋朝的几百年间,当朝的皇帝曾在这里设立九陇郡、县的治理场所。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里成了附近区、乡、镇交流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的中心。

九陇 关口 丹景

你偏爱哪个名字

丹景山镇原来叫做九陇镇,因九陇山而得名。后来为了提高知名度,于是改名为丹景山镇。

丹景山镇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都是山区七场运输历史上的重要中转点。在彭州的川西旅游环线修建好之前,只有一条公路,一条铁路能将山里山外连接起来。

所以上世纪很多木材检查站,矿石检查站,都建立在这里。也许是这个因素,上世纪这里一直叫“关口”。

其实,叫关口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个时候,山里的经济相对贫困,农村也只出产土豆玉米,和木材啥的。而山区外的平原地区,则由大米小麦还能种两季,生活条件相对好很多。

所以好多山里的女人都以能嫁到关口外的平原地区。那个年代,生活好坏,似乎以这里为界,所以也就加强了“关口”的含义。

在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母亲河

湔(jiān)江

河水曾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自古以来人们都是依水而居。在丹景山镇的发展历程中,也离不开湔江的滋养。

湔江是成都平原西北山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古时称为湔水、蒙水、玉村河。

它发源于彭州市龙门山脉中的太子城峰,在丹景山镇进入成都平原,在广汉市境内又名鸭子河,与金堂县的交界处汇合石亭江、绵远河后,称为北河。

后又在金堂县城与中河(清白江下游)、毗河汇合成为沱江

913厂

中国成立时就有的国防军工

在丹景山镇内曾经有一个辉煌一时的913军工厂。913厂也叫中和厂,主要生产短波频段的无线电测向侦察设备。

在建国初期,中苏签订了援助中国建设156项工程,913厂也是苏联援华工程项目之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为了加强国防建设,从苏联引进了远程、中程、近程和便携无线电测向侦察设备,其中短波频段部分的无线电测向设备是计划由筹建的913厂生产。

由此可见,913厂在中国的国防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如果不是那啥,哪有“嘉阳小火车”的范儿

伤感回忆彭州小火车

现在大家熟知的小铁路,大概就是嘉阳小火车了。其实,建得最早,运营最好,里程最长,最有价值的当属彭州小火车。

彭白铁路始建于1959年,于1961年建成通车,沿途有“彭县、隆丰、关口(丹景山)、通济、清江桥、小鱼洞、白水河等若干个站。

每天运行两趟客运,两趟货运。客运大概有6节车厢,运载了山里山外的梦想交流。

而货运主要是将白水河的矿石(以蛇纹矿为主)和清江桥的矿石(以石灰石为主)运到彭州。

后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加上龙门山地质公园保护,不再开发里面的矿石,导致铁路逐渐荒废。

这条曾经被称为“中国最窄的铁轨”,曾经穿行龙门山区的工业文明,在2005年前后彻底拆除。

宗教文化浓郁

佛道也能同框相处

自古以来佛道不两立,但从晋朝开始,佛道一家的思想开始出现,从那以后,许多山上都出现了佛门寺庙与道家道观共存的现象。甚至在很多庙宇里都同时拥有两家的思想文化。

传说中的“川西鬼城”

丹景山镇宗教文化浓郁,自古以来就是佛道两家的必争之地。在汉朝时期,它是道家先哲的静修炼丹之处,后来因为佛都东渐才又成为佛家与道家同处之地。

正因为其宗教文化的盛行,便有传说,人死后魂灵必须来此经十殿阎君评判,惩恶扬善,轮回转世。因此丹景山镇也有“川西丰都”、“冥山鬼府”的称谓。

另一个世界的法院

天师宫

天师宫坐落在丹景山半山腰,曾经名为审魂殿,建于唐朝。在天师宫内,至今还保留着乾隆五十五斗石碑一座,嘉庆八年的石柱一根,麒麟牡丹图石条一个。

“阴朝地府”的中央机构

金华

金华寺位于丹景山巅,是蜀中著名的佛道两家活动的胜地。金华这个名字源自于唐代睿宗之女,玄宗李隆基之妹——金华公主。

传说,她目睹了宫廷内亲人竟相残杀的种种惨剧之后厌恶凡尘,愤而出家,远离长安来到青城山修行。

当她得知金头陀正在重建丹景山的汉代之庙时便出资相助,终将其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庙建后人们以她的芳名命名为金华寺,一时名震西蜀。

这位头陀就是大名鼎鼎的新罗国(今韩国)三王子、神僧无相禅师,而且他同时又是大慈寺、净众寺、宁国寺的开山祖师。

金华寺现有三绝:一为华表,二为赑屃(bì xì)巨碑,三为“石麒麟”,均为古代石刻艺术珍品。1991年5月初,著名美学家高尔泰上山赏牡丹见之欣喜若狂,赞叹不已。

想看更多华表、赑屃巨碑、“石麒麟”的照片,戳链接 赏天香国色成都仅此一家。耍妹儿带你玩转丹景山!

方丈们的避暑胜地

圣迹寺

圣迹寺坐落于彭州市丹景山镇,始建于唐朝初年,历史已达1350余年。寺庙内有大雄宝殿圆通宝殿弥勒宝殿,药师宝殿,诸多厢房等,共计有二千八百多年来左右。

传承秽迹金刚法的古刹

佛山古寺

佛山古寺,左依三昧,右临湔江,上接九峰,下映天彭,土肥水美,物产丰饶,交通便利,自汉以来佛教文化在南北朝时兴旺空前,寺庙颇多,高僧辈出,禅灯不灭。

北宋年间,高僧净慧禅师,云游九陇,深觉此处神灵膏腴,于是便驻代古刹——镇国寺。造十三级浮图,是为无垢净光法舍利塔,亦名镇国寺塔

后来,沧桑巨变,庙宇不复,直到当代著名高僧济尘法师来到丹景考察,会同峨眉山通孝法师筹划恢复胜迹,并改名“佛山古寺”。

圣山圣水圣人之圣境

三昧水

佛教圣地三昧水景区位于丹景山之南侧,包括千佛崖、石牌楼、下三昧、中三昧和上三昧五处景点。此五处沿至德山自下而上,由一条曲折的石级小道串联在一起。

圣境是唐朝圣僧悟达国师,受菩萨——迦里迦尊者的点化,用三昧圣水洗愈人面疮后深感“非遇圣人,十世冤业何以得释”。

于是,国师没有再回长安,而是在此写下《慈悲三昧水忏》三卷。早晚恭敬礼颂,后来传播天下,成为佛教神圣经典。

从此这部经书的发源地便成为圣山圣水圣人之地。

传统民俗活动

热闹非凡的生活集会

丹景山庙会,源自于古时候的祭祀活动。东晋《华阳国志》说,“李冰至此,仿佛若见神,遂从水上立祀三所,祭用三牲,进行庄重的祭祀”。

另外,丹景山碑文也有记载,“界祖宪王之国,嘉惠封内外山川,分遣近侍,遍行祭告,而丹岳之尊肇崇建礼”。由此可见,庙会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丹景山镇的民俗活动也越来越丰富。

牡丹花会

丹景山和牡丹不仅为历代名流学者、文人所向往。同时,也深得平民百姓的喜爱,每年四月花期,人们蜂拥而至,朝山、拜佛、赏花,热闹场景一点都不亚于洛阳

丹景山的花会活动丰富多彩,高潮迭起。

如大型花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大型街头花车游行表演、大型焰火晚会、丹景山赏花、彭州园趣游、金彭牡丹基地购花、彭州龙兴宝塔观光活动、彭州商周青铜器汉画像文物展、牡丹艺术邮票展、彭州名优小吃展销会、彭州夜市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关口棒棒会

棒棒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初九、十五的这几天,最早是以物易物,大米换竹木,木料换铁器等等,后来发展为货币交换。

现如今,棒棒会交易的品种以铁制农具和竹木农具为主,也交流一些扫帚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

川兰第一早市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尤其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时候,每年正月初五、初九、十五棒棒会期间,人们除了交易春耕小农小具、花木、日用小商品和朝庙会朝山活动外,会期交易商品已主要变成兰花了。

从正月初五开始,天还未亮,兰市已摆满大车小车兰花,人山人海。来自全省各地以及外省的兰友、兰农、游人,在此赏兰和进行交易,繁荣至极。从而使得该市场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川兰大市。

经济发展

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成先锋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丹景山镇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2010年,在福建泉州的大力援助下,全镇的综合收入才恢复到了灾前水平。

近年来,丹景山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生态发展这条主线,做足“农业”和“旅游”两篇大文章,加大农业和旅游产业支持力度,持续推动镇域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绿色健康的蔬菜基地以及水果园区

东方村的“热莴笋”蔬菜基地

2014年,镇政府通过考察成都周边大中型菜市场,大张旗鼓地引导众多农户大春种早稻,再赶在立秋前种植莴笋。他们先期在东方村规划了800亩“热莴笋”基地。此后,800亩基地逐渐向周边村社辐射,目前,全镇“热莴笋”已扩张至3000亩。

东河村的猕猴桃产业园区

彭州市丘陵山区地处四川龙门山脉带,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适宜区。结合区域特点,彭州市规划了8个适宜区域3万亩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丹景山镇东河村猕猴桃产业园区已种植猕猴桃3800亩。

被称为“丹岳岱宗”的西蜀名山

丹景山

丹景山为龙门山八脉,范围包括天彭门、白塔坪、三味水等地。整座山体相对高度不大,但是山峦迭翠,风光秀丽,自古就是灵秀独钟的西蜀名山。

丹景山一直被作为“庇民捍灾御患”的神山,被世人奉为“嘉慧祭告”的主山,媲美于五岳中的泰山,所以此山又被尊为“丹岳岱宗”。

西部最大的牡丹观赏基地

丹景山镇以牡丹著称,是天彭牡丹的发源之地,为中国三大牡丹观赏圣地(另外两个分别是洛阳、菏泽)。

早在唐朝的时候,丹景山镇的丹景山上就已经种植了牡丹。到了宋朝,洛阳沦陷于金,丹景山便成为中原唯一的牡丹观赏之地。

改革开放以后,牡丹花被定为彭州市花,于是天彭牡丹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并且在以丹景山为发展传统名花的基础上,建设以牡丹观赏为特色的风景区

现在,全山已有丹霞园、天香园、牡丹坪、放翁园、大千园、石壹园、纱帽园、国色园、金华园等12大牡丹观赏园区,栽培牡丹300万株,260多个品种。

丹景牡丹盛开于山野崖间,花时倒垂,极具野趣而颇受游人的青睐,来此游览观赏的诗人文士络绎不绝。

其中,初唐四杰之首王勃、诗圣杜甫、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著名的艺术大师张大千等都曾写下佳句予以赞美。

———— END ————

慢生活,轻旅游,我们专做成都周边游

关注我们,带来最新最热最全的热门资讯。第一时间奉上。

我们只做懂你的旅游微导航,微博微信:成都跟我耍乡村休闲自驾周边游

Hash:dc8f55c3517fa50bdd1daf98728558db48074d95

声明:此文由 成都跟我耍生活旅行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