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英雄——在谢臣故里访英雄故事

1981秋天,我和保师的同学,欢快地骑行保定涞源的山间公路上。当行至满城县岭西村西侧高高的山岗上时,见一座烈士纪念碑亭巍然矗立。阅读碑文始知,这是为1963年在冀西特大洪水中抢救当地群众牺牲的、国防部追授为“爱民模范”荣誉称号的谢臣及11名牺牲战友而立的纪念碑。碑亭四周青山环抱,不远处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清晰可见,清澈的界河水哗哗流淌着,轻轻诉说并传播着英烈不朽的精神。

2021年清明节,我再次专程前往谢臣烈士纪念碑亭,为烈士祭奠扫墓。隔日,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前往英雄狼牙山东北侧脚下、悲壮古易水河畔烈士的家乡易县西水冶村,采访了十数位上了年纪的乡亲们。多年来我一直心中琢磨着的,谢臣烈士在危难当头,毅然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救助他人的故事变得越来越淸晰,一个鲜活的、令人信服敬佩的真实的英雄形象,渐渐高大起来。

党的光辉照我心

谢臣烈士,1940年7月出生于狼牙山脚下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2年,其父谢显奎带领全家逃荒,开始了艰难的劳工生活,因同日本监工斗争被开除,不得已又回到了老家。谢臣的父母积极参加抗日支前工作,因工作突出双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在两位最亲最近的共产党员的引导下,谢臣从小就追求进步,热心参与村中的公益工作。在乡亲们眼里,谢臣是个少言寡语、诚实肯干、孝顺长辈、爱做好事的勤谨孩子。那时乡亲们都夸这个小名叫“大宝”的娃娃。1953年,村里成立了初级社,由于谢臣爱社如家,社里决定把放牛(后来是放羊)这样关乎初级社重要财产的任务交给了他。一次,谢臣带回家来一棵牛蹭痒痒碰倒的榆树,父亲严厉地批评道:“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集体的财产,怎么能拿到自己家里来,赶快扛到社里去!”谢臣原想,不就是一棵被虫蛀空的朽树吗?什么材料也不能做,只能当柴烧,算不了什么,但看到父亲生气地斥问,才知道自己做错了。社员们都一致称赞谢显奎热爱集体的老党员本色和严谨的家风。社里还有一位共产党员叫谢洪斋,谢臣管他叫“三爷爷”,是个老羊倌,经常向谢臣传授革命道理和放羊的技巧。当时,社里给每位羊倌发一把油布雨伞,一块防寒用的毯子,一把新羊铲。按规定,这些东西一年一发,以旧换新。第二年,羊倌们都按规定换领了新的,独独谢臣没去领。第三年,第四年还是没有去领。大家跑到谢臣那里一看,见那把雨伞已经补了三层,毛毯磨得只剩下了半块,羊铲也磨秃了半截。老羊倌谢洪斋明白,谢臣这是在为集体节约开支呢,不由得从心底里为这娃竖起了大拇指。在党的光辉普照下,在老一辈革命精神的传带下,1959年11月,谢臣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看到儿子政治上的进步,父亲谢显奎十分高兴,但他同时又为谢臣“拧上了螺丝”:“共青团员可不是一个大牌子,光是听着好听不行。它要求你要更加听党的话,更多更好地为人民办事。我刚入党时也是光顾高兴,不知道怎样当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是老党员告诉我,要时刻想着为人民办事,凡事冲锋在前,不能后退,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谢臣深深地点了一下头,把这些话牢记在心里。谢臣入伍前一天,特地把毛毯和雨伞收拾干净,然后交还给了社里。谢臣牺牲后,乡亲们就把这三件旧物当作“三件宝”,当作谢臣爱人民爱集体的实物见证保存着。

在“大学校”里淬火

1960年3月,谢臣参军了。经过部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里淬火,谢臣已被锻打得愈加坚硬、钢强。入伍后,谢臣又有了“新三宝”:毛泽东著作,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事迹书籍和心得日记本,这三宝平时他都装在挎包里,或放在床头边,哪怕有一点空闲,他都要仔细地阅读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所思所得记写在本子上。他看到连队外出野营,无论住在哪个村子,都得到乡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亲密得就跟一家人似的。战士们大爷大娘地叫着,为乡亲们扫院子、挑水是每天的常态工作。谢臣深深感受到了军民间的鱼水情深,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民为什么爱护我们?因为我们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人民军队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战无不胜。在谢臣心里,人民就是父母,人民就是兄弟姐妹。他还在笔记本的扉页写下了自己的人生格言:看人民高于自己,学人民改造自己,爱人民胜过自己,为人民舍得自己。入伍三年多,谢臣调动过6次工作,每次都是愉快接受。无论是当炮手、炊事员、驭手,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从无怨言,总是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比如驯生仔马,谢臣运用在初级社里放牛放羊的经验,悉心照料。俗话说,马通人性,很快一匹最劣顽的马被他驯养得服服帖帖。有一头瘦小体弱的小黑骡,谢臣用心切碎草料,勤添勤喂,有时甚至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为它加料;天寒地冻的夜晚,他把自己御寒的棉大衣脱下来给它披在身上。谢臣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战友”。一天,谢臣赶着马车不小心轧倒了路旁的一棵玉米苗,他立刻停下来,一看没有压断,就用土培直扶起来,浇上水。第二天又专门跑过来,一看玉米苗长得还好,他开心地笑了。以后路过这里,他都要给这棵玉米苗和周围的玉米苗松松士,施点肥,这棵玉米苗尤其长得粗壮茂盛。东高士庄村头有一条小河,每到雨季村民都要蹚水来往。谢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利用休息时间发动全班,搭起了简易的踏石桥,被乡亲们称为“爱民桥”。他看到牲口不小心啃咬了群众的树皮,忙用泥巴仔细地糊好,以便树伤早日痊愈;看到群众的水井里有马料草,他就在井旁安了个洗桶的槽,每次用军马桶打水前,先仔细把马桶里的草料枝叶清洗干净了才入井;看到村里建学校,就早晚赶着大车拉料奔忙;看到五保户家缺劳力,就主动伸手帮忙……谢臣把学雷锋行动,具体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乡亲们都称赞他“真热心,真勤谨,是咱老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谢臣积极要求进步,连续3次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危难时刻的英雄壮举

1963年8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击华北,造成101个县、2200万人受灾。谢臣所在驻地冀西高士庄因暴雨加上游水库溃坝,一片汪洋。驻地部队奉命协助地方全力保护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谢臣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地往返于村庄和山坡高地之间了,奋力抢救着群众和财产。8日凌晨,巨大的山洪呼啸而来。在生死关头,人们慌乱着往山上跑,他却向山下奔来,边跑边呼喊乡亲们上山。一个浪头打过来,把他卷进激流,在河道的拐弯处又被浪头冲到了岸上。他爬起来,猛然发现离自己几米远的洪流中,社员王洛荣的女儿王莲子边呼救边挣扎着,眼看就要被洪水冲走。谢臣像平时帮助乡亲一样,毫不犹豫地拖着疲乏的身子再次跃入洪水中,使尽全身的气力将王莲子推到了岸上,自己却被卷入漩涡中,再也没有浮出水面……谢臣牺牲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追记一等功。国防部追授他为“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5班为“谢臣班”。贺龙、聂荣臻元帅、罗瑞卿大将为他题字。谢臣的英雄事迹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连环画,收进《青年英雄故事》一书。

谢臣是我们身边的英雄。在英雄所在部队的驻地,都矗立有谢臣烈士的雕像和纪念场地,毛主席和周总理曾数次接见并勉励谢臣班的战士代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年谢臣所在营教导员、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来满专程纪念谢臣烈士并题字。在满城,岭西村的谢臣小学学英雄、做英雄实践活动成为了该校的传统;在英雄牺牲的高士庄、岭西一带,乡亲们每年清明节都举行庄严隆重的纪念活动。在英雄的家乡易县西水冶村,所到之处,都洋溢着对谢臣烈士的敬慕和作为乡亲的自豪。近年来,满城区委、区政府将谢臣烈士纪念碑亭修葺一新,前往瞻仰纪念的保定市民和各界人士越来越多……英雄爱党爱人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的英雄。

界河、狼牙山、易水河会永远记着,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燕赵之子。

编辑:晚小阁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大家都在看

紧急提醒!收到这样的“疫苗信息”立即删除拉黑

助力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保定日报社吹响学雷锋集结号

追寻,心底那片片动人的云彩

力促夜间经济发展!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十项举措

南山最新发声!

四史教育 | 让文物讲述党史英雄故事(上) 英雄故事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帮助同学们深入学习“四史”,即日起,“湖大易班”将推出【四史教育】学习专栏,以致敬英雄、走向复兴、开拓创新、坚定信念为主题分期介绍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内容。 今天将推出第一期,小编将以文物为切入点带领大家走近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度过了99年的光辉历史

99年中

一批又一批革命英雄前仆后继

用生命点燃了中华民族光辉的未来

让我们细数英雄手中的历史文物

跟随英雄们的足迹

唤起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记忆

从文物中感悟英雄精神

两条半枪闹革命——方志敏

“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26年秋,革命烈火愈烧愈旺,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省发展起来。在江西省漆工镇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一场秘密会议正在悄然展开。时任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长的方志敏在会议中要求各地农民协会积极组织武装斗争夺取地方政权,打倒土豪劣绅。在党组织领导下,对反动势力恨之入骨的漆工镇农民走上了武装反抗黑暗统治的革命道路

1926年冬,在漆黑夜色掩护下,来自漆工镇周围大小村庄的200余位农民协会骨干聚集在湖塘村,手执大刀、梭标、鸟铳,甚至扛着锄头、扁担,浩浩荡荡的冲向漆工镇警察派出所。他们砸毁了派出所牌子,吓跑了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的巡官,缴获了两条半枪。党支部用缴获来的两条半枪武装农会,成立农民自卫军,把革命推向了武装斗争的新阶段。这就是广为传诵的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漆工镇暴动”。

1935年8月6日,年仅36岁的方志敏英勇就义,用生命捍卫了信仰。斯人已逝,但他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故事传诵至今,激励当代青年志士挺起新时代的脊梁,为更加“可爱的中国”再谱壮歌,接续前行!

一把铜壶见证名将初心——贺龙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最好的,我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要共产党相信我,我就别无所求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藏着一把贺龙在南昌起义时使用过的提梁带盖温水铜壶。此铜壶造型精美,中间装饰有一圈镂空寿纹,既美观又通风。铜壶一侧还装有水龙头。这把铜壶在当时无疑也是十 分稀罕而贵重的物品。除了这把铜壶,贺龙的随身物品还有绿地五彩牡丹凤鸟纹长颈瓶、青花蝠云纹瓷笔洗等20多件精美的物品。起义部队撤离南昌时,贺龙将这些物品都赠送给宏道中学校长刘屏庚。当时已经官至国民革命军军长的贺龙,为什么抛弃这些锦衣玉食,追随起义军去开辟中国革命新天地?

在早期革命生涯中,贺龙只是一位抱着救国救民、杀富济贫朴素愿望的军人。但1921年下半年起,贺龙陆续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传播,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此后,又与陈章甫、周逸群等共产党人有了直接接触。结合自己的革命经历和革命现实,贺龙认定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道路,才是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长征顺利结束后的贺龙

7月26日,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20军进驻南昌,并将指挥部设在中华圣公会主办的宏道中学,即今贺龙指挥部旧址。7月28日,贺龙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斩钉截铁地表示:“我已下定决心跟共产党走,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周恩来当即以前敌委员会的名义任命他为起义的代总指挥。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也成为了贺龙革命生涯的分水岭。从此以后,他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

贺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他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楷模。任弼时曾评价:“贺龙同志伟大之处,在于他对革命对党的一贯忠诚的态度。”如今,这把饱经岁月沧桑的铜壶,依然散发着黄铜色泽,无声地向人们倾诉着贺龙入党的故事,让我们体悟这初心与使命的千钧重量。

战争年代的脉脉温情——陈毅

这张贺年卡给予了她坚定的信念,因为她相信丈夫一生所追求的事业能够成功

这张贺年卡是1922年陈毅安寄给未婚妻李志强纸质卡片,四册页,用绿色毛线固定。封面为一女话务员的圆形头像下是“恭贺新禧”四个金色隶书,内页用英文书写:MY SWEET HEART Miss lee,落款为CHENG BING(陈毅安曾化名陈斌)。

陈毅安是井冈山时期一位骁将,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读书时与李志强相识、相知、相恋。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李自强第一次见到了陈毅安,俩人一见钟情,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把两颗年轻的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1927年9月,陈毅安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在黄洋界阵地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战胜了十倍以上的敌人,保卫了井冈山大本营,打响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后来在频繁的战斗中,陈毅安左腿被敌弹击穿,伤病交集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他被送回老家,由未婚妻李志强护理。养伤期间陈毅安与心爱的妻子李志强结束了八年相恋结为夫妻,共同的志向使这对相恋八年的革命情侣终于从自由恋爱走进洞房花烛。

陈毅安与夫人在长沙的合影

1930年6月他的伤势刚有好转,就接到任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的军令。于是他告别老母和新婚妻子重返战场,可谁知,这一去竟成了他们的永别。8月7号凌晨,在掩护军团机关转移时,腰部连中四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

陈毅安以身殉职的消息,李志强当时并不知道,直到7年后,李志强写信给延安八路军总指挥部,询问情况。彭德怀回信:“同志为革命奔走,素著功绩,不幸在1930年已阵亡,为民族解放中一大损失”。

这是一个具中国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女人,从此李志强靠着思念坚强的活着,这期间的不易和担当,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艰辛可想而知。这张贺年卡她就放在枕边,每当夜深人静时就拿出来看看,抚慰着那无尽的回忆和情思。这张贺年卡给予了她坚定的信念,因为她相信丈夫一生所追求的事业能够成功。

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这张贺年卡,已成了珍贵文物,他是陈毅安和李志强高尚革命爱情的见证物,永远存放在了为之战斗过、流血过的革命摇篮井冈山。英灵已逝,浩气长存。

END

来源: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官网、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官网

整理 | 张心慜

编辑 | 冯 瑞

责编 | 谭 鼎

红色路线我来走丨带你了解益阳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 英雄故事

湖南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是红色文化大省,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武警湖南总队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重要指示,充分利用湖南丰厚的红色资源,强力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体系建设。今天就和小编走进益阳支队,走进红色景点,聆听红色故事,激励官兵把实现强军目标内化为价值追求,在本职岗位放飞青春梦想。

第一站:

曾士峨烈士陈列馆

解说员

踏寻先烈足迹,追忆峥嵘岁月。初心永不改,红色路线我来走。同志们,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曾士峨烈士陈列馆,位于赫山区江口镇大桥冲村,这里青山环绕,阡陌纵横,自2015年开馆以来,每年都有上万人前来凭吊。

解说员

曾士峨,1904年生,湖南益阳人。1927年9月随警卫团参加毛主席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营参谋长。1928年5月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三连连长,率部参加龙源口战斗和黄洋界保卫战,屡立战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931年9月8日,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当敌人向红四军指挥所逼近的危急时刻,曾士峨率领全师以党员和排以上干部为核心的敢死队冲向敌阵,壮烈牺牲,年仅27岁。毛主席深情地说:“曾士峨同志的牺牲是英勇的。他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牺牲的。他亲自带部队冲锋,改变了战况。”红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向曾士峨学习的通令。

第二站

丰堆仑革命旧址

解说员

同志们,我们现在来到第二个休息点——丰堆仑革命旧址,位于资阳区长春经济开发区南丰村,原为廖氏支祠。1922年建成,早期的共产党人以此为据点,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38年在此创办作育学校,此后成为中共常益中心县委的重要联系点,是革命先辈高文华、帅孟奇、廖连山等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场所,有“益阳抗大”的美誉。

丰堆仑革命旧址有上下两层,第一层陈列主题为“红色记忆”,突出了农民运动及抗日救亡时期发生在丰堆仑周边的人和事,再现了中共常益中心县委、中共益阳县委的重要革命史实,展现了益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夺取革命胜利的一段艰辛历程。第二层则展陈了益阳古城文物相关情况、老师宿舍复原陈列及学生课堂复原场景。2020年3月,丰堆仑革命旧址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五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站:

益阳市烈士纪念广场园

解说员

同志们,我们现在来到最后一个休息点——益阳市烈士纪念广场,位于赫山秀峰公园内。这里一排排松柏整齐肃穆,纪念碑、牌坊庄重巍然,主题雕塑宏大醒目……

益阳是革命老区,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大批革命先烈。目前,全市有烈士1450余名。这些烈士中团级以上烈士和牺牲情节特别壮烈的著名烈士达80余人,包括红军时期优秀指挥员、红四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工农革命军十一师师长曾士峨,红六军军长段德昌江南游击队队长郭仁,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书记欧阳笛渔等。他们有的壮烈牺牲于战场,有的英勇就义于刑场,有的为革命奋斗一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益阳人。

总编:吴保曙

主编:李 斌

责编:杨 韬

编辑:曾为朋

作者: 何梓源 贺欣欣(I)

投稿邮箱:hnwjhyn@163.com

英雄故事自由行旅游攻略

  • 走近英雄——在谢臣故里访英雄故事

    1981秋天,我和保师的同学,欢快地骑行在保定至涞源的山间公路上。当行至满城县岭西村西侧高高的山岗上时,见一座烈士纪念碑亭巍然矗立。阅读碑文始知,这是为1963年在冀西特大洪水中抢救当地群众牺牲的、国防部追授为“爱民模范”荣誉称号的谢臣及11名牺牲战友而立的纪念碑。碑亭四周青山环抱,不远处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清晰可见,清澈的界河水哗哗流淌着,轻轻诉说并传播着英烈不朽的精神。2021年清明节,我


    2022-03-17
    1943 68
  • 四史教育 | 让文物讲述党史英雄故事(上)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帮助同学们深入学习“四史”,即日起,“湖大易班”将推出【四史


    2022-02-18
    698 82
  • 红色路线我来走丨带你了解益阳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

    湖南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是红色文化大省,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武警湖南总队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重要指示,充分利用湖南丰厚的红色资源,强力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体系建设。今天就和小编走进益阳支队,走进红色景点,聆听红色故事,激励官兵把实现强军目标内化为价值追求,在本职岗位放飞青春梦想。第一站:曾士峨烈士陈列馆解说员踏寻先烈足迹,追忆峥嵘


    2022-02-17
    1930 10
  • 讲巾帼英雄故事:胡筠

    玉溪妇联架起一座与广大姐妹们沟通的桥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妇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共同策划推出《讲巾帼英雄故事》融媒体视频,讲述100位巾帼英雄人物故事。今天要讲述的是胡筠的故事。她是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著名女将、革命烈士。点击视频即可观看胡筠的故事,或扫描图中二维码听音频讲述。来源:全国妇联宣传部“智慧家”2021年第二十

    2022-02-16
    1624 97
  • 讲巾帼英雄故事(63):胡筠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妇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共同策划推出《讲巾帼英雄故事》融媒体视频,讲述100位巾帼英雄人物故事。今天要讲述的是胡筠的故事。她是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著名女将、革命烈士。点击视频即可观看胡筠的故事,或扫描图中二维码听音频讲述。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编辑:张春芳审核:唐晓红终审:谢杨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


    2022-02-16
    1113 76
  • 每日资讯 | 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讲述英雄故事

    内蒙古举办线上剪纸精品展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内蒙古剪纸学会、和林格尔剪纸学会春节、元宵节期间分四期在线上推出内蒙古剪纸精品展,共展出刘静兰、要红霞、段建珺、荣凤敏等50多名剪纸艺术家的作品120多件(套)。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剪纸传承人和艺术家积极传承古老民间剪纸传统技艺,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剪纸的创新与发展,使剪纸与传承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阿木尔巴图、燕亮、段建珺、张花女、刘静兰、康

    2022-02-12
    1201 78
  • 琼海“营长墓”背后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原标题:赤坡岭上慰英魂临近清明,在琼海市石壁镇万泉河畔的黄猄沟岭密林里,有一座坟墓已有人送去鲜花凭吊。在周围绿林的掩映下,墓中长眠的是1949年琼崖纵队在百银岭同进犯的国民党部队激战中牺牲的琼纵三总二团三营营长黄有信。在当地,村民将这座墓称为“营长墓”。当地村民吴志波告诉记者,在“营长墓”的背后,不仅有解放海南时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更有一段两位农民3年求索,为烈士找回身份的感人故事。


    2022-02-07
    213 27
  • 讲述英雄故事 传播爱国声音:空中勇士李桂丹

    ↑↑↑点击播放音频讲述英雄故事传播爱国声音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有这样一位抗日航空英雄,他与刘粹刚、高志航、乐以琴共同被誉为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在对日空战中,打出国威,令敌人闻风丧胆,他就是战功卓著的李桂丹。今天,是李桂丹


    2022-01-31
    1994 86
  • 重温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保家卫国忠于人民1927-2020★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3周年8月4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公司组织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和优秀青年代表开展“重温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座谈会。公司党委副书记马一鸣,副总经理黄克强出席。共忆军旅生涯,共叙鱼水之情。座谈会现场座谈会上,瞿惠明同志宣读了《发扬军队执行力,服务公司“十三

  • 在湘潭找到墓碑了!烈士两兄弟,有着哪些英雄故事?

    “能为烈士做这些事,我们觉得很骄傲!”4月20日,在湘潭县谭家山镇紫竹村,村支部书记黄智华手捧一沓与谭明德、谭桂林烈士有关的资料说道。不久前,现居株洲醴陵市的谭氏兄弟烈士后人欲来紫竹村寻根,村里得知后第一时间发动志愿者找寻,成功帮助烈士后人圆了长达60年的寻根之梦。这场情牵湘潭、株洲两地的寻根之旅有怎样的曲折经历?烈士谭明德、谭桂林兄弟有哪些英雄故事?他们和湘潭有什么关系?湘潭党员马上行动

    2022-01-14
    413 99
  • 天津滨海:讲述英雄故事 传承爱国精神

    神州瞭望网讯(记者曹晓霞通讯员张继东)110个新中国英模人物的刻纸作品展框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街心港假日东里社区的一楼活动室里。“能在国庆节到来的前夕走进社区参加一次这样特别的主题党日活动,我从内心中感到非常有意义,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71个风风雨雨,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很多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感动中国的人物,而我们这些年轻的党员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认识这样多

    2021-12-29
    658 65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