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乡愁文化书系·南华》丛书10卷公开出版发行之时

李天永 普金华

人间四月天,樱红柳绿,生机盎然。南华县委县人民政府与云南出版集团推出《中国乡愁文化书系·南华》丛书10卷,这是献给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一份文化厚礼。

南华地处川、滇交通要道,素有“九府通衢”的美誉,是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历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南华有国土面积2343平方公里,辖6镇4乡128个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24.36万人,有汉、彝、白、回4种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4.47%,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南华野生食用菌已知540余种,占全国野生食用菌900多种的60%,占云南省700多种的77.1%,以松茸、牛肝菌为主的野生食用菌交易甚为红火,是“世界野生菌王国” “中国野生菌美食县” “中国野生菌之乡” “中国核桃之乡” “国际鸟道”,同时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云南解放战争时期的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

乡镇是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以乡镇为单位编撰一套文化丛书,是刻不容缓的文化大事,是对文化遗存的抢救和保护;是对乡镇文化“空白”的填充;更是唯美再现南华各乡镇的文化、历史地理田园魅力,宣传南华,扩大南华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项文化创举。

李天永著的《龙川春水·龙川》。龙川,亘古延绵的滇中高原,这里有一块富饶而又美丽的河谷平地──龙川坝子,南华县中心,龙川镇所在地。它像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巍峨的群山之中,仰视着蓝天白云,展示着亚热带独具魅力的边陲风光。它是七彩云南的滇西咽喉要冲上一块绿翡翠,一个菌香如花,触动味蕾,开启舌尖幸福盛宴的地方。登高鸟瞰,它形似一艘由北向南的巨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这里,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九府通衢,郑和故里”。少年郑和,龙川最深的记忆。梅花老人与李根源的情谊,留下梅花与诗的韵味。西街的鲍家巷走出南华的第一颗红星张舫。上雨天的孝子徐久野为父亲献上《南州胜景图》。明代古朴悠远“平桥烟柳”的灵官桥和亚魁坊留下多少“山间铃响马帮来”的记忆。

普显宏著的《丝路凤山·沙桥》。沙桥,古称沙却,曾是镇南州的州府所在地,素有“八郡通衢”之美誉。民国时期,沙桥雅称凤山,是楚雄彝州的西大门和“第一迎客地”。如今,在天申堂羊纪冲的一片松林间,一段三百多米长的五尺道,见证着战国时期四川成都,经云南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线——蜀身毒道,被称之为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两千多年来,无数马帮在这条古道上默默前行,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在这条神秘的古道上,承载着许多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动人的马帮故事。天子庙坡,留下了明代皇帝亡国之君的辛酸与悲凉;天申堂苴力铺留下了杨升庵状元的《垂柳篇》,还有众多骚人墨客吟咏沙桥的诗篇;在沙桥古镇,留下了爱国将领李根源赞叹不已的美食:“沙桥三绝”。

普金华著的《雨露灯语·雨露》。雨露,古称雨落,是楚雄州四个民族乡中唯一的一个白族乡。境内世居着白、彝、汉、苗4个民族。雨露白族文化浓郁,创造出节庆日观灯会、优美动听的白族调、深刻含蓄的民间叙事调、民间传说等丰富多彩、风情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农历正月初八灯会是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白族最欢乐最为盛大,隆重颇有特色的盛会。从清朝流传至今的雨露灯班为雨露、罗文、力戈、果乐四个灯班。灯班为当地村众崇拜“土主”以酬神还愿为旨而举办,其盛况为县境内庙会之冠。历代相沿,从未间断。“雨露白族灯会“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境内有“罗摩石”、“胎盘石”、“天阳石”等神奇传说和三个传说的现存物体。还有被列为县保护名录的向天坟、赵家石桥、果乐杨家祠堂等物质文化遗产。

建兰著的《松茸听香·五街》。五街,通往哀牢山腹地的交通要塞,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乡镇,有“彝人家园”之美誉。在这里,天然的屏障,是山;隆起的地平线,是山;大地的铮铮铁骨,是山;风吹雨打分外葱茏的,还是山。悠远、深沉的“青棚调”,唱出彝人古老的历史,滋润着这片苍茫的大地;神秘的“毕摩”和神“对话”,祈祷彝族儿女岁岁平安;“姑娘房”里,欢声笑语穿透满是繁星的夜。一年四季的耕种,弯腰收获的彝家儿女,浸满汗水的笑容挂在脸上;当热情奔放、顽皮淘气的夏雨如约而至,郁郁葱葱的莽莽山野间,松茸破土而出悄然露首展身,这份上苍赐予五街的珍稀之礼,让五街人为之繁忙,为之欣喜。恬淡地喝上一口醇香的包谷酒,日复一日的汗水在酒里发红。熊熊燃烧的火把,和着淙淙流淌的三弦声,跳起欢快的三跺脚,醉了这彝家儿女,也醉了这方山水。

卞育能著的《黑泥温泉·一街》。一街是火热的,蕴藏着无烟煤资源;一街是湿润的,黑泥温泉待字闰中。一街旧称永宁,是革命老区。以一街为中心的南山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南华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段开智老红军跟随贺龙的部队参加长征。一街是解放战争时期滇西革命游击根据地(南山区)。一街,陈氏土司600余年的风烟历史;名人郭燮熙笔下的《一宁乡说》;康熙镇南知州陈元游览洗澡塘,留下精彩的游记《游黑泥温泉》。一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寒冷,山腰温暖,河谷燥热,地势两边高,中间低,呈明显的“V”字型,典型的立体气候。一街的人,世代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中,练就无畏的精神。通过竭力恢复生态环境,昂首阔步建设美好家园。站在大蛇腰山顶远眺,一条千回百转曲折蜿蜒的河流,恰似一条洁白的飘带,静静地向西飘去。

郭志安著的《橘香罗武·罗武庄》。地处红河流域上游一街河畔的罗武庄,山高谷深,羊肠小道牵着缕缕思念,乡村在画卷中迷目。在历史的深远处,康熙镇南知州陈元留下《郊行记略》。文中记述:陈元下乡到罗武庄树密鲊,60多岁的贡士罗宏章“竭蹶来谒”,陈元说罗宏章“乃倮罗种”。当夜月明如昼,罗宏章教陈元说少数民族语言,送葫芦笙,与村民同乐。文化的传承多元而又富有情调,过山调、二环腔、桂花调、仁意调、赶马调、放羊调、送郎调、江边调、打歌调、鲁班调,在乡愁中越显欢快优雅、婉转动听。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里有曾担任边纵八支队37团2营营长、镇南县任第三区剿匪委员会副主任的张开宇;还有曾担任玉屏区政府主席,镇南县第三区人民政府区长、剿匪委员会副主任,镇南县第一区人民政府区长的徐升。峡谷纵横的罗武庄,属亚热带干热地区,素有“柑橘之乡”的美称。一街河一路向西,在罗武庄山脚来一个大回环,改变方向,朝南奔去,汇入礼社江。

徐社川著的《六祖密语·红土坡》。红河源头礼社江畔的红土坡,立体气候明显,文华底蕴深厚,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六祖分支”是彝族史上的大事件,除了彝文典籍记载外,目前似乎再也找不到别的踪迹。境内的依黑么村委会梳头山彝族村,却奇迹般地至今还传承着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哀牢山中部“罗罗颇”彝族地区极为古老的彝族民间祭祀歌舞《开奔勒笃》,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以祭祀、祭经、祭歌、祭舞的形式,举行祭祖祭祀仪式,沿袭着六祖分支时的祭祀风俗。红土坡镇 势东高西低,最高点烧香寺山顶,海拔2861.18米,为南华县最高点;最低点起岔垮村委会杨家窝铺,海拔1066米,相对高差1795.18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立体气候优势,努力探索“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发展路子, “高山药材旺、半山牛羊壮、江边瓜果香”三带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群众增收致富路子越走越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被誉为:“六祖源地,红土情深”。

王开寿著的《哀牢回乡·五顶山》。五顶山,交通区位优越,山奇水秀,回族聚居,属清末“彝家兵马大元帅”李文学的八个督统府,是解放战争时期滇西革命游击根据地——凤文永区。主要山峰有白石岩,烧香寺,营盘山,黑垭口山形如拳头,故名“五顶山”。 有“哀牢回乡,养生福地”美誉。回族智慧,团结奋进,农耕良好,善于经商,手工业发达,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牛丛大村等回族文化枝繁叶茂。李文学起义以彝族为首的哀牢夷民反清斗争,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云南的一个据点,前后持续23年之久,在彝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李文学,起义时是镇南州阿雄乡(今马街镇、五顶山乡)密底(今牛街)瓦庐村人。现今为大理州弥渡县牛街彝族自治乡马鞍村委会瓦庐村。五顶山阿苏者民歌曲调委婉,深情率真。著名民间野史作家夏正寅《哀牢夷雄列传》手稿现存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图书资料室;“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五大队”大队长李郁荃,堪称“彝山雄鹰”。

施翼著的《百鸟朝凤·马街》。马街,属马日赶集,象征远方与诗的一个镇。百鸟朝凤,让人心生羡恋,这是一个山水秀美、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神奇之地。它山水壮美,神秘的南华大中山国森林公园植物动物王国,具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它万物灵动,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当白露前后百鸟朝凤穿梭于灵山秀水之间。它是火热彝山,热情奔放的彝族人民世代生活在大山之中,民风善良而淳朴,文化多彩而绚烂,古老的彝族服装色彩斑斓,三弦、小调美丽而动听,吹叭喇、打陀螺,民间活动有趣而多彩,它传颂着七彩历史。这里曾经是彝族农民起义军李文学、杞彩顺,回族农民起义军杜文秀的古战场,是革命先烈清剿土匪暴乱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红色土地,留下了很多可歌 泣的事迹。它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教授刘尧汉的出生地;还有从马街飞出的百灵鸟者建周、陶建阿成。

周汉德著《月下半坡·兔街》。月光里流淌出的七村河,仿佛七仙女织成的素练,时而湍急,时而静流,时而飞珠溅玉,归入澜沧江的怀抱。兔街的味道,像是半坡的茶叶,经久弥香,耐人寻味。兔街的岁月,如阿卡舞般妙曼,仿佛在诉说着南诏的余韵。山岭绿色,水流清澈;核桃林蔽,禽栖兽隐;茶园漫坡,村姑采摘;溶洞广阔,蕴藏风云;榕树古老,莺鸣其上;拱桥横跨,鱼游河中;竹蕉摇曳,农户人家;田畴错落,黎民耕作;月亮东升,踏歌声起;吉祥和谐,牧歌诗画。这正是:亮丽之镇话兔街, 绿水青山持久地。兔街,因属相赶集习俗成街,从十二生肖中走出来的一个镇。历史建制变幻,宛如白云苍狗。兔街镇的建制变化更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不变的是兔街人乡愁情结,还有那长满希望的翠绿和流向远方的河流。

这是继五卷《南华美》丛书后又公开出版发行的一套南华文化力作。不敢说这套作品集已经尽善尽美。但是,本书凝聚了南华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的关心,凝聚了10位本土作家的心血,达到了它应有的高度。南华处在滇池洱海间,“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将成为滇中楚雄城市西部城区,连接起南方著名的古丝绸之路

九府通衢的南华,从古代的五尺道到今天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呈现的不只是交通的发达和区位的优势,它反映的是南华的开放和包容,是一种人文的美。

(作者李天永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普金华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Hash:6921d0efdf0aa8cbbf0d9c57c9e380fd6fd3a5c2

声明:此文由 彩云视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