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贵州日报整版关注普定:石旮旯的绿色传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2021年7月14日贵州日报15版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普定:石旮旯的绿色传奇

盛夏普定,繁花似锦,瓜果飘香。盛夏普定,更是激情四射、魅力无限。    走进普定县城关镇陈家寨村梭筛桃种植林,陡坡上,满山遍野的桃树林青枝绿叶。    20世纪80年代末,梭筛地区石漠化区域非常严重,森林覆盖率仅为5%、石漠化率高达95%,曾被有关专家定论为不适宜人类居住。    “乱石旮旯地,牛马进不去;耕种几大坡,收入两小箩。”这曾经是普定县梭筛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帮扶下,梭筛大力发展梭筛桃种植。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和发展,如今梭筛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特别是到了每年的春天,桃花盛开引来游人如织。果子成熟时,游客到桃园采摘新鲜果实。水果经销商还开车到地里采购桃子。    普定县作为贵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的典型县之一,喀斯特地貌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4.26%。近年来,普定坚持生态立县,走出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子。    为了改变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普定县坚持扶贫开发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相结合,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坡改梯等防治工程为主导,以农村沼气、“五小”水利、人畜饮水等工程为支撑,通过“防、治、保”开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逐步探索出“政府主导、多管齐下、因地制宜、产业带动、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式治理模式,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让贫瘠的石缝里升腾起绿色的希望。    作为“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植资金首批试点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县”“全省退耕还林试点县”“全省退耕还林五个结合试点县”“全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试点县”的普定,大力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保护工程等国家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在全县大兴造林之风。规划和实施“生态建设、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工程建设、夜郎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等县域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马官新貌。 骆世明 摄

  近年来,普定县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以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为 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解决人地矛盾为出发点,突出抓好特色经果林、封山育林、防护林和种草养畜、小型水利水保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产业化发展模式与机制。使过去的石山、荒山变成了如今的青山金山。    2008年至2020年期间,普定县共争取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1.04亿元,治理石漠化面积190.7平方公里。    一直以来,普定县始终把生态作为特色,坚持科技创新,建设林业科技成果实验园,成功推广梭筛桃、坪上冰脆李、马场杨梅、仙马核桃等新品种,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积极探索发展定位。    10万亩韭黄产业带、10万亩茶产业、18万亩经果林……将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15度以上水源涵养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完成梭筛桃、冰脆李等经果林种植18.8万亩,翻开全县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单,令人振奋。    如今,以“茶、果、药、蔬、花卉”“五朵金花”为主导,规划普定县城至全县11个乡镇公路主干线和“安普”高速公路沿线两边地块连片开发,推进八条公路沿线生态经济带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在产业经济带发展苗木经销产业、特色经果产业和林下经济,形成企业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目前,普定循环农业示范园、思源生态园、化处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等18个现代农业园区从无到有、覆盖全境。这些园区或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或以水果采摘为亮点,或以休闲养身为招牌,农旅一体、多产融合,使田园变成公园、家园变成花园、农村变成景区,成为普定生态旅游的“主力军”。

定南街道沙湾景区

朱官凼湿地公园

普定县委书记吕庆:“旅游+”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7月15日,第八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召开,普定县作为安顺市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地方文化特色农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行“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扶贫”“旅游+康养”等模式,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    普定县委书记吕庆近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普定县以全域旅 游为抓手,全力推进工农城旅一体化发展,着力在高位谋划、融合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实现旅游从“无中生有”到“有中创优”转变,从“走乡串寨、观山望水”到“农旅共舞、全域旅游”转变,推动全县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坚持高位谋划,健全体系开启全域旅游征程。强化顶层设计,基于普定县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县委、县政府坚持顶层谋划、高位推动,依托交通格局、城镇体系、资源分布和旅游发展基础,构建“一核一城一圈,三环八片”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政企分离、事企分离”工作机制,于2015年6月设立普定县旅游发展中心,进一步明确普定旅游资源产权、界限、用途,为夯实景区基础建设提供详实、科学、客观、合理的建设决策依据。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2017年8月组建成立普定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形成了党政主导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工作格局。加强规划引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完善规划体系,狠抓规划实施,强化规划管理,增强规划引领发展的作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注重谱好规划超前的“三部曲”——总规、控规、修建性详规及专业规划,强化全域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构建多层面、全方位规划体系。    坚持融合创新,“旅游+”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旅游+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游,发挥厚重的文化底蕴优势,把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发展,丰富旅游产业内涵。“旅游+农业”带旺乡村体验游,依托重点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围绕韭黄、茶叶食用菌和肉兔养殖的“三种一养”主导产业和林果等生态农业资源,深化农旅融合,加快农业园区提质升级。“旅游+康养”打造乡村健康游,充分利用气候条件、交通区位等优势,积极引进康养项目,不断提升康养旅游产业聚集能力,加快康养旅游业态创新培育,重点做好生态养生、休闲观光、特色体验、户外运动等山地特色旅游。以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康养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完善康养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全域旅游康养示范区,探索旅游与康养相结合的新业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业的内涵。充分借助猫洞乡补龙村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的契机,着力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现代康养旅游品牌。    坚持要素保障,以节为媒着力打造品牌形象。强化以节促旅效应。围绕山地运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休闲、文化科普、体育赛事等方面,构建全年节事活动体系。继续举办好秀水冲龙、苗族跳花节、仡佬族吃新节、白岩镇高台地戏、马官镇花灯表演等节日活动,深入挖掘普定地方民族民俗美食文化,通过主题化包装和营销,举办“普定特色小吃节”“农家美食汇大赛”等节庆活动也随之崛起,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迅速凸现。强化宣传营销力度,强 品牌塑造作用。紧紧依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充分利用好穿洞遗址及其所代表的穿洞文化在全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深入挖掘培育“亚洲文明之灯”文化内涵和产业价值,迅速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品牌链条效应。积极主动融入全市旅游大联盟,深入挖掘千年朵贝贡茶、西路花灯、高台地戏、穿洞遗址、布依族苗族等民族特色文化,构建具有普定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山水文城·浪漫花都”品牌,打响“普定夜郎文化”旅游品牌,全力提升普定全域旅游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形成具有普定特色的全域旅游品牌。

定南街道陇财村依山傍水。 骆世明 摄

白岩镇小城镇建设

一片森林两代人

丰林村,因为植被丰富、树林茂盛而得名。从普定县坪上镇出发,约莫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丰林村,继续往山上开约二十分钟,走到通组路的尽头,火焰山森林的护林员张有权一家就居住于此。    火焰山森林有红豆杉野生天麻等500种植物,这片两千亩的土地,生长着40万株植物。    站在海拔1800米的山上,张有权的平房映入眼帘。1972年,张有权的父亲张廷玉带着家人从猴场乡来到坪上镇丰林村,村里许诺给张廷玉一家几亩地种玉米,作为代价,张廷玉负责保护周围2000亩的林地。至此,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住所,成了张廷玉的家。    从那时起,张廷玉就在丰林村山顶安了家,护林员的担子,张廷玉一挑挑了20年。1992年,张廷玉去世,张有权的大哥张有光从父亲手里接过护林员的接力棒,成为了第二代护林员,张有权则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平时,护林员每周巡护两次林子,每次来回近三个小时,路线不固定。”张有权说,林子里还有墓地,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和冬季是火灾的高发期,这时护林工作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情,甚至全家人出动,将火灾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    1992年,那时的木材卖得很贵,当时打零工的工价是一天2元左右,而一根木材可以轻易卖到20块钱,一些幻想靠偷木材挣钱的人打起了这片森林的主意。    一天中午,张有权和三哥同时听到林子里有树木倒下和手锯的声音。17岁的张有权随即和哥哥一起冲出家门,分头向声源地跑去。发现有人盗伐树木以后,俩人追了两公里,在治安队员和放学学生的合力包围下,盗伐树木的人被成功抓住。    除了巡护,张廷玉一家还会在林子里植树。张有权记得很清楚,为了防止树木被盗伐,家人还会在林地里搭帐篷,晚上就睡在帐篷里,保护森林。    张有权回忆,2011年曾发生火灾,自己跑去救火,风一吹,自己困在火里差点出不来了。     2016年,哥哥张有光病重。张有权从外地返回家中,那时,外出务工的张有权每月工资有五千多块钱,但他仍旧毅然决然地接过了护林员的担子。    “还是对这片林子有感情。”张有权望着门前郁郁葱葱的森林说,“以前对面山腰上可以看到兔子跑来跑去,现在看不见了,因为平均20米以上的树木长满了整片林子。”    2016年,张有权正式成为护林员,普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如火如荼。坪上镇及丰林村工作人员曾多次征求张有权意见,是否愿意搬到县城。    张有权问了问孩子,想搬到城里吗?孩子的答案和他一样,都不想离开三代人居住的地方,和这片守护了近50年的林地。    因为不愿意离开森林,相关部门协调危房改造资金为张友权修缮了房子。从简易住所到木房再到平房,两代人三位护林员,共同见证了火焰山森林从小树丛长成大森林的动人故事。    “张廷玉一家为火焰山森林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没有他们的守护,这片森林不会生长得这么茂密。”丰林村村支书杨光兴说。    如今,每逢火灾高发期,张有权就背着水壶,带着柴刀和一些干粮每天巡护一次森林。尽管每一次的巡护路线都不固定,但张有权的足迹早已布满这片森林的每一寸土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彪 梅世桂

编辑 胡玉山

编审 胡丽华 袁国彬

Hash:19b49ba0337607c0e99dac2faf448ce4475cebca

声明:此文由 天眼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