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几千年的古辰溪,我爱上了美景和美食!

《城市观察员》官方帐号

「来源: |辰溪生活圈 ID:cxq0745」

许久以前由于女儿的缘由结识了她,所以知道了许多关于这个辰溪县城的点滴。因为一个人,期待了解一座城的情结由此而生!

辰溪……沈从文笔下的这个2200年的千年古城一辰阳古城,走进古城时,明白了为什么她们如此眷恋这片土地。故乡……是所有人成长的摇篮,多少人都只能在梦里回到从前的故乡,而她们很幸运,能够生活在儿时的记忆里。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上暗红色长立形大木柜依然好好搁在木梁上。”这是沈从文对箱子岩的景观进行形象的描写。箱子岩位于辰溪县船溪乡小溪河村沅水河畔。箱子岩美丽奇特,是沅水流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张家溜村(湖南辰溪县辰阳镇)是我们辰溪游的第二天行程,它位于沅水西岸的二级台地上,始建于清初,为张氏宗族的聚居地。这里的古民居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全村具有统一规划的下水系统。由于前期没有进行保护,所以很可惜有些古民居已经被现代的建筑所取代。好在现在保护工作已经开始了,所以我们能够在它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时候静静地浏览小村古风。

古民居里面居住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孙辈们,如今乡村再难见到青壮年的身影。古朴的老宅,是岁月的疾风吹走了你堂前燕吗?

寂静的老宅是摄影者的最爱,因为许多商业化的古民居都是人满为患,如果要采风,推开每扇关闭着的门,都会有意想不到的视角吸引你!

此次桃花行全程组织和策划全部由画中的仙女姐姐发起,而我对辰溪的了解全都由她而来。一位极具情怀的美女,我们走进辰溪,也走近了她。历经都市繁华生活的紧张后,再来体验这整洁宁静小城的慢生活,寻觅古老岁月的文化沉淀,还能体验舌尖上的幸福!辰溪游历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次美食美景收获颇丰,还离不开画中这位女神,她身兼数职,导游-摄影助理-模特,单看这背影就能够让人浮想联翩了精致优雅的女神啊,能否回头一笑?看官们如果希望和她一样,大可向她取经她家的丝袜可是与众不同的哦!

本以为清明节前的大雨会凋零了桃花,没有想到雨水清新了空气,依然有艳丽满坡的粉红迎接我们。桃花谢了会长成黄桃,是辰溪有名的水果。我吃过,所以念念不忘它的甜蜜与多汁!

位于东风东路195号的健康粉馆,是询问了本地居民才找到的早餐店。本土人士号称好吃位于辰溪前三名的粉馆。没有拍美照有两个原因,一是米粉好吃让人忍不住马上就想动筷子,二是留点悬念,让各位亲自体验。该店的特色在于配料的码子种类超级多,有肥肠,牛肉牛杂,牛肚,辣椒炒肉等等,分量足,价格也是亲民路线。难怪店子里面人潮如流,吃货们游辰溪,必吃早餐!

辰溪的酸萝卜,说是一定要采用本地产萝卜。质地细密,腌制过后,颜色粉红,入口微酸,回味甘甜,一口下去,爽脆!

这是辰溪当地的一道野菜,别名鸭脚板,吃着感觉有芹菜的味道。百度一查,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野芹菜。走入乡间,吃地道野菜,不能做乡野村夫,舌尖上品一品春天的味道,我们曾经拥有过很多梦想,舌尖上的幸福是吃货们的梦想。

童年时记忆里的计量工具称已经尘封许久,没有想到在这幽静的小巷子里,发现了这辰阳镇柳树湾街杨记铁匠铺。传统技艺在匠人们的坚守下得以传承,可是孤独的坚持倘若没有传人,不知道这个场景能够持续多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爆炒肥肠也是一道颇具湖南饮食特色的菜肴,独特的口感加上熏制后的香味,用各色的辣椒爆炒而成,色香味俱全,其中滋味您不亲自品尝,我是无法面面俱到的

辰溪人的不怕辣在湖南人中是出名的,所以喜欢吃辣的朋友来这里肯定能够一饱口福。辰溪是农业大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8%,所以这里沅水的鱼儿肉质鲜嫩,也是各个餐馆拿手菜的必备食材。吃货 们讲究吃的是当季,当地,来到了这天然氧吧,尝尝这本土才有的鱼儿,岂不是一大美食!

酸辣猪脚,诸位有没有吃过?反正我是没有吃过,汤汁是乳白色,表面撒上绿色的葱花,中间夹杂着泡制的酸辣椒,猪脚又呈现出诱人的黄色。夹上一块,既酸又辣,猪脚松软却不油腻,能够一饱口福又养颜的胶原蛋白,是爱美女人的最爱!这道菜也是这家餐馆的招牌菜,餐馆叫什么来着?胖子土菜馆,我保证,我不是饭托,但是绝对是个吃货

辰溪血鸭,听说过这名字好多年,可是一直没有吃过。各位看官,今天我们有口福了,仙女姐姐又带我们品尝她们的名吃来了辰溪人民很好客,血鸭都是用大盆装,据说血鸭制作的关键诀窍在于:鸭血在烹制前需要使其不能凝固!这样才能够在快要起锅的时候均匀地包裹住鸭肉,形成独特的品相。隔着很远就能闻着它浓郁的香味,虽然同行的美女们都说怕胖,可是在它的诱惑下,谁也放不下筷子!告诉吃货们一个秘诀,血鸭汤拿来泡饭吃,那是吃货们的经典吃法

这次来到辰溪,赶上了吃社饭的好季节。社饭自古有之,是中国土家、苗、侗族等少数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吃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拦社”等。戊日属土,所以这天是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社饭吃着香,做起来可是相当的麻烦。糯米需要浸泡5至6个小时,再用采摘下的新鲜蒿子尖,洗净后切碎,再用纱布包裹挤出汁液。再将本土腊肉切成丁,炒至出油后再将糯米,蒿子拌匀上锅蒸熟,满带祝福的社饭就出炉啦!

我们运气好,不仅仅吃上了社饭,还吃着了社饭锅巴。就是将锅烧热后,社饭压成扁平,用小火慢煎至两面金黄,配上豆腐渣,榨菜,哇塞,各位看官有没有闻到香味扑面而来呢?

俗话说的是吃不了兜着走,这话用在我们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啦。辰溪的软糍粑既有蒿叶的清香,还有红豆的甜蜜,花生芝麻的香浓,入口软糯。大个的枕头粽子里面包含着本土的腊肉,糯米里面放入些许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辰溪的美食孕育了热情好客的人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培育了众多优秀的传承人儿,短短的游历让我们爱上了辰溪这座小城。带走的是辰溪美食,留下的是我 的邀约!期待下次的重聚,无论是山花烂漫,还是秋叶飞舞!

「辰溪生活圈」长期接收投稿,我们的邮箱276374597@qq.com,稿费30—50元/篇

Hash:02371c1ea0a6e9dc974fe909afdc46a780b7026b

声明:此文由 城市观察员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