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全长不到2km的一条街,据说住在这里就不想离开

提到青山,好像怎么也绕不开“炸炸”、“武钢”以及那一口弯管子青山普通话。就像提到汉口,怎么也绕不开三狗、顶好和江汉路一样。

而对从小在青山长大的伢们来说,青山的私藏美食,可远不止炸炸,还有一条充满了美味的三弓路。

这条长不过2公里的三弓路,浓缩着青山人民的稀松日常,代表了青山最真实的模样。

无论是早晨的全民过早运动,还是深夜啤酒与烤串的热烈碰撞,都是这条路上生动又市井的日常。

住在三弓路上的人,早晨到众品香吃一碗热干面,搭一个炸得刚好的酥饺,晚上再去烧烤摊里搞几瓶啤酒撸一盆虾。住在这里,依赖的就是一切皆可抵达的生活感。

当地人口中的名店,

有些连地图上都找不到。

众品香美食城

地址:三弓路20号2层

一开始朋友给我推荐这家店的时候,我内心是拒绝的,一听到“美食城”这类的词汇,感觉就像是流水线上的连锁餐饮,味道能有多好不用试就知道了,然而去了之后,发现众品香是个例外。

朋友说这家店是青山人民公认的“平价大饭堂”,店铺从早上一直营业到晚上9点,一日三餐都可以来这里解决温饱。

他们家的美食种类非常多,热干面三鲜豆皮生煎包牛肉面安庆水饺......每一样都很受欢迎。然而人气最好的,要属门口的炸摊生意了,一大早店门口就开始排起了长龙,大多都是为了他们家的酥饺慕名而来的。

酥饺由糯米粉做成,炸完沥干油之后再沾点糖粉,趁热咬下去,是儿时熟悉的味道。外皮酥脆,内里香糯软弹,口味香甜。

周记担担面

地址:建港南街8附1号

这家店很有意思,是一对重庆乐山夫妻开的店。平时做的都是早餐生意,但是一到冬天临近春节的时候,他们家就做起了灌香肠的买卖,过年灌香肠的人一直从店门口排到了马路对面。

担担面是店里的招牌,吃起来麻辣劲爽,伴着红油和肉末,好吃到你停不下来。要是不小心手抖多放了两勺辣椒,可以让你的嘴唇一整个上午都沉浸在麻醉之中。

李记鲜鱼糊汤粉

地址:三弓路菜市场旁

传说中的三弓路糊鱼汤粉,胡椒味很重,扑鼻而来的便是胡椒的辛辣气,胡椒油条吸饱了糊汤,绵软中又带了一点酥脆。

油条是这家糊鱼汤粉的精髓所在,现炸现卖,油条炸得很枯,泡起来很容易入汁。

鱼糊汤粉的米粉细软,每一根粉条上都裹了一层厚厚的鱼糊,每入一口都是舌尖留不住的顺滑,鱼的鲜和胡椒的辣在唇齿之间激烈碰撞。

山西手工罐罐馍

地址:三兴市场内

这家店开在三兴市场内,无论是早市还是晚市,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他们家排起了长队。他们家的馍,一个个皮儿透亮,雪白鲜嫩,最为人称道。

这种罐罐馍跟武汉其它的馍有所不同,它皮薄层多,硬而有韧,凉食酥而不粘,后味香甜,耐于久贮。很多人专门坐公交来买,往往一买就是几十个,门前排队是常态。

馒头的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白馍,店里还有红豆、玉米、红糖、红枣、荞麦等杂粮馍馍,个大料又足,1块钱一个,当早餐刚刚好,实惠又健康。

老板说她家的杂粮馍全部是用的纯正粗粮,绝不含任何添加剂,也许是老板做生意的这种实在,让她的店在武汉的馒头界也闯出了一些名声。

小郑美味拉面

地址:三弓路嗨嗨发型隔壁

小郑拉面从前藏在电热小区里,如今搬迁到三弓路北段的武科大对面,没有招牌,地图导航也搜不到。但即便是这样,依旧有无数街坊熟客不辞辛苦的找过来,只为了这一碗热辣的手工拉面。

店铺是青教花园的一间一楼居民房,很小的单间,座位非常有限。老板煮面的操作台就设在门口搭的简陋棚子下,转个身都嫌拥挤。

虽然搬了家,味还是那个老味,汤底辣油特别辣,和兰州拉面完全不同,很对武汉人的胃口。

拉面去晚了就吃不到了,宽拉面比细拉面口感更劲道,口感不会软趴趴,除此之外店里还有烩面,加一元都可以升级成大碗。牛肉切片特别入味,都是腱子肉,肉质微柴但胜在量多。牛肚卤得软烂,用酱料炒制后单独放在缸里,风味更甚。

现在还有很多武科大的学生也爱上了这家店,超高的性价比,早中晚餐都可以来这里解决。从前的老街坊们也忘不掉这里的拉面,总是一有空闲时间就来吃一碗,闻着亲切的香味就能回到过去。

上海三鲜锅贴

地址:三弓路三镇民生甜食馆旁边

这家店也开了很多年,融合了上海、武汉两地传统特色。店里只有鲜肉包菜韭菜鸡蛋两种馅,鲜肉的皮不封口、韭菜鸡蛋的皮捏成半月长条的弧形,底部煎得焦黄焦黄的,看着就很有食欲。

三镇民生甜食馆

地址:三弓路49街

三弓路上的民生甜食馆开了也有十多年了,人气和众品香不相上下。他们家的油饺和豆皮都非常俏,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排队。

121油炸

地址:友谊大道10附1号120北门

这家121油炸在小区里面开了很多年,每次经过都忍不住买上一份,以前是小区里面摆摊,后来在小区里面开了个门面,很多学生伢的炸炸记忆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他们家的招牌就是炸干子和春卷(不过上次过去的时候没有看到春卷,估计是卖完了)。干子非常赞,酱料是独家秘制,像桂花糊一样浓稠的质感。外面炸得又酥又脆,内里却是松软嫩滑的口感,一份5块根本就不够吃,大家几乎人手2份起步。

还有他们家的王中王火腿和炸鹌鹑,很有小时候记忆里的味道。火腿肠炸得脆脆的,四周都翘开了花,吃起来非常过瘾。鹌鹑吃起来焦脆焦脆的,越嚼越香。

夜话烧烤

地址:三弓路与友谊大道交叉口东南100米

这是三弓路附近的一家宝藏烧烤店,位于三弓路和友谊大道交叉路口东南处一百米的位置,虽说店面已经开了十多年了,但是知道的人似乎也不多。

牛油是店里的一大招牌,他们家的牛油烤得金黄微焦,油脂很足,吃起来一点都不会腻。牛油趁热一咬即破,油脂从牙缝中蹦出,紧接着料香和独有的奶香味随之而来,香得不行。

烤粉也是他们家的一大特色,喜欢焦脆口感的人可以让老板烤久一点,烤到焦焦脆脆的程度最完美。

猪肉筋也一定要点,肥瘦均匀,吃起来很有嚼劲。还有味道不膻的烤羊腰和先卤后烤的鸡爪,他们家的每道菜品都不会踩雷,而且很容易让人上瘾,一段时间不吃就会异常想念。

涠涠鲜鱼

地址:三弓路武钢宾馆对面

青山伢都知道的一家吃鱼的店,在这条路上开了有20多年了,从一家很不起眼的刁角小馆,如今发展成了一个两层楼饭店。听说曾经涠涠最红火的时候,沿街摆满了一百张桌子,把城管都惊动了。

虽然他们家的鱼很不错,但是一到夏天,点单率最高的还是那道招牌馋嘴大虾。虾子是用芝麻酱烧的,使得整盘虾的味道更加浓厚,龙虾个个饱满不柴,鲜香入味 吃完虾用剩余的麻酱作料下热干面,味道不要太鲜美!

pic by @vinee陈

全长不到2km的一条街,

据说住在这里就不想离开。

这条长不过2km的路,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也没有什么值得为人称道的历史背景。但是时间在这里仿佛像停滞了一般,渐渐被岁月打磨出一种别样的气质,历久弥新。

这里虽然也有匆匆往往的车辆,但道旁参天大树,不高的楼房,老旧的牌匾、店铺旧旧的门脸,有总让人感觉被岁月优待。

三年以前,三弓路还是条单行线,从友谊大道不能进,从和平大道只能进不能出。很多初次来三弓路的司机,都避免不了被贴条罚款的命运,一个个都忍不住吐槽说“青山处处是陷阱”。

如今的三弓路终于变成了拥有红色沥青路面的柏油大道,没有了灰尘,也终于停止了修路。来往的车辆再也不担心拐进单行道出不来这回事。

出没在这条路上最多的群体,除了附近121、123小区的居民,更多的就是钢城八中的学生。那个时候的八中还叫武钢八中,门口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零食和小玩意,大家一下课就会往这里狂奔,午间时分,最是热闹。

对于八中的学子们来说,早市的喧嚣和车水马龙的鸣笛,已经成为了三弓路最熟悉的BGM。

而三弓路另一端的武科大青山校区的学子们,再也不用过着与世隔绝般的修仙生活。白天可以去众圆广场、奥山世纪城闲逛,晚上还可以去改造完的青山江滩散步,

这条路上还有青山区地标性存在的武钢宾馆,在武钢还兴盛的时候,武钢宾馆就是青山最高端的酒店,住在青山红房子里的一代人,结婚首选的酒宴都是在这里办的。

在被称为青山区的城市绿肺的园林 普公园内,每天清晨都有很多爹爹婆婆来这里锻炼身体。

在这条不长也不宽阔的马路上,还有四个大型批发市场相拥而立,三弓路从中将其隔成西东两区,西至园林路、东至建设二路,这长长的几条街连成一串,就组成了武汉市市内最大的菜场之一。

早晨直到午饭前,午后三到五点总是最喧腾的时间。黄瓜、菠菜莲藕、在摊位上码得水灵整齐,空气里弥漫的菜叶味鱼腥味豆腐味,是最安稳妥帖的气息,满满都是一副市井生活的画面。

早上8点之前的市场总是被主妇和老人们攻占得不留一丝空隙,他们坚信只有掐着最早的点,才能抢到最根正苗红的那颗白菜。

在那些细碎的嘈杂声与氤氲的烟火气之间,流淌着的是一代代人最朴实无华的市井生活。

初到三弓路的人,可能会觉得这里太过市井、太过嘈杂。

街道两边小区林立,春笋园小区、冶建花园、青教花园……多是上了年代的,长着一张深闺的脸。上世纪流行的土黄色外墙,白色铝合金边框的阳台,太阳好的日子,支在半空的铁架上总是飘满各式床单被子。

有人搬离三弓路,也有人一守就是很多年。停留过的人从未想到,这里的日日夜夜,成了走来走去走不出的三弓路。

三弓路,从来没什么风景可言,这里既没有没有大型商业体,也没有高档小区。但就是这种纷乱、喧嚣,形成一个温暖的漩涡,让人深陷其中。

老街的底子在那里,均匀的呼吸里交叠着城市的日与夜。你走过它,只觉得熟悉与心安。

武汉吃货出品 侵删

编辑/Eone

主编/白廓

图片/Eone

Hash:3c02d43ed84e4c6fc84d8c770d9142be534a75b4

声明:此文由 武汉三镇吃喝玩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