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特色名小吃,最后一种皇上都爱吃

这几款山西特色名小吃,暖胃去寒,补虚壮阳,最后一种皇上都爱吃,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款小吃

长治面片汤

“面片”是山西长治面食的一种,古代称煮饼,老百姓也称其为“蝴蝶过河”。长治农村有春季吃炒抉片,夏季吃蒜泥揪片,秋季吃浇卤切片,冬季吃热汤拽片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提起“羊肉面片汤”还有一个典故:明朝朱元璋的第二十一个儿子朱模,被封为沈简王,在藩潞州。沈简王从南京来时带的卫队绝大部分是回族青年,安排在沈王府的外围铜锅街居住,这些卫士家家户户喜欢吃烧羊肉炖羊肉烤羊肉。一天,队长买本斋特邀沈简王到家做客,给他做烧羊肉吃。吃完后,沈简王想喝面片汤,队长夫人就做了一碗给朱模吃。由于沈简王第一次来家做客,队长夫人有点紧张,忘了往面片汤里放盐。沈简王一喝,少盐缺醋,没滋没味,就顺手把吃得剩下的烧肉连汤带肉倒入面片汤里喝了起来,喝完连说“美也”。后来回民开斋过节又添了一道“烧肉抉片汤”的美馔,一直流传至今。做法:这种面食是用精制白面,或掺入豆面、小粉面,加冷水和成硬面团,用手工擀制,或用机器制成大薄片,再用刀切成3.3厘米宽的条,揪或切成不规格形状的片状。煮熟后,可以用肉炒着吃,也可以浇荤素卤子搅拌吃,还可以做成汤食吃。上党长治一带做面片、吃面片的方法很有意思:取宽面条用刀切成各种形状的片——三角片、棋子片、象眼片,叫“切片”;如一只手将宽面条向上举出头,用另一只手边拽边揪断入开水锅,叫“揪片”;如如将原面片切成小块,两手各择一头拽薄成长方片,叫“拽片”。在吃法上也很有招法,如果炒吃面片,片要厚,面片要小;如果喝面片汤,片要薄,面片要大;如果浇卤子吃面片,片不厚也不薄,不大也不小。没有高超的技术是做不成的。吃炒面片,先要把带皮的煎肉片、香菇片、黄花菜、胡萝卜片、菠菜段加调味混合炒好,再将煮熟的面片,连汤带面片捞入锅内同菜搅拌均匀食用。吃时浇点醋,有辣椒油更佳。也可以用海参、鱿鱼、鱼翅鲍鱼炒着吃,农家饭成了高品位。夏季吃蒜泥揪片,先把大蒜、鲜姜捣成 泥状,加入精盐、酱油、香醋香油(或芝麻)搅匀,揪片煮熟,用冷开水浸凉,逐片蘸蒜泥汁吃,别有风味,夏季常吃这种面片,可以预防痢疾和肠炎。如果吃浇卤面片,最好浇过油肉或红烧茄片卤子入味。如果冬季喝面片汤,要先将羊肉切片烧至入味,待面片煮熟浇入肉片,或浇入羊杂汤汁滚沸食之最佳,可以暖胃去寒,补虚壮阳。

灵丘熏鸡

灵丘熏鸡是山西省灵丘县的汉族传统名菜,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它被称为山西“四大名熏”(熏鸡熏肉、熏醋、熏鸽)之一。灵丘熏鸡烹制加工时又加入了多种中药,所以这种熏鸡具有益脾健胃、补虚理气、消食健脾、因精养神的效用,很受百姓的欢迎。灵丘熏鸡应趁热吃,不走油,不跑味。切食时刀口很是讲究,先从鸡身中间左右切成两半,然后再把前脯、后腿切成细条,将腿、翅剁成小块,很是独特。历史文化:据《名食掌故》、《特色菜肴》等书记载,清朝雍正年间,灵丘县衙厨李进才、李有才兄弟,研究制作出熏鸡。后来二人在城里开了一间饭馆,-熏鸡出售。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到了清朝末年,李运继承这一传统技艺,又摸索出一套独特制作方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李运(1900—1980),灵丘城内村人。他幼年时即随父(李玉成)从业,后成为灵丘的名厨。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他继承父亲的传统作料配方,但又不断改进,做出的熏鸡越来越好,他的总结是:“要想熏鸡香,作料加老汤”。李运曾在城内、魁见、沙河槽开过个人熏鸡店,很有名气。现在灵丘熏鸡的继承人是李运的儿子李如云夫妇(妻王贵叶),是灵丘独特一家。他家制作的熏鸡具有“香、烂、色、味”四大特点。他家熏做出的鸡因烹制加工时加入多种中药作料,具有益脾健胃、补虚理气、养精安神的效用。做法:熏鸡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尽量挑选膘肥体壮的活鸡,宰杀后要用热水烫鸡将毛煺净。第二步是煮鸡,煮前要把鸡肉换水三四次洗净,然后放入陈年老汤里去煮。第三步是煮熟后再用配好作料的热汤浸泡十多个小时。其作料是豆蔻、北柏、砂仁、陈皮等十三种。第四步是熏制,将熟鸡用谷糠、柏木燃烧的烟火熏烤。加工灵丘熏鸡首先要选用膘肥体壮的活鸡,宰杀后,用70℃水烫煺鸡毛,在臀部开一小口掏出内脏后洗净,将一翅别入口腔内,再从刀口伸出,将另一翅别在背后,鸡头则向胸内盘回。煮制时,将陈年老汤烧开,将生鸡按大小分层放火锅内;然后将白豆蔻、紫豆蔻、肉豆蔻、肉桂、公丁香、砂仁、陈皮、良姜花椒、大料、小茴香按一定比例放入纱布袋,放入汤锅中,最后加入适量的酱油、白酒及其他调料,用温火煮沸,再用小火焖煮,煮 制的时间长短,根据鸡的老嫩而定,当年鸡约3~4小时,老鸡时间稍久一些。将煮制好的鸡放在特制的铁床上,然后将烧红的炭块放到熏池里,再把老柏木锯末撒在红炭块上,还有粗糠也撒在柏木锯末上,把铁房放在熏池上面,盖上罩子,熏40分钟即可。

潞城甩饼

潞城甩饼是上党潞城地区独有的一种汉族民间小吃,因起源于潞城,故又称潞城甩饼。明《 潞州志》、清《潞安府志》都有“立春、迎春、鞭春及春盘、春饼”的记载。甩饼就是立春时春饼的一个品种,若要卷上肉制品或凉拌或炒成熟的菜肴即叫“春卷”,或叫“卷白馍” 。在潞城一带民间多用驴油制饼,吃甩饼时再卷上蜡驴肉,油汪汪,香喷喷,不软不硬,回味无穷。历史文化:潞城甩饼创制何时,无文字记载, 只有口碑传说。相传唐明皇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微服私访至潞城县南门口,突然下起了大雨,主仆走进一家拉面火烧铺落脚用膳,想吃碗拉面。结果店伙计秦亨在和面时,放的水多了,晃条提不住,不小心又把面团掉进了油盆里。店主师傅董芳灵机一动,把掉到油盆里的面团赶紧拿出来,放在案板上擀成圆饼,撒上椒盐面,两边一叠盘成圆形用擀杖擀饼。由于和面时伤了水,在擀饼片时,面团有收缩性,所以董师傅就擀一擀, 甩一甩,待饼片甩得厚薄均匀立刻放在打火烧的鏊上烙制。但饼片一上热鏊,因皮薄表层立即鼓了起来,他急中生智,用手指将鼓得地方捅了一个窟窿,顿时洞开气跑,而董芳的手指也烫疼了,不由得在葱花盆里蘸了一下,手上带出了葱花,他随手把葱花甩在饼上,翻了个盖即刻端给客人吃。李隆基边吃边问:“这叫什么饼?又薄又软, 又焦又香,又好吃。”董芳吱吱唔唔答不上来。李隆基说:“我看你的饼是甩圆的,就叫‘甩饼’吧”。后来李隆基做了皇帝来潞州视察,府衙设宴招待他,李隆基一看没有“甩饼” ,府衙就派快马到潞城城南饭店取来甩饼助兴。这时经营甩饼的董芳才知道前几年第一次吃甩饼的客人是唐明皇,于是他写了一块“甩饼店”的招牌挂在店门外,客商都小店吃皇帝吃过的“甩饼”,从此甩饼成了潞城一带的名牌产品, 一直沿续至今。

Hash:296eecb24b9f7f59e9b0f48bb1e5c2201e0370b3

声明:此文由 安稳不如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