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妫河畔,美丽可爱的家乡

作者/杨立君

妫河主流,经延庆流入怀来,汇入永定河。位于妫河畔的延庆与怀来,无论是上谷郡、宣化府,还是察哈尔省,历史上都隶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域。因此,两个地区的文化、语言、风俗、饮食,都有着高度的同源性。

关于妫河畔的美食,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土酒怀鱼狼山糕,延庆的熟肉夹火勺” 。

土木的酒好喝,什么字号什么品牌,已不可考。但说起怀来的酒,历史上却大有其名。早在600多年前的元朝,怀来便是烧锅星布、缸房林立。据王恽《中堂事纪》记载:“县东南里许有酿泉,井水作鹅黄色,官为置务,岁供御醪焉。”就是说,当时怀来已开设官家缸房,专烧御酒了。

怀来的名酒,又齐聚沙城。沙城中堡西门外有名泉老龙潭泉水甘甜,适宜酿酒。明初,沙城烧酒作坊已达30余家。天顺年间,沙城人以老龙潭泉水酿造的烧酒和煮酒已远近闻名。清初,沙城的大小酿酒作坊已发展到50余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酒城。据《怀来县志》载,康熙三十五年,御驾西巡,见沙城到处“烧缸流珠”,取尝曰“酒甚佳”,酩酊之下乃赐名“沙酒”,亟命侍卫驰进太后。从此,沙酒名声大振。历史上,沙城玉成明缸房的沙城煮酒状元红,瑞文祥缸房的青梅煮酒,一红一绿,曾称沙酒双壁。民国初期,状元红煮酒和青梅煮酒分别参加在巴拿马费城举办的国际名酒赛会,并获得金质奖章。用老龙潭泉水酿造的沙城老窖、龙潭白酒,也曾风光一时。

怀来地处北纬40°,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并称为世界葡萄种植三大黄金带,因此也成为我国发展最早的葡萄酒产区。1976年产出中国第一支干白葡萄酒,一举奠定了怀来在葡萄酒酿造业中的地位。近年来,怀来着力打造葡萄酒产业,目前已有桑干酒庄、怀谷酒庄、瑞云酒庄、紫晶庄园等近40家酒庄,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葡萄酒重镇。

怀来位于永定河流域,流经境内的妫河、洋河、桑干河,都是在怀来汇入永定河。因此怀来自古水产丰富,出产的鱼虾无论怎么烹制都味道鲜美,被列为当地美食名副其实。最近,在土木镇奚家堡108国道旁,新开了一家专门经营水库鱼的得鱼楼,其招牌菜肴铁锅炖鱼,或胖头,或嘎鱼,肥美鲜嫩,汤汁浓郁,已经成了吃鱼打卡地。

狼山的炸糕,用当地产的大黄米磨面(大黄米是黍子小黄米是黏谷子),包枣泥、豆沙或菜馅,用胡麻油炸制。其味道外焦里糯,香气扑鼻。过去讲究的人家做炸糕,还会先将米浸泡半天,然后磨成汁儿,在布袋内控净水后再包馅油炸。这样的炸糕口感更劲道细腻软糯。

延庆的火勺历史悠久,相传是明朝修筑长城时守边军户和工匠们带的干粮,特点是便于携带和保存,而且扛饿。明代永宁卫、隆庆卫大量驻军。其军户来自南方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各有不同。火勺的上述特点,便逐渐地适应了驻军的饮食需要。因此,这种特色食品便流传于延庆至永宁地区,在当地人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1911年后,延庆城北街有一家糕点铺兴盛泉,打火烧最有名气。1927年,在兴盛泉担任红白炉匠领班的永宁人邹老五,辞职后在永宁南街开办了积玉成点心铺,开始打火勺。其品质渐渐在永宁一带名声鹊起。随后,积玉成隔壁的协玉成白炉匠张瑞云,通过细心观察和揣摩,从积玉成“偷艺”到手,火勺也打出了名气。

过去,聘请火烧匠必须经过考试合格才能上炉。四季和面都用什么温度的水、用多少面肥,再上炉打一炉火烧,一看响槌,二看火候,三看甩瓤。

响槌是火烧匠的手上功夫。从面团上揪下一块面,正好是一个火烧大小。左手将火烧雏形放到面案的同时,右手拇指和中指夹住火烧槌子中间的肚子,使锤子两端在面案上交替弹起,发出“嘟……”的清脆长音,瞬间再捏住槌肚,弹出急促的短音。随后“啪”地一声敲击面案,双手迅疾将火烧擀好,将火烧槌看似随手甩到油盐盆子上,发出一阵轻轻的“哒哒”声。这就是擀火烧打响槌的一个瞬间操作功夫,双手拿捏得恰到好处,让食客享受一场视听过程。过去支炉打火烧,不会打响槌,不能称其为火烧匠。

放下火烧槌后,右手将擀好的火烧周边拢起成一个碗状,放在饼铛的中间,烙出一个焦圈。圈要圆,颜色淡黄,不能深也不能浅。然后把火烧立在铛下周遭烤。烤的火候要恰到好处,欠火不熟,过火糊了。烤好的火烧外焦里嫩,鼓鼓涨涨,轻轻一捏,边上裂开一道缝,麦子香、椒盐香,香气四溢。捏开火烧,轻轻一甩,裹满花椒盐的瓤就出来了。能甩出火烧瓤,才算正经火烧。甩不出来,说明皮跟瓤粘在一起了,手艺不精。

传统火勺是用面肥半发面,用碱中和。为了防止面发过了,影响口感,一般是分批发面,随打随发。延庆人喜欢火勺,更享受打火勺的传统技艺。还因为火勺易和其他食物搭配,形成一种新口味儿,而且既可当早点又可当正餐。

火勺夹熟肉,是吃火勺的最高味觉享受。延庆人吃火勺,还特别稀罕怀安县柴沟堡熏肉的味道。延庆到怀安,相隔170公里,怎么会搭上界了呢?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庆和怀安同属察哈尔。柴沟堡是当时的文化经济重镇,曾为延庆派来一批干部。同时,延庆的干部、教师、专业人员的进修培训,也全部到柴沟堡。柴沟堡特色美食熏肉,也就随着人员的交流来到了延庆人的饭桌上。

受明初南方军户饮食文化影响的美食,不仅仅是火勺,还有怀来头二营月饼。头二营月饼起源于明王朝在这里长期军屯。在明代的怀来,星罗棋布着十个军营,从头营到十营。其中,沙城正北12公里处的头营、北二营、北三营扎堆驻扎。沙城“州通燕云,襟带妫蔚,东顾则扰居庸之戍,西出则震飞狐之师”。因战略地位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土木之变”发生后,这里成了明军与瓦剌军割据之地,驻有重兵。这三个营的军队是从河南一带调过来的,一边打仗一边屯垦,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月饼制作技艺。

由于怀来不产小麦,军营伙夫便因地制宜,用当地的小米面、黄米面蜂蜜和胡麻油制作粗粮月饼。这种月饼软绵酥皮,爽口、香而不腻。渐渐的军营的月饼制作工艺流传到民间,头二营月饼的美名不胫而走。头二营月饼以传统工艺制胜,制作过程更是精致考究,因而保持了独特的风味和口感,500多年来,一直驰名于张家口一带。新中国建立后成立了头二营公社和头二营供销社,并迅速打响了“头二营供销社月饼”的名号。头二营公社改称头二营乡,又改称存瑞镇,但头二营月饼的美名依旧。

延庆永宁豆腐远近闻名,制作豆腐的历史久远。自明代起塞外就流传着“南京北京,要吃豆腐到永宁”,并在清朝时期成为宫廷贡品。当地还有关于豆腐的民谚:“抬在案上是黄的,浑身上下是活的,抓在手里是绵的,放在口里是细的,煮在锅里是韧的,油炸出来是虚的。”

永宁三面环山,山泉水从三面汇聚地下,水质清冽甘醇,含丰富的矿物质,非常适合制作豆腐。永宁豆腐至今仍沿用传统工艺,经泡料、磨制、煮浆、点浆、成型五道工序加工而成。其中最重要的点浆环节,不用盐卤和石膏,而是用“酸浆”。所谓酸浆,就是制作豆腐后沥出的黄汁水,在自身乳酸菌作用下自然发酵而成。同样一斤豆子,用盐卤或石膏点浆能产豆腐五斤左右,而用酸浆点则产量减半,但口感却细嫩柔滑,凸显豆腐的香味。

在永宁,曾有过家家户户做豆腐的历史。但长期以来都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延续。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逐渐被重视,永宁豆腐也重新显现了顽强的生命力。现在,永宁有远近闻名的豆腐宴,永宁西南柳沟古城的火盆锅,更是汇聚黑豆腐、绿豆腐、白豆腐、冻豆腐等各式品种于一锅,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品尝且长盛不衰。

在华北很多地区,都有炒“傀儡”这是道家常美食,在妫水河畔,尤其盛行。“傀儡”,各地发音不同,有“苦累”、“馈溜”,还有文绉绉的“块垒”。为什么这么叫,无考。但意思相同,做法和口味一样。炒“傀儡”是用土豆、榆钱或槐花,伴上莜面玉米面或白面搅成散块,蒸熟后再用葱花炒。吃时佐以辣椒油等,口味奇佳,极具乡土气息。近年来,炒“傀儡”已经成为地方特色小吃,是农家乐地道的特色主食。

再说说炒“傀儡”的名称。块垒,本意是由土块垒成的土堆,又借喻心中积郁的愁闷。明代李贽《焚书·杂说》中有“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的句子。所以我认为从这道美食的形状看,写作“块垒”是准确的。

莜面可篓,家常美食。其做法是开水烫面,将和好的莜面搓成三寸长两寸宽的扁片,再卷成手指粗细的小筒,挨个立于笼屉中蒸熟。佐以酸菜羊肉汆儿和辣椒油,入口鲜香酸爽,畅快淋漓。

这道美食源自山西,由明代山西移民带到妫水河畔。在延庆叫莜面可篓,在怀来叫莜面窝窝,在山西则叫莜面栲栳栳。山西栲栳栳名称的来历,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辞海》解释,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

莜麦,也叫燕麦,生长于坝上等高寒地区。因此,延庆、怀来的莜面都是来自坝上。延庆称这种食物为“可篓”,既是栲栳的谐音,也可看作是小巧的篓状物,靠谱。

此外,这一带还有绿豆面饹馇荞面饸饹、鏊子摊黄儿小米干饭豆面汤等诸多民间美食。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民,也派生出一方特色美食。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将有更多的地方美食被开发出来,并在游人的味蕾上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杨立君,1954年出生于延庆。1978年到北京日报社工作直至退休。曾担任北京日报科教部主任。业余爱好摄影、古诗词、历史民俗等。现居住于怀来京北恒大旅游文化城。

推荐编辑:牛义信 李勋修《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Hash:fb52ca3a79fbcbfc42b7a1cd005a74666fa47f15

声明:此文由 青烟威文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