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基诺山寨迎客来

8月13日,村民在基诺山寨内售卖基诺族传统小吃。近年来,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坚持保护传承基诺族文化,助推“文化旅游扶贫”和“文旅融合”发展。当地以该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小组为基础打造知名旅游景区基诺山寨,集中展示基诺族特色文化,拓宽基诺族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力村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8月13日,游客在基诺山寨内观看实景演出。近年来,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坚持保护传承基诺族文化,助推“文化旅游扶贫”和“文旅融合”发展。当地以该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小组为基础打造知名旅游景区基诺山寨,集中展示基诺族特色文化,拓宽基诺族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力村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8月13日,当地村民组成的乐队在基诺山寨内演奏基诺族传统音乐。近年来,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坚持保护传承基诺族文化,助推“文化旅游扶贫”和“文旅融合”发展。当地以该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小组为基础打造知名旅游景区基诺山寨,集中展示基诺族特色文化,拓宽基诺族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力村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8月13日,一名导游在基诺山寨内介绍基诺族服装染色原料。近年来,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坚持保护传承基诺族文化,助推“文化旅游扶贫”和“文旅融合”发展。当地以该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小组为基础打造知名旅游景区基诺山寨,集中展示基诺族特色文化,拓宽基诺族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力村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8月13日,游客在基诺山寨参观。近年来,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坚持保护传承基诺族文化,助推“文化旅游扶贫”和“文旅融合”发展。当地以该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小组为基础打造知名旅游景区基诺山寨,集中展示基诺族特色文化,拓宽基诺族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力村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8月13日拍摄的基诺山寨(无人机照片)。近年来,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坚持保护传承基诺族文化,助推“文化旅游扶贫”和“文旅融合”发展。当地以该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小组为基础打造知名旅游景区基诺山寨,集中展示基诺族特色文化,拓宽基诺族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力村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来源:新华网

西双版纳发布

ID: xsbnwx

西双版纳发布

☆欢迎投稿☆

微信号:xsbnwx

主办: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西双版纳州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

邮箱

xsbnfab@163.com

庚子年尾访基诺山寨 基诺山寨

基诺山寨是中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西双版纳州的传统文化保护区。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开始接待游客。基诺族狩猎乐器"奇科"、"布姑"也已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在深度认知基诺民族乐、舞对其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特性基础上,从刀耕火种、狩猎酿酒到服饰文化、习俗文化直到从古至今的女神崇拜。

基诺族的标识,它是由大鼓的形象演变而来。

关于基诺族的族源,有土著说和南迁说两种。“基诺”一词源于基诺族先民在杰卓山居住的时代,当时出现了“基诺洛克”的名称,“基”为舅舅,“诺”为跟在后面的,直译是“跟在舅舅后面的人”。相传基诺族的发祥地是“司杰卓米”。它是基诺山东部边缘一座海拔近1440米的高山,现在称为孔明山。至今,阿哈、阿希两支系以及居住在勐旺乡补元行政村的乌优支系居民,回顾祖先迁徙路线,都不约而同地把发祥地指向这座高山。这说明在很早以前,基诺族的先民就生活在基诺山及周围地区。

1950年勐养建立区政府后,基诺山归勐养管辖。1954年4月,党和政府派民族工作队进入基诺山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得到了广大基诺族人民的欢迎和拥护,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1956年底,普遍成立了换工互助组。1957年2月成立了“攸乐山区生产文化站”(基诺洛克生产文化站),协商选举出基诺族的站长和副站长,全基诺山36村寨,963户人家,5284人开始享受到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权利。1958年攸乐山区生产文化站改称为基诺洛克区政府,隶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1981年基诺洛克公社将基诺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基诺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撤销基诺公社,代之以基诺山区公所,作为景洪县政府的派出机构。1988年初,基诺区改为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隶属景洪县,境内居住着基诺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 。

另一传说,基诺族是从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北方迁来的。迁徙时曾经过昆明峨山县的“没且竜”,后又辗转至西双版纳的勐遮和勐养,最终定居于基诺洛克。基诺族的巫师为死者送魂,也都送往北方。基诺族来到基诺山,先定居在一个叫“杰卓”的山梁子上,至今人们仍把这块地方称为“特巴特前”,意为基诺人共有的地方。据说基诺族居住在“杰卓”时,以树叶、兽皮为衣,以采集、狩猎为食,生活相当艰难。由采集狩猎经济山地农业经济的转化,是基诺族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巨大进步,可是他们的旱稻种籽来得却不容易。相传,基诺人因得不到旱稻种籽,于是设法带猎狗深入到产稻区,让猎狗在谷堆上打了几个滚,结果在狗毛里带回了数十粒稻种,此后稻种逐渐繁殖,就使基诺族进入了以种植旱稻为主的山地农业时代。

基诺族尊奉诸葛孔明。传说基诺族的祖先是孔明南征部队的一部分,因途中贪睡而被“丢落”,进而以“丢落”附会为“攸乐”,这就是“攸乐”一名的来源。这些人后来虽追上了孔明,但不再被收留。为了这些落伍者的生存,孔明赐以茶籽,命其好好种茶,还叫照他帽子的样式盖房。基诺族男童衣背上的圆形刺绣图案,据说是孔明的八卦,祭鬼神时也呼喊孔明先生。上述传说的真实性虽有待考证,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基诺族同汉族的密切联系。

据现有的资料看,基诺族最早的隶属关系可以追溯到1160年,叭真统一勐泐各部落,建立勐泐景龙金殿国时,基诺山即为叭真王族的世袭领地。元朝在云南设置行省之后,西双版纳纳入元朝的统治范围。元朝政府设立彻里路,委任傣族土官进行统治。明朝改置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土司统治一直沿至清代。基诺山也是隶属其辖地。清朝鄂尔泰任云南总督时,为开拓西双版纳,于雍正七年(1729年) “江内六版纳”,实行改土归流,基诺山隶属普洱府,雍正七年至十三年(1729年—1735年)在攸乐山的茨通寨筑砖城,派骑兵、步兵约500人驻守该地,设攸乐同知。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因“烟瘴甚盛”,驻军和行政官吏病死颇多,后来基诺山区长期受傣族封建领主管辖,傣族封建领主“召片领”在基诺山头人中任“雅”、“扎”、“先”。民国年间,国民政府曾将基诺山归小勐养乡管辖,后又推行保甲制,在基诺族上层头目中任命保长、甲长,于是,基诺山区形成“三位一体”的政治组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萌芽性质的土地的私有、租佃、买卖关系开始出现,当时已有借贷、雇工和类似家内奴隶的“养子”,村寨成员内部有了贫富分化,富裕者称“搓果”,穷困者称“绕赤”,居中的叫“卖马亚”。极少数人就其经济地位而言是剥削者,但尚未形成一个脱离生产、以剥削奴隶或农民为生的阶级。在这里,劳动力的强弱同经济地位的穷富密切相关。比如,同是一个村社的头人,有的劳动力多就年年有余粮,因而具有放债的能力,而有的头人劳动力少或多病,就要缺衣少粮,不得不向人借贷或依靠亲友接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在多数村寨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村社或父系氏族共有制。

竜帕寨可谓氏族共有制的代表。这个村寨的土地在每年砍树辟荒前,就以氏族为单位重新进行分配,收获时按劳动力平均分配产品。竜帕寨也有少数村寨共有和家庭私有的土地。曼雅寨是土地私人占有制的代表,这种私有土地被称作“柯德柯多”,可以长期占有使用,甚至能够转让,但当迁离村寨时,必须交还氏族。曼雅寨也有部分村寨共有的土地。

由此可见,尽管基诺族村寨的土地占有形式有所不同,但无论那一种,都还没有达到严格的土地私人所有制的程度,基本上处于村社共有私人占用的阶段,这也正是农村公社的一个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广泛实行公有共耕、伙友共耕、私有共耕的形式,也盛行换工互助,狩猎所获也用原始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进行分配。

村寨的主要领导为“卓巴”(寨父或称老火头)、“卓色”(寨母或谓老菩萨、大斋),他们是村寨中两个古老氏族的长老,是村寨里享有最高威望的人。担任此职的唯一条件是年龄最大,而不是勇敢善战,经济富裕,能说会辩。即使他碌碌无为,甚至是个瞎子或哑巴,也得义不容辞地担任村寨长老的职位。他们去世之后,继承人也是同一氏族的最年长者。有些较大的村寨还按年龄安排好了继承者,“卓巴”的继承人称“巴努”, “卓色”的继承人叫“生努”,他们作为当权长老的助手,在“卓巴”、“卓色”没有去世前就要从事村寨的具体管理事务。长老的职能主要是主持村寨生产、生活和祭祀活动。譬如,每年播种前只有经过他执行的杀牲祭鬼仪式,并由其先撒几颗种后,全村才能播种;过年的日期也由他们决定。一旦长老家中独有的被村寨成员敬畏的大鼓、芒锣敲响时,便宣告了新年的开始,村社男女老幼齐至长老家歌舞作乐。

“基诺”是本民族的自称,可释意为“舅舅的后人”或 “尊重舅舅的民族”。过去汉语译为“攸乐”,故又习称其居住的基诺山为“攸乐山” 。

关于基诺族的族源,有土著说和南迁说两种。“基诺”一词源于基诺族先民在杰卓山居住的时代,当时出现了“基诺洛克”的名称,“基”为舅舅,“诺”为跟在后面的,直译是“跟在舅舅后面的人”。相传基诺族的发祥地是“司杰卓米”。它是基诺山东部边缘一座海拔近1440米的高山,现在称为孔明山。至今,阿哈、阿希两支系以及居住在勐旺乡补元行政村的乌优支系居民,回顾祖先迁徙路线,都不约而同地把发祥地指向这座高山。

基诺族在社会组织内部有一种原始的习惯法,作为待人处事的规矩、判别是非的标准和调解内部矛盾的法度,以此来维护传统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正常运行。

这种习惯法又与原始宗教、伦理道德有着天然的联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诺族一敬畏鬼神,二敬畏长老,如在年节中举行祭祀时,卓巴、卓色两家各杀一只鸡,以“神的使者”名义宣布传统的村规民约。

基诺族一直保留着以酒代罚之习,凡违反了村规民约或做错了事的人,一般要罚其10碗酒,重者要罚两头猪、百余斤大米和几十斤酒,请全村老少共餐一顿。

基诺族村社内部土地占有制形式大致有如下3种:一是以村寨为单位的土地共有制,二是以氏族或姓氏为单位的土地共有制,三是个体家庭的私人占有制。这三种土地占有制形式,在各村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就多数村寨而言,占优势的则是以父系氏族为单位的土地共有制。

基诺族定居在基诺山之初,可能还处在母系社会发展阶段。传说最早居住在“杰卓”的是一个寡妇,生了七男七女,兄妹互相结婚,后来人口繁衍,便分化出两对寨子——可以通婚的两对氏族集团。第一对寨子是词通和曼锋,词通是“父寨”,曼锋是“母寨”,往后他们又发展出曼雅、窝庄、回真、生牛等10个儿女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基诺山的前半山。另一对寨子是曼坡(父寨)和曼飘(母寨),其繁衍的儿女寨有竜帕、莫羊、炸共等九寨,是为后半山。

关于两对父母寨的世系已经不得而知,但子女寨的世系还可以获得。据1958年调查,曼雅寨是词通寨分出来的“大儿子”,建寨人是姐右,后经右保、保姐、巴保姐、姐腰、腰八、八撒、撒姐、姐白腊、白腊腰、腰子、不勒姐等已有12代,若以25年一代计算,曼雅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长老与开始建寨的父系氏族联系在一起。有的村寨人丁不旺,若两个长老所在的氏族其中有一个灭绝已无长老可立,往往引起整个村寨的迁移。长老虽不具有政治特权,但拥有特殊的地位。傣族土司时,在基诺族中立“帕雅”、“扎”、“先”的政治统治,国民党政府也曾建立保甲制,但他们往往都与村寨长老制相结合,并没有也无法取代长老的地位。

后半山的曼卡寨分离出来的时间较晚,从建寨人不腊腰算起,已经历了8代,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从曼雅等寨父子连名的情况看,这些子女寨在建寨时已确立了父权制,也就是说至少在300多年前,基诺族已从母系时代发展到了父系时代。18世纪中期以后,以血缘为基础的父系制家庭公社仍在继续发展,到19世纪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家庭经济出现, 父系制家庭公社才向农村公社过渡。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仍顽强地保留着氏族血缘关系的纽带,各儿女寨还要到父母寨去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照惯例,父母寨的“寨父”、“寨母”(均系男性头人)每三年要巡视子女寨一次,届时儿女寨的人们要远出迎送,组织隆重的祖传仪式进行欢迎,热情招待。

当地人传说,在远古的时代,洪水淹没大地,只有一对善良勇敢的同胞兄妹玛黑、玛纽受仙人保护和指点,幸免于难, 经过各种艰难波折,最终结为夫妻。

仙人曾赐予他们10颗葫芦籽,种下后只长出1颗,结出的100个小葫芦中,仅长成1个,却长得像房子一样大,里边还有人在说话,打开一看,葫芦里出来4种人,先出来的是基诺人,依次而出的是汉人、傣人、哈尼人(有的说还有第五种人,是布朗人)。后来,他们各自找到了乐土。从这个传说里,可以反映出基诺族同汉、傣、哈尼等民族在远古时代的密切关系。

新中国成立前,基诺族的基本社会结构已经不是以血缘为单位,而是由不同的氏族共居所形成的地缘单位——农村公社。这里的每个村社,就是一个独立的村寨。村寨的疆界都有刻着刀枪状的木、石界标,界内的土地归村社公有,他人不得侵占。每个村寨都有两个以上的互通婚姻的氏族,而且有两个长老按传统习惯处理村社的行政、祭祀和生产等事,俨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天地。基诺山的土地,名义上属于西双版纳最高领主“召片领”所有,但他对于这一块世袭领地所有权的体现,只是每年派员去收取贡赋,摊派杂役,这并不影响基诺族对山区土地的实际占有和使用权。

基诺族村社内部土地占有制形式大致有如下3种:一是以村寨为单位的土地共有制,二是以氏族或姓氏为单位的土地共有制,三是个体家庭的私人占有制。这三种土地占有制形式,在各村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就多数村寨而言,占优势的则是以父系氏族为单位的土地共有制。竜帕寨可谓氏族共有制的代表。这个村寨的土地在每年砍树辟荒前,就以氏族为单位重新进行分配,收获时按劳动力平均分配产品。竜帕寨也有少数村寨共有和家庭私有的土地。曼雅寨是土地私人占有制的代表,这种私有土地被称作“柯德柯多”,可以长期占有使用,甚至能够转让,但当迁离村寨时,必须交还氏族。曼雅寨也有部分村寨共有的土地。由此可见,尽管基诺族村寨的土地占有形式有所不同,但无论那一种,都还没有达到严格的土地私人所有制的程度,基本上处于村社共有私人占用的阶段,这也正是农村公社的一个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广泛实行公有共耕、伙友共耕、私有共耕的形式,也盛行换工互助,狩猎所获也用原始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进行分配。

习惯法与伦理道德以民谚、歌曲、古训等形式来传播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如俗语说:“巴什不结亲,死后可配对。家族内不嫁,兄弟间不婚。两只公鸡不住一个窝,一个姑娘不恋两个小伙。没有媒人不成婚。把女儿当财产,有情人也难成亲。不长草的地方不出庄稼,爱虚荣的女人不会当家”。

在离婚仪式中,男方出一壶酒,由女方的舅舅各倒一杯酒,男女各喝一口,余者倾注于地,男方说:“你活着不是我家人,死了也不是我家鬼。”婚姻即正式解除。

后半山的曼卡寨分离出来的时间较晚,从建寨人不腊腰算起,已经历了8代,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从曼雅等寨父子连名的情况看,这些子女寨在建寨时已确立了父权制,也就是说至少在300多年前,基诺族已从母系时代发展到了父系时代。18世纪中期以后,以血缘为基础的父系制家庭公社仍在继续发展,到19世纪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家庭经济出现, 父系制家庭公社才向农村公社过渡。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仍顽强地保留着氏族血缘关系的纽带,各儿女寨还要到父母寨去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照惯例,父母寨的“寨父”、“寨母”(均系男性头人)每三年要巡视子女寨一次,届时儿女寨的人们要远出迎送,组织隆重的祖传仪式进行欢迎,热情招待。

当地人传说,在远古的时代,洪水淹没大地,只有一对善良勇敢的同胞兄妹玛黑、玛纽受仙人保护和指点,幸免于难, 经过各种艰难波折,最终结为夫妻。

仙人曾赐予他们10颗葫芦籽,种下后只长出1颗,结出的100个小葫芦中,仅长成1个,却长得像房子一样大,里边还有人在说话,打开一看,葫芦里出来4种人,先出来的是基诺人,依次而出的是汉人、傣人、哈尼人(有的说还有第五种人,是布朗人)。后来,他们各自找到了乐土。从这个传说里,可以反映出基诺族同汉、傣、哈尼等民族在远古时代的密切关系。

基诺族一年中最大的祭祀活动是“特懋克” 节时的祭太阳鼓。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一般有两面,分公鼓和母鼓。他们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征。祭祀太阳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祭祀活动还有“喏嫫洛”祭创世神阿嫫杳孛和“好希早”节时祭祀祖先。还有叫谷魂、“祭大竜”、“祭小竜”等十多种。

极具民族特色的基诺族图腾。

独树不成林,滴水不成河。

基诺山上的扫把树树。

基诺族接待客人的食物,糯米团、盐巴、糍粑、竹筒里面是米酒

柴少火不旺,人少无为量。

进入基诺族村寨,观看基诺人的表演。这是展示他们祖先的生活。

猎狗不训不会爬山,孩子不教不会成才。

山上有一棵盘绕在树上的花卉—绿萝。我们家里盆养的绿萝,多少年能长成这样哦!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

用牛角镶嵌的大公房标志。

这么多的粮食和食品,是用来贡奉老鼠的。

大公房的门前挂着照片,就是里面这家人和合影。

车杰一家的大公房。父母、儿女,都有自己的房间。

此图,对基诺族的大公房,做了详细的介绍。

刻木记事的详细介绍。

基诺族人没有文字,他们用刻字记事。

大公房里,基诺人用的狩猎工具。

大公房里,一家几十口人的粮食,就在这里加工。

基诺族由乌优、阿哈、阿细,三个胞族组成。乌优胞族的服饰,主要以女帽和银泡为主。男子服饰则以黑色衣裤为主,全为手工织的布缝合而成。

阿细胞族的服饰,和阿哈族的差不多,只是男人的裤子就不用了。阿细胞族男子裤子,臀部后面会拖着长长的布。而男子衣服后背上的图案(月亮花)是基诺族独有的。

大公房里基诺族人,用的防雨工具。

基诺族人的纺织表演。

基诺山人制造工具的地方,其实这种方式早已经不用了,只是为游人展示。

游人如织的基诺山寨。

以《攸乐攸乐》实景演出,带动文化体验的方法。是西双版纳州基诺族传统文化,最全面最集中展示。

在这里将有一场基诺族传统表演(取火种、吞火)。

基诺族的地接导游。她师范大学毕业,普通话说的很好,才考上导游的。

基诺山上生长的高山榕树

基诺山寨寨门。

西双版纳牛头路,神秘的基诺山寨! 基诺山寨

坐落在峰峦叠障、绿荫苍翠、群山环抱的六大古茶山之首的基诺山,位于景洪市北部基诺乡巴坡寨,是西双版纳基诺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全国唯一一个最全面最集中地展示并以基诺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早在我看到基诺山寨的图片时,就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地方。太具有民族特色了,这里的故事都是我的最爱。带着小锟一到山门前,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去一探究竟。

Tips:

1、景区主要游览内容有:“牛角字”、“门”、“牛头路”、“祭祖先玛黑。玛妞”,“奇科、演奏”、“展示”、“创世女神阿膜腰北塑像”、“太阳花坛”、“敬酒迎宾”、 “五神柱”、“大公房基诺文化博物馆”、“卓巴房”、“织‘’”、“”、“打铁” 、“刀山火舞” “染布坊” 、“竹工艺展示”、“民间酿酒”。

2、景洪市版纳客运站乘坐去往基诺山寨的车,在基诺山寨景区下车即可。

从我们走上山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看到了很多的特色,牛头路,原本以为只是装饰,其实这些牛头可都是真的呢。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告诉一些朋友,他们的生活很好,有肉吃,牛头越多越好。

听着这么有趣的民俗,对这个民族也更加的感兴趣。导游就是山寨里的人,她们的家就在山寨中。与我们所理解的家庭结构不同,他们以舅舅为最大,家里舅舅说了算,如果家中没有舅舅,需要在寨里老人的带领下,认大树或者蚂蚁堆作为舅舅,因此在寨子里一些有年头的大树,还有蚂蚁堆,不能轻易去触碰。

基诺山寨也有美丽的传说,在山脚下就可以看到一个雕像,这是他们的祖先阿腰,一对男女坐在正中间,他们的确是夫妻,只不过他们是亲兄妹,因为一次事件,寨里的人被杀光了,他们兄妹躲过了这场劫难,于是繁衍后代,躺在这座山上的雕像就是母亲。她的手很长,直到我们走在了她的手上,才意识到原来踩在脚下的竟然是她的手臂。

再继续走,可以看到几位奶奶在纺织,她们族内所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纺出来的,很漂亮,当时真想穿上试试。小锟看着老奶奶纺织,很感兴趣,迟迟不想离开。

走进她们的卧室,与其说是卧室,不如说是一个通用的大客厅。分别有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标注着谁在居住。几个族里姑娘坐在客厅里聊天,总是觉得她们的生活有些单调,但想来,这原本就是族里的生活嘛。

后来遇到一对爷爷奶奶,看着他们安详的坐在那里,我忍不住要求合影,在征得她们同意的情况下,我和小锟坐了过去,在他们前面有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摆放着小米还有鸡蛋。原来,这里出嫁的姑娘,都要接过族里有身份的年长的老人的小米和鸡蛋,预示着幸福和正式成为大姑娘了。

另外爷爷奶奶还在我的手腕上绑了黑白色搭配的细绳,这代表族里最崇高的祝福,女左男右的方式。至今我回来很久了,还在戴着。我想等到自然脱落的时候再说吧。

同时我们也赶上了族里的演出,他们的舞蹈很有民族特色,没想到这么精彩。他们并不是全职的舞蹈演员,他们的样子看起来很年轻,实际上有很多人已经结婚生子。或许是这里的自热环境好,自然样子也会年轻些,天然的养生场所。生活在这里,也很幸福呢。

欣赏舞蹈期间,还可以品尝这里的特色小吃,会不会太享受了。感觉棒棒嗒!小锟吃了牛肉还有很多的玉米,这个小吃货,绝对担得起这名号。我看他吃的很开心,还分享给同行的哥哥姐姐,给他一个大赞!

基诺民族也是有很多高超技艺的,身怀绝技的有很多人,可谓上刀山,下火海呀。看着他们的表演,不免心生敬畏。很荣幸可以看到,不过在看演出的同时,也会为他们捏一把汗,毕竟这还是有一定危险的动作。鼓掌喝彩,这是必须的,心里赞叹着!

当我们往外面走的时候,脚下的路突然变的柔软起来,低头看去,原来是竹子铺成的路。族人很打趣的说,小心掉到桥下哟,掉下去就到老挝了。好吧,不过真的很舒服。

在寨子口,有各种新鲜的水果,免费给游客吃,想吃多少都没有问题,但是不能打包。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水果超级好吃,小锟吃了很多。大家都在说,水果原汁原味,所以额外好吃。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去这里,好好的感受,感受这里的生活。

想要和我一样走过这里,不妨把问题抛过来吧!

新浪微博:@青春河边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亲子旅行自媒体达人,专栏作者。已出版《亲子自助旅行指南》一书,在多家广播电台、电视台作为嘉宾分享亲子旅行。多家旅游、母婴杂志供稿人,代表中国亲子旅行KOL童星朱佳煜赴马来西亚拍摄亲子旅行宣传片。同时为《中国亲子游》一书十大作者之一;儿子小锟,被千万网友们起名为:“锟宝”,同时被戏称为:“看着长大的孩子”。

基诺山寨自由行旅游攻略

  • 西双版纳:基诺山寨迎客来

    8月13日,村民在基诺山寨内售卖基诺族传统小吃。近年来,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坚持保护传承基诺族文化,助推“文化旅游扶贫”和“文旅融合”发展。当地以该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小组为基础打造知名旅游景区基诺山寨,集中展示基诺族特色文化,拓宽基诺族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力村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8月13日,游客在基诺山寨内观看实景演出。近年来,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坚持保护传承基诺族

    2022-02-06
    667 78
  • 庚子年尾访基诺山寨

    基诺山寨是中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西双版纳州的传统文化保护区。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开始接待游客。基诺族狩猎乐器"奇科"、"布姑"也已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在深度认知基诺民族乐、舞对其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特性基础上,从刀耕火种、狩猎酿酒到服饰文化、习俗文化直到从古至今的女神崇拜。基诺族的标识,它是由大鼓的形象演变而来。关于基诺族的族源,有土著说和南迁说

    2022-02-06
    125 6
  • 西双版纳牛头路,神秘的基诺山寨!

    坐落在峰峦叠障、绿荫苍翠、群山环抱的六大古茶山之首的基诺山,位于景洪市东北部基诺乡巴坡寨,是西双版纳州基诺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全国唯一一个最全面最集中地展示并以基诺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早在我看到基诺山寨的图片时,就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地方。太具有民族特色了,这里的故事都是我的最爱。带着小锟一到山门前,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去一探究竟。Tips:1、景区主要游

    2022-02-06
    135 59
  • 基诺山寨欢庆基诺族被国务院确认为单一民族40周年!全寨都嗨起来了

    1979年6月6日,基诺族正式被国务院确认为单一民族,成为我国第56个民族。四十年后的今天,为庆祝基诺族被国务院确认为单一民族40周年,6月6日上午,云南金孔雀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主办的系列庆祝活动在基诺山寨欢乐进行。活动以“共庆40周年,致力文化传承”为主题,活动现场,基诺族特有的祭祀祈福、歌舞表演、美食品尝等活动,仅上午就吸引了600余人入园参与互动。一周前,基诺山寨景区通过微信公众号

    2022-02-06
    1519 26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