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沟风景区

西沟风景区

西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施家堡乡境内,北纬33°东经104°,距松潘县90余公里,距黄龙35公里。西沟与黄龙沟、丹云峡、牟尼沟、雪宝鼎、雪山梁、红星岩等景区组成黄龙风景名胜区。

中文名:西沟风景区

外文名:West Ditch Scenic Area

地理位置: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

开放时间:常年开放

景点级别: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著名景点:梦幻瀑布、白水瀑布、神龟问天

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云豹、扭角羚

珍稀植物:珙桐、红豆杉、金丝楠木、

“一红一绿”,让梯门西沟流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美丽蝶变

——梯门镇西沟流村

旅游扶贫的实践与经验

记者 李平

走进梯门镇西沟流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青山绿水人不老”的盛世美景……如此情景很难让人相信,昔日的西沟流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单一,产出率低,基础设施薄弱,增收途径有限,农民长期贫困,山村更鲜为外界关注,村里的人都在翘首期盼走出这座“围城”。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西沟流村紧紧围绕“脱贫奔康”目标,团结带领广大村民不断改善基础条件、扩大产业规模、引进企业业主,依托农旅融合走上致富新路。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原本平静的小村庄正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最近几年,该村围绕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一红一绿”两大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荷包鼓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筑巢引凤搞旅游

桃花开蝶自来

西沟流村北凤凰山之阳有一座灵泉寺,寺后悬崖上雕有唐代佛像10余尊以及3处禅窟,寺边山泉叮咚作响,是一处景致极为秀丽优雅的旅游圣地。如何能把这个历史人文遗产同山地资源有效利用起来,用这青山绿水如何能把城里的人吸引进来,实现最大的价值产出,西沟流村两委进行了思考。

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脱贫攻坚。在中央、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旅游发展形势下,为改变村里的贫困状况、发展农村经济,西沟流村借助农村特有的资源优势,把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打造旅游精品村。西沟流村两委与在外经商多年的东平老乡李建生多次沟通、洽谈,说服他回乡投资创业,依托灵泉寺,投资1800万元,流转土地2000亩,以外地客商投资入股、群众以土地入股、村集体以山林入股兴建了泉灵农场。每年四月份举办的“泉灵农场桃花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当地响当当的旅游品牌。2013年泉灵农场被评为3A级景区,2015年获得省级林业发展龙头企业称号,2016年获得市级龙头企业称号。

现如今,赏花采摘、农耕文化体验、游居野行、农禅修心、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等一个个乡村旅游体验项目相继建成,一个具有西沟流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体系逐步形成。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旅游区,村民们的日子开始慢慢有了向好的转机。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指挥”的工作思路,西沟流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佛教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紧扣“乡土风情、山村风格生态风貌”这一主题,大力推进旅游精品村建设,开发建设了集生态观光、休闲体验的高效农牧业示范园——泉灵生态农场、欧式泉灵酒庄;紧扣“文旅发展”融化思路,投入资金、人力对千年古刹灵泉寺、石窟造像华岩洞、古商周文化遗址等古遗址遗迹进行维护;投资1000万元,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安全舒适的高档酒店,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家乐2处、停车厂3处,并根据景区实际添置旅游标示牌、垃圾桶、基础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每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多万元,乡村旅游呈现出勃勃生机。

林果树结出致富果

家门口前好就业

曾经西沟流村民多以外出打工为主,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如何实现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成了摆在该村眼前的难题。

如今的西沟流村,是一天一个样。该村整合挖掘景区内山区乡村本土经济资源,企业带动农民修建了高标准自动化养猪场、养羊厂各一处,养猪场存栏700余头,养羊厂存栏600余头,有效整合资源优势共同发展,带动山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招聘技术人才,吸纳培养人才,广纳招贤,培养本土专业性操作人员共同开发景区旅游发展;加快产业项目实施,带动乡村经济,自建设泉灵农场景区旅游项目以来,采取多种模式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各优质果树、精品种植等种植业,养殖业等新型农业产业项目有效实施开展。

据该村支部书记李保全介绍,该村致力培育“家门口”的富民产业,成立了宝泉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建设泉灵农场,种植了红灯、早大果、美早、布鲁克斯等十多个品种的樱桃,逐渐形成樱桃种植、采摘和生态旅游产业链,“靠山吃山”蹚出了富民增收新路子。宝泉土地股份合作社需要长年务工人员40多人,一年下来,挣个1.5万元不成问题。樱桃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种植樱桃5万余株,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在樱桃采摘、旅游旺季期间,务工人员达到近千人,村民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乡村振兴时,产业正兴旺。成立泉灵果牧发展有限公司,引进外来投资1600万元,建设常温式大棚6个、冬暖式大棚1个,栽植了大樱桃泰山红石榴等经济作物。在他的带领和号召下,群众积极入股,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19年,西沟流村实现集体收入63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0元,提供就业岗位160多个。

为增加贫困户收入,西沟流村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帮扶措施之一就是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的意识和能力,鼓励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找项目,转变‘等、靠、要’的思想,从源头上、从思想上彻底‘脱贫’。近几年,西沟流村根据各贫困户劳动力、劳动技能等实际情况,逐户制定务工增收计划,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根据泉灵农场需要,安排人员进入农场和景区进行管理和服务,仅樱桃采摘期,工资性总收入就超过60多万元。

旅游扶贫促发展

好产业带来好光景

旅游扶贫像是切口和支点,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还助力乡村振兴,成就‘更好的家乡’。在旅游旺季,很多群众还积极从事“农家乐”、特色农产品销售、特色旅游产品销售等旅游从业活动,让百姓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土地“租金”收入,打工“薪金”收入,旅游从业收入,让这个昔日偏僻闭塞的小山村,逐渐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奔康的“快车道”。村民们有了更多收入,再也不用外出打工谋生了。2017年,西沟流村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该村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

说起如今的生活变化,西沟流村民张秀平脸上挂满了笑容:“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能享受各项扶贫政策,土地流转有收入,我在樱桃园务工还有收入,收入增加了很多,生活是一步一个台阶。”

下一步,西沟流村将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重点抓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泉灵农场AAA景区的总体规划,建设集生态农业观光、瓜果采摘、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将继续流转土地100余亩,建设樱桃深加工项目——泉灵酒庄,做大林果经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深入挖掘村内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树立全域旅游思想,做好本村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带动周边,建设休闲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游发展综合体。

“樱”你而开 美醉时光!梯门西沟流赏花品酒正当时

记者 尹燕军

春暖花开好寻春,赏花品酒正当时。看惯了湖上风光,何不来感受下不一样的乡村风情?梯门西沟流泉灵农场,浪漫樱花惊艳盛放,一朵朵、一颗颗、一片片,春花烂漫、春意醉人,乱花渐欲迷离吸引我们的视线,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在如同仙境的地方,我们能干什么?

赏一树樱花,落一头花香,醉一场时光。

3月27、28日

免费赏花、品酒

梯门西沟流泉灵农场

邀您赴一场繁盛的樱花之约,

一起解锁这场限定版的春天,

等候君来,不见不散~

青草花间放纸鸢、绿树丛中鸟鸣欢,

两处相思同淋雪,樱花树下共白头。

步入梯门泉灵农场,

生态康养的诗意画卷便徐徐开启,

处处精致动人,美到惊艳眼眸。

漫步在樱花下,仿佛走进了一条穿越时空的花之胜境,春风缓缓,樱花脉脉含情,看一树,有开放的美,看一朵,有独特的美,人们在繁花锦簇中喜笑颜开,站在漫天飞舞的花瓣之中,心也随之飞扬,和这个春天,和泉灵农场相拥

繁花盛放,风景如画。泉灵酒庄酿酒车间的师傅们,正以用匠心耕耘和辛勤劳作,诠释着春天的韵味。

寻春光明媚的日子,赏如云似雪的樱花,还可以感受中华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尝泉灵美酒,别有一番风味。

相约赏花品酒,不负醉美时光。

这个春天,

与山为邻、与树为伴、

与花为缘、与友为乐,

我们在西沟流泉灵农场,等你。

联系我们:

地址东平县佛山街13号(检察院旧址)

邮箱:jrdpbs@163.com

电话:0538—2858012

小编个人微信及QQ:492534840

榆次小西沟景区最近火了!很多太原人慕名去打卡,关键是不收费...

四年前,位于榆次区金山镇的小西沟村旧址,是一片废弃矿场。四年后,这里已是满目苍翠、流水环绕、古建林立民俗味浓郁的文旅康养小镇,成为一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闲胜地。

荒山成了诗意家园

金山地处晋中太原交界。这里原本水系丰沛、植被茂盛,后来由于开矿挖煤,山体植被遭到严重破坏。2002年,小西沟村村集体煤矿改制,在山下购地200余亩建了新村。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乌金山上的小煤窑关了,政府引入社会资本造林绿化。十多年来,乌金山的荒坡大多披上了绿装,小西沟却成了“老大难”。这里的山体是松散砂岩,既存不了土,也积不下水,先后有六七家绿化公司被请来,却也只能是望山兴叹。

2016年,小西沟迎来了转折点。全国文旅劳模、山西东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增军,带领团队进驻小西沟。他们要在这里建设文旅康养综合体,一期工程就选在占地1200余亩的小西沟矿场旧址。

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山体获得了新生。项目团队引入专利技术,先是对损毁山体和坡面进行整治,消除地质隐患,之后用电钻在山石上打眼,将根系发达的灌木荆条等装入用废弃秸秆发酵压制的花盆里,再一同装入石眼中培养。这样可以保持水分,提高恶劣环境下树木的成活率。待树木的根扎稳后,秸秆花盆会自然降解变成养分。这个法子解决了陡坡尾矿的绿化难题,树木成活率高达97%以上。

项目团队还因地制宜,采用植草带、筑槽、围堰、回填、凿窝等多种层级复绿技术,以及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的修复技术,实施了23.6万平方米的荒山绿化。旧时的废弃矿场,如今变得郁郁葱葱,成了一处人们心中的诗意家园。

乡村变身文旅小镇

经过生态修复商业体建设,废旧矿场变成传统民居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新村落,小西沟成为山西文旅康养项目的典范。“我们要把小西沟打造成一个文旅康养综合体,将地方民俗、非遗传承、美食文化国学教育、研学旅行、中医医养等融入其中。”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营销总监赵静介绍。

是的,在小镇,游客不仅可以尝美食、看美景,还可以听晋剧、赏非遗……这里既有传统的古戏台、票号、镖局,又有现代的艺术馆、中医馆、国学讲坛。

小镇的大戏台,位于民俗商业区中央,人们可以在这里听曲、品茶、放松心情,感受传统戏曲文化。

在戏台转角处的安时光艺术城堡,集影像、民宿图书馆、艺术馆等于一体,顶楼的网红泳池,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打卡”。

在非遗文化区,东阳木雕葫芦烫画、手工布坊等特色店铺为小镇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这里很温暖,文化艺术和生活氛围都很浓厚。”东阳木雕传承人史炫杰将这里当作了心中的理想栖息地,将“刻来刻往”木雕工作室安顿于此。

这里将非遗传承、亲子研学融为一体,你可以在“大明葫芦宝艺堂”体味葫芦烫画艺术,也可以在喜织纺领悟古老的织布技艺。

小镇还引入了几十家山西特色美食,漏鱼儿、泥屯小米饭、徐沟灌肠……

漏鱼儿小店的张师傅介绍,漏鱼儿是地道的晋中特色美食,口感清凉酸爽。多年来,他坚持手工制作,只为做出最正宗的味道。地道的手艺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来品尝。

旅游铺就富民之路

小镇的建设,最受益的还是当地的村民。以前,小西沟很多村民靠打零工挣钱养家。小镇建设之初,他们靠为工地运输沙子、水泥等材料,增加了收入。小镇一期运营后,他们投资了商铺,做起了买卖,有了固定收入。

安志芳和丈夫一直生活在小西沟村。小镇建成后,他们特意到吕梁兴县学习了“啦叨叨”的制作工艺,在小镇开起了小吃店。“小镇建成后,我们就开了小吃店,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安志芳说。

为了发展夜市经济、市集文化,小西沟开办了理想生活“星空集市”,每到周末,周边的商贩都能到这里来摆摊,经营美食、儿童游乐、文创、潮玩酷品、小百货等。

“夜市可以吸引更多市民来小西沟消暑逛街,我的生意就更好了。”村民杨金艳原本在外地打工,听家人说小镇对当地村民入驻有扶持政策,便立刻回家在小镇做起了买卖。

“我们小时候就是在这儿一起长大的,对这里特别有感情。后来挖煤使这里成了一片废墟。现在搞旅游让这里得到重生,我们心里特别欢喜。”小镇的建设,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会,说起小镇的变化,村民们深有感触。

未来可期康养胜地

“未来,小镇还要建人工湖、智慧农场等。”赵静介绍,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项目集合了乡村振兴、矿山治理、荒山绿化、旅游扶贫、中医药康养和双创基地等内容。首期包括商业配套区、康养区、中医药产业区、书画院、温泉民宿、演艺广场、民俗客栈、酒店、地方特色餐饮、博物馆、非遗产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同时,他们还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打造创业辅导孵化培训基地,可解决2.5万余人就业。

中医药是小镇的特色,目前,中医正骨等项目已入驻小镇。未来,小镇将依托山西中医药产业优势,研究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吸引知名中医来小镇进行中医药的传承培训和创新研究,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孵化更多优秀的中医药项目,让中医药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

吕增军表示,对于小镇的未来,他信心十足。他将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技术优势,加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创新进行水综合处理系统的建设,建设污水处理与再循环利用体系,把小西沟建成由内至外环境优美、舒适宜居之地。我们也期待,小镇在项目团队的精心打造下,成为全国文旅康养项目的标杆,全国乡村文旅+中医药产业的新样板。

- END-

点击下方"分享",让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