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黄鹤楼旅游攻略 黄鹤楼游玩路线图

1. 黄鹤楼游玩路线图

公交线路:轨道交通6号线→轨道交通4号线,全程约14.5公里1、从武汉市步行约1.6公里,到达大智路站2、乘坐轨道交通6号线,经过6站,到达钟家村站3、步行约200米,换乘轨道交通4号线4、乘坐轨道交通4号线,经过2站,到达复兴路站5、步行约1.4公里,到达黄鹤楼

2. 黄鹤楼景区路线

黄鹤楼交通条件好,方便来回。以下是指南:

  抵达黄鹤楼景区公交线路

  电车1路、电车4路、10路、61路、64路(内环)、108路、401路、402路到黄鹤楼站下。

  411路、413路、507路、519路、537路、542路、554路、561路、571路、584路、

  607路、608路、609路、706路、710路、905路到阅马场下。

  黄鹤楼到全市各点全部路线

  楚河汉街:出南门过马路穿过首义广场朝东南方向走,到达阅马场车站乘坐701路在东湖楚河汉街站下车

  武昌火车站:出南门过马路穿过首义广场朝东南方向走,到达阅马场车站乘坐10路。

  汉口火车站:出南门车站乘坐10路到终点站下。

  武汉火车站:出南门过马路直走穿过首义广场到复兴路地铁站有地铁到达。

  归元寺:出南门在车站乘坐401路在钟家村站下车。

  户部巷:出南门往西边沿着人行道走5分钟,然后下桥,往右手边走5分钟即是户部巷

  汉口江滩:出南门在车站乘10路,然后在鹦鹉大道古琴台站下,转708路在沿江大道武汉港下车。

  东湖:出南门过马路穿过首义广场朝东南方向走,到达阅马场车站乘坐401路在鲁磨路梅园下车。

  武汉天河机场:出南门在车站乘10路在汉口火车站转295路,在川龙大道未来海

  岸站下车再转265路,在横天公路中杨湾下车;或者到汉口火车站乘坐地铁2号线(往天河机场方向)。

3. 黄鹤楼旅游景点大全线路图

黄鹤楼,被誉为江南大名楼之一,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它是武汉有名的5A旅游景区,其名声扬名中外。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古代黄鹤楼几经毁坏,然后又重建。

如今看到的黄鹤楼就是在1981年开建,1985年建成的建筑物,而它的主楼则是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黄鹤楼公园就是以黄鹤楼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所以她们是同一个景点。

4. 黄鹤楼的旅游路线

黄鹤楼门票包括景点有黄鹤 南楼、白云阁、毛泽东词亭搁笔亭、千禧吉祥钟、“鹅”碑亭、诗碑廊、黄鹤归来铜雕、九九归鹤图浮雕。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从第一层开始,整体建筑以向上收缩为主,增强了建筑牢固稳定性;楼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5. 黄鹤楼游玩路线图怎么画

黄鹤楼到武汉东湖公交线路:14路,全程约8.8公里

1、从黄鹤楼步行约540米,到达民主路胭脂路站

2、乘坐14路,经过12站, 到达环湖路东湖站

3、步行约150米,到达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由听涛、磨山、落雁、吹笛、白马和珞洪6个片区组成。曾经屈原泽畔行吟,刘备磨山郊天,李白湖边放鹰;毛泽东主席48次视察,64个国家的贵宾留下足迹。历史的一次次留痕,日积月累出东湖的“名湖气质” 。[1]毛泽东一生钟爱东湖,将其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2]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东湖湖畔,成为一道绝佳的风景线。

6. 黄鹤楼游玩路线图片

长江大桥游玩攻略:游客可以从武昌的黄鹤楼附近和汉阳龟山公园南门附近,通过引桥走上桥面过江,全程耗时约50分钟;或者在大桥南、北两个桥头堡下,乘坐电梯(单程2元)到达桥面后,再步行过江,全程耗时约30分钟。

赤壁旅游攻略:赤壁古战场主要景观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风台、凤雏庵、翼江亭、赤壁大战陈列馆赤壁碑廊、千年银杏三国雕塑园等。

7. 黄鹤楼旅游地图

有卫生间,黄鹤楼智慧景区基于高德地图智慧景区开放平台打造而成。游客可通过高德地图获取景点、餐厅、购物、停车场、售票处、卫生间等全方位服务信息及游玩路线,实现一键导航、快速直达。在高德地图上搜索“黄鹤楼公园一键智慧游”,一幅精美的手绘地图便展现出来,实景展现了黄鹤楼内景点、餐厅、购物店、停车场、卫生间等服务信息,方便游客直观查找。

高德地图还向游客推荐黄鹤楼经典游览线 ,并在具有文化典故的景点,提供语音导览服务,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黄鹤楼的文化底蕴。

游客在黄鹤楼公园东门游客中心咨询服务亭旁、公园南门鹅池附近、公园西区广场用高德地图直接扫描二维码,也可以进入黄鹤楼智慧景区。

8. 黄鹤楼旅游攻略

先到户部巷享受美味小吃,然后到红巷参观毛主席旧居,农民运动讲习所等。从江边走到长江大桥乘电梯上桥,领略两江四岸风景,再走到黄鹤楼参观四大名楼之一。从景点大门出来,穿马路到红楼,首义博物馆

9. 黄鹤楼游览路线图

最佳路线:可以从正门进入游玩,从后门出来。景区内的“落梅轩”可以观看编钟表演,20元/人黄鹤楼是江城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所以去的公交路线非常多,市内公交到阅马场,或黄鹤楼南路下车,经南门古街上来即可。现在的门票是80元,学生可以凭证半价。由于多是后来仿建的建筑,所以如果想了解其中的故事,可以花60元在楼内请一个导游讲解(如果是随团游,需要特别注意了,因为带团的导游是不能入内的,所以如果想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只能在里面请导游)。

讲解完后,可以在各处自行拍照留念。

景区内的“落梅轩”可以观看编钟表演,20元/人。最后送上一些使用小贴士:

1.如需购买黄鹤楼纪念品,最好是在入楼前购买,因为商品街位于黄鹤楼正门下方。

2.最佳路线:可以从正门进入游玩,从后门出来。后门下方即为户部巷。

3.游览时间1小时左右为宜。

惠州黄鹤楼旅游攻略「惠州黄鹤楼旅游攻略图」 黄鹤楼旅游攻略

故人西辞黄鹤楼,去往黄鹤楼游玩有哪些攻略?

我觉得黄鹤楼玩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接下来就给大家说一说游玩在黄鹤楼玩的攻略。

黄鹤楼为什么值得游玩?因为它是文物古迹啊。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留下了诗句,只要进到黄鹤楼里面还可以看到以前的人留下的真迹。不过现在的黄鹤楼是重建的,看到的也只是后人模仿的东西。不过依然很值得一看。我觉得如果是为了黄鹤楼而去武汉的话,那最好是行程的第一站就定为黄鹤楼。那样就可以在第一天登上黄鹤楼去俯视观赏武汉了。黄鹤楼非常的高,站在高楼之上的感觉也是非常好的。

我觉得去黄鹤楼游玩最好的路线就是先从东门进,然后去岳飞铜像和岳飞亭,再紫薇赏花。喜欢看瀑布的人还可以去看瀑布,然后再逛遍园内大大小小的亭阁。最后再登上黄鹤楼去赏景,看黄鹤楼归来铜像。这条路线就可以从西门离开黄鹤楼了,刚好从东到西贯穿。

当然去旅游光去黄鹤楼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么我建议在游玩完黄鹤楼之后就可以去武汉的其它地方看一看了。比如说在黄鹤楼附近的情人坎,据说可以在那里检验是不是真爱。情人坎如其名,就是一个一个的台阶。

这就是我觉得黄鹤楼不错的游玩攻略,我觉得这样游玩差不多可以把黄鹤楼的景点看完了,也可以尽兴了。希望可以帮到有去黄鹤楼游玩的人,提供一个参考给大家。

去黄鹤楼游玩,有什么好的旅游攻略

黄鹤楼是江南大名楼之一,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汉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大家都说去北京不去长城都不算到过北京,那去武汉也是一样,不去黄鹤楼根本不算到过武汉。

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原本是古代探查敌军军情的一座楼而已,因为它的建造雄伟和坚固,才作为了武汉旅游景点和一个标志性建筑物。

三、如果去武汉主要是去看黄鹤楼,我们可以把自己住宿的地方定在黄鹤楼的附近。黄鹤楼有五个路口,分别是东门,东2门,东南门,西门和南门。如果是骑车出行的话,我们可以从武珞路去往黄鹤楼,这样子我们就可以经过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湖北省图书馆旧址等很多景点。

四、到达黄鹤楼我们可以从西门进入景区,不仅仅可以去黄鹤楼本楼也可以去搁笔亭;崔颢题诗图浮雕图的中央雕刻着他的千古名诗《黄鹤楼》;可以去蛇三白云阁,那里是一个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最佳地点;还可以去往鹅池是南区景观的中心。进入黄鹤楼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参观的景点,快闭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去黄鹤楼本楼顶上纵观武汉长江的风采。

五、从黄鹤楼出来,我们可以去户部巷体验武汉的美食,我们也可以去往长江大桥,沿着大桥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我们也可以坐轮渡去往另一边。夜晚的长江大桥风很大,所以我们要做好保暖工作。武汉能玩的地方很多,因为这次疫情也让更多人了解武汉,想去武汉。

六、去武汉我们不单单可以去看景点,也可以去品尝一些武汉的美食,比如武汉最著名的热干面,还有三鲜豆皮恩施土豆,就算看完了武汉的景点对武汉不感兴趣。吃了武汉的东西,你就没有理由不爱上武汉了。

1985年以来黄鹤楼首次开放夜游,游客可以怎么观赏?

1985年以来黄鹤楼首次开放夜游,据了解,开放夜间游览期间,黄鹤楼将上演大型实景光影秀《夜上黄鹤楼》。游客既可深入体验黄鹤楼文化,在多个场景中拍照“打卡”,也可登楼赏月或纵览长江灯光秀,从全新的视角体验“大江大湖大武汉”的雄奇隽美。

据相关考证,黄鹤楼始建于三国,至今有1800年历史,期间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黄鹤楼就被毁7次。现代黄鹤楼在明清结构上重建,于1985年对外开放。

黄鹤楼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京广铁路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参考资料来源:西部网-武汉黄鹤楼“双节”开放夜游,系1985年重建落成以来首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鹤楼

名胜古迹——黄鹤楼

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黄鹤楼景区荣誉:国家5A级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它两大名楼分别是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了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 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文”名遐迩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5层,加5米高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

1927年2月,毛泽东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空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始建于公元223年。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武汉是“百湖之市”,如果把长江、汉水、东湖南湖以及星罗棋布的湖看成是连绵的水域的话,城市陆地则是点缀在水面上的浮岛,武汉就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在这个壮阔的水面上,有一条中脊显得格外突出。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喻家山等,这一连串的山脊宛如巨龙卧波,武汉城区第一峰喻家山是龙头,在月湖里躺着的梅子山则是龙尾。这是武汉的地理龙脉。黄鹤楼恰好位于巨龙的腰上。骑龙在天,乘势而为,黄鹤楼的这种选址似乎透露出某 玄机。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祎,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介绍如下:

一、以为是仙人黄子安:

依《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古代传说,有仙人子安尝乘黄鹤过此,故名。」指出黄鹤楼命名的由来,是因为曾有一位名子安的仙人,乘黄鹤经过此地,所以命名为黄鹤楼。

二、以为是仙人费祎:

依《图经》的记载说:「昔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认为黄鹤楼命名的由来,是指费祎尸解为仙后,曾驾着黄鹤回来,并在这栋楼休息,所名为黄鹤楼。

太平寰宇记》则说:「蜀费文袆登仙,尝驾黄鹤憩此。」此指出费祎是蜀人,而与前面的费祎多了一个「文」字,《三国志蜀传》中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字文伟,尸解为仙的费祎、费文袆,是不是就是这位蜀人费文伟,因不见其它记载,不得而知,但是因为都是神话传说,年代久远,记载会有一些出入。

三、只说是一位仙人:

这个传说的记载比较详细,出自《报应录》。原文是:「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曰: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月夜下的黄鹤楼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

这则神话的大意是说,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这里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看起来很贫穷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先生,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先生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经过半年,辛先生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先生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黄色的鹤在墙上,接着以手打节拍,一边唱着歌,墙上的黄鹤也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其它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经过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谢说,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养您,客人笑着回答说:我那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白云飞上天去了,辛先生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在此盖了一栋楼,取名黄鹤楼。

这三则神话,除了说明黄鹤楼命名的由来之外,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为不嫌贫爱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帮助,成为巨富。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黄鹤楼有什么玩的!

1.建筑简介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

黄鹤楼(中文拼音:huanghelou)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天下四大名楼之一其它三楼分别为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另一说是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蓬莱阁。还有一说法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越王楼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黄鹤楼景区荣誉:国家5A级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它两大名楼分别是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编辑本段]2.历史沿革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 修。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文”名遐迩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5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

 1927年2月,毛泽东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空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编辑本段]3.黄鹤楼故址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始建于公元223年。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武汉是“百湖之市”,如果把长江、汉水、东湖、南湖以及星罗棋布的湖看成是连绵的水域的话,城市陆地则是点缀在水面上的浮岛,武汉就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在这个壮阔的水面上,有一条中脊显得格外突出。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喻家山等,这一连串的山脊宛如巨龙卧波,武汉城区第一峰喻家山是龙头,在月湖里躺着的梅子山则是龙尾。这是武汉的地理龙脉。黄鹤楼恰好位于巨龙的腰上。骑龙在天,乘势而为,黄鹤楼的这种选址似乎透露出某种玄机。 [编辑本段]4.神话传说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旅游攻略自由行旅游攻略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