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景点监管办法解读(旅游景点监管部门)

导读:网红景点监管办法解读(旅游景点监管部门) 网红景点成夺命险地,平台推荐担责吗 龙槽沟此类“野生网红打卡点”的安全隐患,平台是否有义务主动提示? 湖北一网红吊桥侧翻,如何确保网红景点安全? 男孩在湖北恩施一景区玩高空项目不慎坠落,网红项目如何监管? 大连一网红赶海地浮桥断裂,网红打卡地点应该如何监管? 对于网红推荐野游攻略,平台应如何加强监督与管理?大家能分享些建议吗?

网红景点成夺命险地,平台推荐担责吗

截屏图

在8月13日“龙漕沟”发生山洪并造成7人死亡后,不少网友发现此“网红打卡地”实际上是一个未开发景区,属地质灾害点位且多次发生山洪。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事发后在多个网络平台仍能搜索到该地点的大量推荐内容且无危险提示。除了龙漕沟外,还有不少“未开发景区”、“野生景点推荐”等内容推荐,这些地点此前已被提示相关风险或事故发生地。

律师分析认为,对未经过商业开发且存在高风险的旅游景点,平台有安全提醒和内容审核义务,发布者也有提醒风险的义务,否则双方均存在一定侵权责任。

网红景点实为未开发景点

彭州市应急管理局消息,8月13日,龙门山镇龙漕沟突发山洪,河道中未撤离游客被卷入山洪,造成7人死亡。

网上视频显示,事发时,有游客正在龙漕沟附近露营,河道旁边搭建好的天幕都没有来得及收起,就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倒,游客们来不及撤离,被困在洪水中,有的直接被冲走。

实际上,龙漕沟是一段未开发景区。由于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按照当地政府要求,禁止一切人员进入河道内。

但是,在众多社交平台上,都有大量网友发布的“攻略”“游记”等内容,晒出自己前往龙漕沟游玩的经历,配上风景优美的图片和视频等内容,推荐和吸引其他游客前往。

一名旅行博主通过视频的形式,晒出了在龙漕沟内的野炊体验。在浅滩上,搭起帐篷,支起炊具,把饮料放进小溪中冰镇。不仅白天在此嬉戏玩耍,就连晚上也会在此过夜。

另一篇《成都周边游|彭州小众森林徒步秘境耍水避暑》的内容,则组织大家来龙漕沟“AA同游”,该组织者介绍了龙漕沟的美景,设计了11公里的徒步路线,在每周四和周末组织前往。发布者称“这里特别适合周末带娃来避暑耍水”。

龙漕沟为三级地质灾害点位

事故发生后,不少网友质疑事发地并非景区,存在安全隐患。北青报记者检索发现,确实在不少APP上将龙漕沟称作“玩水圣地”,还有网友发布在河水中戏水的视频。其他目击者回忆说,当日下午当地只下了一点小雨,因此没想到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山洪。

的确,龙漕沟风景优美,但实际上属于三级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灾害。据事发地所在的龙门山镇政府2021年发布的文章介绍,汛期沟内容易暴发“齐头水”。文中介绍,“齐头水”是指后山下雨,前山发生山洪的自然灾害。往往刚听到河道里传来轰鸣声,水头即刻就到达眼前。如果有人碰巧就在河道里,往往来不及逃脱,瞬间就被洪流卷走。

彭州市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也向北青报记者证实,事发地并非景区,13日工作人员已通过工作群给各个镇发通知,要求禁止人员进入河道玩耍。

事件发生后,北青报记者在某平台搜索龙漕沟,会出现危险提示“ 游出行,安全第一,请勿在危险地方逗留、游玩”,相关推荐内容也已被大幅下架。但是在多个其他平台,大量相关内容仍存在。

部分平台推荐栏暗藏“危险”

类似龙漕沟这样极具危险性的“网红打卡地”的信息在相关平台上比比皆是,此前也曾有不少景区发生危险事件。不过,在事件发生后,并没有引起相关平台的足够重视,其中一些危险景点仍挂在社交平台的推荐栏中。

2019年8月,在有“中国仙本那”之称的湖北恩施“躲避峡”中,一场山洪导致13人遇难,4名非法带客的野导游被公安机关控制。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躲避峡”属于屏山景区,就在事件发生前不到一个月,当地刚刚发布《鹤峰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屏山在建景区有关情况的说明》称,屏山在建景区相关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存在安全隐患,暂未达到景区开放条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任何组织及个人不得擅自招揽游客前往屏山在建景区旅游。

如今,“躲避峡”依然没有正式开放。不过,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躲避峡”,依然有不少相关推荐。据不完全统计,推荐“躲避峡”景点的社交平台帖子总数超过2000条,部分点赞量超过60万,转发量超过5万,可谓“流量密码”。

广东佛山市,也有类似的被网红追捧的野生景区。《五一徒步|广州佛山小众路线西樵山探洞》一文称:穿越原始的山路,一路探寻13个山洞,沿路小溪潺潺、植被茂盛……博主配上了自己在探洞时的多张照片,并称进入景区“不用买票”。实际上,西樵山也是未开放景区,前不久,一女子与一群登山爱好者相约探秘时摔伤了腰骨。

贵阳有一处景区“羊皮洞”,也在网上被一些博主推荐。近日,有两人在爬山途中摔下山崖,腿部骨折,头部受损。消防救援人员经过4个多小时,终于将两名被困人员送入船内。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在一些生活方式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旅行游记攻略平台等上面,搜索“未开发景区”“野生景点推荐”“小众旅游目的地”等,均可发现大量内容,且平台方没有任何提示。不少网友在相关内容下留言称:“不要再推荐违规内容了!”“这地方已经发生危险了,希望大家自行判断能不能去!”

律师

平台有安全提醒义务和内容审核义务

对此,北京市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桂林律师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对未经过商业开发且存在高风险的旅游景点,平台有安全提醒义务和内容审核义务。发布者在发布视频时也有提醒广大观众风险的义务。若均未做出风险提示,平台及发布者均存在一定侵权责任。

许桂林律师提醒,若旅游主管部门提醒禁止进入等提示时,旅游者为自身安全考虑,不得进入游玩;发布者在发布未经商业开发旅游景点时,请核实景点风险是否是禁止旅游或进入。若存在禁止旅游或进入提醒时,建议不得发布类似旅游视频。

上海澜亭律师事务所的张耀律师告 诉北青报记者,这些平台应当有监管、审核相应视频、博文的义务,并应当对包含危险行为或不安全因素的内容添加明显的安全提示,对明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内容及时删除。若平台发现相关安全隐患或虚假信息,但未及时履行上述义务的,除可能将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以外,还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对于一味追求流量、博取眼球而忽视安全警示或故意虚假宣传、恶意引导的博主,可能将承担侵权责任,情节恶劣的可能会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

举措

针对局地强降雨 两部门要求采取坚决措施防止人员伤亡

针对局地强降雨成灾快、危害大,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要求采取坚决措施防止人员伤亡。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要求,突出抓好人员转移避险,当前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期,要着重抓好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特别针对山丘区施工人员、旅游人员,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落实安全责任,该关停的坚决关停,该撤离的坚决撤离,坚决避免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导致的群死群伤。同时,要密切监视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落实好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督促包保责任人下沉一线,组织群众转移避险,采取力量预置、景区关闭、交通管控等坚决果断措施,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继续做好西北融雪洪水应对,针对新疆青海等地融雪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提醒当地群众、外来旅游人员、工程施工人员及时避险。

两部门还要求,继续做好绕阳河超警河段巡查防守和涝水抢排工作,统筹做好消杀防疫和淹没区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继续做好抗旱工作,采取应急拉水调水等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此外,四川省应急管理厅8月14日通报称,8月13日晚,省防办印发《关于深刻汲取教训扎实做好局地短时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紧急排查辖区内易发多发险情的涉水景区以及滩涂、峡谷等野外风景区域,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动态巡护,落实专人在重要点位盯守巡查,做好警示提示,极端天气情况下严禁任何户外探险、涉水活动,及时劝阻山间溪谷、浅滩水域内野游、露营等行为,坚决确保人员安全。

《通知》强调,要加强重点地区灾害风险提醒提示,加大防汛避险知识宣传力度,引导消夏避暑游客和户外探险者理性出游,遇到险情保持冷静,正确避险和撤离。

龙槽沟此类“野生网红打卡点”的安全隐患,平台是否有义务主动提示?

我认为当然有义务提醒。短视频平台在经营的时候,必须对用户上传的视频经过严格审核,才能够将其推送给更多的用户。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短视频平台也越来越火爆。现如今市面上的短视频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假新闻,甚至有些发布者发布的视频还存在着误导他人的嫌疑。从根本上来讲,这都是由于短视频平台监管不力造成的。一旦酿成严重的后果,短视频平台是负一定责任。

龙槽沟被列为野生网红打卡点。

很多网红总是在网络上推送相关景点消息,尤其是发布所谓的打卡点。龙槽沟地区正是其中一个网红打卡点,但是该地区却发生了严重的意外事故。根据当地媒体报道,龙槽沟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山洪事故,在此次事故当中总共造成七人死亡,并且也有大门客在此次事故当中受伤。归根结底,是因为旅客在媒体平台上看到了网红推荐的景点,因此才会大量聚集于此。

媒体平台是有义务提醒的。

我认为在实践当中,相关短视频以及媒体平台是有义务提醒的。短视频平台在运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安全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用户上传的视频必须经过严格审核,视频的内容必须合法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如果视频的内容存在一定危险性,相关媒体平台必须要给出相应的提示。以免大量群众争相模仿,从而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不应该随意前往未经开发的地点。

出门旅行当然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是也要做好最基本的旅游攻略。对于一些未开发的景点,最好不要随意涉足。毕竟此类景点存在很多危险性,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之后,是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援。

湖北一网红吊桥侧翻,如何确保网红景点安全?

网红景点的安全不止要网红景点负责,还需要自己负责,而且儿童的安全更应该确保。

防止网红景区发生安全事故,要坚持源头治理。旅游景点经营者应重视游乐设施的运行检查,加强管理,科学预测客流增加所带来的影响,采取限流等措施,防止游乐设施超负荷运行。此外,相应的监管责任更是不可缺少。要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制定出更细致、更全面的管理规范,规范游艺娱乐场所的建设和产品生产,建立健全日常安全管理、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做好隐患排查工作。

仔细观察游客指示及警告标志,仔细阅读游客须知,听从导游指挥。游戏时要扣好锁,不要随意翻过护栏或越过警戒线。禁止带入操场火种和危险物质;放置硬币、手机、眼镜等易掉下来的物品;注意头部及脚下的物品。自己操作的滑行游乐设施,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规定的路线行驶。驾驶娱乐设施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在运行过程中绝不能松开安全带,不能将身体伸向驾驶舱内。要用两只手抓住带扶手。操作时不得向外抛撒、抛撒物品。

在乘坐游乐设施时,如果发现游乐设施有异响、异味、抖动、晃动等异常情况,应立即离开并通知设备管理员。如遇游乐设施故障被困空中,切勿惊慌或跳离空中,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耐心等候救援。搭乘游乐设施时,请勿吸烟、携带食品和饮料,天气不好时,请勿搭乘户外游乐设施。有些游乐设施在大人眼里是没有危险的,有时对小孩子来说也有安全隐患,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和小孩的游乐设施。

孩子们坐在秋千上。摆动时,双手紧紧抓住绳子。荡完之后,等秋千完全停稳再下来。使用秋千时,不要轻易站在附近,保持安全距离。在攀登架上攀登需要儿童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年龄较小的儿童不适合这项运动。即使是有攀爬经验的孩子,也要注意避免从高处坠落。过山车和碰碰车父母在陪孩子坐过山车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孩子系好安全带,不要站着,不要在路上打架。乘坐碰碰车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戴好头盔。

由于儿童充气堡本身重量轻,占地面积大,风阻大,因此儿童充气堡更容易被吹翻。孩子进入充气城堡游戏前,父母要先检查充气装置是否安全,是否采取了固定措施。试着别让孩子在人多的时候玩,告诉孩子不要在充气城堡里玩耍。在儿童进入充气城堡之前,可帮助他们取出身上的锋利物品和绳带上的衣饰。弹跳床儿童蹦床和弹跳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孩子们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护,并在父母的陪同下使用。

男孩在湖北恩施一景区玩高空项目不慎坠落,网红项目如何监管?

对于这个网红项目应该要进行一定的监管,平时应该要对质量进行抽查,才能够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大连一网红赶海地浮桥断裂,网红打卡地点应该如何监管?

近年来,网红景点层出不穷,一个地方能成为网红,本该是件好事。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人们通过认识和了解一个“打卡点”,从而认识一座城市,感受当地的特色与文化。景点知名度的提升,也能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依靠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而成为网红打卡地的“野生”景点,跟着小红书、抖音等去旅行,更成为近年不少网友喜欢的出游方式之一, 但网红景点事故却屡见不鲜。

8月13日下午,发生在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后山下雨,引起龙槽沟区域突发山洪,导致群众被困,部分在河道上戏水、乘凉的游客被洪水冲走。截至目前,突发山洪灾害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悲剧的发生令我们痛心。

8月15日,辽宁省大连市网红赶海地“金石滩西海渔港”因浮桥断裂,导致数百名游客被困。经疏散引导,所有游客均转移至安全地段,幸运的是无人员伤亡。

大连一网红赶海地浮桥断裂,网红打卡地点应该如何监管?

管理类似的“网红打卡地”,重点在于“劝、堵、疏”三点。

“劝”,就是适当设立警示标志,安排志愿人员,对游客进行文明宣导。

“堵”,就是增加巡守安保人员,出台相应惩罚措施,对不文明旅游行为加强治理。

“疏”,则是想方设法深化旅游内涵,提高旅游品质,开发新兴看点,加强分流引导,不断拓展“网红打卡地”的承载能力。

总的来说,再美的风景,也不值得用生命去“打卡”,对游客自身来说,出游时也要对旅游景区或旅游项目的安全性有基本了解,同时严格遵守景区的安全规定,对于一些未经开发的区域要谨慎前往,最大限度保护好自身安全。大自然有美丽温良的一面,也有咆哮不安的时刻。

 

对于网红推荐野游攻略,平台应如何加强监督与管理?大家能分享些建议吗?

对于网红推荐的也有攻略平台,一定要加强监督与管理,防止发生意外的事情。网红们在野游景点玩的时候,会拍摄视频发表在社交平台上,这样就会导致很多网友刷到,他们也觉得这个地方很好玩,那么就会独自前去,这样做是很危险的。网红们野游的地方,大多数是未开发的景点,如果私自进去玩耍,很容易会发生危险。

平台应该仔细审核网红们推荐的野游攻略,如果存在着违规现象,那么就不予上架。平台也应该对网红进行约束进行管理,告诉网红擅自推荐野游攻略,有可能会给自己招惹麻烦,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网红们推荐野游攻略,无非是想要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想要自己的播放量提高,要是平台审核不通过或者是降低流量,那么网红也不会再拍类似的视频。

野游的攻略,在网上到处都可见,游客们前往网红打卡地进行打卡,其中暗藏着许多危险。网红打卡地经常出事,也登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这些网红打卡地,全部变成了夺命地。网红们推荐的地方并不是正规的景区,有的地方还是地质灾害的点位,容易出现泥石流或者是洪水等灾害。虽然在这些地区有着较为明显的警示牌,但是游客并不重视,游客视而不见。

这些没有开发的近期之所以会成为网红打卡地,是因为很多网红在网络上发布游记以及攻略,吸引较多的粉丝前来游玩。游客看到网红拍的视频是很美的,而且景色也不错,适合孩子游玩,那么就会拖家带口前来打卡。他们在玩耍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突然发生了紧急情况,无法及时逃离,有的人甚至失去了性命。希望大家不要再去野生网红打卡地,防止给自己带来危险。

Hash:341ac0cbb365ab1fd5672b22a5e8852e3029d191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