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险的旅游景点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是什么世界之最」

导读:最危险的旅游景点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是什么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在哪里? 世界十大最危险火山 安第斯山脉遭遇暴风雪,超400人受困山区,当地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去安第斯山脉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 为什么马拉开波湖,被称为世界上闪电最多的地方?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在哪里?

在南美洲大陆的西部边缘,耸立着一条纵贯南北的蜿蜒起伏的巨大山脉,它好像一条将要腾飞的长龙蹲伏在太平洋的东岸,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它北起于特立尼达岛,跨越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等7个国家,一直延伸到火地岛,全长超过9000多千米,占地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在委内瑞拉以北的加勒比海水面下,安第斯山脉和西印度群岛、安第列斯群岛弧形山脉相连,在从哥伦比亚伸向巴拿马的山嘴处连接了中美洲和墨西哥的山脉,再向北延伸成为北美的落基山脉。安地列斯山脉向南延伸,最后在火地岛以南没入了德累克海峡。在南极半岛上又以另外的名称重新出现了。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奥瑞诺科大草原亚马逊河低谷、巴拉那平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山脉的西部与太平洋之间隔着海岸山脉。在智利境内,海岸山脉低而且连绵不断,有谷地将它与安第斯山主脉分隔开来;而在秘鲁和厄瓜多尔境内,海岸山脉被东西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的分支所阻隔,直到哥伦比亚境内才得到恢复。

安第斯山脉在构造体系上属于科迪勒拉山系,是年轻的褶皱山脉,地质结构非常复杂,但它并不是持续不断的链状山脉,而是由好几个构造单元或远或近地结合而成,一般说来,褶皱和断层占了大多数。虽然对安第斯山的形成没有统一的看法,但许多地质学家都同意以下的观点:约6亿年前开始的古生代时期,安第斯山区有一个地槽,沉积了大量的页岩和石灰岩;进入中生代时期,深层的石灰岩和页岩被覆盖了;中生代的白垩纪末期,这里又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河水和冰雪急速下降,地层不断上升、褶曲,几乎推倒了整个南美大陆;随着新生代的到来,侵蚀作用至少在安第斯中部形成了广阔的准平原;新生代末期,地层再度升起,使整个侵蚀面平原普遍升高了近1000米,有些地方甚至超1000米;后来这块高原又经历了一次侵蚀和高升,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安第斯山脉的地貌特征。

安第斯山脉从南到北可以划分为南部安第斯山脉、中部安第斯山脉和北部安第斯山脉三个地理区,各地区差异很大,各具特色。我们不妨从南到北欣赏一番,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南部安第斯山脉位于阿根廷及智利境内,从南纬30°左右一直延伸到大陆的最南端,基本由一个主山脉构成,形成了整座山脉最细密的部分。这里既有安第斯山脉最高的山——阿空加瓜山,又有安第斯山脉最低的山——火地岛。许多构造性的盆地四周环绕着岩质山脉,最南部的冰河活动频繁,冰层 落后形成了一道冰流,冰块相互撞击,如流水一般奔向远方。

素有“美洲巨人”之美誉的阿空加瓜山成为南部安第斯山脉最雄伟壮观的风景线。在众多高峰之中,阿空加瓜山凌空而起,海拔为6959米,成为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它位于阿根廷的西部边境,是一座死火山,山峰是圆锥形,常常是云雾散尽之后我们才能观赏到它的雄伟英姿。山的顶峰堆满了巨大的岩石,疾风呼啸而至,令人无法立足。但是如若你站在这里向四周眺望。你顿时会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一座座雪峰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一片片绿色尽收眼底,远处碧波荡漾的太平洋与蓝天融为一体……顶峰的中央还树立着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四周由钢丝环绕。这是为了纪念安第斯山脉的杰出研究者林库夫妇建立的,他们在攀登阿空加瓜山时遇难身亡,但是他们的杰出成绩却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其实,你到阿空加瓜山旅游可以从门多萨坐旅游车向北行驶,沿途将会看到许多历史古迹自然景观,首先迎面而来的是卡诺塔纪念墙。当年何塞·德·圣马丁就是从这里率兵越过安第斯山脉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智利和秘鲁,去完成伟大光荣的任务。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许多年,嘹亮的号角再也没有响起,但是这堵墙也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记载了那段时时被人想起的历史往事。你也可以体验一下当年开往战场士兵们的感觉,跨过这道墙向西往,但不是战场的方向,而是到了当年安第斯山军砌成的拱形桥——皮苏塔桥,昔日一队队安第斯军在响亮的号角指引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跨过了这座桥,浩浩荡荡地奔向战场。如今,附近只剩下了他们曾经流过血汗的兵工厂和冶炼厂等,一台台机器早已锈迹斑斑,成为历史最有力的见证者。再向前走,你将会看到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桥——印加桥,许多登山者常常以此作为出发点,开始漫漫的征途。印加桥附近有一组高大的岩石峰,它们静悄悄站立着,仿佛一群默默忏悔的世人,当地的印第安人亲切地称它们为“忏悔的人们”。过了印加桥向前行,在海拔3855米的拉库姆布里隘口矗立着一尊耶稣铸像,高7米,重4吨,它的基座上铭刻着:“此山将在阿根廷与智利和平破裂后崩溃在大地上。”安静慈祥的耶稣眺望着阿根廷,仿佛向世人讲说着和平的福音。这座雕像建于1902年,当时阿根廷与智利为了纪念和平解决南部巴塔哥尼亚边界争端问题而建立。

由于阿空加瓜山独特的地理环境,此山区现在已成为阿根廷著名的登山旅游胜地。第一个登上阿空加瓜山顶峰的人是马蒂阿斯·朱布里金,他于1897年1月14日成功地完成了这项登山计划。此后无数登山爱好者纷纷向这位“美洲巨人”挑战,试图登上“巨人瞭望台”领略那无限美好的风光。假如你想征服这位巨人的话,最好在冬季12月份带着你的登山许可证从印加桥出发,经过奥康内斯溪谷、荒山向西攀登,沿途有许多小木屋,当你爬累了或者遇上了暴风雪 你可以钻进小木屋休息片刻,养精蓄锐以便继续攀登。

中段安第斯山脉从瓜亚基尔湾向南至圣地亚哥附近。这里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山势起伏不大,呈高原特点。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主要位于玻利维亚,被两座大山所环绕,山脉走至的的喀喀湖北中断,湖附近有三组山脉在秘鲁中部会合,随后又分开。最终又在厄瓜多尔的南部汇聚到一起。玻利维亚的首都拉巴斯就坐落于这座高原上一个壮丽的大山谷中。整座城市蹲伏在崎岖不平的谷底,拥有大自然赋予的“圣经启示录”般的景观。拉巴斯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略带陈旧的风采,窄窄的街道,灰暗的住宅,雄伟挺拔的大教堂,在闪烁不定的霓虹灯照耀下显得若隐若现,变幻不定。

既然已经来到这片高原,我们不妨到那充满神话色彩的的的喀喀湖划一会儿船,观赏此处与众不同的自然风光。这个世界屋脊上的湖泊位于玻利维亚与秘鲁的边界上,海拔为3800米,其延伸长超过160千米,西北部分较大,东北部分较小,中间还有一个狭窄的峡谷。天空一片碧蓝,映照着湖岸边的苍翠,如同蓝宝石一般,辽阔的湖水波光粼粼、无边无垠,仿佛一直延伸到天边;而远处的群山中那犹如锯齿般凸凹不平的雪峰,依旧在明亮的阳光下璀璨夺目。在湖边的苏里奎岛上,当地人们依旧在制造一种传统上的芦苇船,这种船的船身小巧玲珑,两端尖翘,非常结实。捆绑船身的绳子从甲板延伸,一路绕过船底,又干净又利落,每一根芦苇安放的位置精确无比,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呈现出优美无比的造型。一束束芦苇紧紧地被捆绑在一起,整艘船看起来像一只用镀金的木头造成、尖头尖尾的木屐。传说,这是“维拉科查人”传授给他们的。这种芦苇船曾经是的的喀喀湖上的重要交通工具,已经被岁月弄得模糊不清了。

北部安第斯山脉位于哥伦比亚和委瑞内拉境内,可以分为三个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山脉。西部山脉地势最低,大块结晶地层与中部山脉相似,后者地势最高,以哥伦比亚境内的考加河谷与西部山脉为分界。东部山脉是由成层岩覆盖结晶岩层之上形成的,与中部山脉以哥伦比亚境内的马达雷那河谷为分界,有一部分河谷因断层下陷而形成。

由于受太平洋和大西洋气流的影响,安第斯山脉东西部降雨量不尽相同,许多山区东西坡甚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地理风貌。不过,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北部山脉东西部的降雨量都很充足,看不出什么差异。从瓜亚基尔到智利和阿根廷北部,山脉东坡的降雨量比较充足,西坡则极其干燥。有些专家指出秘鲁和智利北岸由于饱含水气的暖风只能到达面向大西洋的坡地,无法越过中部安第斯山脉,最终导致了沙漠的出现;另一些专家则认为由于哈姆堡特洋流冷 却了盛行的南风和西南风,使气压趋向稳定,最终导致了降雨量稀少。南纬30°~40°地区,山地两面都很干燥,过了南纬40°以后,盛行的西风才给迎风坡带来了大量的降雨。

一般说来,海拔越高,气温就越低。哥伦比亚境内的安第斯山脉是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呈现出垂直气候区的佳例。从海平面到海拔914米处是热带区,年气温为24℃~28℃,适合生长香蕉、甘蔗、可可和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914~1833米是温带区,气温为18℃~24℃,为玉米和咖啡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1833~3048米之间为寒带区,气温为12℃~18℃,适合种植小麦番茄、温带水果;3048~3962米为高山平原,由于气温太低,不适合树木或农作物,只是一片贫瘠的草原

由于气候的影响,安第斯山脉的植物也呈现了与众不同的特点,随着海拔的增加,植物呈条状分布,这一点在秘鲁的东部表现得很明显。面对大西洋坡地到约1200米之间地区为亚马逊雨林所覆盖,郁郁葱葱,往上出现了亚热带森林,再向上是能耐寒的低矮植物带,再往上是灌木丛和草地逐渐取代了高山植物,这些植物一直抵抗着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地生长着。秘鲁东部低坡降雨量大,气温高,生长着大批阔叶雨林。两面低坡则是世界上最荒凉的沙漠之一,只有高大挺拔的仙人掌茁壮地生长着,成为本地惟一的绿色植物。当然,随着纬度的变化,植物分布也有所不同,智利南部多为热带雨林和草原。而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北部面对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低坡多为赤道雨林。

安第斯山脉同时还孕育了南美洲古老的文化,成为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流传着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尽管稍有差异,但是各民族的古老传说都提到了一个身材高大、皮肤白皙、满脸胡须的神秘客人,他具有无穷的智慧和法力,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踏着“大海的浪花”来到了人间,肩负着拯民众于水火之中的使命,这就是传说中的维拉科查。他给秘鲁的印第安人带来了文明和教化,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为印第安文化开创了黄金时期,为后世子孙所怀念。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把文明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带到秘鲁,诸如医疗、冶金、农耕、畜牧、文字书写。他还给印第安人传授了一套系统的建筑工程知识,带领他们建造了许多绝世之作,如贯穿印加帝国全境的公路网、古老的萨克赛华曼城堡,令后人叹为观止。至于这个维拉科查究竟何去何从,后人已无法考证了。

其实,在众多的历史遗迹中最为著名的当然要数世界第八奇迹的纳兹卡巨画。当你乘坐飞机飞行在纳兹卡高原上空时,你就会为地面上所描绘的图形和线条惊叹不已。飞机掠过鲸和猴子的图形,一只美洲蜂突然映人了眼帘,它拍打着翅膀,伸着细长的嘴,仿佛啄食花蜜的样子。 机前行,突然一只苍鹰闯入了视野,它深深地镌刻在地面上。想必这是一位想象力极为丰富的几何学家创造出来的吧。接下来飞越一组奇妙的图形,你就会看见一只鹈鹕旁边罗列着一群鱼儿和三角形图案。更令人惊奇的是许多图形达到了相当高的科技水平,有一幅著名的蜘蛛图形所显示的实际上是猎户星座的形状,而连接这个图形的笔直线条作用在于追踪猎户星座三颗明星的行径。同时,这幅图形还精确地描绘了一只学名为“节腹目”的蜘蛛的形状。这种蜘蛛十分少见,全世界只有亚马逊河最偏远、最隐秘的地方才能找到这种动物,那么这幅巨画的创作者又如何不辞辛苦地穿越高耸险峻的安第斯山脉进入亚马逊河地区寻找这种蜘蛛·这的确是一个难解之谜,当地老百姓都说这些线条和图形不是凡人的产物,而是半神半人的维拉科查人留下来的作品。实际上,连谁是维拉科查人都无法考证,就更不用说这幅纳兹卡巨画了。

安第斯山脉携着悠久古老的文化早已载入了世界文明的史册,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给人类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引导人们思考那段令人费解的历史。

世界十大最危险火山

全球十大最危险的火山是:埃特纳火山、基拉韦厄火山、冒纳罗亚火山、圣海伦火山、富尔奈斯火山、培雷火山、圣海伦斯火山、通古拉瓦火山、科利马火山、马尔西利海底火。

地质学家判断,拉古纳德尔莫勒火山很有可能成为世界范围内下一个超级火山爆发的所在地。拉古纳德尔莫勒火山是南美洲智利安第斯山脉的火山。它极可能正在酝酿一次超级火山爆发。

成因

火山主要形成在板块交界处。这是因为在板块交界处,一个板块会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俯冲下去的那个板块的岩石会因为强大的压力而融化形成岩浆,岩浆会上升,有些在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停住了。

另外一些(大部分)会上升到地面从而形成火山,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释放出的热量也会使岩石融化上升到地表形成火山。

安第斯山脉遭遇暴风雪,超400人受困山区,当地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安第斯山脉遭遇暴风雪,超400人受困山区,当地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当地采取了救援措施,把这些滞留人员全部都转移到了附近城镇的避难所。其次为这些被困人员发放救生衣以及保暖御寒的衣服。据了解当地的气温一直到零下10℃,道路上全部都是积雪,而且还为他们准备了温热的姜汤,让他们能够御寒。

当地采取救援措施,转移到避难所里

那么我们能够看到,当很多人都在忍受高温煎熬的时候,有些地方是在被风雪侵袭的。那么安第斯山脉发生到了风雪,当地的游客和卡车司机有400多人,全部都被困在这里。那么这些人就被当地的救援人员直接给转移到了附近的避难所。当地还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能够让他们度过这个比较冷的阶段。

保暖御寒的衣服,让他们能够温暖

据了解当地的气温下降到了零下10℃,路面上的积雪都已经超过了一米厚,所以说凭借着他们这些单薄的衣服是没有办法御寒的。于是当地的进人之后就发放了保暖御寒的衣服,能够让这些被困人员感受到温暖。目前救援计划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这些人员都被转移到了附近城市救援计划将会马上结束。

准备温热姜汤,让他们能够御寒

据了解这个山脉和产生风雪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周围条件的影响,所以说冬天积雪的情况之下特别的冷。那么在这样突发暴风雪的情况之下,可以导致400多人都被困在了,这里大部分都是游客,还有一些卡车司机。目前的救援工作正在一步一步的展开,为了避免这些人受伤,他们还给这些游客熬了温热的姜汤,在这个异国他乡里面能够感受到温暖。

去安第斯山脉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

可能遇到野生动物的袭击。还有迷路的风险。山体滑坡泥石流。

为什么马拉开波湖,被称为世界上闪电最多的地方?

因为它年均闪电30万次,马拉开波湖是南美洲第一大湖,它除了是世界上闪电最多的地方,还闻名于它丰富的石油资源

马拉开波湖是一个位于赤道附近的咸水湖。这里终年炎热多雨,复杂的地形使它成为世界上闪电最多的地方。马拉开波湖的闪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也被称为卡塔通博闪电。因为闪电主要发生在马拉开波湖和卡塔通波河的交汇处。因为它每年至少产生150个夜晚的闪电,而这条弧很长,高达5000米。

闪电的持续时间有时超过10小时。有些人观察到平均每小时有280次闪电,每年有30万次闪电。因此,马拉开波湖也被称为“闪电湖”。马拉开波湖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由于其地理位置,经常是炎热和潮湿的,这有利于夜间风暴。根据这项研究,马拉开波湖每年平均有297次夜间风暴,9月是引起闪电的风暴的高峰期。

马拉开波湖一直以其活跃的闪电活动而闻名。每平方公里的马拉开波湖,每年大约检测到233次闪电。马拉凯博湖现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成为地球上的闪电热点。雷击次数多得惊人,在暴风雨最猛烈的时候,湖面上每分钟有28次雷击。这些惊人的闪电景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观看,让马拉开波湖变成了一个旅游的景点,而且非常受欢迎。

Hash:bc46746db2a53c7b626ae934db8c1d2e9b753c8e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