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治网红景点(宇治 景点)

导读:宇治网红景点(宇治 景点) 关西除了大阪、京都、奈良,还有其它小众景点吗? 烟台有哪些超有特色的网红店啊? 北京值得去的地方有哪些? 在昆明,有哪些必打卡的网红店? 35mm镜头下的细节

关西除了大阪京都奈良,还有其它小众景点吗?

 1、神户北野异人馆

关西比较小众的地方,我更推荐神户!这里西洋风情比较浓厚,我感觉有点像厦门鼓浪屿,带着点怀旧的味道,还是比较值得来看看的, 北野异人馆在神户算是比较有名的景点,但是总体说来游客并不算多。

这里有传说中最美的星巴克,也是日本的第一家星巴克。这里的街道便充满西洋风情,在这里散步或者拍拍照片,都是很让人惬意的。有点类似于国内青岛八大关,都是以前居住的洋人遗留下来的建筑。很多特色的店铺,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进去逛逛。

2、垂水温泉太平之汤

去日本怎么能少了泡温泉呢!在神户的太平之汤,也是我很推荐的一个小众景点哦!这里紧邻着明石海峡大桥,泡汤的同时还能欣赏海峡大桥的美景,一举两得!

最关键的是它的隔壁就是三井OUTLET神户,女孩们的购物天堂!在购物血拼之后,来这里泡汤放松简直是一种享受!

3、宇治

近年来去宇治的人也多了,一方面是抹茶越来越流行了,另一方面可能是民宿盛行,中国人也开始喜欢定京料理的酒店了。宇治最有名的其实是源氏物语。去之前可以购买相关的书了解一下。平等院的凤凰堂特别有名,但是参观时间和人数都有限定,能不能进去真的要看缘分了。

宇治附近其实吃的还是很多的,函馆市场就是比较有名的回转寿司,可以尝试。由于抹茶好有名,所以不管是伊右卫门还是辻利都是人满为患,其实我也不推荐在那边吃,毕竟京都车站就有啊,买伴手礼的话更没必要吧,关西机场什么都有。

烟台有哪些超有特色的网红店啊?

我在烟台上大学,作为一个大学生,每天除了上课睡觉就是吃饭了。有次舍友说新开了一家好吃店,而且里边的装修也很高大上,想去尝尝,下午下了课就直奔店铺而去。一进门就一股浓烈的浮夸工业风,墙面上有大量的涂鸦,桌椅也都是狂野的工业风风格。而二楼是Hello Kitty主题,有hello kitty的壁画、摆件,还有粉粉嫩嫩的气球装饰!简直粉到爆炸!到了二楼,我只想拍照!为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吃饭排队也是值得的!而且这里的食物颜值也真的特别高,而且还特别好吃。来了一次就还想去第二次。

北京值得去的地方有哪些?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以及世界著名古都,值得去游玩的地方十分之多,个人觉得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安门城楼颐和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坛、什刹海、鸟巢、圆明园等地都值得去。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天安门城楼、什刹海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毕竟上面介绍的其他几个景点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详的景点了。

一、天安门城楼

说起天安门城楼,很多人都会想起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和两边“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题字。

去天安门城楼个人觉得最合适的时间是凌晨四五点钟,天安门升旗的时间,在现场感受着国旗在庄严肃穆的国歌下缓缓升起,就如同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一步的从积贫积弱逐渐走向富强兴旺。这样的感受是一辈子都不会忘却的!

二、什刹海

什刹海指前海、后海和西海三个湖泊及临近地区,这里拥有大片优美的湖面,也是北京著名的一片历史街区,众多名人故居、王府等古迹散落其中,还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各类美食,后海酒吧街更是京城夜生活的老牌胜地。

什刹海周边的古建筑使景区依然保留着老北京特色。有汇通祠、德胜门箭楼醇亲王府广化寺银锭桥钟鼓楼等景点。

三、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全国非常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集合了各地的文化精髓。在这里,不仅能看到陕西兵马俑,还能看到四川三星面具、圆明园的兽首等,许多课本中的国宝真切地摆在眼前,参观时就像翻阅一本活的教科书。

博物馆分为五层,共有48个展厅,展厅面积非常大,而且展品极多,其中不乏罕见的国宝级精品。整个国博细细看下来至少需要一天,不仅是一场长知识的头脑风暴,单是一路走下来都是件很考验体力的事儿。

昆明,有哪些必打卡的网红店?

我是在昆明上的学,我个人极力推荐初代宇治抹茶,这里是抹茶控的福音,浓浓日式的感觉,清新优雅享受安静舒服的时光。如果你喜欢安静的地方,那就来这里吧。不止店的名字如沐春风,就连食物也如它一般。抹茶大福是店里的特色,软软的糯米外层也不粘牙,淡淡的抹茶粉撒在上面,中心包裹着几粒红豆

35mm镜头下的细节

文章的标题是我早就想好的,只是没有想到在辗转到关西机场候机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在手机上码字了。

几个月前,我们从北海道回来,我的随笔拖拖拉拉一直都没写完。三月初的一个周末,我翻看《雪国》的片段,也敲打《日本第二眼》的稿子,不断穿梭在川端康成抑或是自己的文字间,就仿佛是站在了藤井树的目光里。莫名的,我突然想念起京都的那份安然。

我跟懒先生说,我想去京都了,去走走,好吗?

他说,好呀,我们去岚山喝茶画图,端午就去。

说着,我们便凑了个时间,拿出手机刷了机票。现在想想,如果不是因为端午的前两天请不出假,很可能是将是在我们回国的那一天遇到地震,也极有可能没法顺利到家。

两年之前,我第一次来到京都。

冬日的天气里也有明媚的阳光,姑娘们像当地妇人那样穿着和服,优雅地走路也搭乘地铁,不过看起来总少了些沉到骨子里的气质;花见小路的商铺里永远摆着意外的惊喜,偶尔有艺妓带着执念的目光,毫不违和的映衬着町屋;暮色下的八坂神社亮起了灯笼,京都的色彩变得更加迷幻,那些灯火由远及近变得立体起来;上班族提着包在河原町喝到微醺,然后在鸭川畔席地而坐——这里的生活节奏慢而规律,有别于东京的喧嚣和大阪的热闹,充斥着说不出的味道,独特、复杂而令人平静。

是的,这真是我想要的平静。

所以,当懒先生不想让这次短暂的旅行变得太辛苦,而提议去租一台微单的时候,我也欣然同意了。放弃双修的24 70,换成一个不熟悉的机器,和一个35mm的定焦头,去关注这个焦段下朴素的细节之美。

这一次,我没有用手机拍什么照片,而是带着速写本,尝试用久违了的方式来记录看到的世界。因此,这一次的故地重游,既有着踏访已知城市的热忱,也有从自己和城市的连接中找到乐趣。

终于,我们在无限的期待中又一次回到了“古都”。经过冬天,从春天的烂漫到了夏天,京都的二条城外,葱茏的绿意袭来。和大部分人都迷恋的春天秋天不同,此时的京都,天气很好,气温却不高,远没有到达祇园祭的热闹。我突然忆起了那句少女的呢喃低语,“我想去清水寺鸟瞰京城的暮景,想看看日落时的西山天色。”

【一碗正当好的鳗鱼饭】

在上次的随笔里,我写着“如果要为京都画一幅水彩,应该是从金阁寺应在湖面上的倒影晕染开的。天晴晴好的时候,湖中央的光辉,会夹杂着一股沉实的檀香,把京都的历史统统写进了一页韧性十足的和纸里。”

然而,由于上次对穿和服这件事的错误预估,使得金阁寺就当真成了一幅印在想象里的水彩。

从大阪出发,坐JR前往京都。由于是工作日的通勤时间,列车比以往都要拥挤。前一班车还有延迟,站台上人满为患。等了半个小时,终于挤上了开往京都的快车。找了靠窗的位置坐好,因为怕阳光太晒,我就拉下了窗帘,大 30分钟就到了京都站。这个时节的京都,有着蔓延葱茏的绿意,夏天还未真正到来,天气好得出奇,因此满眼望出去都是一派春日之后的勃勃生机。

照例是在JR站寄存了行李,坐上开往二条城金阁寺方向的公交车。和上次一样驶出车站转了两个弯之后,以旧修旧的京都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条城青灰色的石瓦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艳,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从身边经过,似乎给古都增添了一些烟火气息。二条城全称为元离宫二条城,又名二条御所,是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辕。二条城建于公元1603年,由德川家康修建,是江户幕府的权力象征,也见证了1867年的大政奉还。

太阳是有点晒的,穿过石子路来到本丸庭园,这里融合了日本传统的枯山水庭院和现代西洋花园的风格。懒先生去拍他的细节之美了,我有点累,就靠在楠木的台阶上,望着这片宫闱,好像展开了一幅线条清晰、色彩清丽的手绘图。接近正午的空气里有着频率恰当的白噪音,有效地过滤掉了游园人群的低语声。于是,二条城内的园子里也变得清静淡然,似乎人们从各处纷至沓来,只是为了在天守阁遗址的制高点,感受古都过往厚重的历史一页。

继续前往金阁寺,下车时正赶上饭点,懒先生说,走吧,我们先去吃一碗特别好吃的鳗鱼饭。我的减肥之心,在每次的旅行里总是会被挤到一个小之又小的角落里,于是欣然跟在他的后面,乐滋滋地拐到对面的小巷里,来到这家叫做“花卷屋”的铺子里。

我是很喜欢吃烤鳗鱼的,尤其是蒲烧的酱汁,简直欲罢不能。

据说,日本从江户时代起,就有在“土用之日”(7月25日前后)吃鳗鱼的习俗。“土用之日”前后是一年里最为炙热的时节,被认为消耗体力最多、也最需要营养丰富的东西来滋补,有点像中医在夏日里提倡的食补滋养。

这个典故来源于文化文政年间,一家餐馆因为购进的鳗鱼一时卖不掉,老板向前来就餐的大学问家平贺源内诉苦。平贺灵机一动,吩咐店家拿来纸笔,写下“本日为丑之日”的标语贴到门外,不明就里的食客纷纷而来,继而形成了“土用之丑日享用鳗鱼保健康”的说法。另一个坊间流传的版本,是古时的业主为了改善劳工们食欲不振而导致的工作效率问题,尝试将鳗鱼烤好后,蘸大豆酱油或花椒酱给工人吃。渐渐,这款下饭菜让工人们恢复了元气,于是在“土用之日”吃鳗鱼的习俗,就渐渐流行了起来。

鳗鱼饭,需要挑选新鲜鳗鱼活杀,在切制时,鱼身的宽度和厚度要保持“匠心”一致的规格。一般做法是先将鳗鱼蒸上一小时,再经过细火慢烤直到渗出油脂。关西流派的做法有些不同,他们将鳗鱼洗净剖开,跳过蒸的步骤,串在叉子上直接烤。火候同样是极为重要的,烤的时候要一边刷着酱汁,以微妙的频率翻面炙烤,让酱汁充分入味。蒲烧完之后的鳗鱼切成等分小段,铺在木碗的米饭上。

懒先生曾经说,来日本就是要吃饭,因为米的质感不一样。时下,土用之日的盛夏还没到,可我对于鳗鱼饭 的期待,就像蒲烧时腾起的小火苗一样,燃了起来。一份好的鳗鱼饭料理,米饭和鳗鱼一样重要——不能煮得太烂,否则就没有嚼劲;如果水太少导致米饭过硬,吃上去就显得口感生分,也无法充分吸收鳗鱼的油脂和酱汁。花卷屋的鳗鱼饭将切得整齐的鳗鱼铺满木碗,边上露出一圈晶莹剔透的米饭,裹上酱汁后,每一粒都能爆发味蕾的小宇宙。配上京都特有的柚子汽水,不甜也不苦,刚好是清凉的初夏感觉。

食完,心满意足踏上去鹿苑金阁寺的小路。

金阁寺本名鹿苑寺,是日本中世纪室町时代的建筑代表作。寺内镜湖池上的舍利殿是1955年重建的,外侧包有金箔,因此民间称为“金阁”。金阁寺最初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别墅

随着人流,穿过一个狭窄的木门,就是镜湖池和金阁寺。午后的云层比较厚,所以金阁寺确实与我想见的那幅水彩有了一点点出入。金色在闪耀,恰恰又安静入画,却没有闻到期待的那股檀香。在岸边拍照打卡的人太多,走路都成了问题,更别提坐下来画个速写了。随便用手机拍了两张照片之后,就拉着懒先生赶快离开了。

转到金阁寺的背面,阳光终于从云缝间透出,洒在绿色的枫叶上,形成斑驳的光点,竟也透亮无比。在这样温暖的画面里,我突然想到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不禁在心里倒抽了一口冷气,仿佛背后真的有一双隔岸观火的冷眼。“人世间再没有比金阁更美的东西了。从叔叔家二楼书斋眺望对面的小山,承受着夕照的翠绿的山腰,恍如在原野中央竖起的一扇金屏风。”一个口吃的小和尚,因为爱寺成痴,为了能永恒地拥有它,也为了破解金阁寺在自己心里筑起的那道铁笼,偷放了一把火,将善美永远禁锢在完美里

我是不知道夜幕中的金阁寺,是否真的会发出金亮的微光。对我来说,过分用力还不如一碗正当好的鳗鱼饭来得实惠和满足。毕竟,我们终究也只是凡人。

【被绿色浸润的宇治】

去宇治其实是个意外。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得大阪府地区的JR线和岚山小火车全面停运,我们的行程也被迫重新调整。于是,我们想到了宇治。

宇治本不在我们的计划里,是因为我对抹茶的兴趣度实在不高。很久以前,一位朋友得知我喜欢做烘焙,就特意从宇治给我捎来了抹茶粉,期待能做成抹茶红豆系列。结果,我特别愧疚地辜负了他的好意,而把抹茶粉转送给了实验室的兄弟们。

我是不怎么爱抹茶的,大概是因为苦味,也可能是有别的原因。但是,因为地震而无法去岚山,又因为地震而多出来的时间,使得我们终于抛弃了对抹茶的各种质疑,可以“公平公正”地在宇治安静地行走一回。

坐地铁东西线到六地藏,出站后可以换成京急JR线到宇治站。六地藏在京都郊区,从我眼睛里望出去的风光特别美——日式的朴素小路尽头,有一排台阶,走上去就是抬高的河床。一座蓝绿色的桥连接起两侧,不宽,大约可以并行4-5人的样子。有骑车和带狗跑步的人群经过,我仿佛回到了曾经在花东纵谷的乡野里。

如果不是要赶车去宇治,我想自己可能会在这里停留片 。不凑巧的是,京急JR线也因为地震而暂时关闭,从六地藏到宇治大约还有7公里,站内工作人员建议我们打车去。于是,在比划了无数个手势,以及走了两圈冤枉路之后,我们意识到这里的出租车是在地铁站外公交车站旁的一个角落里,随机等待的。默默走回去,板凳上已经有三人在等待,大家什么也不说,只是排队依次坐好,等待出租车以某种自然的频率驶来。突然就来了一辆车,在公交车站边上调了个头,驶了进来。有两个结伴的旅人坐车离开了,远方是阴沉将要落雨的天,我无不感慨地说,这真是需要耐心的旅行啊~

又等了一会儿,终于又来了一辆车。坐在我前面的姑娘用生硬的英语问我,Uji?Station?我们点点头,又拿出地图上京急宇治站的标识只给她,她便邀请我们一起上车了。原来,这是要拼车的节奏。话说,在日本开出租车,是要有良好驾驶信誉的,如果十年驾驶不违章,才可以申请出租车司机,因此,日本的出租车司机,一般都是老爷爷。老爷爷开车带我们在乡间的小路上,开往宇治。由于路窄,不断也有对向车驶来,所以要礼让通行。我被反反复复的起步刹车搞得有点头晕,懒先生还说,你看,人家这是把手动挡开得像玩一样呢~

大约20多分钟,就到了宇治车站。

宇治是特别简单的小城,从车站出来,走了没几步就到了传说中的宇治桥——前一阵子很热闹的旅行青蛙,也曾经在宇治桥上留下过足迹。站在桥上,望着宇治川的河水不缓不急,用自己的速度奔流着,开阔而平静,很难想见这是一个还被地震波笼罩的区域。

穿过宇治桥,有一个巨大的石头鸟居,圈出了一个安静却没有商业气息的环境,这就进入了平等院的表参道。日本所有的神宫庙宇前都会有一段林荫小路,有的是两旁参天大树,有些是石灯笼一字排开,一定要走过这样一段参道,才能到达心中的圣地。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种仪式感的存在,后来才知道它主要用于区分神域和人类所居住的世俗界,也就升起一股敬畏之心。

很多人来到平等院,都是为了看凤凰堂在湖面的倒影。可能是我们来的时间不对,现在的紫藤花已经谢了,眼前的藤蔓倒是一片绿意盎然。阴天,凤凰堂给我的感觉和桂林公园的石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从博物馆商店出来,有一块我特别喜欢的木榻,坐在这里看眼前的山水树影残荷,真的会随着时间的静止而静止,流动而流动。偶尔有一阵钟声袭来,才猛然回到放空之后的当下。这真是一个治愈的好地方,可以学会与自己相处、与自然相处,因此即便有些闷热,却也舍不得走开,放弃掉这一片难得的绿色宁静。

平等院两旁的街道,都是些矮矮的砖墙,虚虚实实,若隐若现,但踮起脚来,庭内的风景却又尽收眼底。附近的街上有一些百年老铺,大名鼎鼎的中村抹茶就在一个丁字路口。穿过布帘,煎茶的米香味扑面而来。循着香气点了一份地道的抹茶甜品,味苦的茶粉伴着蜂蜜的甜,仿佛刚才触及的时光,仍在宇治神宫的鸟居上旋转,在纸灯笼上旋转,在镜头下旋转,也在记忆里旋转。

傍晚的三年坂二年坂台阶上,西山柔和的暮色,伴着亮眼的天光,几乎把京都的半边天,都晕开一层淡淡的粉红 。

【在岚山醉去】

京都三面环山,在山水自然的滋养里,悟出一种几乎平衡的道法。

岚山在京都近郊,过去的路并不复杂,然而因为正在经历地震,我们还是选择坐公交车。11路车就在河源町四条站,等车的时候,我又感觉到轻微的晃动。懒先生嘲笑我过于敏感,我也不置可否。

好在坐公交车是一直在晃的,我们晃着晃着就睡了过去。等到不晃了,也就到站了。

公交车在岚山站停下,穿过JR站台,就是岚山小火车的购票大厅。也许是因为地震控制了人流,游人并不多,我们还很幸运地买到了第五节的开放车厢。

嵯峨野的小火车,还保留着经典的蒸汽机头,“轰隆轰隆”爬上岚山的时候,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的伐木时代。当下的岚山是色彩单一的,经过春天的灌溉,苔藓和山上绿植在夏天显得格外的茂盛。刚才还在眼前的楼宇,便化作了绿意浓浓的山水,顿时有种时光穿越的错觉。

周围的山脉和缓缓的流水声所吸引,整个心会随着自然景色慢慢安静了下来。从小火车岚山站下车,沿路走上一段,听山涧溪水沿着石壁流下,撞击发出的声响,才将岚山的风景变得立体起来。潺潺的溪水顺着山脉一直流到了河岸边,和周围的山脉变成了一幅画。

岚山最美的竹林,就在小火车岚山站不远处。晴天的时候,阳光会镂空竹叶,转换成斑驳的光影;阴雨天,云层压低了光线,又有泼墨翠竹的景致。这片竹林曾是日本皇室的别墅所在地,也是《源氏物语》的发源地。据说因为这个原因,这里的神社都被渲染上一股神奇的力量,这段竹林小径,也成为浪漫的告白之地。而隐藏在竹林尽头的天龙寺,以卑微的温柔,换取一种尘埃落定的美。

从竹林绕到天龙寺,就转回了渡月桥。这座古朴的木桥,有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如今渡月桥北侧还有一些遗迹,将平安时代的爱恨情仇定格下来。远处的岚山隐约地站在雾气里,葱茏彰显。低矮的山间雾气弥漫,即便在夏天,也有不同明度的青绿装点了山峦,好像分了层,浓密而饱满。如果由着性子不断行走,隐藏在路边幽深小径里的垂掩风景,都会让人觉得是另一番世象。大堰川的水流晶莹剔透,不端急流淌,这是安静地嵌在山峦之间,把所有的景致收纳起来。坐在岸边的石头上,微微有些热,但拂面而来的风确实凉爽的。偶尔划来一叶小舟,也是默默安静的,船夫内敛自律,不会由着性子来一曲山歌。

最让我惊艳的,并不是面对大堰川的网红咖啡店,而是奔跑在岚山绿色风景里的三轮车夫。他们各个都很年轻,身穿背上印着“岚”字的服装,一双脚趾分开的布鞋,带着竹笠,穿梭在绿色小径。这样的骆驼祥子,让岚山隐世的美景,有了一点点入世的真实感。

【雨中梦回长安

这两年我变了很多,开始真心喜爱一些古朴的东西,最好是手作,感受得到温度和一些属于“当时”的心情。

所以,京都是我非常迷恋的古都。和纸、锦缎,还有一些深深烙进老建筑里的故事,总是那么吸引人,忍不住去探究一番。川端康成写,“京都,一个细雨的午后, 坐在窗畔,看着雨丝丝落下。时间仿佛静止。就是在这里,我清楚的意识到,宁静这种感觉,只属于古老的日本。”

地震之后的京都,人流因为交通受阻而变得清净。

夜色渐渐降临,从祗园出发,穿过一片安静清淡的小巷,就是河源町灯火通明的现代城市。晚霞映照下的鸭川退去了绚丽的色彩,星星点点的光亮伴着晚风,忽又传来的民谣声,仿佛早上发生的地震已经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一件事。像当地人一样,换上一身浴衣出门溜达,也不知道旅行的计划,走累了就在鸭川的岸堤上坐下,看着极浅的水域,抬头便是大名鼎鼎的川床料理。即便是夏天,挂满灯笼的居酒屋里也冒着热气的关西锅料理,一下子就让人觉得安心了——这样的旅行真是美好。

出发之前,懒先生和我都没有计划好究竟要去京都哪里。最后我们就决定随着心意,出去逛逛,总是会有收获的。在京都散步就是一件正经事,花见小路是温柔的慢板,岚山是如歌的行板,还有河源町热闹的响板,转身在祗园清水寺婉转的回旋曲,可能还有一些合音,来自一些未曾发现的细节,比如路边灯笼上缠绕着的蜘蛛网,把时间的奥义留在当下的发现里。

六月下旬的京都,在一阵子的好天气之后,终于有了密集的雨水。站在JR京都车站前咖啡店里望出去,雨水打湿了玻璃,JR驶过依然有微微的震动,却好像把时间都停留在了这里。这座古都的清晨竟然如此恬静,哪怕下着雨,一切都是那么静悄悄,仿佛只是刻画在历史书里的一段文字——三步一座庙,五步一座阁。

我们在本愿寺的蒲团和木廊上听着雨声,走在细碎石子铺成的小路上,会偷偷溅起避之不及的泥点子,但若是小心迈步,就仿佛从心里看到了古寺里的僧人,撑着伞慢慢前行——当下感觉到的平和,富足而美好,让人如此眷恋,更如同回到了时光电影般的长安城。

站在上次拍摄夜景的路口,更多的惊艳在于,前一秒还看到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下一秒却发现红柱碧瓦的神宫已经赫然跃入视线。再一转头,衣着华丽的艺妓已经优雅地走过去,留下一抹不易察觉的淡香。

嗯,日式的木香是雅静的淡香。

这次旅行,我随身带了一小瓶丝柏精油。每天早晨,这股纯正的木香,都和周围的景融合在一起。

我迷恋着这样的京都。

对我而言,她更像是活在书本电影里,又或者是梦里的画面。这旅行,意外之外,让我满心喜悦。

Hash:00d25ff4159d044cec02c46201d57ec7b437beb8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