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巡礼 | 墨香水韵青云谱,文旅融合开新篇

信步小桥流水,登临青云高阁,追溯八大山人文脉,俯瞰花博园胜景,花团锦簇,群芳竞艳,梅湖、象湖遥相辉映,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据了解,作为江西第四届花博会主园区的青云谱梅湖景区花博园,开园一个月接待各地游客100余万人。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清闲典雅的古建筑和似锦繁花相互映衬,诉说着这座古城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水乳交融的沧桑变迁,展现出新时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蓬勃生机。

近年来,青云谱区紧紧围绕“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的战略定位,充分挖掘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科学整合独特的绿色生态资源,为该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

文旅产业方兴未艾

“五色文化”点亮璀璨城南

青云谱位于南昌城南,因境内的“青云谱道院”(即现八大山人纪念馆)而得名,区域面积约43.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万。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有以开国元勋陈云同志旧居、革命题材雕塑程允贤雕塑艺术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象湖、梅湖生态圈为代表的绿色文化;有以道教净明宗师许真君、南州高士徐孺子、寿春真人梅福、南宋名相京镗等历史名人众多遗迹为代表的古色文化;有以一代画圣八大山人等文人墨客为代表的墨色文化;有以爱国法官梅汝璈等为代表的法治文化;有以世界航海第一人汪大渊为代表的蓝色文化。五色齐聚,各放异彩,为“旅游+文化”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五色文化犹如璀璨的星辰点亮着这片城南热土。

梅湖春早

“现在青云谱发展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正当时,我们将按照市委‘找准产业定位,打好‘升级仗’;立足自身优势,打好‘特色牌’;着眼民生福祉,打好‘组合拳’的要求,立下青云志,谋求新跨越,奋力书写青云谱发展升级新篇章”,中共青云谱区委书记孙毅表示。

老工业区焕发崭新活力

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和第一枚海防导弹都在此诞生,这里是江西现代工业发源地和重要摇篮之一。得天独厚的工业禀赋为青云谱发展文化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该区“旅游+工业”的模式就是要重点保护和传承老工业文化的基因和精神记忆,将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凸显出来。以洪都老工业基地、南昌印钞厂、南昌啤酒厂等工业企业为依托,吸引工业艺术创作、模型设计、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推动工业旅游项目发展,让这座工业老城迎来“第二春”。

特色街区彰显魅力风情

城市的魅力除了文化元素的丰富,还需要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该区的“旅游+街镇”模式,以独具特色的“三镇三街”为载体,为旅游与文化、金融、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目前该区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三镇三街”。其中三镇:特色风情小镇以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和全省第四届花博会主会场为主体,传统文化为主轴,梅湖生态美景为纽带。航空特色小镇将在洪都机场搬迁改造后的地块上建设。南昌梦想小镇主要是以创新创业为主题打造科技孵化园区;三街:“青云小镇”特色商业街是南昌市首条欧式风情商业街,集时尚餐饮、特色小吃、娱乐休闲、文化体验、生活配套等为一体。 “湖滨小镇”特色商业街以江南建筑剪影和居家室内情景画面为设计理念,融入浓郁本地文化元素,并配套建设林荫停车场及休闲小游园。梅湖墨香街是江西景区最大的一条街式古玩市场,集古玩艺术品展示、交流、交易、收藏鉴赏为一体。吸引着八方游客来此休闲娱乐。

青云小镇

青云大地美不胜收

江西七大最美景观之一坐落于此

青云谱是一代画圣“八大山人”朱耷的定居地,他的划时代作品大部分在此完成。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八大山人的灵魂早已融入这片土地,吸引着各方游客来此。

现如今,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规划占地面积约3200亩,以“八大文化”为核心,传统文化为主轴,梅湖生态美景为纽带,打造成了艺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共同支撑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内有八大山人纪念馆、八大山人真迹陈列馆、程允贤雕塑纪念馆、陈云旧居、彭友善美术馆、华南博物馆景点,获得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江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江西省七大最美景观之一”等殊荣。

此外,该区朱姑桥梅村的梅汝璈故居已成为全国法院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全省法官教育基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市最大的休闲公园——象湖公园绿树成荫、湖光粼粼,每个清晨和黄昏,都充满着游人的欢声笑语。

象湖晨曦

花博园呈现花海奇观的视觉盛宴

江西花博园主园区,百花竞相绽放,俨然已成为了“花仙子乐园”。主要分为“百花迎宾、水墨梅湖、秀美江西、花园南昌、硕果飘香”五大功能板块。其中百花迎宾区的真赏阁通过顶部水流形成的水体幕墙,达到了“飞阁流丹”的景观效果;水墨梅湖区采用中国传统园林的建造手法,整体布局为南园北街;秀美江西区则通过LED技术把节能环保、生态绿色理念传播给观众;花园南昌区以四季不同的花种介绍南昌各县区特色生态文明,硕果飘香区以水系桥梁进行分割连接;构建现代果树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园雏形。

热舞花博园

曲水环绕、百花争艳、古风扑面……花博园与大象湖遥相呼应,以象湖、梅湖为生态主体,以沿路景观为人文载体,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了一条近10平方公里的人文生态旅游圈。

梅湖花博园——水花岛

汪大渊唤醒“一带一路” 尘封记忆

被誉为“东方马可波罗”的元朝时期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是地地道道的南昌青云谱人。他两次从泉州随商船远航,所著的《岛夷志略》中,有关与元代中国进行瓷器等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的记载多达90余条,是我国历史上出海贸易的重要见证者。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为了纪念这位南昌青云谱的历史名人,再现民间航海先驱汪大渊的风采,结合大象湖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的汪大渊雕塑广场已于近日落成开放。2000平方米的汪大渊雕塑广场,其中汪大渊雕塑占地达225平方米,他手握书卷,脚踏月亮船的造型向游客们展现了他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航海精神,也成了南昌“一带一路”历史文化的新名片

区|长|谈|旅|游

做强“大融合”文旅产业

推动青云谱转型升级

青云谱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江

青云谱,自古就被誉为“城南胜地,人世蓬岛”,以独特的文化磁场吸引着八方来客驻足流连。

历史的馈赠和现代的开发,让这片城南热土在发展旅游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人文胜,基因红。八大山人、徐孺子等名士在此留下佳作,陈云旧居、江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景点传承的红色基因,又为青云谱全面发展增添了必胜信心和无穷动力;二是生态美,势头强。象湖、梅湖生态圈让这里成了美丽的海绵城区,花博会在此举办也让青云谱盛名远播;三是风格新,配套足。有徽派特色的墨香街、欧式风情“青云小镇”、中式园林风格的“湖滨小镇”等,“三镇三街”风情各异,令人耳目一新。现有的旅游服务配套产业,可以初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要,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休闲体验。

长远来看,青云谱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围绕“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的核心战略,做强“大融合”文旅产业,推动青云谱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科学编制规划,构建文化旅游新格局。精品意识对旅游发展尤为重要,要把全区作为一个大的景区来打造,整体策划包装旅游产品,根据近几年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势,青云谱区初步形成了“一心、二轴、两线、三片”的基本格局。其中一心是指核心文化旅游区,包括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及其景观群;二轴是要形成青云谱区沿井冈山大道重点建设的井冈文化商贸轴和沿施尧路重点建设的滨湖文化商贸轴。两线是要形成青云谱区沿洪城路和解放西路南侧重点营造的城北文化景观线,沿昌南大道两侧重点营造的城南文化景观线。三片是指在青云谱区内重点建设的水文化板块、工业文化板块和楼宇文化板块。

促进产城融合,开拓旅游发展新局面。旅游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综合性产业。目前青云谱区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首先是彰显历史人文底蕴,推进旅游与产业相互渗透,强化构建“一城、一带、一圈”产城融合的“黄金三角”;其次是重点突出转型升级主线,推进旅游与产业相互促进,以发展旅游产业为契机,加快“退二进三”的步伐;此外,还要开创新型发展方式,推动旅游与特色街镇相互融合。将“旅游+”升级为旅游“融”,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兴业态。

提升服务功能,强化旅游发展保障。推动旅游产业持续较快发展。首先要构建青云谱区科学、规范、准确的旅游交通指示标识体系,引进公交旅游线路进入景区;其次要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打造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还要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设立青云谱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采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用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项目,提升景区、饭店、旅行社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游客切身权益。

唱响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知名度。青云谱区旅游资源丰富,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美景要让更多游客知晓,首先要突出唱响“八大山人”旅游品牌,打造旅游子品牌;二是要加强旅游部门与宗教、协会等其他领域的交流推介,打造有利于旅游发展的驱动力;三是创新“互联网+旅游”平台建设,做好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营销对接。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宣传中的作用;四是继续利用好传统新闻媒体在旅游品牌推广中的影响力,加强旅游区域宣传,积极参加或组织到省、市以外区域的旅游推广活动,形成推介合力,不断提高青云谱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来源:南昌晚报

记者:万珺

Hash:e5feba090ed138c503eafe56607bd8b8fa72af1c

声明:此文由 南昌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