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永康 | 三伏天,来永康厚吴村吧!来这里寻找一份古朴的清凉

厚吴

裕兴典当、涌泰酒坊、同仁堂号、振济堂……在厚吴古村落行走,会不时发现许多古老商号刻于古旧建筑的额面,字迹或模湖或清楚,散发着历史光泽和醇香。商业实体已不在,字号尚存。

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100多处文物点的古村落,完整地记录着一段明清时期永康商业的历史。曾经有过的喧嚣、鼎沸,都已随着历史的车轮远去。然而,从这个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中,我们依然可以触摸到那个色彩斑斓的商业时代。

著名

品牌“阿迟火腿”

厚吴村有个著名的“仪庭公祠”,这建筑由他的儿子吴邦定所建。吴邦定是厚吴商业繁荣时代商人群体的一个缩影,由他创办的“阿迟火腿”是一个著名的品牌和商号。

吴仪庭是吴文武(厚吴村著名建筑“司马第”的主人)的子孙,生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47岁时考取进士并候选儒学训导。他生有四子四女,后因故他的妻子和三个儿子相继去世,吴仪庭续娶并生了三子一女。大儿子名邦定,乳名“阿迟”,意为迟来得子。阿迟从小得到很好的教育,后为州同知衔。他不仅租田放佃,而且腌制火腿。因为经商有道、讲究诚信,加上火腿质量上乘,被老字号“金华火腿”定为产地,生意做得十分红火。

关于“阿迟火腿”的故事,代代口口相传留下来许多故事,后人津津乐道。据说,那时候每天都有数十甚至上百的挑夫组成“阿迟火腿”挑夫队,送火腿到金华。挑到金华的是火腿,挑回来的是满箩筐的银元,可谓日进筐金。

经过10多年的经营,阿迟一家已富甲一方。阿迟不仅建造了仪庭公祠,还与兄弟几人各自建了七间头、十三间头等10多处宅院,兄弟几个所建房子总共有百余间之多,经济实力已抵过半个村庄。这个家族已成为厚吴村当时最富裕的大家族。

腌制

火腿的秘方

祖辈们传下来的故事中,还有阿迟腌制火腿的独门秘方。腌制火腿最难之处是预防长虫子,而长虫子的原因,在于裸露在外的骨头截面惹的祸。因为裸露在外的骨头截面留有许多缝隙小孔,是蚊蝇最喜欢也最容易放卵的地方。一旦有蚊蝇放卵、长虫,这只火腿基本上也就成次品了。阿迟家的火腿从来不会长虫,原因就是阿迟破解了这一难题。他只用一把盐巴把裸露在外的骨头截面留有的缝隙小孔堵了个严严实实,蚊蝇就无缝无孔可钻了。

阿迟家的火腿生意越做越红火,“阿迟火腿”的牌子越做越响。据说村里的其他火腿作坊制作的火腿卖不出去时,只要打上“阿迟”的印记,就可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厚吴村的历史资料记载,早在阿迟之前,吴氏先人就开始了腌制火腿的实践和经营。但在阿迟所在的年代,在阿迟的影响下,腌制火腿已经成为厚吴村的大产业,涌现了一大批的火腿商人。

古老

商号扎堆

厚吴商业的发达,得益于农业的发展。每每稻谷开镰的时候,人多难招待,主人家就会烧上惹人口水的“肉饭”。“肉饭”这种厚吴村独有的美食经祖辈相传至今,做法很是讲究。先用五花肉熬出油汁,再放进酱油等佐料,再炒进浸过水的米,待米炒到半生熟的时候,再舀水进去用强火把饭闷熟。“肉饭”香而糯,直让人流口水。

农产品投放市场,为商业的文明提供了许多可能。走在厚吴这座古村落之中,会发现许多过廊、沿街的店铺。店铺古式的结构和古旧的木板门,诠释着那个年代的繁荣。这些店铺房大都在明、清、民国不同时期所建。厚吴村曾经有过的贸易除了火腿之外,还有酒、中药木材、百货等。在古村落中行走,会不时发现许多古老商号,如“裕兴典当”“涌泰酒坊”“同仁堂号”“振济堂”“协和商店”等。

吴氏的子孙们不仅把厚吴村打造成一个繁华的贸易中心,还走出村庄创业,吴华简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吴华简的生意规模曾经拥有龙泉的一条街道,他做的生意不仅有火腿、酒、百货,还有木材。据说他在龙泉山林,曾经一山连着一山,一片连着一片。吴华简曾被选为龙泉工商界的领袖人物。

厚吴贸易的繁荣,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律师业和戏班子,吴邦瑞就是当时永康著名的律师。

戏班

子和绣品名声响

厚吴村作为贸易的繁华之地,过年过节、祝寿贺生的喜事特别多,总是会邀请戏班子助兴。厚吴不仅有自己的戏班子,而且名声很响,即使在附近县市也颇有名望。明清时期,厚吴村的戏班子有三四十名演员,清一色都是男性,女性的角色由男性反串。

厚吴村村委会主任吴雄伟八九岁的时候,经常到从戏班子退下来的吴显仪老人家里。吴显仪曾经是戏班子里的带头大哥,多才多艺,戏班子里的演员若碰到什么事不能出演,总是会找他帮忙串角。他从戏班里退下来之后,村里有什么写写画画的事,总找他帮忙,记得他曾经画过三毛流浪记等许多故事画。吴雄伟喜欢吴显仪带头大哥的风范,也喜欢他的多才多艺,下雨天或空闲的时候,吴显仪的家里总是有一屋子的人。

厚吴的戏班子曾拿过许多大奖,现在依然活跃在丽水、金华市区、义乌缙云等地。

走进厚吴老村,还可以看到许多村民做刺绣的身影。刺绣是这个村庄的传统工艺,上至80岁的老太太,下至十几岁的小姑娘,个个都有一手刺绣的绝活。这个刺绣的工艺,就是戏班子延伸下来的产业链。厚吴村刺绣布料用料、工艺都十分讲究。龙虎凤凰、 金玉满堂、八仙过海等各种图案的刺绣精美细致、栩栩如生,极富中国古老传统的韵味。

明清

商业史的截面

翻开浙江商业的发展历史,明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就出现在中国的江南地区,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商人活动十分活跃,商帮逐渐形成。清朝时期,浙江成为近代工商业和商帮的摇篮。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不少浙江籍官僚、买办和商人相继创办了一批民族产业公司。浙江商人是中国民族商业的中坚力量,对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洪流之中,厚吴村完成了从一个农业村庄向工商业市场转变的时代实践。

细细端详一座座老建筑,触摸着历经沧桑的墙壁和木门,心生许多的感慨。这些老屋中,不知有多少先人做过掷地有声的决定,有过多少起早摸黑,有过多少悲伤和挫败、喜悦与飞扬。在这些老屋中,一定有过商帮的彼此依存、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作为一个书香世家和贸易世族对社会道义的担当。其间的许多故事我们已无从知晓,但他们在那个年代里经历的点点滴滴,一定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他们一次次实践,一次次修改内心地图,他们到过了祖先不曾到过的地方。

为美丽的厚吴村点个赞吧!

记者:吕纯儿

编辑:LeeLee

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

Hash:49f9d8d58a18dff8d417ca751a7f1a02e5b4b844

声明:此文由 金报永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